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沼澤

驚詫! 因為探友經過一處組屋樓下,被走道旁幾棵棕櫚拉住了目光——怎麼會是它? 我不可能忘記,這種生長在密林深處,被我們叫做“櫚檬”的植物,它曾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於我更是一次難忘的經歷,每一憶起,不由得全身一緊,後背寒氣躥升。 沒錯,確是它!比碗口還粗的莖幹,筆直向上,高二十多米。與其他棕櫚科植物,如狐尾棕、檳榔、蒲葵等不同,它叢生,七八株緊挨著生長。最搶眼的,是主莖上密密長滿幾十毫米長的尖銳黑色刺!仰頭望,它主莖再無任何岔枝,樹冠呈優雅的圓拱形,羽狀複葉如椰葉般,在高空中搖曳,招展。長達三四米的葉柄,也都覆蓋尖刺。 低頭環看四周,是否有枯萎掉落的葉柄,或橢圓形穹隆的木質鞘。因為它們渾身長刺,隱在灌木草叢裡,曾被誤認為是野豬,捱過獵手的子彈。而它更是我夢魘的由來—— 一次行軍駐營分配下水溝背水,水袋水沿背脊洩流,地溼溜滑,我失控在斜坡上摔倒,為支撐身體,手掌按壓在櫚檬落地的木質鞘上,上百根尖利的黑色刺,統統扎進我的手掌心! 這裡是組屋鄰里,走道旁人來人往的,我當年的夢魘,會不會成為居民眉睫間的威脅?! 這渾身長刺的棕櫚樹,據知本地有兩類。一種叫Bayas棕櫚(Oncosperma horridum)又名尼邦山棕櫚。生長在熱帶雨林中,海拔300-1000米的低地及山坡。另一類是Nibung棕櫚(Oncosperma tigillarium)。Nibung,印尼語中的意思就是刺。東南亞和馬來群島沼澤地,紅樹林常見。它們都是一叢多棵簇生,都有高直瘦長的莖,除了Bayas樹皮灰褐,質地粗糙,而Nibung莖色較淺,也比較光滑,都一樣佈滿尖刺。 這些尖刺是為了保護自己,避免被傷害或砍伐嗎?這兩種帶尖刺的熱帶棕櫚,不細察外觀其實差別不大。鄉民們乾脆叫它櫚檬樹,大概從Nibung音譯而來。 櫚檬樹主莖的木質不只堅硬,還具有耐潮溼,抗海水腐蝕的特性。加上二三十米筆直無分岔,把莖上的尖刺削去,成為沼澤地區建築物絕佳的建材。去過奎龍kelongs(淺海捕撈或養殖魚類的木製結構)的朋友會發現,那一根根幾十米長,直插海底的木樁,就是“櫚檬”的主莖。在馬來半島鄉區,一些養豬人家就地取材,把它的主莖剖開成片,削去髓芯,鋪做豬寮的地板。因為豬隻需要天天沖洗,“櫚檬”耐潮溼,久用不壞。 既是護衛也是威脅 而它那嚇人的,長可達10釐米,讓我吃盡苦頭的黑色刺,甚至都被山地部落用作狩獵的噴箭了。 櫚檬的木莖是直紋的,截一米多長,削成一根根直徑吋許的尖刺,比刀尖更鋒利。雨林游擊隊採用它,裝置在哨站前的陷阱裡,地表經過偽飾,一旦軍警摸營,或是野獸趨近,一頭就栽下這被稱為“山豬湖”的坑洞裡。但就像地雷一樣,既是一種護衛,也是一種威脅。曾有哨兵由於疏忽,失足掉落“山豬湖”!我所在的隊伍裡,就有一位戰友,因此而一條腿嚴重傷殘。他跛著腳艱難行走的身影,警示著“山豬湖”的恐怖。它也比裝置地雷花功夫,後來就不再採用這種軍事設置。 櫚檬也有溫柔的一面,在它高梢,在葉子伸展處,像椰樹一樣,砍倒下來,從那裡能夠剖出米白色的櫚檬芯,連生吃也爽脆清甜。用它煮咖哩,在荒山裡跋涉飢腸轆轆之際,它就是雨林奉獻的一道可口佳餚。與竹筍,臭豆並列成為我們最喜愛的雨林野生的食材。 據知在繁華烏節路的盡頭,總統府入口兩旁,聳立著幾簇尼邦棕櫚樹。特地跑去探尋,還真是。側身在濃密的熱帶綠叢當中,它們並不特別引人注目,然而它們卻在講述一個光陰的故事,眼前這個紅塵滾滾,寸土尺金的地段,不過百餘年前,曾經是荒蕪的沼澤紅樹林。 而植物園的湖心島,也有栽種櫚檬樹。它身姿婀娜,枝葉婆娑,麗日藍天下翩然起舞。腳步匆匆的現代都市人,難得坐在湖畔木椅子歇腳,眼前的適然,恬靜,撫慰著為生活奔波而焦躁的身心。也許這就是它為什麼會出現在組屋鄰里的樓下。有清潔工人天天收拾枯枝敗葉,安全無虞,看來是我多慮了。
2月前
11月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