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清潔工作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馬六甲訊)育民中學舉辦全校大掃除活動,全校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共同為學校的整潔貢獻自己的力量。董家協理事和校友會理事也紛紛到現場支持,並與學生一同完成了粉刷及清理任務。 為了讓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去,學生被分成幾個小組清理課室,每個小組負責不同的工作內容。有些學生負責清理廁所,確保校園的衛生環境;有些學生則打掃體育室、學長室、科學室及貸書室等;有些學生在活動期間幫忙粉刷學校牆壁,使學校周圍煥然一新。 此外,五橙班也在大掃除活動中奪下了冠軍,而亞軍和季軍分別由四青班和二紫班拿下。 吳大鵬:學生滿滿熱忱完成任務 育民中學校長吳大鵬指出,經過學生盡心盡力完成大掃除後,校園一些脫漆的角落已重新上漆,花圃裡的雜草全被拔除,水溝也在學生的用心刷洗後變得乾淨,整個學校比以前乾淨許多。 “學校打算在日後再舉辦大掃除活動,因為校方看見學生對於這次的大掃除活動有著滿滿的熱忱,大家都很用心把課室的每個角落打掃乾淨,做出來的成果讓校方看了感到無比地珍惜和欣慰。” 吳校長說,其實大掃除不是一兩天的事,反之學生要時刻把校園的整潔銘記在心裡。他指出,大掃除的主要目的是把校園的環境變得更整潔,並讓學生能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下求學。 他也說,將外部環境大掃除的同時,自己本身也要做到“內心大掃除”,因為人很少進行反思。只有每天養成反思的習慣,才能改進自己的缺點,把內心打掃乾淨,並實踐對自己內心的“大掃除” 。 辛力雄:有義務維護校園乾淨 育中副校長辛力雄表示,舉辦大掃除的主要目的是讓育中的學生有機會參與清理校園的工作。他說,大家都是育中的一分子,因此都有義務維護校園的乾淨。 他指出,學生常把清潔工人進行的清潔工作視為理所當然,通過全校大掃除不僅能讓學生接觸打掃的工作,還能讓他們親身體驗到清潔工人每天默默付出的貢獻,喚起大家的感恩之心。 辛力雄在受訪時讚揚學生的表現並指出,油漆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但負責油漆的學生聽了老師的一番教導後便很快掌握竅門,還心思細膩,考慮了很多老師沒看到的細節。 “若校方有機會再次辦大掃除活動,我認為我們可以把清理工作推擠到學校外面的範圍,也希望日後可以看見自願的學生主動奉起責任維護學校的整潔,再把照顧清潔衛生的好習慣衍生到自己的家庭。” 陳淑環:合作精神感動評審團 五橙班的班主任陳淑環老師非常感激該班的學生髮揮了團隊精神,才能促使大家得到了這份殊榮。她透露,在大掃除的前一天,同學們就自行分組,並依據自己的能力和喜愛選擇自己的工作崗位,包括抹地、掃地、抹地、抹風扇、牆壁、燈管和排座椅等。 她說,活動當日,大家就根據班長和老師的指令各施其職,全班總動員,一同把教室清理乾淨,每個角落都不放過,而她相信是大家的這個合作精神感動了評審團。 她表示,班上的整潔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整潔明亮,空氣通風,沒有灰塵的環境學生才能舒適的上課。 “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每日早晨都是最好的開始,因此每天早上進班一定要處理班上的整潔衛生問題,才能夠有效率地開始一整天的上課行程。” 她感謝全體師生完成好自己的崗位工作,把學校清理乾淨。她指出,雖然大家完成大掃除後都很疲憊,但是大家都很有滿足感,師生的感情也因此變得更融洽。她也非常感動,因為大家都完成了各自的使命,實踐了愛校的精神。 陳凱智:班級奪冠歸功團結精神 五橙班的班長陳凱智受訪時表示,在這次的大掃除活動獲得冠軍是一種榮譽,同時他也讚揚了五橙班同學之間的努力與團結精神。 “在這次的大掃除過程中,我看到大家都在共同努力地保持教室的整潔和衛生,展現了大家對自己班級的責任感,也因為大家都有了共同的目標,所以展現出不凡的團隊合作精神。” 他透露,這次活動讓他體會到團結的力量,因為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使班級得到更大的進步。同時,這也激勵著學生繼續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為班級和校園塑造一個更加清潔和舒適的環境。 他也提到,在開學的前三天,其班主任陳淑環老師就已召集班上的一部分學生到學校打掃課室。在還未投選衛生組長前,陳老師就開始注重班級的衛生,確保大家都能在舒適的環境下學習。 他透露,大掃除活動後,最明顯的變化是同學之間的關係都得到了昇華,因為大家完成了共同的目標而產生的喜悅感,讓整個班上的氛圍增添了歡喜。不僅如此,在老師的鼓勵下,大家漸漸開始看重自己的責任。他透露,在獲得獎金後,大家似乎都不在意獎金的數額,而是沉溺於冠軍所帶來的榮譽感,並懷著一顆感恩之心。
7月前
閱畢整本書後,心中會不禁的回想起自己的家人,督促著我去關心身邊的人事物。生活讓我們忙碌得焦頭爛額,家人也漸漸老去,別到了他們離世後才來盡那所謂的“孝道”,在喪禮上祭拜著滿桌的三牲九禮只為彌補自己心中的缺口。 “孤獨死”看似社會老化的寫照,發生在我們不願正視的某個角落,然而“孤獨死”並不侷限於老年人,反而更多發生在你我年齡相仿的人們當中。他們也曾為在世界上生存而努力著,現實卻讓他們失望。他們可能是自我了斷於居家處,但往往是猝不及防的意外剝奪了生命,由於和家人疏遠以及社會的冷漠,屍首只能“沉默”地躺在那再熟悉不過的房內發酵發臭,直到飄出異味或房東前來催促房租才被發現。 作者盧拉拉是一位特殊清潔工作者,他所處理的場地多是陳屍多日後的居家,也可能是社會案件後的現場以及協助委託人清理離世家人的遺物。書中除了紀錄著盧拉拉的工作,也紀錄了他對每個案件的感觸和不捨。可能因為工作中見到太多被社會“遺棄”的人們,故他組建了一個由這群被社會遺忘人群而成就的基金會,聘請了社會中大家不願聘請的人們前來工作,儘自己的力量去接著那群社會安全網接不住的人。書中也寫了一些對離去家人不捨而不願放手的委託人。不禁讓人思考著,所謂的喪禮祭拜,祭拜的對象到底是那剛離去的家屬鬼魂,還是我們心中對離世者的遺憾不捨和懊悔? 督促我去關心人 閱畢整本書後,心中會不禁的回想起自己的家人,督促著我去關心身邊的人事物。生活讓我們忙碌得焦頭爛額,家人也漸漸老去,別到了他們離世後才來盡那所謂的“孝道”,在喪禮上祭拜著滿桌的三牲九禮只為彌補自己心中的缺口。 “孤獨死”看似與我們貌似很遙遠,但它每天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在你我身邊發生,自我了斷的人並非不努力並非弱者,他們比我們任何人都還要努力的在社會生存著,他們缺的只是我們的那份“運氣”罷了,每個孤苦無依的老人,他們也是曾為社會、為家庭奮鬥一生的人,他們求的只是於社會上留有一個立足之地以及孩子的一句關懷和回望,而非冷冰冰的戶頭數字。 相關文章: 邱然 / 安寧療護的路,我們一起走 【馬華讀立國】王晉恆 / 重回幽邃的時間荒徑
9月前
11月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3年前
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