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甘馬挽補選

1年前
巫統要歸咎的是它自己,從大選以來,它沒有改變,和馬來社會距離越來越遠,領導人愈發讓人失望,如此下去,選票怎麼可能不付之流水,不可收拾! 甘馬挽補選之後,安華、扎希,以及法米有共同的敗選理由:“巫統的忠誠支持者沒有出來投票。” 老天,否認症候群(Denial Syndrome)又再復發。 我弱弱的問兩個問題。一、巫統還剩下多少“忠誠支持者”,特別是在東海岸如登嘉樓?二、華叔、扎叔和米哥,又如何鑑定“忠誠支持者”未有出來投票? 先看看補選投票成績:a.伊黨得票6萬4998(70.1%),b.國陣2萬7778(29.9%)。投票率65.76%。 再回顧去年大選成績:a.伊黨得票6萬5714(58.1%),b.國陣3萬8535(34.1%),c.希盟8430(7.4%)。投票率81%。 理論上,國陣和希盟聯手,如果基本盤不變,國陣可以得到41.5%(b+c)的選票。但是,結果並不是如此,選票少了萬張,得票率也下跌至29.9%。 結論是,1+1不等於2,反而是1+1小於1。 問題來了,原有的國陣和希盟選票去了哪兒? 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投入了伊黨的懷抱。 甚至有阿Q們卻說,伊黨的票數沒有增加啊,而且少了716票,這“顯示”伊黨也流失支持。 阿Q發揮精神勝利法;只是,現實不容許自我催眠。 大選投票率是81%,約11萬3千有效票;補選投票率是65.76%,有效票是9萬2千多票。 補選投票率永遠低於大選,特別是東海岸地區,很多人口在外工作求學,補選少了很多遊子票。 這些未投票(主要是遊子票),包括眾多年輕選民票,都傾向國盟,從大選、6州選、補選皆是如此。他們並不是華叔、扎叔、米哥說的是“沒有出來投票的國陣忠誠支持者”。 可想而知,如果遊子大舉回鄉,補選投票率是80%,那麼,伊黨山蘇裡得票就不只6萬7,多數票也會輕易越過4萬。 與其採取否認症候群態度,或是阿Q勝利法,倒不如正視問題,找出癥結,克服挑戰。 這方面,反倒是巫統署理主席末哈山比較勇於面對。他說,巫統尚未重新獲得馬來人的信任,以致落敗。 這是比較正確的剖析,也是更為正面的態度。巫統要歸咎的是它自己,從大選以來,它沒有改變,和馬來社會距離越來越遠,領導人愈發讓人失望,如此下去,選票怎麼可能不付之流水,不可收拾! 扎希還沒甦醒,他想像中“巫統的忠誠支持者”還遍佈全國,一旦他找到那顆按鈕,一按下去,忠誠支持者就會出現,挽救巫統於萬難。 真實世界裡沒有這顆按鈕,巫統也已經沒有多少支持者,更遑論“忠誠”。剩下為數不多的支持者,只是期待巫統會改變,領導會換人。如果期待落空,他們也會跟隨馬來社會主流,遷移到綠潮去。 另一個值得團結政府正視的是中選的山蘇裡。如果伊黨候選人不是他,很可能不會如此狂勝。 山蘇裡沒有頭戴白帽,身穿長袍,滿口宗教教義,完全不是傳統的伊黨形象。相反的,他身穿襯衫,談的是政策,關心的是民生。 暫時撇開“未來首相”的呼召,伊黨這一次不是靠宗教和保守主義取勝,而是靠提供人民需要,接近人民想像而獲勝。 這才是得到人民支持,換取人民忠誠的條件。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要入主布城執政中央,伊黨必須轉型,不能再獨守宗教意識形態,也不能只是宗教司治國,而必須結合世俗政策和理念,以及讓專業和技術從政者領導。 登嘉樓甘馬挽補選明天(星期六)投票。但是,選情不熱,關注者也少。 很多人尚且不知道甘馬挽舉行補選,還有人問說:甘馬挽在什麼地方? 這並不奇怪。國陣候選人,大有來頭的前武裝部隊總司令拉惹莫哈末阿芬迪,毫不諱言說,他之前還不清楚甘馬挽是國會補選,還是州會補選呢! 候選人迷糊得可愛,不過,投入競選之後,他倒是全力以赴,特別是憑過去在軍中的地位,以及頻跑選區展現的親和力,改變了部分選民對國陣的既定印象。 國陣巫統這次沒有再讓登州巫統主席阿末賽益上陣,的確值得掌聲。阿末賽益上屆在甘馬挽上陣,結果慘輸2萬7179票,說明選民已經厭倦了巫統的地方政閥,再回來也不會投你。 巫統派出退休將領拉惹莫哈末,因為是政壇新兵,所以才有國會州會不分的糗事;不過,好處是社會地位崇高,形象清新,沒有沾染腐朽之氣,希望可以挽回一些選票。 不過,要談翻盤勝選,則是遙不可及。只要國陣得票能夠多過上屆,拉近和國盟的距離,就已經可以鼓舞士氣,下屆再來了。 關鍵倒不是綠潮堅不可摧,而更加是國盟派出現任登州大臣阿末山蘇裡來捍衛這個國席。大將軍出馬,意義大不同。 很多人不免要問,阿末山蘇裡是現任登嘉樓州務大臣,為何還要淌這趟水?難道伊黨已經沒人,需要他國州兼任? 當然不是。接受補選和提名阿末山蘇裡,其實是伊黨的一個佈局,為日後的伊黨領導人作鋪路。 首先,幾個月前登嘉樓選舉法庭裁定上屆大選甘馬挽伊黨候選人賄選,導致勝選無效。伊黨並沒有進行上訴,而是接受判決。伊黨寧可接受賄選之汙名並舉行補選,顯示它另有更重要的安排。 來到提名日,伊黨的候選人是阿末山蘇裡。這時候,政界人士才摸清伊黨在下什麼棋。 阿末山蘇裡是伊黨新生代領袖,也是黨主席哈迪的親信。近年很多伊黨的重要決策,背後都有山蘇裡的影子,有人形容他是伊黨的腦袋。 山蘇裡可不是一般人想像中的伊黨領袖。他不是宗教司出身,而是畢業自英國里茲大學的航天工程博士,曾經擔任國立大學教授,之後獲得伊黨青睬,一路擢升。 他的專業背景並非伊黨的正統,卻也正好彌補了伊黨的不足,也填補哈迪在政策的空白。 而他領導國盟大選在登嘉樓大獲全勝,創造了歷史,讓他風頭之勁在黨內一時無兩。 全國大選和6州選舉,伊黨幾乎橫掃千軍。伊黨的格局從鄉村擴大到城市,從地方政黨躍升全國政黨,目標從州政權推進到全國政權。 要入主布城執政中央,伊黨必須轉型,不能再獨守宗教意識形態,也不能只是宗教司治國,而必須結合世俗政策和理念,以及讓專業和技術從政者領導。 哈迪和端依布拉欣都不符合伊黨的大未來。兩人要成為首相,非但非穆斯林會強烈反彈,很多穆斯林也無法接受。 與此同時,伊黨和土團在國盟內部的勢力也越來越懸殊,伊黨不會把主導權和首相人選交給弱勢的土團。 所有條件的衡量,一切形勢的配合之下,把阿末山蘇裡推向政治金字塔頂端。 阿末山蘇裡是現任伊黨副主席,繼哈迪和端之後的第3號人物,也是黨內最有專業背景和決策能力的領袖。山蘇裡成為伊黨未來的領袖,乃至首相人選,契合了伊黨的轉型和願景。 阿末山蘇裡要成為全面的領袖,第一個門檻就是國會,而甘馬挽國會議席補選成為他的臺階。 一旦成為國會議員,他有更加寬廣的舞臺,也可以提升全國知名度,伊黨也期望他帶領伊黨走向全國。 放眼第16屆,或是第17屆全國大選,或許他是國盟/伊黨的首相人選。土團總裁慕尤丁在競選中也承認說,山蘇裡是國盟未來的首相人選之一。 甘馬挽補選看來不影響全國政局,但是,卻是伊黨的重大布局,而山蘇里正從容的走在這條大路上。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