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赛夫鲁传跳槽
非常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梁园
VIP文
李系德 | “林竹君”收购新明日报?
大约在1975年,本来安心工作的同事们突然听到一个惊人消息:《新明日报》已易手换了新老板,被“林竹君”收购了!……收购《新明日报》的其实是一名开饼厂的商家黎祝金。当同事们最初听到他的大名时,却把“黎祝金”的华语发音误听成“林竹君”…… 话说50年前作家梁园深夜从《新明日报》下班遇袭不幸逝世后,馆方把任职电讯翻译员的另一名作家雅蒙(亚萝夏)调升为编辑,填补梁园的空缺;我也从广告校对被调升为电讯翻译员,取代雅蒙的职位。翻译组共有5人,每天下午由国际新闻版编辑李子平从合众社、路透社及法新社选一些电讯稿给我们翻译成华文刊用。我们的另一项工作是在傍晚接听外坡记者打电话来报新闻,以听写方式抄录下来,让全国版及地方版编辑发去排字部捡铅字排版。那个年代没有电脑互联网,甚至连传真机也还未通用,各报就是靠这种最原始的老土方式接收最新的外坡新闻了。 我在翻译组的座位背向着编辑部大门入口处,每天听着各同事从外面走进来的脚步声,竟练成一种“神功”,凭各人徐疾有致、轻重分明的不同步伐声,便能分辨出来者是谁,百听百灵!日本武侠电影《盲侠听声剑》系列中,胜新太郎眼睛虽瞎,但单凭听声就能觉察到敌人处身的方位而出剑攻击,我这特殊技能是否也可叫“背面听步功”呢? 大约在1975年,本来安心工作的同事们突然听到一个惊人消息:《新明日报》已易手换了新老板,被“林竹君”收购了! 二千多年前中国的战国时代,有广招宾客的“战国四公子”,号称“四君”,就是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及楚国的春申君。而70年代走红华语歌坛的女歌星也有“四君”,即台湾的邓丽君与赵晓君、新加坡的林竹君、大马的黄晓君。那时林竹君相当红,号称“乡土歌后”。莫非她除了右眼下面有一粒明显的痣外,还有“雄心壮痣”和“宏图大痣”,做了红歌星仍不满足,还要收购报社想当报业大亨? [vip_content_start] 原来这只不过是一个“无头安出脚,冯京作马凉”的笑话,收购《新明日报》的其实是一名开饼厂的商家黎祝金。当同事们最初听到他的大名时,却把“黎祝金”的华语发音误听成“林竹君”,惊讶地问:“什么?我们的新老板是红歌星林竹君?!”后来虽然搞清楚是一场误会,但仍有好些人在背后恶作剧把这新“米饭班主”戏称为“林竹君”! 部分员工对毫不知情下报社易主颇为不满,有被“卖猪仔”的感受。职工会与新资方开会“摊牌”商讨雇员福利时,很多问题都谈不拢,劳资关系闹得很僵,甚至要采取“照章工作”方式,差点重演《马来亚通报》1974年那场历时8个月的大罢工行动。报馆业务大受影响,几近“五劳七伤”的地步!资方意兴阑珊,兴起放手出售的念头。 最终《新明日报》再度易手,1976年年底被资金雄厚的陈群川收购,并把八打灵再也旧区编辑部与吉隆坡罗爷街采访部合二为一,搬迁至吉隆坡怡保路Batu Complex购置的新厦大展拳脚。“群川汇聚”,似乎象征有大把“水头”,员工们这回看到了新曙光新希望,乐于接受这新东家,《新明日报》终展开崭新的光明一页……
7月前
VIP文
VIP文
李系德 | 报馆外梁园深夜遇伏命案
《新明日报》靠报导意外新闻起家,万万料不到有一宗令人震惊的冷血命案,竟然发生在我们自己同事身上…… 我进入报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吉隆坡罗爷街《新明日报》采访部当资料室管理员,做了不足一年,八打灵再也旧区编辑部的广告校对赖瑞和跳槽去《南洋商报》出任电讯翻译员,上头便把我调过去填补他的职位。依报馆的惯例,要等到有人离职留下一个空缺,其他人才有望调升。这种犹如守株待兔的苦等升职机会,好话唔好听有点像赌扑克牌的“车鸡博十”,真的要唱一句张学友的:“我等到花儿也谢了……” 当年编辑组的几名编辑大多数是台湾大学毕业生,包括总编辑钱博、副总编辑陈毓翰、编辑主任郑玉祥、林宝华、李子平、林雷坤,唯一例外的梁园,是靠一支笔闯出名堂的本地作家。任职电讯翻译主任的黄国强也负责兼编一个副刊版“拼盘”,就是他给机会我在这个版写幽默专栏“吉隆坡目睹怪现状”和“有冇搞错”,才开启了我这半个世纪的“爬格子”生涯。 那时每天傍晚吃了馆方供应的打包式“大锅饭”后,趁未到开工时间,同事们便在报馆前面乘凉闲聊。我见过梁园的太太带着孩子散步路经此处稍作停留,跟老公打个招呼谈几句,场面温馨,这也算是顺道探班吧? 《新明日报》靠报导意外新闻起家,万万料不到有一宗令人震惊的冷血命案,竟然发生在我们自己同事身上…… 1973年12月初某天晚上,梁园下班后搭顺风车由一名同事驾摩托载他回家,怎知刚驶出报馆外面不远,突然有两名埋伏着的凶徒从路旁杀出,手持木棍向梁园的头部猛击,使他从摩托后座摔到地上去!载他的同事没想到会遇袭,吓得慌忙飞车逃脱;待他过后找人求助回到肇事现场时,已空无一人…… [vip_content_start] 后来同事们接获通知去到梁园的家,却见他已换好睡衣上床睡觉,也没透露袭击他的到底是何方神圣。大家很担忧他的伤势,便把他送进马大医院。他可能头脑内部溢血,开始陷入昏迷;过了不到一个星期,就此撒手人寰,同事们都悲痛万分! 梁园的遇袭过程,我是从同事口中听来的。大家对凶徒的动机深深不解,因为梁园是个好好先生,谈吐温文,从未见他对人口出恶言,很难想像他会与人结怨。以前他虽与人打过笔战,但也不至于写文章得罪人而招惹杀身之祸吧?会不会是“点错相”被误杀呢?这宗悬案50年来仍是一个解不开的谜。 对梁园的不幸惨剧最哀伤的想必是《新明》记者林放,因他一向把梁园视为崇敬的良师益友。少年时期他在吉打居林觉民中学求学时,常去梁园开设的海天书局买书,也参与该书局的好些文艺活动,受梁园影响而投身写作。梁园是个多产作家,作品常刊登于各报章和《蕉风》,还有香港徐速主编的《当代文艺》。他34载的短暂一生已出版过好几本著作,最新的一部遗作是在辞世48年后2021年出版的“枫林文丛”小说集《山林无战事》。遗憾的是林放已于2019年往生,无缘看到他恩师这部著作面世……
7月前
VIP文
星云
初会与重识 —— 我与梁园的交往因缘 / 冰谷(双溪大年)
梁园和我同住在瑶伦新村。这新村距离瓜拉江沙仅6公里。提起江沙,就令人追索它过去辉煌的历史——我国橡胶树的诞生地,把我国的经济带上国际舞台,造福社稷民生。 那棵橡胶母树,今天依然绿叶葳蕤地耸立在政府办公署侧旁,依然那么倔强地傲然含笑,叶丛回青倒影、隐天蔽日,像一碧翠的天然屏障,令路人羡慕沉吟。 瑶伦新村为紧急法令下的物景,成为方圆十里的华裔的“集中营”,我和梁园的初会便出现在瑶伦,换言之是新村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关系,让我们同在铁蒺藜内建立起友谊,同在一所校园内读书和学习。 那所从瑶伦附近迫迁到新村的板块小学,还张拉着原有那块简陋的“启智小学”的牌匾,梁园和我就每天在不同时间里,进出启智那爿三角网的无刺篱笆。 不同时间除了因为我念早班,他读下午;我重念小学一年级,他已在三年级上课了。梁园随父母点灯摸黑割胶,下午才到学校念书识字;我跳过挨苦因为园地遥远,让我能闲适专注于学习,避开虫子蚊蚋的吸血追踪。 其实,也不尽然闲适,周末礼拜我还是到胶园赶约,回到拿胶刀雕琢橡胶树的时光。这也让我在求学的同时,没有因为搁置胶刀而遗忘了自小的本行。我想梁园也与我有同感,在灯火阑珊中坚持握紧手中那把胶刀,也在学校里不忘识字的重要性。 我们的新村住家,虽都分配在同一区,唯我家位居篱笆边缘,打开后门就是花刺纵横的铁蒺藜,铁蒺藜之外是宽阔的大道,从江沙通往万隆直达红土坎。只是年少懵懂的我视野有限,只懂得从新村乘红黄巴士到江沙找母亲,以解母子离别一周的殷切思念。 被迫迁居新村成为我家经历暗淡岁月之最,沉重到有绝粮断炊之虞。我家一分为二,我无奈跟随年迈的父亲留住新村,主要为了求学之便,走路百步就是校门了。 梁园原名黄尧高,比我齿长一岁,却念书比我高两班,我念祟华小学一年级半途被迫迁新村,到新村启智小学从头开始,斯时已8月了,剩下4个月要赶完整年的课程,一天里老师要赶两课,的确不易。有的同学没能追上,老师叫朗读时常对陌生的字咿咿呀呀,念不出口。 我闲时常到黄家走动,梁园父亲名黄汉,我和梁园的乳名都叫阿弟,有时听到叫阿弟,我们俩都同时允诺,弄得尴尬不已! 悬疑如他写的悬疑小说 新村屋地规划井然有序,两对面的空间也宽阔,没有上课的周末又逢雨天不能割胶,梁园常会约我到地坪玩乐,我们不外乎弹珠子和掷香烟盒,把香烟盒“人”字形排列,用匾铁块或匾石击落,以决断胜负。梁园手法奇准,我输多嬴少。 在印象中,梁园的玩乐只有弹珠子和香烟盒,我没有见过梁园玩其他的玩意儿。我的少年玩具比梁园多些,放风筝、掷陀螺、舀水摸鱼,我乐在其中,却从来没有发现过梁园的影子。 后来改制为瑶伦国民型华文小学SMJK的启智小学,因师资还没有办高小,学生读完四年级就要转学了。所以梁园五年级就转去江沙继续学业,与我的情谊关系就暂别了。 那时崇华也没有办中学,梁园的初、高中都转去太平华联中学继续,就在高中的时候,梁园遇到了良师的引导走上了文学创作这条道路。这位良师即是写《女兵自传》享誉文坛的女作家谢冰莹。 【重识】 我读完二年级就离开瑶伦新村,告别丑陋的、我心目中憎恨的铁蒺藜,投奔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我们一分为二的家也终于获得重组,回归温馨相拥的一家亲。这是一件令我雀跃乐怀的事。 时间是1952年年尾,我和梁园从此拉开了距离,各为学业而奔波。虽然我们同在崇华小学,唯都不曾见面;新村的学生都在凌晨挂灯割胶之后,才骑脚踏车到6公里外的崇华学校上课的。 那时崇华小学的毕业生都到太平的华联中学绩学,梁园与谢冰莹之相遇,也是基于这个机缘。我很幸运,我升上中学的时候,崇华辉煌的中学建筑已在打浪路拔地而起了。 梁园与我的情缘,从挥别到重逢,这段流光瞬息就是十个春秋。促进我们缘聚应约,首先要感激《蕉风》和《学报》的姚拓、黄崖两位先生,于1961年在波德申海滨的清风阁举办了一场“星马青年作者野餐会”,把各地年轻的作者聚集一起,吃喝之余复听文学讲座。 当时梁园、马汉、张寒、端木虹、鲁莽等人,已是文坛上闪闪发亮的名字。梁园睿智深邃,写作勤快,下笔不改,具备了日产万言的快速经营创作,如果在稿费正常化的环境里,他是有足够条件煮字疗饥的。 梁园在学校的成绩不俗,曾在太平附近一所华文微型小学当临教,但他也和我一样,无意奔向“误人子弟”这条人生旅途。 梁园当时结交了一位师训班的女友,却因为梁园不肯进入师训而情折弦断。后来梁园在慧适的引导下,在居林一面经营“海天书店”,一面编《海天月刊》(后改为《海天杂志》),因为盈利有限,梁园还靠写作投稿补贴过日子。 我们海天社一群文友,除了雨川、宋子衡两人,其余都孤雁单飞、鳏寡孑然,所以遇到假期,就往海天书店聚拢,晚上就席地枕巾、巴山夜雨剪烛西窗至天明,如此把不尽的青春激情挥霍掉! 海天社诸君包括我,与梁园的缘聚终结,是因为梁园结缡家庭无法再接受熬煎,他无奈结束了海天书店的营运,转换码头到都门发展。 这时我已奔向北方深入大园丘耕耘,没想与梁园竟然最后的临别,再见时的梁园已化为一抔黄土。我不解的是他乘坐友人的摩托车,遭歹徒狙击友人平安无事,既有目击者此事竟成悬案,深信案件永远扑朔迷离,悬疑状态正如他写的悬疑小说。
2年前
星云
大柔佛
《山林无战事》收录梁园作品 南院11日办线上推介礼讲座
(新山9日讯)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将于本月11日晚上8时,主办“重‘拾’梁园:线上推介礼暨讲座”,并通过该校脸书直播。 联办单位是马华文学馆、怡保学乐书苑。 主讲和导读人是资深马华作家冰谷、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黄琦旺、马华文学馆馆长许通元和该馆研究员曾繁靖;主持人是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助理教授曾维龙博士。 梁园是一位活跃于1960年代至1970年代初的作家,34岁因遇贼意外身亡。他生前创作十余年,其创作被视为马华现代派,是建国后第一代马华作家。 《山林无战事》收录他二十余篇仅发表在期刊杂志,而未集结的短篇小说,内容以书写族群关系、对建国后的社会现象观察。 若有疑问,可以电邮方式联系马华文学馆(
[email protected]
)。
2年前
大柔佛
更多梁园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