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王润华
焦点
【花踪文艺营02】诗:个人与群体
新加坡学者兼作家王润华不说新马诗学,不说东南亚诗学,他主张的是南洋诗学。
2星期前
焦点
花踪
【花踪17.马华文学大奖决审会议记录】得奖作品获评审一致肯定
日期:2024年9月1日 时间:上午10时 地点:ZOOM线上会议 决审评委:王润华(简称“王”)、韩敬群(简称“韩”)、陈雨航(简称“陈”) 记录:本刊记者 梁慧颖 本届马华文学大奖共有21部作品参赛,由初审评委曾毓林、黄俊麟、梁靖芬、张永修和杜忠全选出6部进入决审。6部入围的作品为:海凡《雨林的背影》、牛油小生《那些进化了的,以及……》、贺淑芳《蜕》、龚万辉《人工少女》、周若涛《蒙面战纪》、吕育陶《一个人的都市》。 【投票结果】 决审评委先各自选出3部最佳作品,再以第一名3分;第二名2分;第三名1分的方式计分。最后三强作品,第一名在前,排名依次是: 首选 次选 三选 韩敬群 《人工少女》 《蜕》 《一个人的都市》 陈雨航 《人工少女》 《蜕》 《雨林的背影》 王润华 《人工少女》 《蜕》 《蒙面战纪》 评审会议甫开始,3位评委一致把第一名的3分投给《人工少女》(共9分);第二名是《蜕》(共6分);第三名则由《一个人的都市》、《雨林的背影》和《蒙面战纪》各得1分。 【整体印象和作品讨论】 韩:今天我们讨论的这6部作品,我觉得它们能够代表马来西亚华语文学写作的很高水平。如果要从这6部里选3部,我会选两部长篇小说和一部诗集,即《人工少女》、《蜕》和《一个人的都市》。如果只选两本,我会选《蜕》和《人工少女》。 非常巧的,《蜕》跟《人工少女》跟中国大陆都有交集。贺淑芳的《蜕》刚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简体字版,而龚万辉的《人工少女》,我现在回想起大概1年前,中国作家东西已推荐了给我,但那个时候可能各种事情纠缠起来我没来得及细读,这会儿终于有工夫阅读,我也觉得写得非常好。 如果只能选1个,我会选《人工少女》,主要基于几个理由:第一,作者在处理文学跟现实的关系上,把距离感写得比较好,也就是说他非常适度地让马来西亚的现实,包括生活和一些重要的事件都写入这个作品里面。但他没有写得太直白,就是还有一定的距离感,这一点是他写得比较好的地方。 还有,他对时间和记忆的处理也非常让人印象深刻。小说的结构方式非常巧妙,比如看起来断了的线,在后面又能够续上,结构上经过了非常精巧的构思。再来是语言,该写实的时候写实,该华丽炫彩的时候就华丽炫彩,风格也比较有变化,所以总体来说,我觉得这个作品还是比较丰富,比较立体。这部作品作为马来西亚华语文学一个优秀代表是可以成立的。 陈:这6部都是相当扎实的文学作品——3部长篇小说里有两部是关于513事件还有合艾和平协议的,另外一部即《人工少女》也讲到创伤,但它没有特定的事件。此外,有一个作品是科幻小说集(《蒙面战纪》),我特别注意到的是它的第二辑,第二辑比较长,这个部分比较突出。其他入选作品还有一个短篇集(《那些进化了的,以及……》)和一个诗集(《一个人的都市》)。 我注意到许多作品都有Covid-19这个大背景。在这样的氛围之下,特别显示了小说里的主人翁,或诗人本身孤独的心理。要如何决定评审标准,其实有一点困难,不管要论完整性或独特性都不容易。 如果要选出最后的3本,我的选择依次是《人工少女》、《蜕》和《雨林的背影》。 王:这次的花踪,马华作家几乎都很创新,不管是写小说或写诗,都几乎颠覆了很多传统的叙事,也创新了很多手法,最大变化是非常的科幻化,不像马华文学最早的传统都是非常写实的。 如果要我推荐3本,第一本是《人工少女》;第二本是《蜕》;第三本是《蒙面战纪》。 讨论至此,《人工少女》毫无悬念获选为马华文学大奖得奖作品,《蜕》则获得第二高票。韩敬群和王润华随后把他们心中第三名的1分改投给《雨林的背影》,最终《雨林的背影》得到第三高票。 【给马华作家的建议】 韩:创作和出版我们分开来讲。从创作角度,创作者应该关注他内心真实的表达,市场不应该是他关心的事情。当然这不是很切合实际的说法,但创作确实应该遵循这样一个规律。而从出版来说,作家把他写好的东西交给出版社,经过出版社的编辑加工,然后推到市场看读者是不是喜欢,这是比较综合和复杂的过程。 实际上有些作品的艺术成就和市场反应未必一致,黎紫书在中国大陆被接受的过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10年以前,她的作品像《告别的年代》和《野菩萨》其实都已经在中国大陆出版,但那时候她更多地会考虑文学技巧这种表现,这种表现比较容易获奖,但是得奖跟市场未必完全一致。10年后她写《流俗地》,她完全没有中国作家那种资源,但是在没有资源的背景之下,她这个作品凭借自身魅力获得那么大的成功,在中国豆瓣网上,评价有超过两万人,打分是稳定的9.2分,这在中国当代文学是非常罕见的事情,她确实改变了她的写法。从市场和读者接受的角度,大家更多地会关注贴近现实,细节扎实,生活情节饱满和人物塑造立体的作品,这些作品会比较受欢迎。 如果马来西亚作家想在汉语领域开疆拓土,我觉得中国大陆还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我期待马来西亚作家在艺术和生活之间,或者说在“写什么”和“怎么写”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王:马华作家目前的诱惑很大,当然我们鼓励他们在台湾或中国大陆出版,拥有更多读者,但问题是有时候他们会失去他们作为一个作家的使命,和作为一个作家的伟大。我们有不少马华作家太过于时髦和追求趋势,李永平去世前在南方大学学院的《蕉风》发表过感想:他后期书写的那种幻想世界虽然很有创意,但最后他觉得他最好和最有生命力的作品,还是他早期写砂拉越的《拉子妇》。他晚年在南方大学学院跟我的一次对话中说,如果当初不是被时髦潮流所误导的话,他会更伟大。 花踪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评审尽管也有外国人,但花踪很注重本土性,还有作品对国家社会有没有意义。虽然这不是唯一测量伟大的标准,但你会发现,花踪作品非常了不起,都对东南亚有特殊的意义,绝对不是因为拥有广大的中国大陆读者就很了不起。 另外,我觉得马来西亚作家更应该积极参与本土马华文学的推广。新加坡这些年都把好的作品翻译成英文,新加坡华文文学是世界上唯一被提升到国家文学地位的华文文学,华文作家跟英文作家、马来作家和其他语文作家享有一样的地位,这样会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作为小国家的作家,我觉得一开始还是要忍受一些寂寞,不要太贪图销量。销量不一定等同于作品的好坏及成就,我觉得这点认知很重要。 陈:我记得大概20年前或更久以前,马华的作品比较多在台湾出版,而且都是繁体字版。现在倒不会了,这次我注意到花踪决审的6本书,有4本是马来西亚的有人出版社出版,我看出版社的目录,真的觉得非常惊讶,量非常庞大,我在今年台湾的书展也看到有人出版社的摊位。另外两本,一本是大将出版,另一本是季风带出版,季风带这本是6本书里唯一的繁体字版本。这样一个文学的推广方式,我觉得有非常大的改变,真实成效如何我不知道。台湾其实也是一样,很多作品都集中在几家文学出版社。我很乐见像有人这样的出版社,能够出版那么多文学书。 相关文章: 【花踪17.马华文学大奖决审评委报告】王润华/完整呈现马华文学的突破 【花踪17.马华文学大奖决审评委报告】韩敬群/致力走出独特的艺术路径 【花踪17.马华文学大奖决审评委报告】陈雨航/难以取舍的独特性与完整性
1月前
花踪
花踪
【花踪17.马华文学大奖决审评委报告】王润华/完整呈现马华文学的突破
这次马华文学大奖决审的著作,共有6本。5本小说:3本长篇小说:海凡《雨林的背影》、龚万辉《人工少女》、贺淑芳《蜕》;2本小说集:牛油小生《那些进化了的,以及……》、周若涛《蒙面战纪》;一本诗集:吕育陶《一个人的都市》。6本杰著,相当完整地呈现马华文学当前突破性的变化,引领文学因应社会文化、科技、人类与人工智慧的突变,产生惊人的新书写。今天呈现给大家,说明星洲日报花踪文学奖给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启发、鼓励,创造新的作品,又一次带来惊喜。 ☉ 吕育陶《一个人的都市》 吕育陶的诗集《一个人的都市》继承文学的抒情与叙事,以爆炸性的语言与意象,思考与书写了马来西亚及全球人类社会环境、文化、心灵的复杂情境。对以后诗的艺术,将会造成极大的挑战。 ☉ 周若涛《蒙面战纪》 周若涛《蒙面战纪》是一部极端创新超越的小说。龚万辉的推荐序引导读者去了解这部作品:若我们相信一草一木之中有诗意,我亦愿意相信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中有诗意……而科幻小说这样的类型文本,恰好就是一种可以把科学理论和人类情感完美地糅合在一起的创作方式。 《蒙面战纪》即是一次漂亮的示范——科幻小说家凝望宇宙而期望破译生命的意义,一如在微小的光子之中看见爱情的模样。 读完〈蒙面战纪〉、〈花要怎样开无人能决定 〉,读者惊醒这是植根马华特殊的多元种族与文化社会的华文科幻小说,也是作者诗人与小说家的魔幻艺术。 ☉ 牛油小生《那些进化了的,以及……》 《那些进化了的,以及……》大胆又细心地把散文、童话叙事、小说故事打造成新的小说艺术。他诗意化各种动物的隐喻,变化成人类的历史、记忆、情欲的符号。他用新的语言把人类新的生存状况写下。南洋最年轻一代的典型文学越界创造。 ☉ 贺淑芳《蜕》 1969年513是马来西亚的重大社会议题,太多人以大叙述来重现这个受伤的国度。贺淑芳很技巧地以小叙述(作者所说的“小写”),借用作家黄琦旺所说,通过往返窄巷日常生活中的他者的自己发声。 这就是经过严密封禁,有着众多讨论与诠释后,513的蜕变。 ☉ 龚万辉《人工少女》 龚万辉的《人工少女》,处处都有传统的科幻小说、漫画、童话、传说的碎片。虚构与真实交错,各种叙事与时序交替,故事情节模糊又清晰——一位逃亡的父亲,一位人工创造的女儿、尝试生育屡屡失败的夫妻,不安于自己性别的少年,他们走进12个房间追逐与迷失,即魔幻、科幻、真实虚构,是我们的后现代社会生活,使读者唤起电脑游戏、线上直播、cosplay、偶像秀的视觉世界。 这样的勉强归类为科幻小说的作品,挑战我们对小说,甚至文学的定义。也挑战什么是人类生活道德的定义。 ☉ 海凡《雨林的背影》 热带雨林提供取之不尽的人类社会生活所需的资源,如经济医药植物与矿藏、水源,绿化等等,在马来西亚山脉边缘埋藏着各种矿藏,如锡矿、铜铁等,其旷野更盛产世界作家取之不尽的文学题材,提供作家完成数之不尽的诺贝尔文学奖杰作,如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奈保尔的《大河湾》 。海凡《雨林的背影》就是继承世界热带雨林的小说书写的传统。他也是继承东南亚反殖民战争、被压制的马共文学书写。时间的美学距离,现代文学的新传统,使到海凡冷却了反殖民的口号、土地与民族的悲愤为艺术。 《雨林的背影》颠覆了传统马共大书写,放弃政治大叙述,学习文化书写的小事件、小叙述,他写雨林的背影,放弃描绘雨林的正面。东南亚,尤其印尼、泰马丛林小径上的落叶、热带山野奇怪的植物生态,孤单饥饿的马共游击队员寻找食物的生活,建构另一部反殖民、最后的马共历史。这是上个世纪东南亚一部后马共热带丛林书写,再涂上冷战的色彩,赤道阳光的油画。 相关文章: 【花踪17.马华文学大奖决审会议记录】得奖作品获评审一致肯定 【花踪17.马华文学大奖决审评委报告】王润华/完整呈现马华文学的突破 【花踪17.马华文学大奖决审评委报告】韩敬群/致力走出独特的艺术路径 【花踪17.马华文学大奖决审评委报告】陈雨航/难以取舍的独特性与完整性
1月前
花踪
星云
第17届花踪文学奖马新作家评审—— 一人一句决审报告
第17届花踪文学奖最终成绩会在2024年10月11日,晚上7.30,于新山苏丹后查丽苏菲雅歌剧院举行的颁奖典礼上揭晓!此刻不妨先看看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决审评委的一人一句评审会议记录。 愉快又纠葛的评选过程 ● 王润华(马)/ 马华文学大奖决审评委 简介:出生于霹雳地摩。学者、诗人、散文家。曾获创世纪20周年纪念奖、中国时报散文推荐奖、中兴文艺奖、新加坡国家文化奖、泰国的东南亚文学奖、东南亚国协的亚细安文化奖。现为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副院长兼中文系教授。 评语: “这次的比赛,马华作家几乎都很创新,不管是写小说或写诗,都几乎颠覆了很多传统的叙事,也创新了很多手法,最大变化是非常的科幻化,不像马华文学最早的传统都是非常写实的。” 对象应是各年龄层儿童读者 ● 张光达(马)/ 童诗奖决审评委 简介:生于吉打,祖籍福建同安,毕业于马来亚大学。著作以文学评论为主,着有《风雨中的一枝笔:当代马华诗人作品评述》、《马华现代诗论:时代性质与文化属性》、《马华当代诗论:政治性、后现代性与文化属性》,编有《辣味马华文学:90年代马华文学争论性课题文选》等。 评语: “我们的要求主要是以孩童角度来想像。因为我们也不清楚作者的年纪,所以谁都可以写童诗。不过,对象应该是儿童读者,而且我们必须有一个概念:这个’儿童’必须是包括几个年龄层的,不应该局限于某一个。” 偏重童趣缺乏诗味 ●郑景祥(新)/ 童诗奖决审评委 简介: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学士。现任《联合早报》新闻编辑副主任。曾获新加坡青年艺术家奖、世界华文报告文学奖、Lycos Asia中文原创文学奖、亚细安青年微型小说奖、新加坡全国诗歌创作奖。 评语: “有些诗偏重童趣,可是缺乏诗味。如果能够同时达到既有童心、童趣又有诗的韵味、有意象的运用,那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甚至比较上乘的童诗。” 愉快又纠葛的评选过程 ● 陈志锐(新)/ 马华新诗奖决审评委 简介: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学士、莱斯特大学商业管理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文学学士、剑桥大学汉学博士。现任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院长(研究与发展)。曾获金笔奖、方修文学奖、新加坡青年艺术奖、杰出青年奖、新加坡文学奖。撰写并主编的华文创作、中英文学术论着共20种。 评语: “在诗意方面,有者急于表露内心诉求或渴望,稍微显得直白,有者能够通过诗的语言进行转换,让人看到文字表面、文字深层,甚至文字以外的多重意思。这是一个非常愉快,也带有一点纠葛的评选过程。” 诗的语言需要更精确 ● 杨川(马)/ 马华新诗奖决审评委 简介:本名杨启平,成长于马六甲,后定居新山。美国奥克拉荷马中央大学理学士,马来亚大学中文系硕士,南京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士。曾经担任新山教师教育学院中文组高级讲师,中文组主任。马来西亚开放大学,吉隆坡大学兼职讲师。着有评论集《当代大陆与马华女性小说论》,小说集《红尘有唤》,诗集《未竟之行》、《寻树》。 评语: “有些诗作过于直白,有些诗的语言可以再精确一些,但基本上给我的印象都相当理想,内容各异,风采各异,风格各异。重要的是找到他们的个人风格和观点,这是我最注重的。有时候,我不在意那首诗要说什么,而是比较在意作者如何去说这个主题。” 符合基本原则但欠文学性 ● 陈文贵(马)/ 报告文学奖决审评委 简介:曾任新闻记者,后转投电子媒体,历任ntv7华语新闻制作人兼新闻编辑、马新社电视华语新闻主任、首要媒体旗下ntv7与八度空间华语新闻与时事节目总监。 2019年创办网络杂志《访问》The Interview.asia至今。 评语: “评选报告文学必须回到最基本的原则:第一、作品必须是真人真事;第二,符合文学性;第三,真实的去采访,而不是资料整理。这一次大部分的作品都符合这个报告原则,但在文学性方面有些还是欠缺。” 作品需重新构思并呈现 ● 李慧玲(新)/ 报告文学奖决审评委 简介: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学士、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东南亚研究硕士。哈佛甘乃迪学院艾希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亚洲研究员和连瀛洲纪念奖学金学者。现任新加坡新报业媒体(SPH Media)华文媒体集团社长。 2019年获颁星云真善美传播奖“杰出贡献奖”。 评语: “现在包括新闻报导,因为有了线上视频的形式,如果它只是叙述受访者讲什么,我们完全是可以看视频就完了。如果它还是一个报告文学,就需要重新去构思,作为一个文学作品,它应该怎样呈现。” 过多疫情作品有点过时 ● 黄凯德(新)/ 马华散文奖决审评委 简介: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兼职讲师。毕业自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后获得南大中文系硕士文凭,曾在报馆任职记者长达7年。 2015年获选为南大中文系驻校作家,2020年《豹变》、《dakota》获新加坡文学奖小说类与非小说类。 2022年《小东西》入围梁实秋散文大师奖,并获新加坡文学奖非小说类。 2023年《如果爱情是一间鬼屋》获新加坡《联合早报》年度书选。 评语: “很多篇作品其实都有涉及所谓的大疫之年或疫情,乍读时第一个感想是,这些作品是不是已搁置了两三年?感觉上它应是2021年还是2022年的事, 2024年还在回溯,而且以这么好像’刚刚苦过去’的心情来描述这个疫情,我第一个感受是有点过时了。” 四平八稳仅一篇较出彩 ● 梁靖芬(马)/ 马华散文奖决审评委 简介:生于瓜拉庇劳。马来西亚工艺大学科学电脑教育系学士,中国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曾获花踪马华文学大奖、花踪马华小说首奖、马来西亚优秀青年作家奖、台湾联合报文学奖、台湾梁实秋散文大师奖、海鸥文学奖等。着有散文集《野风波》、《梦寐以北》;短篇小说集《朗岛唱本》、《五行颠簸》、《水颤》。 评语: “10篇的整体印象,我觉得还是比较平的,四平八稳的‘平’。它没有太多风格化的文字,可能只有一篇比较出彩,其他都很安全。” 现实世界课题处理得好 ● 龚万辉(马)/ 马华小说奖决审评委 简介:出生于峇株巴辖,曾就读于吉隆坡美术学院和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曾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花踪文学奖、海鸥文学奖、马来西亚优秀青年作家奖、《亚洲周刊》年度中文十大小说等。着有长篇小说《人工少女》,小说集《卵生年代》、《隔壁的房间》,散文集《清晨校车》以及插画作品集《如光如影Ⅰ、Ⅱ》和《比寂寞更轻》。 评语: “这一届入围作品带给我不同的阅读经验,主要是他们有不同的叙事主体,创作者所关心的课题也各有不同,虽然大部分还是从个人经验出发,寻找自我,正视自己的欲望,可能也正视整个社会的压抑感等等,对于现实世界各种方向处理得蛮好。” / 星洲日报第17届花踪文学奖颁奖典礼 日期:2024年10月11日(星期五) 时间:7:30PM至10PM 地点:柔佛新山苏丹后查丽苏菲雅歌剧院 Permaisuri Zarith Sofiah Opera House 购票链接:https://www.cloudjoi.com/shows/2270-hua-zong-2024/ * 凡购票者皆获赠《花踪文汇16》一本
2月前
星云
动力青年
【动力青年】要把文学推向街头 王润华淡莹夫妇捐出文化奖奖金 深耕“南方文学之旅”
“南方文学之旅”;文學的前世今生,是一個美麗的文學活動,它始於一個美麗的契機。 事因新加坡兩位知名作家兼詩人王潤華教授與淡瑩老師,獲得新加坡藝術理事會的文化獎。 他們做出了一個無私的決定,那就是以這筆獎金推動馬新兩國的文學、文化活動。2015年啟航以來,“南方文學之旅”以多種不同的語言與多元化的表現形式,展現文學的魅力,引起廣大迴響。 建立第二通道, 让马新两国文化人互相往返 王润华曾告诉新加坡艺术理事会,新马两地作家独立以后,来往得不是太频繁,他认为应该建立另一座桥梁、第二通道。这个通道,是文学的通道,并以此来沟通两地作家和文化人。具体的计划,是两地文化人互相往返,时而到马来西亚座谈,时而到新加坡交流。座谈会不拘于小说、散文等文类。 王润华有感新马两国国家文化底蕴相同,应加强联系。此文化之旅自2015年至今已办了25场,到过25个地方。从大学、中学、甚至乡镇、街头、海边城市如波德申的灯塔及街头。文学本应该要走入街头。秉持新加坡艺术理事会多元精神,表演有时甚至以4种语文呈献。后来,这场南方文学之旅的执行单位由南方大学接手。王润华身为南方诗社社长及中华院长,继续身体力行促进这场非常有意义的文化交流。 有感于文学逐渐趋向小众,他认为,时下最重要的是将之推广到年轻人。因此,除了高等学府,中学场域也很重要。今年上半场活动他特地纳入国民型中学。文学足迹遍及适耕庄、巴生两所中学,也落足加影,在稍微远离城市的地方散播文化及文学。 通过朗诵诗歌, 将文学语言传播开来 淡莹也提及,他们都是出生于马来西亚。到了新加坡生活后,很难看到马来西亚的报纸或文学刊物,两地文学交流似乎有断层。她曾说:我是马来西亚人,怎么对自己家乡感到越来越陌生?因此,当政府决定追算奖金给他们(政府早期举办此文化奖并无奖金制),有别于其他得奖者以这笔奖金翻译自己作品或出版全集,他们决定发展更大的蓝图。这显然是无私的。她提及自己先生提出这个计划,得到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批准,遂有这段文坛佳话。 王润华认为,文学语言是人类最好的语言,最容易沟通心灵,好的文学作品一点都不会让人感到陌生。因此,他们朗诵诗歌,将文学语言传播开来。诗歌是一种精粹的语言,即使有的出席者尚年幼,不能够完全理解诗句,但在诗意晕染下,还是会喜欢上诗歌,作品也会引起共鸣。此外,不管是朗诵诗歌,或朗诵散文,乃至朗诵一小段小说,他都尽量把它多元化,借此表达一个重要信息:文学作品不单单只是印成白纸黑字,其实其内蕴不亚于一部电影、一部纪录片乃至一个舞台剧。 就像这次上半年的南方之行,淡莹在朗诵诗歌时融入太极拳,让太极师父在台上直接展示太极的刚柔之美,可以具象化人们关于太极的想像。王润华也有朗诵一首关于皮影戏的诗歌,当时表演者以三种语言朗诵,不但还原了皮影戏傀儡的马来文语境,也丰富了表演内涵,让人知道,原来文学是可以这么生动,进而产生对文学的各种美丽想像。 年轻人要亲近文学,就从写诗开始吧 淡莹提及,随着科技越来越进步,小孩爱玩手机,生活日渐苍白。这次的文学之旅希望能够唤起同学们对文学的热情,暂且抽离网络世界,喜欢上阅读。在适耕庄那一场表演,同学们听完朗诵后现场表示,希望自己也可以写诗歌。其实,这个学年的小孩正是适合和文学邂逅的年纪。亲近文学,可以从写诗开始。 王润华也提及,他们尚有一个节目还没完成,留待来日登台。如今大家都谈人工智慧,团队本来请了一位人工智能专家,把新加坡有名的歌唱家黄宏墨留影留声,用人工智能让他唱自己的诗。可见未来人工智能可以加强文学性表演。而目前,诗人邢诒旺则是多元性的代表。他的诗中有歌,歌中有画,体现了复杂诗意。 王润华特别提出,选择中学作为表演场域,是因为中学生处于智慧爆发性发展的年纪,很容易成功培养文学文化的种子。年轻的生命正在成长,中学是最理想的文学摇篮。 获得参与学校全力配合,成就“南方文学之旅” 然而,这一路走来,的确是很不容易。举办大型活动涉及诸多事项,这次会办这个活动,恰好也是因为南方大学里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同事一块演出,形成很棒的团队。如黄荟如老师及许通元馆长都是文坛上的人物。这次南下很多筹备工作也交由大学团队进行。从出版团队到摄影队、财政队、投影队,事事费心。王氏夫妇可谓出钱出力,为文学而忙得茶饭不思。 王润华透露,这次活动,独立中学表现最热诚,在芙蓉场次,几乎全校四千人都参与了这场文学活动,甚至校长也亲自参与。这个文学活动,从尊孔、波德申中华到培风、公教中学,校长动用学校许多资深老师参与,各界齐心让文学发酵、深耕。在新加坡办朗诵会,出席者达100人已经算是成功。但马来西亚是淡莹娘家,心情自然非常激动,当她看到年轻人充满朝气的脸,深深感到,文学种子是可以栽培的。 据王润华所言,这次活动主要负责人通元瘦了好几公斤。通元提及,这次来南方5场7个地方,时间非常紧凑。幸好每间学校都配合良好且热情接待,现场来了很多作家、诗人及文友。他认为和中马学校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活动,再辛苦也要做。此外,他所负责的《南方文学之旅诗文集》也已经顺利出版,厚度达441页,收录前20场内容精华,16页彩页图文并茂,经费亦从奖金里面出。 接下来,文学团队计划到宽柔第三分校、槟城、金宝拉曼大学以及东马交流。
4月前
动力青年
大柔佛焦点
王润华教授荣获城市文化贡献奖
(新山23日讯)南方大学学院中华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王润华教授,荣获新加坡当代艺术研究会与香港中华时报传媒集团主办的“城市文化贡献奖”。 “城市文化贡献奖”旨在表彰对城市文化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以及在城市文化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并为城市文化发展作出持久影响的杰出个人。 王润华以诗人学者身份享誉国际,半个世纪来孜孜不倦地耕耘,在国内外举办许多演讲、表演和各类跨国跨语言文化活动,也把新加坡文化奖的奖金无私奉献,主办和赞助“南方文学巡回之旅”与出版相关诗集,大力推动新马的诗歌交流和发展,为推动亚洲城市文化作出贡献。 王润华教授曾获颁的奖项,包括: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写作坊颁发的荣誉作家(Honorary Fellow in Writing)、泰国皇室颁发的东南亚文学奖(Southeast Asia Write Award)、亚细安文化奖(ASEAN Cultural Award),新加坡文化奖(Cultural Medallion)等。
4月前
大柔佛焦点
星云
这次,我们到了雪兰莪/何华(新加坡)
南方大学学院举办的“南方文学之旅”,从2015年开始,集合马新两地诗人、作家,采用四种语文(华文为主),以诗文朗诵、影像作品以及弹唱等形式,走进马来西亚中学,在年轻学子中播下文学的种子;也走进新加坡国家图书馆、艺术之家小剧场等文化场所。今年5月我有幸加入,到了雪兰莪州的5所国民型华文中学:适耕庄育群、巴生光华和中华、八打灵公教、加影育华。至此,南方文学之旅一共走了25站。 南方文学之旅的领头人是王润华教授,他和夫人淡莹,都是新加坡文化奖得主,他俩用文化奖奖金赞助这一文学盛事。一路上,通元、勓温、振弘等人忙前忙后,协调整个行程,工作无微不至,令人温暖。 我之前一直以为只有马来西亚的独中,学生的华文才好。这次,我们到了上述5所国民型华文中学(简称“华中”),才发觉“华中”学生的华文水准,同样很高。马来西亚华人对中华文化的坚守与热爱,令人动容,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5场朗诵,每一场都有学生加入,毫不夸张地说,学生朗诵之精彩,个个可以拿冠军。适耕庄育群国民型华文中学,一位瘦小的男生朗诵了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的〈种种可能〉,这位诺奖得主是我最喜爱的诗人之一,本以为她的诗充满哲理,非常深奥,并不适合朗诵,却没想到这首〈种种可能〉,即“我偏爱电影/我偏爱猫/我偏爱瓦尔塔河沿岸的橡树”,几十个“我偏爱”一气呵成,太适合朗诵了。因此也改变了我对辛波斯卡诗歌的看法,像辛波斯卡这样的大师真是无所不能。 王润华的〈皮影戏〉(华语、英语、马来语3种语文朗诵)、淡莹的〈楚霸王〉〈心愿〉是每场朗诵的招牌节目。许文荣朗诵〈芝加哥的雪〉,给热带南洋带来一阵清凉。来去匆匆的小曼也赶到巴生的光华中学,朗诵了刀光剑影的〈冷奴〉,也是同一场,作家陈蝶朗诵了〈侠疯〉,两首武侠诗,相互交手。 遗憾当年不知道凯里尔 在加影的育华中学,王修捷弹唱了他创作的歌曲〈苏丹街〉,词曲皆好,是一首可以传世的作品。诗人邢诒旺吟唱了两首印尼诗人凯里尔·安哇尔(Chairil Anwar,1922—1949)的作品〈我〉和〈木麻黄摇摇〉,两首诗都是邢诒旺自己翻译的,并谱曲。感谢诒旺的吟唱,让我认识了这位27岁病逝的天才诗人。他对自然、生命、死亡有着十分敏感和敏锐的体会,〈木麻黄摇摇〉一首,诗人见窗外落叶飘零,兴起感叹:“生活只是延迟着失败/日益远离同窗的情谊/也知有些仍然未表白/直到末了的我们放弃。”凯里尔·安哇尔1922年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的棉兰,直到十七八岁辍学。后居住在雅加达。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在雅加达。十多年前我去过苏门答腊的棉兰,遗憾当时不知道凯里尔·安哇尔,否则应该会去寻觅他的少年踪迹。看来我对东南亚文学还是了解太少了,时时会跳出一个我没听说过的、令人赞叹的天才,譬如这位凯里尔·安哇尔。 王润华教授说,南方大学学院广开大门,对外招生,尤其欢迎中国学生前来留学。目前南方大学学院就有一些来自中国广东、河南、山西的老师和同学,他们也参加了这次文学之旅。来自山西的武文超研究贾樟柯的电影,大家叫他文超,我一语双关称他“小武”,小武不愧是研究电影的,他朗诵了导演毕赣的诗作〈路边野餐〉(这也是毕赣电影的名字)。 除了走进5所华中,我们还参观了马来亚大学和新纪元大学学院。这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是王润华教授和诗人淡莹捐赠著作予马大马华文学研究中心,马大文学暨社会科学院院长拿督黄子坚教授郑重承诺,将所获书籍珍藏于马华文学研究中心,集中一处,以保持其完整性。 南方大学学院领导非常重视这个活动,校长蔡润煌、副校长梁龙光轮流随行指导,跟着团队走完5场。
5月前
星云
大柔佛
南院24日办文学发展讲座 邀台学者黄美娥分享
南方大学学院中华语言文化学院将于6月24日(星期一)上午10时,在该校文物与艺术馆举办“第二讲全球华人文化新发展讲座”,题为《学科建置、知识系统与研究趋向——台湾文学的发展进程概况》。
6月前
大柔佛
大柔佛焦点
王润华:南院中华语言文化学院 将开设中文系硕士及博士学位课程
(新山22日讯)南方大学学院中华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王润华教授指出,该学院即将开设中文系硕士及博士学位课程,以及南洋研究相关硕、博学位课程。 “希望这两项重大举措能够培养多元的中华语言文化精英,迈向国际。” 王润华日前于该院举辨的“中华语言文学学院发展规划交流”座谈会说,当前南院中文系师资学术背景涵盖马来西亚、新加坡与中国等地著名高校,而且包含老中青三代学者,实力雄厚。 此次座谈旨在探讨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许文荣教授在会上表示,他在南方学院中文系任职期间受郑良树教授鼓励投身学术,随后转赴拉曼大学中文系服务20余年,直至2024年应王润华院长之邀,回巢南方大学学院中华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 “南院因靠近新加坡的关系,潜力颇大,希望未来能够与新加坡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两所高等院校合作,培养更多优秀中文系毕业生。” 陈徽治客座教授则说,他在马来亚大学任职期间,曾以马来文教授新马华人文化,亦在东南亚学系教授马中交流史相关课程,后来担任南方学院副院长,曾教授马来西亚华人史课程。 “这些经历让我领会跨域研究的优势,期盼中华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毕业生,能从多元学术锻炼中获益。” 另一位客座教授赵秀敏指出,自己以学习的心态加入中华语言文化学院,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向新马华文学研究,探究东南亚的华人社会特色。 她希望中华语言文化学院未来能稳健发展,交出优秀学术成果。 其他出席者,尚有:南方大学学院副董事长拿汀郑惠珍、校长蔡润煌、副校长梁龙光、中文系副主任骆俊彦、副教授彭念莹、助理教授曾繁靖和洪一麟、讲师邱继来、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莫家浩等。
8月前
大柔佛焦点
旅情
叶蕙/我的双城记
倘若把吉隆坡比喻为大家闺秀,那么金宝就像小家碧玉。吉隆坡到处高楼大厦,充满野心和欲望;金宝质朴自然,保存最真实的生活形态。特别是拉曼大学的校园景色,称得起暮烟疏雨,远山蓊郁……
12月前
旅情
全国综合
南院“中华语言文化学院”6日开幕 王润华任创院院长
南方大学学院将于6月6日在大礼堂举行“中华语言文化学院”成立开幕仪式,由知名作家学者王润华讲座教授担任中华语言文化学院创院院长。
1年前
全国综合
花城
王润华率诗人走芦骨老街 寻叶亚来 康有为足迹
南方诗社和南大中文系一班诗人在社长王润华教授带领下,踏入了芦骨老街,面朝马六甲海峡,在夕阳余晖下吟诗朗诵,追寻两名中国清朝人物叶亚来和康有为留下的足迹。
2年前
花城
花城
来赴一场文化之旅 19诗人3日芦骨街头诵诗
芦骨街头将于4月3日变成文化舞台,一群南方来的诗人将会在芦骨壁画旁朗诵诗歌,广邀喜爱诗歌的朋友一同赴一场“诗人下凡,莅临芦骨”文化之旅。
2年前
花城
更多王润华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