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独立漫画
人物
香港独立漫画之父利志达/画在主流之外 筑造荒诞想像视界
在七八十年代,武侠和功夫漫画是叫好又叫座的题材。漫画家笔下的浓眉大眼英雄个个肌肉贲张,再配合细腻写实的武打动作,成为了香港民众的集体回忆和文化符号。 可是,港漫不全然是江湖恩怨或刀光剑影。有些漫画家另辟蹊径,选择“逆流”向上,创作非武打类作品,主攻小众市场,而从事漫画创作已有四十载的利志达便是其中一人。 身为“香港独立漫画之父”,利志达不断地实验和改变,尝试各类型的漫画,偶尔还会读出哲学的意味。他为大众市场注入另一种漫画形态,亦为各种荒诞想像找到安身之所。 报道:本刊 林德成 摄影:本报 黄冰冰 何谓“另类”?这不难理解。在利志达的专页上是这样诠释——商业与另类漫画无需分野,所谓的“另类”只是商业的另一面;漫画同时也能踏进艺术领域。 不过,漫画作为一种大众消遣品,是需要顾及消费者审美和偏好。站在行销立场,商家肯定选择不易赔本的武打漫画。市场其实也有另类题材,但就犹如夹缝中求存,发行量很少,乏人问津。 利志达早年出道时,有好几位漫画作家和他一样,喜欢创作不同题材的作品,可是内容依旧会倾向主流一些,反观他偏离主流,打造充满个性的漫画作品。 “外国有很多人(画独立漫画),那些才是真正的另类。香港市场太小了,当有第2种(非主流)东西出现,就变成异类。” 创作养分从何而来? 利志达很早踏入漫画产业,17岁那年(1982),正好赶上港漫的巅峰时期。他在黄玉郎的漫画集团担任助理,却不喜欢流水线式的分工制度,仅工作一个月便辞职,以独立漫画家的身分闯荡江湖。 在80年代初期,他接手编绘多部倪匡的《卫斯理》作品,崭露了手绘黑白漫画的实力。到了1987年,他自资出版代表作《同门少年》,并大获好评。自此便深耕技艺,持续发展其独特的漫画风格。 想要在漫画界求存,必须要革新,打破固有的思维框架,拼命吸纳不同的艺术养分。利志达开始把注意力放在日本和欧洲的作品,随后又接触到更为偏锋的艺术作品,激发了他的创意和想像空间。 “后来应该是上瘾咗。”利志达不禁笑了出来。惟,这个“瘾”却为他开拓另一个美学视野。 跨媒体汲取创作灵感 他直言以前受到日本漫画家大友克洋的影响,特别是对方的“电影分镜”手法,将漫画“变”成一部电影,看了之后内心感到很震撼。 在大友克洋漫画里面会有不同的镜头语言,例如经典作品《阿基拉》,可以横跨几页无对白,专心地描绘场景和气势,为读者带来视觉冲击和现场感。 虽说香港武打漫画亦采用分镜去凸显各种打斗场面,但利志达认为,港漫的漫画语言会更重一些。反观大友克洋的叙事方式不同,“他脑海里面还是以电影画面为主。” 除了欣赏艺术作品,利志达亦通过电影、音乐去提高自身的审美,解读电影画面的构图,学会如何说好故事。“我看很多欧洲戏,但是很闷的,有些镜头是(长时间)不动。”例如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八部半》,画面一开始就是长达2分钟的堵车情景,直至有一个人从车窗爬出来,才打破这个“静止”的画面。 恰好香港80年代遇上电影新浪潮,许多新锐导演拍摄了很前卫的题材,像是许鞍华的《疯劫》、《胡越的故事》和《投奔怒海》;徐克的《蝶变》,以及谭家明的《烈火青春》等等。他感叹,那个年代的电影好像外国电影,剪接手法和电影语言都令人惊艳。 理想和面包之挣扎 利志达的创作光谱很广,从晦暗型的《黑侠》、奇幻类的《天妖记》、逗趣可爱的《草莓妹》,一直到画风简洁的武侠故事《十三箭》,他都能轻松驾驭。 可是,成为独立漫画家是一种理想与面包的抉择,有时需要承接多份兼职去维持生计,比如绘制分镜脚本(storyboard)、广告、插画、作品封面等等。利志达仿佛是一个苦行者,在磨练画功之余,还要想办法填饱肚子。 “我画的东西不是那么主流,所经历的事也相对不容易。所以我经常会不想画,有放弃的念头。但是,我(又)真的很想做回(漫画)这件事,因为它是我最有满足感的东西。” 突然间,他毫无意识地透露出一种无力感。他坦言,在出版《同门少年》之后,就已经有点不想继续下去了。 “那时经常会觉得很灰心。”他说。 “没有人欣赏吗?”我追问。 “最衰系有,有人欣赏我。但是人不够多,需要很多人才能支持你的创作。”他半开玩笑地说,当有人认同和喜欢你的作品,反而变成了一种束缚,“搞到我放弃不到,无法下定决心放弃。” “我觉得画漫画是有机会(赚取不错收入)的,机会渺茫一点咯!” 没有灵感怎么办? 利志达曾应邀参加日本“Comic in Asia”巡回展览,以及参与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展”。他也是首位获邀参加法国罗浮宫博物馆“当罗浮宫遇上漫画”(BD Louvre)系列的香港漫画家。当时他获准在罗浮宫出入,甚至到一些平常不开放的展览室寻找创作灵感。 “经过罗浮宫展览之后,我就想(以后)保留完整的稿。”他笑说,自己有些许惰性,不会像其他艺术家随身携带画簿记录灵感。“我有时真的忘记带,每次不记得东西。” 没有灵感怎么办?他很笃定地回答,不会,要交稿的时候自然会有的,每次都成功。 毫无疑问,他的强项是黑白漫画。我不禁地问,为何会喜欢上黑白漫画,他立刻回答,黑白漫画才是王道! “(记者:一直以来都不喜欢彩色?)最好不要,如果对方(顾客)坚持要,就没办法咯!”他笑了出来,随后接着说,在绘制一本作品时不会是全彩,最多画几页。 他自豪地说,以前可以处理很细微的人体轮廓和景物细节,现在眼睛视力不好,成效就有些欠缺。他之前曾聘请助理帮忙,到最后却发现还是亲手绘制比较好。 创作不要太“正规” 谈到创作心得,利志达强调,即使作者正在叙述一些很主流的题材内容,呈现手法可以多变,不要用太正规的方式去阐述剧情。 “尝试是很重要,即使是说故事,也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尝试,不要太传统,不要因为某些人做,而你去跟着做。” 然而,大众的口味很单一,他们倾向消化浅白易懂的故事,变成了一个主流声音。换言之,若想要迎合读者的口味,作者有时就会有所取舍。 另外,想提升读者的艺术审美是一件知易行难之事。利志达会认为香港缺乏完善的艺术教育体制,没有投放太多资源在美术课。举个例子,上课时,美术课似乎可有可无。长期下来,整个社会的审美标准变低了,无法产出令人惊艳的艺术创作。 沉默几秒后,他不以为然地说,或许大家活在碎片化的网络世界,接收资讯的方式变得支离破碎,很难吸收完整的内容。 “我觉得网络世界真的令人越来越没有想法。人一直以来都没有离开过手机,为什么要时时刻刻看着它,即使去厕所都要带着,为什么会这样?” 鼓励年轻人投身漫画产业吗? 听完这个问题,他认为漫画产业有一个怪象,很多人以为漫画是所有娱乐产品的“基础”,即有了漫画,才会改编成动画和电影。只不过,往往是漫画完结了才会有动画作品,公司之后是不会再投放资源到漫画上面。 如果真的要参与漫画产业,需要直面残酷的现实——未必能获取优渥收入,全看个人有多强的意志力和信念。“我觉得通常醒目的那些都不会去做(漫画),很容易计算那条账。甚至都不用计算,(漫画)做不过的。” 然而,话锋一转,他又希望年轻一代来尝试和感受一下。“当你真的画了一些故事出来,你得到了什么东西?如果真的得到东西,你又觉得开心,然后又很喜欢的,可以继续。我们小时候不也是这样,什么都不知道,试了一下,最后就迷上了。” 更多【人物】文章: 歌手阿莲娜·沐塱/一把加贝琴 说加拉必族故事 浅堤鼓手黄堂轩/组乐团玩音乐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 演员“Money姐”邓金煌/人生该选择精彩万分
7月前
人物
更多独立漫画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