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熊谷太壹
星云
“I人”的救赎:扫码点餐/熊谷太壹(麻坡)
对于近年来盛行的扫码点餐,相信很多人对之又爱又恨。反对的声音,大部分表示扫码点餐不人性化,失去温度。例如点餐时无法很好地向餐厅表达自己的诉求,如菜品的辣度、有什么配料是不想加的;或是部分店家的网络情况不佳导致难以顺利点餐。再者就是觉得扫码点餐对一些不熟悉在手机上操作的老年人来说是个累赘。 赞成的声音,则包括觉得扫码点餐更有效率。对于那些特别繁忙的店家,不需要苦等或依赖服务员就能自行下单。自己要吃的菜自己点,也不会因为与服务员的沟通不良而下错单。 我家中也有老人,去到扫码点单的餐厅还是需要依靠我们去帮他们下单。我也曾经去过有些餐馆由于网络不好,扫码点餐不太顺利。所以那些反对的声音我能理解。然而作为一个“I人”,我对扫码点餐有一定的偏爱。 流行过一段时间的MBTI人格类型测试里的“I人”与“E人”,相信很多人都知道。“I人”(Introvert)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社交场合可能感到不自在。“E人”(Extrovert)性格外向,善于交际和表达自己,也依赖于外界的反馈。 不需要多余的温度 对大部分时候都挺“I”的我来说,可以在家吃就不会在外头吃,能够点外卖的就尽量不会去堂食。但有时候我还是希望在假日独自去外面逛逛,偶尔换个环境换个心境;有时也觉得有些食物打包回家吃少了些滋味。然而有些餐厅,是需要排队点餐再入坐的。有些餐厅是入座看了菜单后,才招呼服务人员点餐。如果中间还需要加点甜品还是饮料,就需要再传呼服务人员加点。 我每次一进到餐厅都选那些离入口及人潮最远,最靠边及最不轻易被发现的角落坐下。想要点餐时也不会去催喊服务人员,都是先等到跟哪位对上眼后才默默举起手。如果那间餐厅有服务铃,对我来说就是个幸运。如果能够扫码点餐,更是对我的救赎。我常常处于这种需要外食却又容易感到各种尴尬与不安的境地。扫码点餐的确能解除我这样的困境。 我不需要人情味,不需要多余的温度,扫码点餐几乎能满足我所有点餐的需求,我最多只需要在饭后去扫码结账。点餐,等菜上桌,加上中途可能的加单,整套下来我只需要跟送餐上桌的服务人员说谢谢。店内如果用的是那种送餐机器人,在我心目中这家店就是个王炸!我会毫不吝啬地在各种点评网给出五星好评。 我常去的一间“吃到饱”无限量供应的火锅店,位于台湾基隆港旁的好食城。除了刚开始点汤底需要跟服务人员对话,中间要加点肉品都是直接扫码点餐,主食、酱料及饮料,得在公共自助区领取。而把肉品饮料送上来的,就是送餐机器人。每次机器人把餐点送到我桌子,冷冰冰的机器人带给我的感受却是无尽的温暖。我不会担心那两颗闪烁着霓虹的电子眼是不是对我一个人吃火锅产生疑问,也不会担心它朝我翻白眼,觉得我点的太多还是吃的太多。 我在日本每次光顾的一间连锁旋转寿司店,一开始是机器取号,然后由工作人员领位入坐。过后就是自行在旋转带上取用那些已备好的寿司及菜品,也可以通过平板电脑点餐,并由旋转带送来。我就会因为这种都是自助式的点菜送菜方式,下次选择餐厅时优先考虑这些商店。 还有一次,我在麻坡一间知名咖啡厅的柜台点了杯百香果茶芝士奶盖,最后却送上了一杯抹茶拿铁芝士奶盖。我问服务人员是不是上错了,那位接我单子的服务员就走过来告知,刚才我点的就是抹茶拿铁芝士奶盖,他还再次跟我确认过了。我不讨厌抹茶,所以照单全收了。但是我知道自己平常很少喝咖啡,如不是我口误,就是服务人员听错了。那个时候我想,如果是个自助扫码点餐就好了,就算是服务人员看错单上错饮料,至少我下的单是对的,还有迹可循,还我个清白。 当然,我还是尊重每间店自己的经营模式。但我对于愿意为现代化、自动化点餐付出努力的店家更报以善意的支持,毕竟这是对“I人”的救赎。同时也希望店家保留传统的纸质菜单,以提供更灵活的点餐方式,以防哪天系统崩溃,设备没电;或是遇到无法自助点餐的客人。
23小时前
星云
星云
How are you?/熊谷太壹(麻坡)
上班时间菲律宾清洁小妹经过我身边,整理着我脚边的垃圾桶,问了句:“How are you doing today?”语气不急不缓,投射过来的眼神也似乎等待着我的回复。 我一怔瞬间有些感触,使了个鬼脸逗得她笑出声。“Still alive. How about yourself?”我问她。“I am doing well. Thank you.” 她回道。 老外常挂嘴边的“how are you”,大部分时候不是在认真的问你今天过得如何,而更多的是像华人语境里的“嘿,你好。”比较像是一句不冷不淡又不失礼貌的问候。清晨出门遇到遛狗的邻居,彼此相交匆匆一别,没想多聊,微笑的说声“how are you”,进入公司的时候遇到同事,说声“how are you”打招呼。 前些年刚转换工作环境时面对老外同事与客人,在回应对方的“how are you”时还略显拘谨。那时会真的回顾自己当下的心情,说出自己的感受。真的遇到心情不好时,还会认真酝酿,仿佛下一秒就会向对方吐露心事一般。 过了一段时间,慢慢从对方的眼神与肢体的反馈中感受到,对方好像并没准备接收你的任何情绪。“How are you”就真的只是简单的打招呼,回复一声“I am good”就足以招呼过去了。虽然尽量避免这种无意义又敷衍的“交流”,但当我越发习惯听到老外以how are you为开场白,我仿佛也感染了这“毛病”,有事没事就“how are you”。总有一种你问我“how are you”,我就该回答“I am good. Thank you. How about yourself”的习惯,然后歇一口气,也表示整个问候“完美结束”。 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 在某些情境下,how are you还是不自觉地脱口而出。就像两人在电梯里尴尬等待的时候,就像彼此在走廊过道中相交并对上了眼神的时候,而正巧对方是你认识但是又无需过分热情的打招呼对象。 然而也总有些时刻,或是人生中的低谷、生命里的高光,那些想跟其他人分享情绪的时候。一些相熟的朋友一句诚恳不敷衍的“how are you doing today”,有时真的能触及心灵,调动起分享欲。我就有几次在心情很低落时,友人仿佛脚踏七彩祥云,左手带着红酒右手托起起司拼盘,说了一句“how are you doing”,然后就待我诉说心中郁结。这种情境下的“how are you”就真的是想知道你最近过得怎么样。 中文语境里的“嗨!你好”与“你还好吗?”从语态上就很清晰地让我们区分是简单的路过打招呼,还是想找人谈心。性格内敛的华人也鲜少随意地跟陌生人攀谈,从而去问候对方“你好吗?”这也是母语为华语的我一开始频繁接触“how are you”的问候时所展现出来的窘迫,亦是语言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愿大家都能在职场上百炼成钢,不惧突然飞来的一句“how are you”。
1年前
星云
星云
群/熊谷太壹(麻坡)
向上一划,屏幕亮起。翻了一下,确认在通讯程式里的“群”记录中没有适合的“群”,我便建了个新“群”,把刚答应我要去吃饭聚餐的小伙伴都拉进群里。 朋友对我下了个“建群狂魔”的标签,说我最喜欢建各种聊天群组。除了那种比较正常的大群,像打羽球的球友、中学同学、大学同学、社团的群组,还有一些临时组建的聚会、喝茶聊天群等。各个群组成员或有重叠,关系越近、社交频率越高的朋友重叠的几率就越高。 对我来说,群组功能很是方便。把相关人员拉进群里,共同讨论事情,便于提高沟通效率。以聚餐来说,参与的朋友能在群里讨论并确认聚餐的时间与地点。就算没发表什么意见,在群里也能直接收到就餐地点与时间的通知,以防遗漏。聚餐结束后,还能在群里分享些合照或是食物摆拍照等,为这个聚会画上完整的结束,也为下一次的聚会下个伏笔。 而我不断建新群的执念,是源于一种“不打扰不相关人员”的心态。昨天参与聚餐的朋友今天不一定也会参与逛街,明天更不一定会一起打球。那样的话今天的逛街行程就不需要去打扰昨天聚会与明天打球的球友。同样的,我也觉得自己没有参与的活动,不需要在群里参与讨论,或经历其他人讨论的过程。我怕打扰到别人,自己也不想轻易的被打扰。 贵在一份参与 久而久之,标注着不同名称的群组越建越多。把这些群都在表上画好,或交集或分离,或大或小,或近或远,就像是人与人之间的树状关系图。 以人际交往的角度出发去看待社交软体上的“群”与现实中的“群”,其实契合度还是蛮高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总在不同的群里游走。总有个群,象征着“家”。总有个群,能够让你吐槽那些生活中的不愉快。总有个群,会懂你说的冷笑话。 当然,不是每个群组都适合你。我就曾加入一个羽球群,大家因为一些小事不欢而散,我当下也果断退群。加入不适合自己的群,自己受罪他人也受累。人生短短几十年,还是应该把有限的时间放在那些值得的人与事之上。 “群”并不是现代的概念,从以前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如何选择“群”的重要性。身在群中最成熟的定位,是既不需要试图影响别人跟着自己的行为准则过生活,也不用因为特立独行而担心自己被同化或被排挤。很多时候,只是贵在一份参与。
1年前
星云
星云
【六日情/船员生活06】告别/熊谷太壹(麻坡)
“See you when I see you.”我俩拥抱后我这样对她说。Danica是个南非籍白人,我与她和她的丈夫Lorri过去几个月交往频繁。主因是他们工作的部门就在我的办公地点旁边。我是船员,负责网络事宜,他们是船上画廊的工作人员。画廊与网络中心位于船舱7楼、船尾左侧。我们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空闲时经常聊天,也曾经一起下船登岛去玩。 今天是他们合约期满下船的日子,下次再见就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几天前Danica曾跟我说他们会想我的,问我是否会想念他们。我笑说我是个冷血动物,有缘再见! 船员的工作环境跟陆地上的工作差别还是蛮大的,特别是人事流动。根据职位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船期——职位高的,像船长,合同期限可能就三四个月;普通员工的合同期限可能就长达八九个月。合同期满后下船,休假完后又再上船开始另一个合同。我们可能上的是同一条船,也可能被分配到其他的船只。你现在的同事,可能不久之后就会下船了,你在这艘船上交的朋友,可能还会在其他的船上遇到。往往在一个合同的几个月里,就会经历好几次跟同事的告别,大家似乎也都习以为常。 逃离各种散伙派对 我就是个不知道该怎么与人好好告别的人。因此,我尽可能地逃离各种散伙派对。只要不参与就不需要面对。这种短暂的萍水相逢不需我耗费大力气处理分离这件事,各自安好便可。这样一想,我倒真是挺冷血的。或许也只是脸皮薄,铁骨铮铮的男儿郎不愿意过于表达自己的内心,仿佛一旦透露了内心柔软的那一面,就会让别人掌握了自己的把柄。 这种害怕告别或者不喜面对告别的心态,也影响着我对人处事的态度。如无必要,也无需太过与人亲近。反正没过多久不是他先下船,就是你的合同期到了,体现了“相敬如宾”的情感温度便可。 虽然是这么想的,但我这淡漠的个性也会破防。特别是看到认识多年的印尼华裔Antono休假结束上船的时候,从他老家给我捎了一包家乡特产。虽然没有痛哭流涕,但也感动非常。那种被熟悉的朋友把你挂在心上的感觉很是不错。 一个人最多能保持几个关系密切的朋友,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罗宾·邓巴给出了假设:150人;其中关系最密切的不超过5人。或许我只是想多把时间多付出到这些关系密切的朋友身上罢了。 【六日情/船员生活01】住宿篇/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2】伙食篇/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3】服务业/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4】糖衣炮弹/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5】牙疼/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6】告别/熊谷太壹(麻坡)
1年前
星云
星云
【六日情/船员生活05】牙疼 / 熊谷太壹(麻坡)
过去的十几年间我大部分时候都不在马来西亚,每每假期回马就赶紧去看牙医进行日常维护,毕竟在国外看牙医既不方便,且价格高昂。 我从不抗拒看牙医。经历过牙疼带来的煎熬,深知有些事情还得快刀斩乱麻,长痛不如短痛。 上一次看牙医是在出国前,去了距离住家不远的一间牙医诊所,洗牙并补了蛀牙后才放心出国工作。 几个月后的我在一个船舱里。在一次平平无奇地用牙线去垢时,突感不顺。用力一拉之下居然把后槽牙之前补过的地方,扯下几块小碎片来。当指尖轻触异样的牙槽,感觉有些松动。我一不做二不休就将之抠了下来。这回又掉下来了几块碎牙,有大有小。当我用舌尖往后探索这神秘境地,发现这后槽牙多了个大窟窿,就似蛀虫在我牙床上驻的豪宅。 我与这个窟窿相安无事地度过了一些时日。倒也不是不想管,而是我现在的居住环境找不到半个牙医。我是个船员,我咨询过的船医也表示对此无能为力。 小岛补个牙上千令吉 仿佛被墨菲定律眷顾,几个月后的某一天,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那日一早起来,惊觉这窟窿闹着幺蛾子,在我口腔隐隐作痛。每咀嚼一口,疼痛就得加剧。疼得撕心裂肺,疼得半张脸都在抽搐,得亏我很努力地控制表情,不让其显得太过狰狞。这种感觉持续了一整天,就连晚上睡觉也不得安生。 顶着熊猫眼,隔日一大早我去了船上的医疗中心。 我被船医告知,如果经他们之手转送到岸上的医院,只有拔牙、问诊和照X光的费用是由公司承担,补牙的费用则需要自己承担。我上网查阅资料,要在这巴拿马附近的小岛补个牙,在没有当地医疗保险的前提下,费用可能动辄上千令吉。 牙疼虽然恼人,但钱包的大出血也让人不好受。再加上一个多月后就是合约期满归家之日,再三斟酌之下,我向医生讨了几颗止痛药就离开了医疗中心。 写这篇文章时,我靠着天天吃半颗止痛药度过了好些天,也总算体会到为什么有些人会长期忍受牙疼的困扰。以前总想的是,牙疼就去看牙医呀,这不是很理所当然的事情吗?却不知许多人许多事,总会有些有口难言的苦衷。我也期盼着一个月后回到故土,飞机一落地,一定要奔着找牙医把这窟窿给填平了。 【六日情/船员生活01】住宿篇/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2】伙食篇/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3】服务业/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4】糖衣炮弹/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5】牙疼/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6】告别/熊谷太壹(麻坡)
1年前
星云
星云
【六日情/船员生活04】糖衣炮弹/熊谷太壹(麻坡)
其实也并不是针对外国人。就是因为近日因公关系,日常的人际交往都是外国人而有所感慨罢了。 我是个船员,在游轮上任职网络经理,主要处理客人与员工网络相关的问题。 前几个月遇到一对美国籍印度夫妻,他们排在队伍里有些业务需求。还未到轮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与其他的客人说我如何准时地上班,我如何有耐心地帮助客人。反正就是把我夸得天上有地下无,而他们不大不小的声量正恰好地传入我耳中。 我未觉其他,只是用余光扫视了这对夫妻。待轮到他俩,他们笑容可掬,关怀备至。看着长长的队伍他们表示担心并问我是否已用过了午餐。我客气的表示午餐时间未至,请他们不用担心。接下来就开始处理他们的网络问题。 接下来几天,我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偶有网络问题,咨询中也开始聊起家常。9天的航程过了一半,他们开始提出一些要求。他们的船票附带每人150分钟的上网时间。他们声情并茂的诉说着自己如何小心翼翼地使用网络,并因一次意外没有按下“暂停键”,就此流失了许多“分钟”。我笑着说,我能将他们流失的分钟数目补上,并且我也真的这样做了。他们感激地说,我是他们遇过最好的网络经理。 不能破坏公司规矩 这样又过了几天,他们提出了另一个要求,但那是我无法答应的——他们希望把他们的网络套餐升级成无线套餐,但只使用一天,也只付一天的钱。与在飞机上用网络相同,在游轮上使用卫星网络费用高昂,一天的价格大概30至40美金不等。然而公司规定无限量套餐就得购买整个航程。他们说曾经在另一艘游轮遇到另外一位服务也是极好的网络经理体谅了他们的处境,就这样让他们做了。我微蹙眉头依旧拒绝,公司规矩不能坏在我手里。他们感到失望但还是表示理解。 航程接近尾声,他们途中仍然尝试了几次,希望我能让他们付一天的钱,用一天的网。我也屡次拒绝。而在这过程中,他们无止境的赞扬声不曾停歇,我也仿佛开始免疫了。 我所遇过的很多老外,他们从不吝啬于表达对你的赞许。大部分都是真心实意的,但有一部分,可能怀揣着其他的目的。或许是交际的手段,或许是说话的技巧,抑或是文化累积下形成的沟通习惯。有些时候,这些糖衣炮弹就像棉里针,无形地攻陷你的心房,让你在心花怒放之下承诺了一些原本不应该答应的事情。 一切皆需有度。在一连串的赞美声过后提出的要求,都让之前的赞美听起来有些刺耳。人有些时候,还是需要些减法,能简单一些就简单一些。真心实意足矣。 【六日情/船员生活01】住宿篇/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2】伙食篇/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3】服务业/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4】糖衣炮弹/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5】牙疼/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6】告别/熊谷太壹(麻坡)
1年前
星云
星云
【六日情/船员生活03】服务业/熊谷太壹(麻坡)
船上,一美国白人老妇怒气冲冲的向我走来,用十分严厉的语气指责我前一天给她错误的信息,而她在其他部门得到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她说:“你不知道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你特别糟糕!” 满脑子问号的我还是向她道歉,并说很高兴她的问题得到解决。不知她是赶时间还是觉得自己一肚子气撒在棉花上,她居然意兴阑珊地离开了。 作为游轮上的网络组经理,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帮客人联网。游轮上的客人年龄层很广,大部分都为老年人,其中美国人占85%以上。主要年龄在60至90岁。他们或携伴或独游,就算是不能步行,也会坐着电动轮椅到处走。对于八九十岁的老头老太拿着手机让我帮他们联网,现如今我已不太感到惊讶。 面对年长客人,最具挑战的就是需要耐心。就像在教小朋友识字一样,需要一直重复同一件事情。曾有个客人,连续几天到柜台报道,问的是同一个问题。除了需要向他不断重复上网的方法,还要从浏览器上设定快捷键到手机主屏幕,或找些不同的方式让他记录,例如把步骤写在宣传页上让他保存。尽管如此他还是有可能把宣传页弄丢后再来找我。这样的客人每个航程都会遇到几个。 要比顾客更加沉稳 除了沉稳的高龄客人,还有一部分是“突进式”的客人。这类客人誓死捍卫自己的权益,他们就像提着突击枪的卫兵,不停的往你突进。仿佛不往你身上榨出点汁来就誓不罢休。这类的客人总带着鹰眼般锐利的目光盯着你,审视你说出来的每句话。他们手边握着的手榴弹等着你的下一句话,一旦发现破绽就往你脸上扔去。 面对这样的客人,得先比对方更加沉稳,先让他把话给说完,了解对方最在意的几个点,然后对症下药。适时的让些利,并让他知晓我方底线,大部分时候都能解决问题。 我10年前刚开始进入服务业,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顾客是上帝。对现如今的我来说,这句话更像是句讽刺消费者的话,意指部分消费者的专横、无礼与霸道的行径。仿佛服务业者就得逆来顺受,并以卑微姿态的提供服务一般。 客人与服务人员,在大部分情况下相生相依,面对纷争的时候就很容易变成了对立面。如何去理解对方并尝试解决问题,或做出适当让步,才是关键。因为你从不知道何时这“客人”和“服务人员”的角色将会对调。 【六日情/船员生活01】住宿篇/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2】伙食篇/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3】服务业/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4】糖衣炮弹/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5】牙疼/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6】告别/熊谷太壹(麻坡)
1年前
星云
星云
【六日情/船员生活02】伙食篇/熊谷太壹(麻坡)
随着其他船员鱼贯而入员工餐厅,洗了手拿上餐盘。左手一开始看到的是一些凉菜,过后是白米饭,然后看到4样菲律宾、印尼口味的菜品,一个汤3个肉,再然后是甜品和水果。 右手一排自拌生菜沙拉、白米饭,接着是3样印度菜,1个汤两个肉;再来是两种口味的披萨,最后是两种水果和3种甜品。 左右两边的甜品与水果有时会重复,甜品旁边有一台雪糕机,让人自己挤雪糕。食物区后是饮料区,排序分别是纯净水、冰块、浓缩果汁、全脂牛奶、低脂牛奶、咖啡机。食物区旁边是调料区,包含番茄酱、胡椒粉、橄榄油等调味料,其中要数泰式甜辣酱最受欢迎,连老外都赞不绝口。 想起多年前第一次上船,面对这丰富的选择还是挺满意的。厨房还会在不同节日另外准备些特色菜,偶有惊喜,为这苦闷的船员生活提供些别样的滋味。 日子如风瞬息而过,也吹走了我刚上船的那股兴奋。几个月过后再进入员工餐厅,看着跟昨天变化不大的菜品,我想念起了在马来西亚早餐的港式点心,午餐的叉烧饭,晚餐的家常饭和宵夜跟朋友去mamak吃的roti canai。除此还有日本寿司、韩国烤肉、越南河粉等等。这馋虫愈来愈壮大,在我心里挠呀挠的着实让人受不了。 下船到处搜寻中餐美食 我开始积极查看游轮航线,搜寻就近的餐厅。我的第一个合同,游轮走的是以纽约为母港的路线,中途停留百慕达3天后回程。百慕达港口附近,我最常去的餐厅之一卖的是西式简餐,我最常点的是一碗大虾沙拉,里面有大量的蔬菜,四、五只大虾和半颗牛油果。烧烤口味的大虾与新鲜蔬菜拌上他们特制的柚子酱,很是爽口。偶尔还会点上一份炸鸡翅和一杯奶昔。这样一份简餐在百慕达大约需要30至35美金,就算有点贵,也抵不住我想祭奠五脏庙的欲望。 多年过去,在我开始了一个新的船期合同并安顿好后,就会开始下船到处搜寻美食。当航海日(Sea Day)越多天,一旦到靠港日(Port Day),想下船的心就越迫切。除了一些当地餐厅,中餐仍是我的首选。所幸不论是南美洲、巴拿马或是加勒比海上的小岛,港口附近总能找到那么一两间中餐厅。在这些地域要找到最道地的中餐,往往是那些最不起眼的门面,里面灯光昏暗却充满着浓浓的中国风情。对联、红灯笼、山水画、剪纸等元素挂满墙上。 今天到一个叫克拉伦代克港的港口城市,位于加勒比海上的博内尔岛。我与友人在一间叫叙香园的中餐厅里,看着老板操着广西方言,手捧着我们不久前点的几道菜,我垂涎欲滴。 【六日情/船员生活01】住宿篇/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2】伙食篇/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3】服务业/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4】糖衣炮弹/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5】牙疼/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6】告别/熊谷太壹(麻坡)
1年前
星云
星云
【六日情/船员生活01】住宿篇/熊谷太壹(麻坡)
我打开沉甸甸的房门进入房间,映入眼帘是那不足一米,与门同宽的过道。过道左边是张固定在墙上的木板,勉强称之为桌子。桌子上面装了个电视,能稍微移动角度但不能拆下。桌子底部有个迷你冰箱。再往前走两大步,就到了这间单人套房的主要区域:一张单人床。 单人床一侧连着的就是那张桌子,另一侧连着的是个单门的衣橱,里面放着我整个合同需要的衣服,包括4套西装、5件内衬、运动服、休闲服、内衣内裤等,被塞得满满当当的。 过道右边是厕所与浴室。厕所左侧是个小洗脸盆,洗脸盆上是铁制双开的储物柜,带着两面镜子,锈迹斑斑;马桶位于洗脸盆右侧。厕所右侧是浴室。一个半透明的帘子隔开了浴室与厕所,整个环境虽然十分狭窄却也做到干湿分离。有点像美国电影里德州小镇汽车旅馆的厕所,其中最大差别是,船上员工的厕所小多了,也不会有浴缸。 如果有人问我作为一名船员的感想,我会说其中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员工房间。由于船上空间有限,要容纳所有的船员,每人能分到的空间就那么多。大部分普通员工都是3至6人同住,分上下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衣柜,并共用洗手间与冰箱。 深知上船不是来享福的 去年12月的某一天,一早起床我就感觉失重般的沉甸甸,喉咙似乎还有些发痒,我将这个不舒服的状态,归责于昨天下船游玩遭到阳光的曝晒反噬。工作了一上午,跟无数人对过话。越到后来越觉得不舒服,脑袋也开始隐隐作痛。趁午休不忙我赶紧去了一趟船上的医疗中心。 从医疗中心回到了房间,退下了西装,至此开始了我为期7天的隔离生活。因为我确诊了。原本只是用来睡觉休息的房间,现在变成全天候的活动区域,包括远程办公、用餐、文娱综合场所。而我这7天大多时候都局限在一张小单人床上。隔离期间护士一天两次来电询问症状与记录温度,客房服务定时送餐投食。隔离就这样犹如白开水般乏味地进行。要不是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让我在船上有无线网络,我在这囚笼里不病死也会活活闷死。 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每个船员都深知自己上船不是来享福的,想要挣美金,牺牲点生活空间与自由,对船员来说已经是理所当然了。其实也就只是与世界上其他工作一样,有得有失。 【六日情/船员生活01】住宿篇/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2】伙食篇/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3】服务业/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4】糖衣炮弹/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5】牙疼/熊谷太壹(麻坡) 【六日情/船员生活06】告别/熊谷太壹(麻坡)
1年前
星云
更多熊谷太壹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