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殡葬业
狮城二三事
“烧错遗体”曾一度想放弃 审计员坚持继承三代殡葬祖业
(新加坡3日讯)从审计员到继承家族企业从事殡葬服务,31岁的郑靖颐随时待命,不得不牺牲个人时间,但她无怨无悔。经历了误领遗体火化风波后,她不忌讳谈论死亡,写书揭秘殡葬业,呼吁公众友善看待。 《8视界新闻网》引述《CNA》报道,郑家三代人已从事殡葬业长达60年。她回忆童年时说,每逢农历新年还得去位于俗称“黄泉路”,即新民路一带的仓库吃年夜饭;成年后也甚少参与家族企业的事务。 从审计员到殡葬业者 她的祖父母去世后,父亲和兄弟们继承了家业。她在大学毕业后加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审计员,并被派往美国工作。 直到2014年父亲患上肾衰竭,业界开始传出业务出售的消息。郑靖颐听从了父亲的劝说,为免两代人的努力付诸东流,决定放弃工作返国接手,并接受一年的培训,学习如何给遗体防腐、如何接待悲伤的死者家属以及如何安排葬礼等。 “尽管非常辛苦,但我无怨无悔。我的热情就是为那些正在悲痛中的家庭提供服务。” 坚韧不拔的务实精神和驾驭情绪的能力都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说,她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同理心。有了同理心,就会有理解悲伤的情感和能力。 “如果你认为你所做的事情有意义,无论你如何试图对(情感)免疫,你都无法做到,除非你真的把这当成’只是一份工作’。我会提醒自己,我在这里的工作是减轻死者家属的负担。” 第二次约会搬遗体 她不会在工作时流露情绪,只会在独处时释放悲伤。亲人朋友的理解也帮助她应对压力,尤其是她的丈夫Jeremy Toh。 她表示,殡葬业是全天候工作,所以大多数人都在行业里择偶成婚。“或者他们的爱人也加入了这个行业。否则,你们根本见不到对方。” 郑靖颐和丈夫在交友软体上认识,第二次约会时接到工作电话,他坚持跟她一起工作,也第一次抱着遗体,把遗体从住家抬到车上。 Jeremy Toh说:“出乎意料的是,我没有任何恐惧感。这感觉就像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我意识到这是一种职责(ministry)和服务的方式。” 生活围绕“死亡” 他在婚后开始全职在郑靖颐的公司工作,他们育有一个快两岁的儿子Josiah。 虽然她每周都会为家人腾出时间,并尽量把孩子哄上床睡觉,但她确实不得不为工作牺牲家庭时间。 由于公司热线电话是她的手机号码,因此她对电话十分机警。多年来她总是在电话铃响三声之内接听电话。她忙碌时,会由员工帮忙,速度也一样。 郑靖颐说:“人们希望有人关心他们,帮助他们送别亲人,而关心的表现就是全天候、尽可能很快地为他们提供服务。” 然而,这影响了她的社交生活。即使能与家人朋友见面,但如果接到工作电话,她也可能不得不中途离开。 烧错遗体风波 她七年前继承祖业,创办自己的公司也有六年时间,然而,这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 在2019年,公司发生了误领遗体导致错误火化的风波。当时,生前信仰道教的男子遗体在火化前以基督教仪式来进行葬礼。 对当时仅26岁的她来说,处理如此严重的危机让她完全不知所措。尽管她道了歉并重办宗教仪式,但这对缓解家属的愤怒和悲痛无济于事。 她说:“这次混淆事件涉及很多因素,比如给遗体贴标签不当。但这件事影响了我,让我相信自己当时并不适合这份工作。” 其他殡葬业者劝她放弃这份职业,媒体反响也越来越大。那数周的自我检讨和内疚心情令她十分难熬,甚至萌起轻生念头来结束这一切。 “我以为我完了。这时一名男子打电话给我,说’我看到新闻了,我妈妈刚刚去世。我希望你能替我妈妈办葬礼,因为我想鼓励你,我想我妈妈会喜欢的’。” 这完全出乎她的意料。在2020年1月,她决定让上天来决定事业安排。“我告诉自己,如果那个月有7场葬礼要处理,我就会留在这一行。不知怎么的,我不知道上天想告诉我什么。但我正好处理了7场。” 出书介绍殡葬业 郑靖颐在风波后制定额外的标准操作程序,以避免再次发生。这包括要求家庭成员在遗体手腕和脚踝上的塑料标签填上资料,并发送照片作为核实过程的一部分。 她忆述,殡葬仪式的标准操作程序在业内很少见,因此她不得不记下如何为不同宗教举行葬礼的笔记,不得不从观察中学习。 “如今,死亡并不那么可怕,我们也接待了不少想尝试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但对于加入殡葬行业这方面,却没有适当的指南或信息。” 郑靖颐因此决定写书出版,详细介绍了她处理不同年龄段葬礼的经验、对殡葬业的见解以及如何改正错误和应对挑战。 她还分享了一些不得不安排的、最艰难的葬礼,如儿童葬礼和自杀案例。 “这本书的真正目的是教育公众,让公众知道并意识到这样的葬礼时有发生,每个人都在挣扎,所以我们还是要友善一点。”
2星期前
狮城二三事
即时国内
殡葬业者:黑色慈善猖獗 “捐棺照被盗用毁清誉”
本报星期天头“用诈将心偷”专题引起广泛关注,殡葬业者反映,这种现象长年都在发生,而且导致无辜的殡葬业者也被误会和受牵连。
1月前
即时国内
大柔佛焦点
【特稿】殡葬业改革先锋宣导善终善别善生 破除误解让殡葬有温度
(新山24日讯)他们是一批来自殡葬行业的改革先锋,致力于通过生命教育讲座,破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与误解,传达善终善别善生的意义。 与此同时,他们也在纠正年轻人进入这一行业时抱有的赚快钱心态,致力于刷新传统殡葬业“赚死人钱”的刻板印象,重新定义这个特殊领域的角色。 彭锦萍:化解对死亡恐惧 6年前加入殡葬服务业的彭锦萍(49岁)日前接受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访问时指出,希望把善终、善别和善生的理念带入每一户家庭,同时也希望新进的伙伴们能看懂自身价值和使命。 业界人称Peggy姐的彭锦萍,曾从事保险业6年,并且拥有12年的诊所护理经验;她说:“我们父母或祖父母那一辈对死亡这话题非常避忌,他们认为死亡非常可怕,因为人死了会变成鬼,甚至有黑猫跳过还会尸变,这个观念会代代相传,形成人们对死亡的莫名恐惧。” 入行多年,至今仍烙印她脑海中的某个场景,也让她更加坚定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故事的开始是这样的,殡仪馆的遗体处理室外,四名刚失去父亲的子女等待亡者入殓,但在葬仪人员多番催促下,没有一人愿意进去瞻仰以作最后的确认。 “相反的,他们纷纷把目光投向我,使出了一个“Peggy姐,你去!”的眼神,当下,我只觉得很悲凉,死者明明育有两男两女,但去世后却没有任何一名孩子敢走近瞻仰,这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人们对死亡的误解与恐惧。” 她指出,死亡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事,但善终却是所有人都可以追求的权利;而且也不限于生命即将结束的人。 因此,她认为,一个人在意识清醒下,能为自己做好后事的规划,为自己负责到底,那就视为“善终”。 另一方面,“善别”的意义则在于对每段关系好好的道别,把爱说出口, 让生命没有遗憾,从而让留下来的人得以“善生”。 她说:“死亡带走的是生命,不是关系。人离开了,但关系永远都在,每一段关系都是一种牵绊,然而不是每一段关系都能好好的告别,我们无法预测,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如果可以,请好好的道歉,道谢和道爱。” 因为生命无常,也提醒她努力的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善别这门功课,包括从小灌输女儿生命总有完结的观念,母女俩也每天早晚互相道爱。 “诸如此类的言传身教,让小朋友对死亡不再恐惧,即使有一天我不在了,她也能好好的生活下去,这就是所谓的善别与善生。” 彭雪莉:感悟生命脆弱 原是一名家庭主妇的彭雪莉(41岁)受访时表示,加入殡葬业的初衷纯粹为了养家糊口,并没有伟大的使命感。 她说:“我本来就不是事业型女性,而是经历婚变,一个人带着4个孩子,必须想办法活下去。投入殡葬业的原因就是因为时间自由,方便我照顾小孩。” 据其忆述,她是于冠病疫情蔓延、实施行动管制令之际入行,第一次自己接单,亡者竟是好友的哥哥,因不幸暴毙复被确诊,遗体须在一天内处理,看着家属们措手不及又悲痛的场面,她自己也不由得陷入崩溃边缘。 “其实我当时心情非常混乱,但还是强作镇定协助亲属料理后事,可是一回到家立刻崩溃大哭,情绪久久不能平伏… …” 但是,她说,也正是这次任务,让她体悟到生命的脆弱,更坚定了她勇往向前的信心。 “回想之前的自己,只是为了冲业绩而签单、也很抗拒处理丧事,无法体会善终善别善生的意义,也不明白这份工作对往生者和家属的价值。” 林锦星:推广生命教育 18岁入行的林锦星(27岁)表示,现阶段,本地就业市场的薪酬,难以抗衡新币汇率1兑3.5的诱惑,也无法留住年轻人奔向彼岸的脚步。 “但殡葬业给的高佣金和时间自由,能吸引年轻的一群加入。” 作风务实的他也直言,本身也是在赚到理想收入之后,才逐渐认识到善终善别善生的重要性。 除了推广生命教育,他也积极推动面向代理家属的说明会,这在南马殡葬业也是首开先河。 “说明会的受众以伙伴的家人为主,因为有许多家长其实不愿意孩子从事这种特殊行业,我们希望通过分享会,为家长们揭开殡葬业的神秘面纱,让他们了解孩子们正从事怎样的工作。” 盼青年勿不切实际 针对年轻业者爱利用社媒网络“炫富”的现象,林锦星表示能够理解,同时也认为是正常现象。 “以我本身的经验,若一本正经分享殡葬业务或事业机会,通常无人问津,但换成“秀”豪车或支票,就马上能吸引众人眼球,证明这种宣传确实有效。” 尽管“炫富无罪、赚钱有理”,惟他强调,不能让年轻人有不切实际的想法,以为加入殡葬业短期内就能月入百万。 “我会明确让他们了解,我赚多少与他们无关,重要的是他们想在这个事业上得到什么成就,就得为自己的梦想努力。” 黄康霖:要有工作使命感 黄康霖(28岁)指出,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要享受优渥收入的同时,也必须付出“全天候待命,凌晨3点开工”的代价。 “从事殡葬业必须要对工作有使命感,才走得长远,否则外面有很多可以赚快钱的金钱游戏,不需要这么辛苦。” 他于2015年入行,当时年仅19岁,加入殡葬团队主要是因为不爱读书,但却很喜欢群体生活。 他说,早期社交网络不发达,他每晚在咖啡店派传单,以“运动俱乐部”为饵,吸引年轻人出来一起打球,之后才慢慢掀开“底牌”。 “现今网络媒体发达,人们可以轻易知道和看到你在做什么,甚至会主动询问,所以在招人方面容易很多了。”
4月前
大柔佛焦点
有故事的人
90后“鬼仔”踏足殡仪业
小时候,我与家人就住在放满棺木的店铺楼上,人人都称我为“鬼仔”。
7月前
有故事的人
有故事的人
为他人安排最后的精彩
生老病死乃人生的必然,无需避忌也无人再避忌了。与顾客谈生死之道,感觉就是在谈论人生的下一个旅程和景点一样。
11月前
有故事的人
全国综合
仿效狮城殡葬业 大马推“无宗教信仰”往生入殓
马新殡葬业者揭露,最近几年新加坡开始流行“无宗教信仰”(Free Thinker)往生入殓,有关逝者都是没有固定宗教信仰,相信马来西亚也将发展相关新兴身后事安排文化。
11月前
全国综合
教育导航
好声音提升自信 声音教练黄英威教你把话说清楚
一个人话说不清楚,那并非天生的缺陷──是因为没有咬住声母,舌头没有放在正确的位置,通过科学发声法的调整都能改善。
1年前
教育导航
国际拼盘
中国殡葬业引入AI新技术 神复原往生者“音容”
“阿公你还好吗?”、“宝贝好想你!”正值清明时节,民众思念逝去的亲友,中国有殡葬业者运用最新的AI技术,神复原了亲友的容貌与动作,甚至还可以与生者对话,虽然神奇也引起了伦理上的争议。
2年前
国际拼盘
全国综合
殡葬业者:不能仅周一至五办公 周末应批外国死者出境证
外国人在大马离世,遗体却不能及时遣送回国!殡葬业者也为此高喊抗议,希望卫生部在周末也能批准外国死者遗体出境许可证。
2年前
全国综合
有故事的人
我的殡葬业与篮球经历
在28岁以前,我的人生没有遇过死亡,之后却走入殡葬业,日日面对生命的终结。
2年前
有故事的人
有故事的人
经历大起大落对人生改观
我的人生经历许多大起大落,努力自学及工作让我的事业攀上高峰,一场车祸导致脑震荡陷入昏迷,跌入人生谷底。
2年前
有故事的人
优活
【殡葬小青人】第二篇 | 专业防腐,跟细菌与病毒打仗
防腐师李艳卿最难忘的经历,是处理一具高度腐坏的遗体,“蛆虫从床上掉到地上,到处乱爬,只好用靴子拼命踩,工作还是照做。后来听说嗜吃生鱼片的人体内容易生蛆,所以我就不敢再吃刺身了!”
2年前
优活
优活
【殡葬小青人】第一篇 | 殡葬三青
回忆初入行时,李艳卿莞尔笑道:“心很软,不懂得克制情绪,常常跟着家属哭,所以给老板骂!”做下去之后,她学会了自我心理调适,也慢慢了解到,礼仪师不只是帮大体更衣化妆而已,陪伴家属走过哀伤,让在世者勇敢活下去,才是更重要的一环。
2年前
优活
狮城二三事
捐未使用化妆品 为殡葬环保助力
(新加坡26日讯)在大扫除之际发现自己仍有许多未使用的化妆品而萌生给予它们新使命的灵感,新加坡殡葬公司第三代推出环保活动呼吁公众捐赠,让这些化妆品升级再造后可用于遗体防腐与化妆。
2年前
狮城二三事
优活
生命事业前景无限, 欢迎年轻人加入挥洒创意
入行31年,看着叼根烟趿着拖鞋的“棺材佬”变成了仪表堂堂的礼仪师、生命摆渡人,也看着过去以耆老为主的业界,如今涌现出许多高学历的年轻面孔,富贵关怀首席营运长曾美菁越发觉得,殡葬业是一个充满潜能、可以让年轻人放开手脚开创新局的行业,与此同时,它也是一个需要以心唤心、以心为本的生命事业。
2年前
优活
狮城二三事
下来或达800个职缺 殡葬业求人才
(新加坡31日讯)新加坡每年平均的死亡人数料在24年间翻倍,殡葬业者称,将继续面对人手紧缺的问题,接下来几年或有800个职缺。
2年前
狮城二三事
更多殡葬业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