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正念

(古晋1日讯)拉曼大学(UTAR)、古晋菩提辅导中心和古晋博爱协会联合主办的“与生命并肩,与正念通行”罗耀明东西马巡回活动将隆重登场。 活动旨在推广生命教育,学习如何与生命并肩同行以及正念生活方式, 如何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衡,学会更好地照顾自己,更能够给予他人关爱与支持。 工作坊17日登场 活动分为两站,在古晋站的公益讲座中,罗耀明将在8月16日以“黄金岁月·幸福人生”为主题,分享如何活出精彩的退休生活。他将从正念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保持身心健康、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同时,他也将在8月17日至18日带领 “体验生死,更多幸福”工作坊,以游戏互动和沉浸式的正念生死体验,让学员体验生命的告别。 在金宝站的公益讲座中,罗耀明将在8月23日以“正念舒压好幸福”为主题,介绍正念减压的原理和方法。他将带领听众体验正念练习,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提升情绪调节能力。罗耀明也将在8月24日至25日带领 “正念与森岭疗愈” 工作坊,帮助学员提升觉察力、增强身心复原力、建立与自己和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 无论您身处东马还是西马,欢迎您踊跃参与由三大组织携手主办的活动。让我们共同探索生命的意义,感受正念与幸福的力量,为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多幸福与满足。 欲知详情,可联系菩提辅导中心(011-63305990) 或拉曼大学金宝校区 (05-4688888 Ext 2283)。民众也可浏览菩提辅导中心、博爱协会或拉曼大学的脸书以获得详情。  罗耀明是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系博士,现任云林科技大学通识中心兼任助理教授、静宜大学通识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南华大学终身学习学院幸福生死学工作坊导师。他长期致力于正念教育和推广,在台湾获得多项殊荣,并多次受邀在海内外演讲、举办工作坊。   罗耀明将于8月16日至18日,在古晋主讲“黄金岁月·幸福人生”讲座及带领 “体验生死,更多幸福”工作坊。
5月前
7月前
7月前
世事都有两面,其间有个过渡地带,叫做平衡。懂得平衡,心存正念(mindfulness),放下执着,没有过不去的坎…… 据说早在东汉时期,文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古今人表》中把人分为“九品”,也就是人有三六九等分的来源。古代封建社会的阶级观念极其严重,认为人有高低贵贱,有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的区分。时至21世纪的今天,此等想法仍然深植在某些人的潜意识中。 人人生而平等,终究只是一个说法而已。就如实现性别平等和男女平权的议题,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心理学上有这么一句经典:“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句话或多或少暗示人是不平等的生命体。我所理解的幸福是出生于良好家庭,天资聪颖,在有爱的环境长大,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父义母慈,兄友弟恭,三观正确,人格健全。一个人从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以致长大成人,必须经过多少试探与磨难,但在成长过程中,幸运的人必然比不幸的人少走许多弯路,成功几率也比较高。 是什么让一个家成为幸福或不幸的家?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结尾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拥有当时大多数人无法享有的幸福,她的悲剧源自她不安于室,背叛了婚姻和家庭,最后作者以审判的方式让她命丧火车下。反过来说,不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世事都有两面,其间有个过渡地带,叫做平衡。懂得平衡,心存正念(mindfulness),放下执着,没有过不去的坎。 [nonvip_content_start] 除了基因和成长背景,心理韧性也是可以培养的。如果先天条件不足,可以透过后天的努力来养成。古代人读书是为了考取功名,特别是家境贫寒的子弟,为了不被命运所摆布,科举考试是他们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现代人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然而教育资源是一座金字塔,竞争激烈,不是人人都有机会爬到顶端。就算真的上了顶端,也不一定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教育的重要母庸置疑,看看保罗和彼得这两位大使徒便知差别在哪里。圣经共66卷书,旧约39卷,新约27卷中有21卷是书信,单单保罗就写了13卷,而彼得只写了《彼得前书》和《彼得后书》。为什么呢?因为保罗出生在罗马,在知名律法师迦玛列门下受教,有学识有能力,而彼得是加利利伯赛大的渔夫,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不过,他有灵性,也是12门徒中第一个认出耶稣就是基督的大弟子。 自己的人生自己掌舵。每个人都有一艘慢船,载满希望和梦想,目标是幸福的彼岸。在波澜壮阔的生命汪洋中,可能会遇到暴风大浪,遇到不可抗力或意外,只要坚定方向,终必抵达目标。幸福在哪里?其实离我们不远,就在我们心里。
7月前
11月前
今年我最想放下的事,是强迫自己运动和健康饮食的心态。从小我就喜欢吃,尤其是在心情不佳或感到压力时,我必然暴饮暴食来舒解情绪。直到近几年,身体检查报告出现红字和拉警报时,我才意识到我需要采取行动,不能再挥霍我的生命和健康了。 刚开始我都积极地运动及注重饮食,可是我三分钟热度,很快火就灭了。随后我每年把健康加入我的个人目标,强迫自己一定要运动和健康饮食,无奈每年目标都失败,然后我又自责又自我批评为什么自己那么懒散和馋嘴,每年我都活在这自责的轮回中。 为什么会失败呢?我仔细地思考,是否我用错了方法。今年我阅读了杨定一博士的书 《疗愈的饮食与断食——新时代的个人营养学》。作者在书里整合了他对好的饮食如断食和悦食,运动、呼吸、睡眠与静坐的观察与体验,并提醒我们做是因为我们“可以做”,而不是因为我们“需要做”——这些事该轻松地进行就对了。 这观念的确非常重要。我常强迫自己运动和戒垃圾食物,可是强迫让我很快心累,反而不能让我持久。因此我决定建立好正确的观念,再拿自己的生活习惯来实验。每个人的体质和人生阶段不同,我相信我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个人营养学。 过程中要常提醒自己,我做是因为我“可以做”,我要潜移默化地把运动和健康饮食当成生活,而不是当成年终关键效绩指标。一旦观念、心态正确,用对方法,那么我也无需过得太压力,人也轻松点。
12月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3年前
有一部日本电影《生存家族》是这样说的:全球停电两年,一家人或者说全世界的人,被迫回到农耕时代,过着以柴生火,以脚代车的日子。这部电影主要是启发大家省思,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没有了电源的供应,相比时髦、先进的科技,一碗香甜的饭菜或许还来得更加实际(而且这碗饭菜还是用炭火煮出来的)。 没有了电的供应,我们固然可以返璞归真。没有水来的日子呢?要是在以往,我一定毫不犹豫把桶里仅剩的水倒掉。只不过在我即将下意识地这么做时,我停顿了一下。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水的可贵,尽管它少之又少,但也有用。 回想在佛学生活营里,为了学习节省水源,每回洗碗,我们会先倒一些水在盘子里,然后用这一丁点的水,一个盘子接着一个盘子地过滤第一层的油渍、菜渣。接着,只能用3大桶的水——第一桶放肥皂水,第二桶放清水洗净,第三桶作第二回的清洁,将碗盘洗净,最后擦拭晾干。 没有水来的日子,我仿佛重返生活营,只能固定用3桶水洗澡,而且还是最小的桶。全身擦满泡泡后,我不敢放肆地将整桶水从头淋下,只是慢慢一点点地从头淋下,确保头上的肥皂泡被清洗干净。平日因为有过剩的水源,所以可以毫不犹豫地一桶水接着一桶水,畅快地洗澡,但是最后,摸摸头发竟然还有肥皂沾在上面。资源多了,反而还洗不干净。这让我意识到,自己是没有专注在洗澡上的。现在反而因为资源收窄了,才不得不留心起水的用量,这才把正念提了起来。 试想想,如果每个人都能把正念提起来,不会在洗手后忘了关水龙头、不会在刷着牙时任由水龙头里的水流失、不会在离开房间后忘了把灯和风扇关上……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节省更多的资源?又有多少资源不会被浪费? 小区制水虽带给我们一些不便,但是邻里因为互通派水消息,互助领水而又活络了起来。我沉浸在这种和谐的氛围里,同时庆幸还有电源,让我煮了两颗香喷喷的鸡蛋。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