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武吉不兰律
选情分析
选民冷对州选 武吉不兰律不见旗飘扬
朱湖州选区最大的新村武吉不兰律在提名后冷冷清清,希盟和国盟的旗帜少得可怜,居民也很冷漠,对选举不热衷。
1年前
选情分析
花城
益侨华小筹基金提升设备 1028宴庆周年目标100万
武吉不兰律益侨华小走过超过80年的华教崎岖之路,今年欢喜迎接83周年校庆,学校将于10月28日(星期六)在武吉不兰律慈善良宫礼堂举办筹募教育基金晚宴提升硬体设备,盼望热爱华教人士与益侨心手相连,给予全力支持。
1年前
花城
花城
建了垃圾站 仍乱丢垃圾 村长怒了:做个有素质的公民
应村民要求建垃圾场,仍无阻“垃圾虫”恶习;武吉不兰律村长陈凤兰怒了:“能不能做个有素质的公民?”
2年前
花城
花城
武吉不兰律人等了半年 3新垃圾站投入服务
等待逾半年,武吉不兰律3个新建垃圾站已投入服务。
2年前
花城
VIP文
大城小镇03|巴古菜──跃上餐桌的深芭野菜
巴古菜(Sayur Paku),也称蕨菜,是隐藏在山林之间的蕨类植物,也是天生地养的野菜。古时候,人们深居郊外,除了拿起锄头在广袤的土地上种植,亦背着箩筐走入深山,在特定时节采摘野菜烹煮,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在武吉不兰律,有一对夫妇靠采摘巴古菜为生,再卖给餐馆和商家,让食客的舌尖品尝甜美的野味。 报道:本刊 林德成 摄影:本报 陈敬晖 野菜被人视为“原生蔬菜”,没有农药耕种,且富含大量营养,能做成美味料理。巴古菜虽然看似不起眼,却有个美名,叫“山菜之王”。它拥有丰富的维他命和纤维,可清肠排毒。巴古菜顶部是卷曲形状,很像一个“问号”,只有上半段卷曲和未展开的嫩芽才能食用。烹煮时,可加入蒜头碎清炒或搭配峇拉煎,即变成一道风味十足的菜肴。 进入古稀之年的林文成与陆月桂夫妇,是当地采摘巴古菜的好手。我们登门拜访时,躲在一角的哈士奇迫不及待地用响亮的吠声表示“欢迎”。这时林文成刚好从屋内走出来,屋外的石桌上有一袋新鲜采摘的巴古菜,看见我们到来,他热情地说,待会抓一把拿去餐馆吧! [vip_content_start] 他们本业是猪农,采摘巴古菜只是副业。直至立百病毒事件,副业才转变成正业。提到毁猪事件,陆月桂语气无奈地说,“猪全部被毁掉,(猪栏)都变成空空,现在(屋后那片地)就拿来种油棕。” 有儿女照顾,两老其实可以悠闲过退休日子。可是劳动干活正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双手无法空闲下来,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现在早上起来,知道自己有事情要做,人会比较有精神。” 被虎头蜂红蚂蚁攻击,妙招对抗 陆月桂很爱分享,她饶有兴致地讲述在深芭采摘的经历。巴古菜生长在沼泽湿地,不是每一处都有它们的踪迹。他们有时到偏僻芭地或前往朱湖发电站附近的大芭。踏入无人的荒野地区,蛇虫鼠蚁就会凶猛的攻击入侵者。 “我们有时遇到眼镜蛇、红头蜜蜂。他(林文成)都被叮了好几回。”陆月桂调皮地挖苦丈夫,“大多数是叮他,我没有试过。”说完就笑了出来。 蚊子是头号大敌,只要有几只在耳边盘旋,嗡嗡作响,就很难让人专心工作。因此他们的腰间会绑着蚊香盒驱赶蚊子。“如果遇到虎头蜂,我们会用一块布包着蚂蚁粉,然后堵在蜂窝的洞口。它们嗅到了会飞走。”陆月桂向我们传授“抗蜂”妙方。 不过,大自然界总有意外惊喜,本以为今天堵了蜂窝洞口,隔几天在邻近的地方竟然出现新的蜂窝。一旦群峰涌过来,他们就要准备逃命。要是遇到红蚂蚁,陆月桂亦能见招拆招。她买些小鱼,剁碎再混合蚂蚁粉,之后黏在巴古菜的叶子上面。当红蚂蚁吃了以后会失控,蚁群之间会相互厮杀。 身价高涨,吸引外人采摘 二十多年前,巴古菜已经从山间进到餐桌上,变成村民的原生蔬菜料理,属于常见的家常菜肴。巴古菜是陆月桂儿时的味蕾记忆,可是随着地方发展,开发商陆续将武吉不兰律芭地开辟成住宅区和商业中心,令巴古菜越来越少见。 “这里有几个人专门采巴古菜卖给餐馆。不过他们有一贯的地方,不会干涉我们的地点。”林文成说,这是大家的共识,谁先占地就归谁采摘,河水不犯井水。身为采摘巴古菜专业户,他们很少空手而归。倒是近年多了许多外来竞争者,清晨摸黑走入山林,采走这些巴古菜的嫩芽。 “别个地区的人是没有理这些(共识),看到有巴古菜就去采。我们也不知道是谁采,因为对方采完了就走。”林文成曾有一次与来自波德申的“偷菜者”对峙,后来对方道歉,连续几天也没再过来采摘。 虽说野菜,但有其价值,目前1公斤售价可高达12令吉。林文成犹记得,最早的时候,1公斤售价5令吉,之后不断涨价,现在已经涨到12令吉。有些餐馆老板得知他们采摘辛苦,便愿意出价15令吉收购。 走进火鸡地带,看看圣诞大餐主角如何养成? 你或许吃过火鸡,那到访过火鸡农场吗?当我们一行人来到火鸡养殖场时,大家都很兴奋地与火鸡“对话”。尤其当我发现用高频率的声音尖叫,围栏后方的火鸡群会很整齐地回应,一起发出“咕噜”的声音,叫声非常有魔性。 这家火鸡养殖场前身是养猪场,负责人甘代兴说,这个农场先后已经改造了很多次。在三四十年前,他的公公在这片土地放养甘榜牛。期间,父亲搭上养猪潮流,成为一名猪农。当年爆发立百病毒事件时,政府实施疫区隔离,他的公公是唯二不愿离开家乡的村民,因不想放弃自己的心血。 立百浩劫以后,政府禁养猪只,他们便改养奶牛、羊和火鸡。“我们养牛主要是不想要浪费原有的(养猪)设施,就动手改造一些地方。”那么为何他会被火鸡所吸引?他拉下口罩,笑着说,起初纯粹是“养爽”(为了兴趣)。他本身是玲珑鸡爱好者,无形中这份兴趣令他想要饲养不同品种的“鸟类”。“我(最近)才把玲珑鸡给了朋友养,我不要养了。” 机器孵化,降低小火鸡死亡率 甘代兴最初抱持实验精神饲养火鸡。他多次强调很难,一开始面对很多失败挫折。普遍上,鸡蛋需要19至21天才能孵出小鸡;火鸡蛋则需要29至30天才能孵化。当孵出小火鸡后,在45天至60天内,若天气转冷或被蚊子叮咬,它们就会死亡。 为了解开谜团,他一直不断测试和寻求答案,以降低小火鸡的死亡率。后来农场开始有了规划,增添多个硬体设备,其中一个就是孵蛋机器。有了这个“神器”,火鸡蛋顺利孵化的几率大幅提高,也间接解决了他面对的难题。 “我们用了孵蛋机器后才养到这么多,如果没有机器,纯粹家庭式饲养,火鸡的数量肯定不多。毕竟火鸡蛋不容易照顾,淋到雨就会令孵化失败。”甘代兴的火鸡放养在一大片围栏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奔跑。每天傍晚他们需要巡逻,俯身拾取火鸡蛋,再洗干净放进孵蛋机器。 万一有“漏网之蛋”,又恰好淋到雨呢?甘代兴会先做检查,用手电筒照射火鸡蛋,查看蛋内的状况。若蛋内已有胚胎和血管,那么成功孵化的几率非常低,只能舍弃。看到我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甘代兴谦虚地说,这些都是从失败中汲取的经验。 火鸡比鸡肉好吃? 到了2018年,火鸡养殖场才慢慢扩大,加大养殖数量。“以前只是大宝森节和圣诞节才会畅销,顾客会专程来订购火鸡应节。最近这几年,马来人也喜欢吃火鸡,会在一些节日购买火鸡做菜。” 那么要养到多重才能出售?这个倒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大概4公斤至6公斤,我认为,这个时候的火鸡肉质最好吃。还有,雌火鸡比较好吃,肉质没有这么硬。” 华人的餐桌上鲜少看到火鸡,毕竟肉质不像鸡肉鲜嫩多汁。“(记者:我曾吃过,肉质比较硬。)不会,我哥哥杀了几只火鸡招待朋友。他们吃过后,每个人念念不忘。你要懂得烹煮的方式,我是觉得火鸡肉会比鸡肉更好吃。” 【后记】与病毒共存的年代 前往参观双溪立百新村的立百历史文化馆时,当地村长曾凯莉恰好提到,今年3月马大医药中心有派员来为曾感染过立百病毒的村民做体检,检查村民体内是否还存有立百病毒抗体。她说,24年前曾感染过立百病毒的村民,体内的抗体指数依然很高。一些不曾感染病毒的村民,体内也出现抗体。而据她所知,他们有意制作疫苗,以防悲剧重演。 毫无疑问,病毒会是人类最大的挑战。当年的立百病毒就摧毁了武吉不兰律的经济命脉。如今的冠状病毒继续演变,成为一种潜在危机。尽管政府宣布解除室内戴口罩禁令,但人们还是要自律防疫,随时有心理准备,迎接下一波未知的大流行疫情。
2年前
VIP文
周刊专题
【大城小镇/02】雪邦河上三代摆渡人,载客横渡彼岸
乘搭渡轮是武吉不兰律的其中一个地方特色,许多游客到访会来打卡拍照。65岁“摆渡人”郑家财,家族三代都是这条河的摆渡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开着小型渡轮载送两州居民,从彼岸横渡对岸。
2年前
周刊专题
周刊专题
【大城小镇/01】立百病毒摧毁养猪光辉,武吉不兰律何时浴火重生?
1999年,立百病毒摧毁了武吉不兰律的生猪养殖产业链,自此新村陷入颓势,一蹶不振。今日的武吉不兰,养猪风光不再,这些年又有哪些新的发展样貌?
2年前
周刊专题
VIP文
大城小镇02|雪邦河上三代摆渡人,载送游人横渡彼岸
2018年,本地喜剧电影《大大哒》将武吉不兰律推到镁光灯底下。与红树林为伍的水上餐馆“百吉の轩”、芙蓉中华中学顶楼的天文台、武吉不兰律码头、隆兴咖啡店,成为游客的打卡景点。同年的“朱湖好卡溜”计划,以及2019年的“小feel文创市集”,通过生态旅游和文创市集活络新村,挖掘新村特色和价值。可是,自从养猪业如彗星陨落后,当地就缺乏显着的经济就业机会,再加上疫情冲击,令新村的元气大伤,至今还没完全复原…… 报道:本刊 林德成 摄影:本报 陈敬晖 雪兰莪和森美兰之间隔了一条雪邦河,这条河上有座码头。如果是骑摩托或脚车,武吉不兰律村民可乘搭小型渡轮,只需区区几分钟就能跨州。若是开车,可要绕道而行,需花费二十多分钟车程才能抵达双溪比力。 沿着雪邦河有着茂盛的红树林,猴群会在码头附近群聚,要是村民的摩托车篮有水果或食物,猴子是会虎视眈眈,找机会下手抢走。采访当天,我看到一位摩托骑士正想渡河。对方已经用布遮掩了车篮里的火龙果,但还是逃不过猴子的金睛火眼。正当它要走向前一探究竟时,摩托骑士迅速驶进渡轮,它只能默默地看着渡轮离开。 [vip_content_start] 乘搭渡轮是武吉不兰律的其中一个地方特色,许多游客到访会来打卡拍照。我和摄影记者尾随村长陈凤兰到码头拜访65岁的“摆渡人”郑家财。他身穿浅蓝长袖衣,皮肤些许黝黑,身形瘦高,目测超过一米七。他的家族三代都是这条河的摆渡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开着小型渡轮载送两州居民,从彼岸横渡对岸。 每天早上7时开始,会有村民在码头等候,他必须准备就绪,在船上待命,不能随意离开或停船。日落,他才能停好渡轮,拖着疲累的身躯回家休息。若想跟他聊天,别无他法,必须登船才行。在炽热的炎午,我坐在靠近渡轮驾驶座的位置,在渡轮摩托轰隆声响的陪衬下,听他述说关于摆渡人的悠远故事。 摩托一响,必须到放工才能熄火 “我以前是杀猪的,家里有养猪嘛,而我弟弟就帮忙爸爸驾船。后来我爸爸不在,我才回来(接手)。”从十多岁开始,郑家财便学习驾驶渡轮,却在三十多岁才成为摆渡人。 “我公公做这行的时候,这条河有五六个码头,有五六艘舢板轮流载送村民。”他左手娴熟操作摩托手柄,右手则摊开手掌接过顾客的纸钞硬币。接着,又继续和其他乘客高谈阔论,任由摩托声响继续淹没他们谈话声。 早期,郑家财的公公是用舢板载送村民,用手划船桨渡河。稍有经济能力了,便添购摩托,把舢板换成小型渡轮。我看见贴在船体的价格表,每趟船费很廉宜,脚车收费50仙、摩托骑士则收70仙。在短短半小时内,渡轮不曾熄火,不断来回载送村民跨州。即使只有一位顾客,他也要摆好船身载送渡河,不会等客满才启程。他指着身旁的汽油说,这艘小型渡轮一天需要40公升的汽油。我不禁好奇,船费足以应付渡轮的汽油费吗? 那么要如何解决三餐呢?他理所当然地回答,当然是在船上解决。郑家财有一项“绝技”,就是用脚操控摩托手柄。但他只小秀一段,全程还是用手操控比较安全。此外,无论晴天暴雨,他依然“on call”继续开船渡河,“对方都淋雨来到这里,你还不要载他回去啊?” 硕果仅存的摆渡人 武吉不兰律新村有着浓厚的人情味,大家相互认识,还叫得出你是某某人的儿女。陈凤兰和郑家财相识已久,她儿时的其中一个记忆就是“拉船”。“我小时候爱玩,会在船上坐一整天。”她坐在郑家财父亲的船上两岸来回,当船要靠近码头时,她便下船帮忙拖拉系在船上的绳子,让船身靠近码头的木桥。郑家财补充,那时摩托马力不足,需要有人帮忙拉着船只靠岸。 看着他驾驶渡轮,似乎享受着这份简单的生活节奏。以往的雪邦河污染严重,可不像现在迤逦清冽。90年代,武吉不兰律、双溪比力和雪邦是养猪金三角区,许多猪农在为猪只冲凉和清洗养猪场时,大量猪粪流入河里,导致河水污浊,臭气熏天,而被人称为“黑龙江”。 立百病毒事件后,雪邦河因祸得福,逐渐自我疗愈,恢复原生态面貌。同时,两岸没有工业发展和污染,无形中令雪邦河拥有丰富的河产,成了休闲钓鱼的好地点。“(那个时候)还有人在这条河抓到整百公斤的虾。(记者:现在还有虾吗?)现在只要有一点虾,几天里面都给人抓完咯!” 忘了什么时候,昔日码头开始变得凋零。或许是时代洪流的冲击,也可能后继无人,许多摆渡人离开了雪邦河,河上仅存郑家财一家默默坚守这份职业。“(毕竟)这是爸爸留下来的。”他语调渐缓,“我会做到不能做为止。”问及孩子是否有意接手,他答,“他们没有(想要接手),暂时没有啦!” “以前驾船是没得休,过年也要照跑,只是早一点收拾回家。”所幸现在有另一个伙伴帮忙,郑家财才有机会休息。“其实政府有讲建桥(跨越雪邦河),讲了很多回了,我都不知道几时要做。” 椰树顶端藏着瑰宝——南洋的梦幻之酒 没想过椰花酒原来有个美誉——“南洋的梦幻之酒”。“梦幻”之说估计是指椰花酒自然发酵的馥郁香气,为味蕾带来新鲜感。友人曾说,椰花酒是人间甘露,喝一口马上沁脾醒神。沿途探索武吉不兰律,就会看到椰林婆娑,而在椰芭里就有采集椰花酒的行业。 我们跟着梁孔量的四轮驱车,来到詹德兰(Chandran)的家打声招呼,再由他骑着摩托带领我们去椰林瞧一瞧。由于这片椰林位置很隐秘,若无相熟的人带路,恐怕无法摸上门。 椰花酒起源于印度,当地有嗜酒文化,但酒价昂贵。生活在贫穷区的印度人没有盈余买酒,后来发现椰树上的椰花汁经过天然发酵,会变成有机酵素,外观呈半透明的乳白色,就好像薏米水,不过喝起来又酸又甜,带有酒味。70岁的詹德兰从事采集椰花酒超过40年,至今已退休,由50岁的莫汉拉惹(Mohanraja)接手,成为新一代的专业采集椰花酒人。 一天可采集40公升椰花汁 可是他们不能销售椰花酒,因为没有制造和销售椰花酒的执照。詹德兰笑说自己不是老板,他和莫汉拉惹只是打工仔,负责管理椰林、收集椰花汁后,再运送到老板的工厂。谈话过程中,站在不远处的莫汉拉惹已准备就绪,手脚飞速地爬上几层楼高的椰树采集椰花汁。 莫汉拉惹身体健硕,不费吹灰之力就顺利登顶。他赤脚踩着树干,双手紧抓着椰叶枝干。确保自己稳固后,再从工具包掏出锤子“工作”。从树下往上看,可以明显看到套着土色陶瓮的椰花茎。他用小锤子敲打椰花茎,让它变得柔软(lembik),接着取走陶瓮,把瓮中的椰花汁倒进系在腰间的铁桶。随后便用弯刀在花茎末端割一刀,并把清理干净的陶瓮套进去。 站在一旁督工的詹德兰说,目前这片椰林栽种超过150棵椰树,每棵椰树一天可以采集两次椰花汁,分别在早上和傍晚。他粗略计算,一天可以采集大约40公升的椰花汁。但椰花汁不能直接喝,需要等待几个小时,让它发酵成椰花酒。 早上采的椰花汁较甜? 看着莫汉拉惹从树下爬下来,向他探问,年过半百了,攀爬时会害怕吗?他一幅挑眉的表情已经告诉我答案,并转头望向詹德兰,“他到60岁还在爬呢!”今年70岁的詹德兰立即笑了出来,“如果你习以为常了,不用担心年龄问题。你看马哈迪多少岁了,还是可以做首相。”最重要是身体够硬朗,这份工作就不会有太大难度。 詹德兰13岁出来社会打拼,到新加坡茶餐室当洗碗工。一年后,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而大马公民想要在当地工作需要申请准证。当时他年仅14岁,只好回马接受父亲的训练,从事采集椰花酒行业。 反观莫汉拉惹是在壮年时期加入,他以前是罗里司机,工作了30年。后来在机缘巧合下接触到这份工作,至今已有7年经验。他笑称,这份工作比驾罗里有更多个人时间,早上工作2小时,傍晚再多2小时,其余时间可以自由安排,比如帮人放养牛羊或管理园丘。但从事这行不能随意休假,“如果想休息半天没问题,如果休息一两天,椰花汁已经变质了。” 有人说早上采集的椰花汁比较清甜,傍晚采集的椰花汁味道较酸。詹德兰不以为然,他回答,不是采集时间决定口感,而是装椰花汁的陶瓮是否清洗干净。莫汉拉惹随后掏出陶瓮解释,每次采集椰花汁后,瓮的底部会有一层如面粉状的白色物体,需要清除干净才能套在椰花茎上。 那么,要如何鉴定椰花茎足够“成熟”可以生产椰花汁?詹德兰以羊角豆为例,很多人会折断羊角豆的尾端,看看声音是否清脆。如果是软韧和无法折断,那么就不够新鲜。“椰花茎(也是如此)不可以太老,也不可以太年轻,必须刚刚好。”难道要折椰花茎?詹德兰笑答,他们有诀窍,会用经验来判断。
2年前
VIP文
VIP文
大城小镇01|立百病毒摧毁养猪光辉,武吉不兰律何时浴火重生?
“你还好吗?”这是我过去两年说得最多次的一句话。自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出现,每个人的生命轨迹有了分岔,大家开始重新认识生命,思考生活的意义。在疫情暴发不久,我就突然想到了武吉不兰律(Bukit Pelandok)。 波德申有9大华人新村,武吉不兰律是其中一个。七八十年代,凭藉生猪养殖产业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成为东南亚最大养猪区,筑起一座养猪王国。无奈,1999年,神秘的立百病毒一举摧毁整座王国,令该新村自此陷入颓势,一蹶不振。 昔日养猪的风光虽不再,却为新村带来一片悠闲恬静。那么,经过冠病疫情肆虐的武吉不兰律还好吗?为了找出答案,在某个星期六早上,我约了村长陈凤兰会面,一起走访当地产业,看看这些年有哪些新的发展样貌。 报道:本刊 林德成 摄影:本报 陈敬晖 武吉不兰律有福州村之称,95%村民都是福州人,以古田和屏南这两个籍贯居多。“我是客家人,但讲话有很重的福州音。”陈凤兰笑道。随后,她又很自如地转换语言频道,与旁人用福州话交谈。 多年以来,许多政治人物、团队组织意识到新村发展停滞不前,于是想通过社区营造让新村重新启动,利用人文生态的“软实力”活化新村,吸引年轻人回流创业。每个村民都可以决定新村的未来。惟,当每个人心有余而力不足时,新村未来就会充满许多变数,独有的传统特色也会随之消逝。 [vip_content_start] 村长如实回答,这里没有新行业,也找不到新的出路。由于当地缺乏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许多年轻人奔向大城市,或前往三十多公里以外的吉隆坡国际机场工作。在疫情暴发后,直播和网卖成了村民的主力,凡有精湛厨艺都会抓住这波趋势,做起小生意。“丹绒士拔(旅游业)会比较好做,我们这里的景点太散了。” 新村出现人口老化危机 与我们同桌的老猪农李振长语带感慨地说,这边早已变成老人村了。他自觉庆幸,过往曾积攒足够的积蓄,足以应付往后生活。“如果我现在要去打工,人家应该会直接跟我说,‘uncle,你老了,你回去吧!’” 坐在村长隔壁的梁孔量则转型成功的猪农。不再养猪后,他为建筑工程提供水喉安装服务。陈凤兰笑称,他已经是“水喉大王”了,创出另一片天空。普遍上,武吉不兰律的小孩自小得到养猪场帮忙,若是聪颖的小孩可继续深造,无心向学就要继承家业,帮忙家人养猪。梁孔量也是过来人,放学后或学校假期要到舅舅养猪场帮忙,中五毕业后便全职养猪。“那个时候都没得养猪,你是被迫要转行。”他淡淡地说道。 许多家庭是三代投身养猪业,如果没有立百病毒,猪农也许还能延续繁荣景象,武吉不兰律继续民康物阜。历经立百浩劫,政府全面禁止养猪,老猪农手握仅有的资金投入新行业。因城乡差距,青年人口挪到城市安居,促使武吉不兰律出现老化危机,亦埋下了多个隐患,如人口流失、劳动力减少、独居老人的医疗福利等。但高龄社区可不是当地独有的难题,这是每个新村都面对的困境。 多年以前的伤痛,多年以后的唏嘘…… 相信大家能够共情,在冠病疫情暴发后,许多人面临未知恐惧,长时间的社交距离令许多人患上抑郁和焦虑症。当亲人因染病骤逝,又无法见到最后一面,无疑对他们造成了心理痛苦、压力和创伤。拉回90年代发生的立百病毒事件,当年的猪农同样面对满溢的哀伤,失去至亲、痛失养猪基业,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 李振长曾有过难以抚平的心理创伤,用了很多年才让伤痛愈合。他的家族三代是猪农,明年踏入古稀之年的他回想此事不禁长叹,“真的,那时候很惨……”语毕,他沉默了几秒。当年,政府为了遏制病毒蔓延,立即快刀斩乱麻,实施毁猪行动,并迅速要求村民搬离,以免感染病毒。“当时大家都在赶紧逃命。” 街上店铺紧闭闸门,电源切断,家里被人破门而入。“我记得(当时)剩下一个人不肯走,他是养牛的,死都不要跑。他说,‘牛就是我的家产,如果我跑了,牛怎么办?’” 饱受人情冷暖,惨遭白眼和驱赶 一场迁离看到了人情冷暖,正因对病毒不了解,许多人对武吉不兰律村民敬而远之。他们要租房时遭受无数白眼与唾弃,深怕对方把病毒带过来。李振长搬到了芙蓉龙城,必须谎称来自波德申才成功租到房。他最初想搬到双溪比力,当他向业主介绍自己来自武吉不兰律时,对方突然拉高音调,“你不可以搬来啊!”他面向我,模仿对方的声调和表情说出这番话。 然而,令他痛心的是无法出席朋友丧礼。“看到报纸(讣告),看到谁死,又没有人来写帛金。我们以前这里的白事很热闹的,每个人会去坐夜。” “我去到龙城一直流眼泪,现在想回过去还是……痛苦到不得了。我一直跟我老婆讲,‘要怎么办……’”做了数十年,养猪基业就毁于一旦。起初,半夜他还会被惊醒。“我们的‘geran’(地契)抵押给银行,如果你不还钱,就拿不回了。” 在龙城住了6个月,他和家人重返武吉不兰律,早已变成“死城”。当时孩子仍在求学,他不能一直埋怨下去。四十多岁的李振长立即变通改行,先后在汝莱制衣厂工作5年,然后做罗里司机,养活一家人。他喝了一口咖啡接着说,“我现在不驾了,年纪大了,精神压力很重。” 相较于冠病,李振长、陈凤兰和梁孔量认为立百病毒很可怕,是一种未知的恐惧。需知立百病毒的源头并非蚊子而是病猪,患者皆与生猪有接触,只要触碰到猪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就会受到感染。“今天你看到朋友讲发烧,多几天他就没有了。”梁孔量看到每个人都在争取活着,服用偏方续命。 陈凤兰随后说,“之前我是理发的,当时不懂病毒怎样传染,我就有接触到一个病患。我跟他剪了头发,对方过不久进院,吓到我半死。(记者:后来对方怎样?)后来还好没事。”回想此事,她还是心有余悸。 毁猪行动以后,猪农陆陆续续回到家乡。一些猪只因饿昏,冲进住家找食物,结果死在家中。当村民靠近家门就嗅到熏天的尸体腐烂味道。一些猪农看到猪栏变得空荡荡,心如死灰,又忧心债务问题,终日以泪洗脸。这些事迹多不胜数,是武吉不兰律猪农永生难以磨灭的伤痛。 猪栏被毁,猪农转行养鸡种植 早年社区是家庭式养猪,人人屋后开辟一片地饲养猪只。猪栏被毁后,许多猪农赶紧振作起来,寻求新的商机。适逢油棕价格还不错,猪农便开始务农,将养猪地改种油棕树。务农是看天吃饭,也看市场需求。后来油棕价格下滑,冲击了这些新园主的收入。 梁孔量还记得在1999年,每吨油棕的价格大约300令吉,“当时油棕突然变得不赚钱,还要亏钱聘请员工、施肥,所以很多园主改种火龙果。”火龙果市场的身价极高,园主有一亩的火龙果可赚取一两千令吉的利润。因此,园主之间流传了一句话,耕种3亩的火龙果好过10亩的油棕芭。当然,现在太多人种植火龙果,反而压缩了赚幅。 不是所有猪农涌向种植业,许多人还是回到养殖业,把养猪设施改造成鸡寮。李振长在一旁补充说,养鸡的成本与养猪是不相上下,特别是立百疫情后,商家不敢给猪农赊账,只能凭现金购买饲料,猪农还要担心禽流感病毒。 集中养猪区有望重启? 1992年,中央政府想要将养猪行业系统化,把传统的开放式养猪方式变成封闭式,并建议成立集中养猪区(PFA),用科学和系统方式饲养猪只,以改善环境污染、降低人力需求和猪只死亡率。 集中养猪区共有A区(丹那美拉A村)和B区(武吉不兰律),总面积共有1761英亩,拥有374个养猪地段。当年政府提出这个概念后,许多猪农和投资者购买了地段,打算扩大业务。碍于立百病毒事件,政府宣布禁止养猪,令到这项计划中止。不料,这一停就是24年,许多猪农血本无归。 根据2021年森州政府委任养猪区技术委员会的《猪农对话大会》报告,2006年,政府已终止A区的养猪计划,而B区建设工程却出现连串弊病。中央政府在B区花费了7800万令吉建设基本设施,但猪农发现里面设施不完善,屠宰场无法运作、排污系统设备不齐全,甚至养猪场的500米缓冲区也被售卖了。 若中央政府批准封闭式养猪场,猪农得承担经费完善整个设施,以及解决500米的缓冲区。同时,政府不允许猪农出售生猪,一切都要在养猪区宰杀才能出售。简言之,生猪进,死猪出。 纵使州政府真的想要重振养猪业,现在已时过境迁,猪农年事已高,无力打理养猪场。李振长直言,从饲料、人力、药物和运输等,每一样都要预备庞大资金应对。经营一个养猪场就要耗费百万令吉,而这不是包赚的行业。梁孔量接着说,猪农还要等6个月的“收成”,并确保没有疾病才能把猪只卖出去。许多猪农现在面临后继无人,遑论有第二代和第三代接手,反观财团才有能力打造具规模的养猪场。 【追溯立百病毒浩劫】 立百病毒事件是从1998年10月至1999年5月期间肆虐。最早可追溯到1998年9月,当时怡保出现大量猪只死亡和猪农病逝事件。同年12月份,病毒蔓延到武吉不兰律和双溪立百。隔年,政府实施疫区隔离,要求村民迁离,然后在3月份执行毁猪行动,百万头生猪无一幸免。3个月内,立百病毒造成265人受感染,108人死亡。自此,政府禁止当地养猪,而这起事件彻底击溃当地的养猪产业。
2年前
VIP文
花城最热点
武吉不兰律村长:已呈名单 209无名路将命名
多达209个坐落在武吉不兰律的“无名路”拟命名,村长陈凤兰强调,有关名单已呈交县属待批,冀2023年落实。
2年前
花城最热点
花城最热点
武吉不兰律村委低成本大制作 “梅花街”万朵梅花争艳
“梅花街”年景就设在朱湖州议员服务中心旁的入口处,由于靠近大路,凡路过的驾驶者也忍不住放慢车速,欣赏春意满满的梅花布置。
3年前
花城最热点
更多武吉不兰律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