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愛心團隊

(古來11日訊)媽媽團低調義煮11年,不曾因疫情停歇,堅持每月到訪和下廚一次,讓殘障中心約300人能嚐到家的味道。 她們是一群家庭主婦,平日照顧家人的起居、含飴弄孫,但每一個月的一天卻不休息,找人力、找資源,甚至自掏腰包,以及負責載送媽媽團,為300名弱勢群體烹煮一頓豐富的午餐。 對一般人而言,吃上4菜1湯的家常便飯,可能是很平常不過的事,但對入住殘障中心的弱勢群體而言,可能是遙不可及。而這群愛心媽媽則希望通過熱騰騰的美味佳餚,傳遞她們對社會的溫暖。 現年68歲的“愛心團隊”發起人黃秀英,是一名家庭主婦,早在11年前拜訪柔佛殘障兒童協會時,便在心裡發願,每月堅持前來義煮一次,希望通過她的烹飪的飯菜為他們帶來一絲溫暖與關愛。 此善舉也在古來和士乃社區之間的媽媽團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響應。黃秀英號召更多家庭主婦加入“愛心團隊”行列,每月參與愛心義煮活動。 黃秀英後來也結識到55歲家庭主婦冼莉琳,由後者兼顧士乃區的媽媽團,並在兩人的帶領下,與數十名愛心媽媽開啟了超過10年的義煮征途,每一頓飯菜也承載著愛心社區媽媽們的關懷。 星洲日報本期的《善心美事》記錄一群媽媽團的善舉,同時展現了家庭主婦們用愛心與行動去溫暖整個社區。 作為“愛心團隊”的發起人,黃秀英在義煮現場看到記者來訪時感到驚訝,並透露這是她11年來第一次接受媒體關於義煮活動的採訪。她表示,這些年來,媽媽團一直保持低調,沒有特別宣傳。 她還靦腆地分享了自己發願舉辦義煮的想法。 “需要準備300份殘疾人士和工作人員的午餐,並不簡單。” “我很感謝數十名來自古來和士乃區的義工媽媽,不辭勞苦,每月固定一天到訪進行大規模的義煮活動。” 她表示,一般上,義煮活動會在早上8時30分開始備菜,每一名義工媽媽都堅守各自的崗位,務必在中午12時之前,完成4菜1湯的午餐。 不少善心人士獲知“愛心團隊”前來義煮時,商家也自發性報效魚和蝦,而這次義煮媽媽團準備了香脆炸雞、蝦仁煎蛋、蝦仁炒小白菜、姜蔥魚肉,以及ABC湯。 她透露,在冠病疫情爆發並實施行動管制令期間,媽媽團並未停下腳步,而是選擇在家中煮飯,然後以愛心飯盒的形式,將食物分發給柔佛殘障兒童協會。 “沒想到士乃區的愛心團隊一眨眼的時間,今年邁入成立第10年。” 冼莉琳表示,她翻開2015年的樂捐記錄簿,社區媽媽們自發性隨緣樂捐,也沒有強制一定的數額,從10、15、20令吉不等,籌到一筆“買菜錢”。 “媽媽團主打一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每週定期捐助80條白麵包。” 她說,該中心的廚房缺乏蔬菜,媽媽團盡力幫忙尋找蔬菜供應,有時她也會幫忙載送媽媽團參與義煮活動。 “我負責前期的備菜工作,洗菜和切菜,而秀英則負責後廚的烹煮。” 她坦言,義工媽媽團也是量力而為,要應付300人份的食物量,必須有條不紊地進行,事先準備好材料並分工合作,這樣後廚就不會手忙腳亂。幸好有男義工加入後廚,幫助減輕了媽媽團的壓力。 “愛心團隊多年前自費製作一套制服,卻因為顏色的關係,被外人誤認為倒垃圾的安娣(Auntie)。不過沒關係,最重要的是煮出幸福就好了。” 51歲退休副校長鍾秀秀受詢時指出,她從前曾聽說社區媽媽們進行義煮活動,惟工作關係未能參與,直到從杏壇退休,就拉著丈夫林敬益一起加入愛心團隊。 “我和丈夫參加了3次義煮活動,感覺心境也逐漸有變化。” 她透露,許多年過七旬的媽媽團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堅持參與每月一次的義煮,以及拜訪殘障中心,讓她備受感動。 她與丈夫擔任切菜崗位,希望能減輕媽媽團的備菜工作。 “機緣巧合下,弟弟代替姐姐掌廚。” 42歲房地產經紀劉志泉指出,姐姐是愛心團隊的成員,去年6月姐姐因膝蓋疼痛無法久站,便邀請他加入團隊,負責掌廚崗位。 他坦言,本身擁有10年的廚房經驗,後來才轉換跑道。 “我也帶著老婆林鍶妏參加義煮活動,300人份的食物不簡單。” 他說,從他走入廚房開始,義工媽媽團很開心終於有人“繼承”大鍋鏟,滿滿的人情味特別珍貴,去年一直不間斷參與義助,貢獻一份力量。
2月前
攝影:李祝福 (芙蓉27日訊)亞沙國會議員謝琪清以不點名的方式炮轟掌管團結局的森州行政議員許下空頭承諾,先前答應撥款贊助森美蘭愛心團隊舉辦活動,然而臨門一腳卻“放鴿子”,因此,打抱不平的謝琪清更憤怒表示“若不願意撥款就不要給別人假希望”。 森美蘭愛心團隊今早在NSK霸級市場舉辦捐血運動兼施贈貧老活動,而謝琪清表示自己在兩週前才臨時受邀成為開幕嘉賓,因為據他所知森愛心團隊在2個月前有意向州政府申請“團結基金”(Dana ERAT)舉辦上述活動,開幕嘉賓自然是該部門的行政議員。 而謝琪清稍後也向媒體說,今年8月愛心團隊告知這項活動以及向州政府申請撥款的打算,而他表示鼓勵,答應即使不是開幕嘉賓也會出席支持。奈何,在前兩週愛心團隊卻邀請他擔任活動的開幕嘉賓,令他感到不解。 他指出,如果該名行政議員從最開始就拒絕愛心團隊的活動申請還能被接受,但憤怒的是對方給了一個假希望,愛心團隊也多次修改過活動計劃書,在申請條件上需要3個非政府組織聯辦,愛心團隊也分別邀請了B40慈善團體(Persatuan Kebajikan Golongan B40)以及Persatuan Kebajikan Insan Darul Khusus加入。 “我生氣的是愛心團隊被耍弄,如果不是因為要符合申請有關基金撥款的條件,愛心團隊也有能力去完成這項活動,但是愛心團隊將該做的也做了,最後只是一場空。” 森愛心團隊主席鄧永鴻則說,從8月起開始和團結局部門接洽,也曾兩度約見有關行政議員,但最後還是見不成;而在籌備的最後一個階段卻被告知,有關部門確實提呈了2萬多令吉的撥款,但在森大臣那一關被大幅縮減至3000令吉。 “這是對方的說法,至於真假我們實在無從考究。至於那3000令吉,如果對方是以州議員身份撥款尚可以接受,但若以團結局名義則會婉拒。但是最終,我們還是沒有接受這項撥款。” 他說,如果是從團結基金撥款,活動的橫幅都必須印有有關部門的標誌,而且活動的總開銷需要2萬多令吉,3000令吉根本不足以應付。 鄧永鴻說,8月向結局提出申請團結基金撥款舉辦活動也獲得該局的答應,後來幾乎每個星期都會有不同的要求和說法,一開始要求需要辦得大型,要有舞臺儀式,在9月份時更表示一年有150萬令吉的撥款,截至當時只用了40多萬令吉。 他繼說,但到了10月份接到了只有3000令吉撥款的消息,詢問後被告知基金大部分的款項已經分配到其他的部門,能動用的撥款已經所剩無幾。 鄧永鴻說,今天舉辦的活動一共有100個受惠者,由於時間倉促所以活動的開銷被逼縮減,開銷約2萬多令吉。無論如何,配合屠妖節給受惠者的紅包以及物資則一樣不少,開銷都是動用議員們的撥款以及熱心人士的捐助。 較早前,謝琪清在活動上致開幕詞時也針對最近的“國旗揮舞”事件發表看法。 他說,無論身為執政黨或反對黨,大家都要一視同仁,馬來西亞人就只揮舞“輝煌條紋”,因為都是馬來西亞的孩子。 “最近我看到一些人,自己可以拿其他國家的國旗,但是看到其他人拿另外一個國家的國旗就跳腳;一些人因為宗教的因素可以拿其他國家的國旗,但是其他人拿其他國家的國旗就要炮轟,這是不對的。難道他愛那個國家多於馬來西亞?我也質疑那個人到底是馬來西亞人,還是那個國家的人?” 無論如何,他也鼓勵,作為大馬子民應該秉持昌明大馬的精神,馬來西亞人就應照顧馬來西亞人,而不是隻照顧單一的種族。就以愛心團隊為例,即便捐獻和贊助人幾乎都是來自華社,但是受惠者是涵蓋印裔同胞和馬來同胞,所以呼籲其他友族非政府組織,也應該有著相同的精神,部分彼此。 最後,他也宣佈撥款5000令吉給森美蘭愛心團隊捐血運動兼施贈貧老活動。
6月前
8月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