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现实主义精神
星云
【纪念英培安逝世一周年】英先生和他的“不速之客”/海凡(寄自新加坡)
在英培安先生生前,我基本上没有和他打过交道。虽然从报章上知道他的名字,读过他的作品,也去过他经营的草根书室,但总看到他不是在跟朋友聊天,就是静静地读书,所以从来没有主动和他攀谈。我是从他的作品,当然也从后来在报纸上读到他获奖,他的官司,以及疾病认识他的。我想以一个读者的身分,谈谈英培安先生和他的作品给我的印象。 以前我主要读他的小说,比如《一个像我这样的男人》、《骚动》、《我与我自己的二三事》、《画室》等。他去世一段时间后,明珠约我见面聊聊,我这才第一次到碧山组屋区,他们那所缭绕着英先生气息的屋子。我们聊得很愉快。她送了我英先生的诗集,扉页写上“吴明珠代赠”。过后我再去买齐另外几本,把它们都大略浏览了一遍。从诗集和小说的字里行间,我发现一个挺特殊的角色,那就是与作者息息相关的,他的“不速之客”。这个魅影频频闪现—— 收录在诗集《石头》里的〈记忆〉,是他去世的半年前写的,2019年7月的作品。 “你是个不速之客/ 随时闯入我的大厅、书房、卧室/ 侵扰我的安宁/ 虽然你面目模糊/ 但我认得你的容颜/ 我不喜欢你/ 尤其你直面对着我/ 逼我与你说话的时候/ 仔细看我的脸,听我的声音。你说/ 你看到的不仅是伤痛、羞愧/ 也有你初恋时的甜蜜与痴迷;你听到的不仅是/ 苛责、哭泣,也听到母亲/ 为你讲故事的声音/ 无论你触到的/ 是冰是火/ 天堂或者地狱/ 仔细看看/ 我的脸/ 有一天它会与你一起消失/ 与你一起化成一团灰烬,一缕青烟/ 仔细看看,你说/ 我这张越来越模糊的/ 脸。” 底下是《我与我自己的二三事》片段,那是他200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 “……分手之前,我们几乎每一刻都在争吵,我完全不能上班工作。最后一次激烈的争吵,我们把客厅的椅子,甚至书架都弄翻了,地上散满书本和撕碎的书页。因为在深夜,屋子里不断有人来回走动,而且发出一连串像拆屋子那样的巨响,邻居们都受不了,向我大声吆喝,楼下的住户,甚至敲他们的天花板抗议,我和我自己的战争,只好停下来。 “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后,我和我自己就像两只困兽,力竭声嘶,疲惫不堪。他形削骨立地站立,站在盥洗间一面破碎的镜子后面,扭曲着破碎的脸,与我怒目相视。 “……我真的没有气力与自己斗下去了,我颓然地掩着脸,用沙哑的声音哀求他,我不想操纵你,但也不愿意你操纵我,我们分手吧,唯有这样我与你才会自由,求求你离开我 ,永远离开我。” 这两段书写,间隔了十多年,细心揣摩我们不难发觉,无论是诗歌中的“不速之客”,还是小说里不断与我争吵,闹矛盾的“我自己”(这个情节多次出现),都是同一个角色,它是作为叙述者自身的一分为二。 从这个书写中,我们读到英先生通过笔下人物,表达敢于解剖自己,批判自己的可贵精神。他写了一个有道德,有理想和原则的人,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名,利,色,种种物质诱惑时,内心的矛盾和纠结。他没有回避,掩盖,而是直面并坦露这个斗争的过程。作为读者,我读得惊心动魄,又觉得这才是真实的人生,人性,觉得作者与笔下人物的亲切可信。而这样心灵拷问的书写,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非常难得! 当然,从2006年的《我与我自己的二三事》中,我和“我自己”的矛盾闹得不可开交,搞到最后要“分手”!而到了2019年的那首〈记忆〉中的“不速之客”,情况已大有不同。这时在病榻上的他,似乎预感到生命即将消失,将“化成一团灰烬,一缕青烟”。〈记忆〉是对自己一生的回顾。这时,这个“不速之客”的到来,带来的不仅是伤痛,羞愧,苛责,哭泣,不仅是冰,地狱;也带来许多美好的事物,比如:初恋的甜蜜与痴迷,母亲讲故事的声音,火,以及天堂。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生命的最后,历经了各种人性的纠结,缠绕的作者,矛盾对立有了某种消解,得到了一个内在的平衡。也即是说,做为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他守住了自己的良知,内心的原则,他做到了择善固执。从他文章里批判的锋芒,以及生活中的作为:开书店,写文章,屡屡得奖而保持低调,不趋炎附势,说该说的话……等等,都能得到印证。有一件事给我印象特别深刻,是他在2016年录制的一个五分多钟的视频,公开为社会民主大声疾呼。 浓郁的现实主义精神 在这个视频开始,他说“人民不敢出来讲话,或者说文化人不敢出声,这不是好现象,政府应该去想一下,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只有独裁的国家,文化人才不会出来讲话。”他又说“如果没有批评的自由,那就很严重的事。”因此,在选举前夕,他对敢于讲真话,为弱势群体出声,出来参与竞选的徐顺全博士的勇气表示赞赏。在视频的最后,他说:有人认为徐顺全挑战执政党是鸡蛋碰石头,但是他“选择站在鸡蛋这边。” 或许有人会认为作为国家文化奖的得主,他这么做不合时宜,没有考虑个人的利害关系。而他的难能可贵就在这里,如萨义德所说:不接受权势收编,扮演特定的公共角色,为被遗忘或忽视的人和议题发声。 英培安先生的创作,一般被视为现代主义。我读他的作品,却感受到浓郁的现实主义精神。在他作品里看到的,就是岛国不同年代的社会面貌,风俗民情。个人认为,对文学来说,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并没有谁比谁更优越。作为写作者,主要考虑的是怎么把想说的话或故事,说得好,说得完整、生动,让看的人都看明白,并且取得共鸣。我觉得英先生的作品给了很好的示范。 中国退休的北京大学教授、研究鲁迅的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对于什么是鲁迅的精神,概括了三点:第一点就是他永远不满足现状,具有永远的批判性;第二就是他是同情底层人民的;第三就是他自愿站在边缘。我觉得这能作为一种标准,用来对照,衡量,怎么样才称得上是具有独立性,具有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文化人。这个和萨义德所说,在精神实质上是很接近的。 岛国的文化历史短浅,又遭遇华文教育断层的困境,华文文学未能茁壮成长,眼看就日渐衰颓凋零。所幸我们曾有过杏影、方修、刘思,还有郭宝昆、英培安等等,长叹中还能有一丝欣慰。 【英培安简介】 英培安于1947年1月26日在新加坡出生,中学时期开始现代诗创作,1968年出版诗集《手术台上》、1974年发表诗集《无根的弦》后被视为新华文坛现代诗健将。同一时期,他以“孔大山”为笔名发表杂文针砭时弊并经营“前卫”书店,先后出版了《前卫》《茶座》等独立杂志,为读者引介时下最重要的政治、文学与哲学理论。 1980年代起,英培安成为了全职作家,并一度在香港生活。1995年回到新加坡后,他借鉴了香港的“二楼书店”概念决定再次经营书店,是以开设了“草根书室”,专营文史哲书籍。80年代,他也开启了长篇小说的创作,自1986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一个像我这样的男人》以来,每隔几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皆备受肯定。 英培安于2007年患上前列腺癌,他积极治疗,一面对抗病魔一面写作,近年再发现患胰脏癌,但仍在患病期间交出了奠定文学高度的长篇小说《画室》《戏服》《黄昏的颜色》与诗集《石头》。2021年1月10日逝世。
3年前
星云
更多现实主义精神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