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狐狸

【英伦随笔】1.访屋记 其实,我们订的民宿在哪里,我们也不很清楚正确的位置,大概只能从地图上得知模糊的印象。 找房子是件非常复杂的事,我们事先筹备了很久,联络过多名亲友,但都纸上谈兵,无法成事。看房子的事,还是要人到现场比较稳当。 住进民宿后,首要任务就是跟之前联络上的房东约定看房时间。一位房东是中国人,是亲戚在英国的朋友,靠近大学,地点相当理想。他穿戴脚车运动员服饰骑脚车在地铁站外见我们,然后步行到他家,房内只有床架,其他空空如也,我们只能说考虑后再让他知道。 另一位房东是香港人,微信里的照片大概是年轻时拍的。屋子在第四区,离市中心约45分钟车程。房子在顶楼,有床有柜,有桌椅,有微波炉,有落地窗和天窗,最令我们满意的是,有自己私人的卫生间。(一楼的卫生间是一楼和底楼四个房间众多人口共用;房东住底楼后院有她自己专用的卫生间。)我们很快就决定放弃已经付费的民宿,第二天就搬过去。 我们还缺两个枕头和被单,便步行到20分钟的商业区去,买了再提着回来,幸好不重,路也不远,气温凉爽。(半路,看到McD,我年轻时最喜欢的快餐店,当然要重温旧情,进去歇脚喝一杯热巧克力,还有买1.99英镑的卷饼。) 回到租房,却不懂如何锁门。我们插入钥匙,正转反转都不能把门锁上。屋里静悄悄,房东和其他人都出门了,我们摸索了半天,不知如何是好。突然间门从外面开启,进来一名穿校服的男孩,我们忙说是新搬来的,不知如何锁门。他说把门把拉上即上锁。我们傻了眼,暗叫太“山孤”了。回过神来,男孩已消失,全屋静寂。过后很久,我们都没再看过男孩,不知他住哪间。我心里暗想,他是到来帮我们的天使吗? 【英伦随笔】2.日不落国 16世纪,是英国的黄金盛世。据说当时,英国在世界各地的领土之大,让太阳永不落下。这种比喻,有点像后来的“海水到处有华人”,一个无其大,一个无其多。我迟了几百年,在英国还没宣布破产之前,我去了一趟这日不落国,在那里感受一下所谓的“太阳不下山”的情景。 初到英国,每到晚上八、九点,就眼皮沉重,想要睡觉,当时太阳还没下山。那时间点约是大马时间凌晨三、四点。 我们夜归,从地铁站回来,要经过“谷歌地图”没法拍到、曾让我们害怕的公园。到来之前,问了曾居住在这一带的朋友,这公园有没有野兽?她说那里是周围居民的好去处,人来人往,不必担心。后来我们在那里三次遇到狐狸,落单的狐狸像胆小的狗,见人就躲到车后、树丛,或矮墙的另一头。原来人更令动物害怕。 晚上八九点,太阳还挂在天上,公园果然热闹不减:大人在户外打乒乓,骑三轮滑板车的孩子还在飞驰,假山和铁架上攀爬的孩童在喧闹,家长在长桌旁野餐闲聊,草地上滚着皮球和少年,遛狗的还没回去……幸好,春天的夜晚,太阳仍然照明,我们像新婚夫妻,用15分钟拍拖回住处。 睡眠中,我们被鸟声吵醒,因为太阳出来了,晨光戳破鸟们的梦境,不知是雀鸟还是海鸥,呱呱噪啼,抢着司晨。那时刻,时间是凌晨三、四点。 【英伦随笔】3.无法洒脱 回马多时,我手提电脑上的气象台还保留在伦敦某个地区。每当打开电脑,我就知道当地的气温,像当年分隔两地的情人,要凭电话线感受另一头的寒热。 英国天气变化无常,看天气预测是外出者的例常功课,该不该带伞或加外套,随你。 到了伦敦,发现手机的天气预测标志与大马的不同。雨天的云朵图有几个版本,下的雨点有多寡,一滴水代表鹅毛细雨,两滴水是小雨,三滴水是大雨。若是出太阳,那就万里无云,一片干净的蓝天(大马天空很少没有云朵的)。 春天与夏天的雨通常不大,大雨也是一阵子,皮鞋也不致透水。潇洒的英国人通常不当回事,慢步雨中。我会紧张背后的电脑,披了风衣,还要张开雨伞。 一天出游,发现电话没有移动数据 ,应用程式Citymapper无法指路,因此打电话到总台充值,对方却好有心情,以浓重的北方腔调与我聊起当天的天气,大概是要缓解用户的焦躁吧。 某天气象预测有刮风。在大马我们不住海边,从来不把刮风当一回事。那个周末,我们到诺丁山(Notting Hill)市集走,顺便寻找影片里休·格兰特的书店,幻想转角处遇到茱莉亚·罗拔丝,但没有收获。过后步行到住满富豪的住宅区,在斜坡上突然遇大风,大树弯曲,枝桠断折,沙土飞扬。我们紧捉对方,闭上双目防飞沙入眼,挨在墙角等强风过境,幸好不久后就云淡风轻。我们跟着Citymapper继续赶路,朝着设在荷兰公园里的“京都庭园”(Kyoto Garden)的方向走,后来进入几乎不见人烟的荒山野道,幸好当地治安良好。回程我们走大路,出荷兰公园的路况好多了,出口来到设计博物馆(The Design Museum),巧遇艾未未的作品展。 当晚回到住处,厕所窗户90度往外洞开,因泼雨造成台面积水,三夹板遇潮而膨胀,我大惊,赶忙弄干积水,希望隔天台面回复平整。我出门前,通常会将厕所的窗户留个缝隙,让空气流通。当天风力过猛,将窗户敞开过度以致一时合不回,害我要爬到窗沿,几番用力,最终把窗户扳回关上。
1月前
4月前
7月前
1年前
1年前
两种动物象征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狐狸代表多元论,刺猬代表一元论。世事变幻无常,我们要怎样去应付变化?在这个前景晦暗不明的时代,也许做个跨领域的杂学人,采用狐狸的多元思维模式,更能帮助我们从容面对人生。 先说几个有关日本杂学的小故事。 一、日本人为何喜欢吃生鱼片?生鱼片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日本的和歌总集《万叶集》,源于奈良时代,相当于盛唐时期。当时唐朝有一道唤作“切鲙”的名菜,就是今天的生鱼片。 唐朝的饮食文化十分兴旺,钓鱼是最常见的休闲活动。鲜切的鱼蘸上酱油或拌葱姜丝食用,就是一道鲜美的菜肴。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诗〈洛阳女儿行〉云:“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鲙”同“脍”,生鱼片也。《礼记·少仪》又云:“牛与羊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换成白话文,即把鲤鱼切成薄片来吃,那就是生鱼片了。日本人吃生鱼片的习惯是从唐朝传过去的,现在又从日本传到世界各地。下回去日本餐厅吃刺身时,回想一下舌尖上的历史,应该别有风味。 [nonvip_content_start] 二、为何日本僧人可以娶妻吃肉?这件事可追溯到明治初期。明治维新前,日本人有一千年不吃肉,维新后明治政府颁布了〈肉食妻带解禁令〉,允许僧人蓄发、娶妻、生子、食肉,且子承父业,长大后当职业和尚。民俗学者中村生雄在他的遗作《肉食妻带考——日本佛教的诞生》(2011)里阐述了日本人的宗教意识,认为日本佛教与汉传的大乘佛教不同,佛教僧侣不受戒律规定,可以吃肉结婚。这本书引起以亲鸾创立的净土真宗教团关注,“肉食妻带”自此成为净土宗的特征之一。净土真宗是日本唯一许可僧人娶妻生子的教派。 三、日本神社只办婚礼不办丧事是真的吗?日本婚礼分西式、神前式和佛前式,一般都在神社举行。传统上神社只办婚礼,不处理丧葬事务,跟神道避忌死亡的思想有关。日本宗教以神道及佛教为主,相信来生。冠婚葬祭为人生四大礼仪,尤其重视葬礼,通过葬礼表达对逝者的尊敬。葬礼多在寺院举行,再以火化形式安葬。看过日本电影《送行者——礼仪师的乐章》便知一二。 这些杂学知识类似“豆知识”,或称生活小常识。 杂学相对应是显学,让我想起思想家柏林(Isaiah Berlin,1909-1997)提到的《狐狸与刺猬》隐喻。两种动物象征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狐狸代表多元论,刺猬代表一元论。我觉得杂学如通才,像狐狸;显学如专才,像刺猬。狐狸知道很多事,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故云“狐狸观天下之事,刺猬以一事观天下”。换个说法,当遇上不同的处境时,狐狸会灵活应对,而一根筋的刺猬只懂得用同样的计策(卷成球状)应变。 世事变幻无常,我们要怎样去应付变化?在这个前景晦暗不明的时代,也许做个跨领域的杂学人,采用狐狸的多元思维模式,更能帮助我们从容面对人生。
2年前
又是时候记录新加坡的生活,虽然几乎是准时6点下班,但8小时的工作已经消耗我本来不多的精神力,半小时的通勤时间让我晚餐只想填饱肚子。于是几乎每天晚餐在组屋楼下的食阁草草解决后,稍微有点力气,会慢悠悠地走回去。 路上会遇到某位印度老安哥,他坐在转角处的凳子,目光呆滞地望向远处。我起初只是经过,后来经过的次数多了,突然鼓起勇气和他招手,隔着口罩微笑。他一扫阴郁的表情,和我打招呼,也对我笑。 今早打包海鲜汤时也看到他了,他还记得我。食阁的杂饭档的安哥也记得我,我在别的档口面前,和他对视时还向我招手,让我过去他那边和他买杂饭。我一脸抱歉,今天的爱人不是你,果断离开。无视他像老家鸡排档老板目送我走向豆花档口。 人与人的连接是很神奇的,像《小王子》里狐狸对小王子说的话。我忘了原话,大意是:如果你只是路过,那我是千万只狐狸中的狐狸;但你停下了,我们产生了连接。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会彼此需要。那我就再也不是一直普通的狐狸,明天后天的这个时间,也不是普通的时间,因为我会等你。 我对于这种愿意打开自己,又不害怕受伤地去连接的举动,感到非常动容。 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我觉得爱情友情也是一种勇敢,勇敢去连接的方式,即使我们无法得到100%确定的回报:暧昧对象不珍惜我的真心、随意爽约的朋友,自然让人受伤。每当此刻,觉得对方应该先付出、再发讯息就显得廉价了吧、他应该更好地对待我,至少要像我对他一样好;我想到父亲教导我的一句话:“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一切的人生道理,化作简单的8个字。 我父亲小学没毕业,却教会我豁达开朗,如何笑对人生。而我母亲,刚才和她通电话,说起我的工作压力导致身体不适。母亲斩钉截铁地和我说,工作开心就继续做,不开心了就走人,我和你爸不需要你养,我们不用你赚多多钱。 我想,我有勇气去爱身边的人,能够敞开心扉地表达爱和痛苦,真是托我父母的福。 我爱我的父亲母亲。
2年前
在马华年轻写作者群中,写散文的人是相对多(写诗、写小说的偶尔会写些散文,这也是常态),但以散文作为长期耕耘文类的写作者,却不多。当然,时间也淘汰了不少人(或者是自己掉队了),而黄子扬是仍在写作的其中一人。近期,由有人出版社出版的《徒手杀死那只狐狸》是他第一本散文集,收录了他过去近10年的写作。 书以有趣的名字命名,也是其中一篇作品的题名。〈徒手杀死那只狐狸〉讲述“我”与“左”之间感情所面临的现实考验——物理距离的一座海、爱情与面包的选择,还包括了对生活的想像;而叙事最终“我”把玫瑰送给了卖“我”的白兔女孩,或许“我”正是在此刻杀死狐狸(吗)。然而,写作者却不愿意这么写或说,只写说“左终究回到那座鱼与狮子的城了”。 类似的叙事症状,也不断出现在其他篇章(尤其是辑一“青春过敏原”)。再回头看,几则推荐语中对于散文集文字叙事的形容:“轻轻的,静静的”、“疏离而亲密”、“疏离而安静”、“藏起来”。如果将书名作为整本叙事的主轴,它带来了一个疑问:被杀死的那只狐狸可曾出现?林春美于序中最后的提醒,也告知一二。 整本散文集的基调是在告别少年时光,大学生活、亲人于成长中的离世、童年回忆等,也有些踏入职场后的夜间城市呓语。作品并未按照发表时序,或者拥有一条明确的叙事时间线,读者阅读起来有时不免有点错乱。这不打紧。即使进入单篇所开展的世界中,很容易被忽然收束于某个句子(可视为是对某段叙事的定义)打断,加上“我”的世界中所出现的各种名词、专有名词,轻易地将应被叙述的情感给取代了。 陪阿爷度过丧偶难关 书中写得最好一篇作品〈水咒〉,借由对“你”——“嬷嬷”讲述“我”陪伴着阿爷度过失去妻子的那些时光。除了保持着一个适当的观望距离,水的意象运用以及临场感的呈现,恰如其分;加上作者所擅长流动的写作方式,其实里头也潜藏着自己对于嬷嬷的思念。这是散文集中少见的完整叙事。可惜,这样的写作在面对到“我”的叙事篇章中,却开始隐藏起来。 然而,“流动过程中必须看到水底下有什么东西,他没去深写”——这是锺怡雯在花踪文学奖中担任散文评审时,在针对〈百变狸猫〉在写作上所指出的瑕疵。或许,这就如作者在后记自陈的:“散文是用来面对自己的,但过去写就的散文,字中隐晦,其实都是我用来逃避自己,那个还没准备好面对的自己”。 散文,或许不为的是真实,而是诚实与真诚。共勉之。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