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树下摊档

在上世纪约四十年代,昔加末旧市区是昔县最热閙的商业区,而俗称“昔市摊子”的一排小店,俨如时下的超市和便利店。 这排由25间摊档组成的小店,位于今“20楼大厦”旁的依斯迈路,贩卖水果、洋杂、厨具、玩具、书报、漫画、小说及唱片等。 约1960年开始,政府开发彭亨加拉东垦殖区,工友们每到周休或假日,都爱到最靠近的昔市闲逛购物,并带动昔市摊子等店生意。 昔市摊子是由华裔商户创设,绝大部分业者皆为华裔,在原址最后几年才出现有一两位原籍柬埔寨的商人。 自在1997年拆除“昔市摊子”和迁入斯里银旺市场后,由于地点不适难吸引顾客,没几年业者就搬离或结束生意,如今仅剩“Abang Sayang”(阿兄疼你)商店、𡉼财贸易和“杨福源”等仍在营业,而昔市摊子原址则已装置一排街灯。 陈子基:早期被称为“树下摊档” 曾在昔市摊子贩卖洋杂玩具的陈子基(69岁)表示,早期的摊子每隔四、五单位就有一棵树,因此被马来同胞称为“树下摊档”。 他说,其父陈增海在树下摊档售卖水果和洋杂,后来转型售卖洋杂和玩具,营业时间从早上8时至晚上9时30分。当时摊档还没有电源,入夜后使用大光灯照明。 其弟陈子福(59岁)表示,父亲生前是昔属小商公会创会主席,在70年向时任县长申获临时地契,把零散摊档扩建成整排25间摊子,而父亲之前的使用旧摊档,则用罗里运至园芭当成小屋。 他说,昔市摊子每个单位面积约10尺乘12尺,少部分业者使用两个单位。摊档使用一片片的木板门,后期部分业者改为铁折门。 他表示,当年巫裔顾客尊称他和哥哥为“Abang”(阿兄),而他则开玩笑回应称对方为“Sayang”(我疼惜的),因此该摊被巫裔称为“Abang Sayang”(疼惜阿兄)迄今。 他表示,该店于2002年从斯里银旺市场,搬至莫哈末尤索夫阿都拉曼路的妮华娜超市对面,并以当年与顾客互相称呼的“Abang Sayang”为店名。 蔡文发:早期卖水果再转型卖厨具 商人蔡文发(55岁)表示,祖母李淑真早期在昔市摊子贩卖水果,后来转型售卖厨房用具;他目前在昔市万达镇开设厨具商店。 他表示,祖母在1972年去世后,由父亲蔡永正和母亲刘玉音接手摊子,而他在11岁时就去帮忙打理生意。 他在1987年中学毕业后离乡工作。约10年后,父亲的生意搬到斯里银旺广场后,没两年就搬到梁容街一店,而弟弟也去帮忙。 他说,他在2000年回乡接手父亲的生意,并于2006年在昔市万达镇增开新店,并于2008年把两店合一,店名为𡉼财贸易。 黄树生:卖黑胶唱片至1985年停业 退休人士黄树生(79岁)表示,他的哥哥于1971年在昔市摊子售卖唱片,而他于1973年接手直至1985年结束营业。 他的摊档编号是8号,店名叫做“飞乐唱片”,当年45转黑胶唱片卖1令吉50仙,而78转的则卖4令吉50仙。 他表示,当年最畅销是中文黑胶唱片,并以歌手黄晓君、张小英和龙飘飘为最热卖,而英文歌手为麦克杰逊,惟售价较高。 在他印象中,当年戏院播映的兴都片《我的朋友──象》爆满,而此片主题曲的黑胶唱片最为畅销,数度补货应付市场需求。 继黑胶唱片之后,他也曾售卖卡带。他于1985年结束生意后,把摊子交回给档主。 郑开诚:大部分业者全年无休 郑开诚(69岁)表示,他的父亲郑金峰于上世纪约40年代在昔市摊子卖水果,他念小学一年级时就去帮忙。 他表示,父亲开始售租金庸和古龙武侠小说,犹记得每本的每周租金为50仙,后来也增设租卖漫画服务。 他说,昔市摊子业者大部分都是全年无休,而在新年期间的生意更为火热。后来,他接手父亲留下的生意,并在搬到斯里银旺市场,两三年就后结束生意。 彭劲耒各:念一年级帮忙打理水果生意 彭劲耒各(67岁)表示,他在1962年念昔华小学一年级时,就去昔市摊子协助父亲打理水果生意。 他记得,除了他的父亲之外,另有数人也摊子卖水果,并以本地水果居多。当年父亲把水果切片后,放入垫著冰块的透明箱里待售,偶尔也卖一串串的削皮马蹄。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