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沙威

在柔佛古来北部加拉巴沙威(Kelapa Sawit,简称沙威)的小镇里,有个名叫P320的社区空间。 位于沙威新村里的P320,不单是空间经营者——陈秀君与李成钢的家,偶尔也是外籍移工的马来语交流地,偶尔作为艺术家驻村落脚处,偶尔成了供人们看展的策展空间……两人关注教育、文史和社会议题,从穿梭街头运动高喊诉求,如今定居在沙威推动人文活动,收集社区的口述历史。 “首先要去关心这个事情,才谈得上改变。”李成钢说。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摄影:本报 林添喜 从吉隆坡开车南下,到达沙威新村已是下午4时。从大路走向窄小弯曲的新村路,沿着导航来到门牌“P320”的民宅。从外观看P320,和隔壁的房子无异,院子还保留着一口旧时人家的水井。 李成钢和陈秀君刚结束午后的补习课,在等候家长前来接走小朋友的当儿,聊起了院子里的植物。看似草木散乱的园地,实则每一株都可食用。 陈秀君当场摘了一片叶子,放在鼻子下,一阵鱼腥味扑鼻,“这是鱼腥草,越南人会生吃,或配米粉和越南春卷,如果给这边的居民就放生菜替代。” 除了鱼腥草,还有越南香蕉和大野芋,这些都是社区的外籍配偶,分享予两人的植物知识。 “越南的外配之前在P320上马来语课,现在我们也有一些台湾外配或缅甸移工来上课。”两人出自义务,帮助他们掌握我国的官方语言,用作日常和工作中对话。 看似是单向的学习,但李成钢和陈秀君从中学会对方的语言和文化,这也解释了,何以在搬来这里的第六年,P320种满了异国风情的植物。 “这样的学习是双向的,不只是他们跟我们学习,我们也跟他们学习。” 换另一种方式走入社会 毕业于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两人留在新加坡工作。在这期间,他们往返新马参与社会运动。之后回马来西亚投入非政府组织工作,2019年开始定居沙威经营P320社区。 之所以选择投入社区经营,李成钢说,始于过去参与社运多年得来的感悟。 “我们最初想打造更好的社会,但一个理想社会又长怎样?对我们来讲,就是要在某一个点上更关注弱势群体。以前我们着眼在比较大的(方向),像是一个国家或整个机制的改变。” 一群同样拥有政治人文关怀的人,聚在一起上街头,为国家的未来争取诉求。在2018年的509大选之后,他和友人往不同的方向努力,“有的加入政党成为议员,再后来有的完全不再参与社运。” 在众多的选择中,李成钢和陈秀君选择了“蹲点”,换另一种方式走入社会,连接议题、地方和自己。 “我们都在讲移工或性别议题,想改变政策。但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这些对象的机会很少。你跟移工很陌生,你接触不到外籍配偶,理解他们真正面对的问题。” 而对此有更深的感触,来自于2012年的“边佳兰征地”事件。 “我们每一天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跟区域的人建立的信任和感情有限。但要去推动他们做些什么,都要有信任和感情做基础。”由此,陈秀君意识到蹲点的重要,“你要蹲下来,用一段时间去跟这边的人建立信任,才可以做到很多事情。” 为期一年的边佳兰抗争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由此,他们领悟到单靠外来者声援地方社区的力量,非常薄弱。 “当危机来到门前,才开始做口述历史、保存旧照片,是很仓促又很被动的方式。所以得在这些危机还没发生前,有足够多的年轻群体喜欢这个地方,那才有挺过危机的机会。” 收集沙威女性故事 出版《我们的歌》 去年12月,他们以歌曲为线,出版《我们的歌:关于沙威女性的二三事》,叙述50位沙威社区女性的小故事。这也是继《26哩故事:沙威新村居民口述历史》后,两人出版第二本和社区相关的书籍。 “《26哩故事》主要收集年长者和老行业的故事;《我们的歌》的对象不只有年长者,也有不同年龄层的女性,也包括外籍配偶。” 至于锁定女性为采访对象,主要是想让更多人看见社区内背景多元的女性,同时透过她们的成长经历,也希望让女性彼此之间互相看见。 “早上你会看到社区有很多女性,她们有来咖啡店吃早餐,有的在劳作。她们经常穿梭在大街小巷,你认为大家彼此都会看见,但也好像不是这么回事。所以我们希望把她们的故事记录下来,让更多人看到她们,她们彼此也更加看到对方。” 更深层的原因,访问那时没提到,但在P320社区空间的脸书上有这么一段。 “如马来谚语‘tak kenal maka tak cinta’(不认识故不喜欢)所言,相互欣赏的前提是先认识。社区内的代沟、大众对特定群体的刻板印象、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不谅解,往往源自于对对方的所知有限,因此没有办法产生同理心。” 让艺术成为生活一部分 柜子上的书本绘本,有的是驻村艺术家的作品,有的是外州的朋友放在这里寄卖的独立书籍。这里时不时也会举办展览,为的就是让沙威的居民,也能接触更多的人文艺术。 “一个更理想的社会,是由很多理想的社区组成。什么是一个很理想的社区?它可能是每个人都能更好的实现自我,在日常的生活,弱势群体得到照顾。而文化艺术本来就该是日常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就让本来没有机会进入社区的艺术展览,提供P320社区中心这个平台,让他们走进来。” 越过书柜,来到屋子的后方,墙壁贴满新闻简报的副本。仔细阅读,这些1950年代的新闻,都是和沙威新村有关。 “我们最想做的就是收集这里的历史。因为新村的历史很多人都懂,但关于沙威这个新村,它在什么年代,什么年份正式成立?即便是当地居民可能都不知道。” 每当有外人来访,两人都会跟着“新闻墙”简述沙威新村成立的故事,这里亦欢迎当地居民前来参观。 行为界定你是哪里人 一问之下,才发现两人的故乡都不在柔佛。 “早期参与社运时,我们很常在柔南地区移动。峇株走过,居銮也走过,边佳兰那一带也走过,新山古来是我们最熟悉的区域,认识了很多朋友。就在这个背景接触了‘沙威艺起来’,才真正走进来。” 李成钢和陈秀君也曾在新山找落脚处时,但看到P320后立马决定是它了。而作为沙威的“外来者”,两人努力融入社区,无论是每天出门用餐,或者周末参与社区内举办的市集,让这里的人熟悉他们的存在。 原以为是要不断找寻自己,才在各处移动,但对他们而言,关于“你是哪个地方的人”的疑问,实则是来自自身的建构。身在哪里都一样,重要的是,人们在这里做了什么。 “不是自己说‘你是这个地方的人’,你就有怎样的一个身分特点;而是你怎样去做?你的行为,你的行动,才界定了你是哪里的人。” 即便住在新加坡时,他们也会在周末抽空走入裕廊西的旧社区,了解当地的地方历史遗迹和背景。但碍于非新加坡公民,看到不公或值得声援的事件,两人能做的有限,因此才决定回来。 “在马来西亚,我们可能可以做更多,”陈秀君说。 后记:从群体意见矛盾中学习民主 在经营社区的过程,矛盾不可避免。 李成钢坦言,偶尔也与其他社区工作者出现意见分歧的情况。他表示,大家都希望社区变得更好,但不同人对“更好”有不同的理解。好比有人希望增设商品吸引更多游客,在村子里画多几幅壁画或争取更多拨款。 “有的想法可能我们也不这么认同。但一个正常的民主社会,就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不一样的处理方式。如果你希望大家都一模一样,那其实就是一个集权社会。” 尤其在面对意见分歧时,各方如何在民主的方式解决矛盾,少数服从多数,学会尊重不同的意见。他认为,这样的学习机会难能可贵。 “我们不会觉得自己或者任何一个单位最重要或是唯一,它也不应该是这样的方式,而是应该更多不同的人一起在做,整个社区、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才会改变。” 更多【新教育】: 陪选手走过低潮高峰,运动心理学家刘金峰:运动员也是人 抗蛇毒血清 小小一瓶竟是解毒剂 稚气未脱却久经沙场 幼狮队舞出风采
1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古来4日讯)因为热衷社运及艺术活动,让他与妻子决心落户小镇,打造社区活动空间,透过活动让社区居民及孩子们更了解地方文化特色,也传承记录老街历史故事,为地方文化发展尽一分力。 李成钢(44岁)与妻子陈秀君(41岁)虽然都不是道地加拉巴沙威新村人,但是却因2014年开始参与“沙威艺起来”活动走入这新村,从而与当地的人与物结下不解之缘。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本期〈善心美事〉的主角李成钢,与妻子陈秀君都热爱社会运动及艺术文化活动,经常参与社区运动及文化艺术工作。 他们在4年前卸下新加坡教师的工作后,回到柔佛州落地生根,机缘巧合下来到沙威新村打造“P320社区空间”,借此为艺术文化活动与社区民众连接尽一分力。 李成钢在受访时表示,他们夫妻俩都喜欢艺术创作及社会文化有关的事务,如今卸下忙碌的都会生活,双双投入喜欢的艺术文化活动同时,也期盼透过推动社区文化艺术工作,营造社区互助氛围。 在2017年因缘买下位于沙威的一个村屋单位后,他们每逢周末都会回到沙威一步一脚印清理老村屋的环境, 向往慢节奏生活的他们过去积极参与社运活动,也参与边加兰艺术计划协助统筹等工作,也从而开始想在日后生活为社区尽一分力。 在P320社区空间里,他们设立了小型图书馆空间,同时也设有再生书计划,延续沙威艺起来的漂书活动。 他表示,再生书计划主要是收纳一些民众因搬家等原因无法储存的书籍,他们会分类处理好后转赠给需要的单位。 “许多书籍内容十分好,如果被丢弃十分可惜,就如不久前我们就收到一名前内安法令扣留者的藏书,书上拥有盖章,显示都是在扣留营流动的书,我们经过处理后转赠送给华社研究中心,作为史料记录。” 李成钢和陈秀君在2017年开始于沙威扎根后,就利用周末时间透过沿户走访方式,记录老沙威人的口述历史。 他们希望借此了解沙威地方文化与特色的同时,也能透过自己的笔录字句,记录这些就快消失的历史故事。 他说,沙威新村有很多拥有多年历史的老行业,例如打铁业、中药行及老唱片行等,透过乐意受访的业者口述方式,了解他们走过的风风雨雨。 “这几年来我们走访了接近30位沙威人及老沙威人,以往会将笔录文章印制成小志赠送给受访店家,如今则多数发布在网站上供游览传阅。” 夫妻俩近来也与其他单位合作,举办营会活动带领小朋友一同走老街、观察老街招牌、听街坊说故事等,再让他们根据笔记,用小纸箱制作老街模型。 “我们也引导孩子们一起用脚步测量老街的长度,然后让他们两人一组采访商家,同时把街上的一些场景、一些元素画下来,希望借此让他们用不同方式走入老街,了解地区文化及历史,发掘老街的不同魅力。 随性随缘,李成钢与陈秀君打造的P320社区空间也获得艺术工作朋友的响应,来到这里举办各类型艺术文化活动,让艺术氛围散播在沙威社区各个角落。 李成钢表示,过去几年来多位艺术工作者及团体来到我们这里进行驻村艺术活动,利用本地的地方特色元素,与村民交流进行创作,也把不同形态的艺术文化活动带入新村。 “其中,首个来到这里进行驻村艺术活动的暗房剧团就以我们的门牌P320作为主题,以P字幕当作星球(Planet)主题,从而延伸设计概念,并为这社区空间漆上美丽的壁画,融合沙威地方元素作为纪念。” 热心公益的夫妻俩在2年前,也为沙威地区的越南籍大马媳妇提供免费马来语指导课程,协助她们掌握马来语基本沟通能力,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沟通问题。 他表示,也因为如此,他们有机会与热心的越南籍外配结缘,协助他们打造屋旁空地的种植,分享各类香菜等,如今他们也能透过蔬菜种植自供自足。
2年前
3年前
(古来19日讯)交通规划不善、河床变浅、路灯及道路损坏,沙威地区的居委会成员与商家将持续多时未见改善的民生问题提呈给武吉峇都候任州议员张善深,希望这些困扰他们已久的问题能尽快获得解决。   张善深今早到沙威新村谢票并与民众交流,百利及鸿升花园居委会主席李国萍及商家向他提出多项当地面对已久的民生问题,希望他能协助向有关单位跟进及解决。 在沙威新村3路经营餐厅的骆英汉表示,去年因柔佛州水务联熹私人有限公司展开更换水管工程,新村里的2路及3路被凿开许多坑洞埋放水管,但该公司完工后却没有重铺道路,造成路面到处是坑洞。   他指出,当局因逐户埋放水管,造成好好的道路出现许许多多的重铺痕迹,加上各单位没有妥善沟通,在道路重铺后又再重挖进行工程,令路面严重损坏。 他表示,凹凸不平的道路不仅造成驾车人士的不便,坑洞及砂石也威胁摩托车骑士的安全,希望当局能尽快处理。   李国萍指出,沙威新村1路经改为单行道后交通情况获得改善,希望当局也能为2路及3路重新进行规划,改为单行道及重划停车位,以纾缓繁忙时段交通拥堵的情况。   另一方面,他也表示,当地许多路段经常发生闪电水患,沙威公市旁的河床也需要定时清理,避免杂草继续丛生。 他也提及,百利花园露天篮球场内的6盏灯在几个月前损坏后一直未获得维修,以致入夜后一片漆黑,许多年轻人被迫摸黑打球,犹如回到五十年代。   张善深在聆听众人的问题后表示,他将成立委员会收集问题及提呈建议,以便市议会及有关单位能尽快改善上述问题,解决民众困扰。  
3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