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留华生

2星期前
4月前
5月前
6月前
7月前
1年前
2年前
马来亚联合邦独立后的首个重要课题是经济与工业发展。与此紧扣的是人才,如一般大专的毕业生,尤其是理工专才。教育学位于此便若隐若现。他们中不少千山独行,也有不少试图陆地行舟,比较多的在阴影下默默地逆流而上:所踏上的都是一条既漫长又崎岖的难民路,只因书包里收藏着的是一张不被承认的文凭,有技士学士硕士博士。 其中,学士文凭是根基,之后更高的学位有被政府一视同仁的,又有被另作考虑的。至于个人选择方面,是身不由己(奖学金)的或是自有主张(家属资助),很难说得清楚。 总之,持有这类文凭学位的,不妨称之为“夜行侠客”,而其中研读理工的则可尊为“夜行军”。 教育学位的面向 在该时,读大学已是很了不起的事,尤其是能进入国内唯一的马来亚大学,或大英国协的大学。比较没那么了不起的,是进入南大、香港、台湾的大学。那时中国尚未开放。英属香港的学院乃指尚未合组成日后的中文大学的新亚、崇基、浸会书院。岭南和珠海也招收海外学生。 至于由南洋到中国大陆留学的讯息尚相当缺乏,仅知道他们是多从印尼走单行道回国的归侨,如北京大学的梁英明教授。归侨中另一位为北大副校长兼法学院院长罗豪才,他是1950年代的星马侨生。 几乎在50年后,大马的华校生才开始陆续前往大陆攻读高级学位;陈美萍和潘永强分别获得大陆清华和复旦大学的博士学位,安焕然是厦门大学的博士。后两位乃是在本世纪的夜行侠,陈博士是正规军:马大学士。间中也听闻过千禧年初还有数位大马学生就读于北大,梁靖芬、詹缘端乃其中两位。 一般说来,马大对非大英国协大学的学位,似乎并没与时共进。不过,槟城的理科大学曾聘用过好几名南大生任教,直到退休。董玉炽和管启新两博士便是一例,却不知他们自觉是夜行军还是正规军。 大马的工业化是否得益于夜行军,尚有待了解。但可肯定的是他们对非官立的中小学,和4间私立的学院(拉曼、南方、新纪元、韩江),提供了大量的师资。该类教育机构的存在,对大马一般的社会素质应有正面的影响。优良的社会素质,当然是吸引外国投资的重要条件。 其实,当时台湾还设有一年半载的短期技术训练班,数百名星马的华校生已受训成为技士。电脑科学刚萌芽,正是其中一大吸引力,斯时电脑算命给相术带来了新气象。这是一批被忽视了的行业发展生力军。 同一时段在新加坡,其民事服务及高等教育部门对华文大学的学位多作弹性处理,且倾向于开放。也因此理工专科的夜行军的贡献,也得加以表扬。 就校刊资料所示,南大首几届获得西方博士后回母校任教至退休的,数目庞大。在70年代已担任高级讲师的便有郑奋兴、周金麟、李秉彝、高立人、高初人、许乐斯、陈旭明、丘才新、雷永泉、曾传仲、陈国璠、张浩棠、梁国新、陈圣齐等等,都是当时炙手可热的电脑、数学、植物学专才。他们中有被承认的大英博士,也有不被承认的美国博士。 约同时期亦曾任教于南大的,是赴港台留学的两名怡保人,刘伯松和张弈善;可惜没作久留。曾尝试负负得正算术原理的夜行侠便有黄枝连、王润华、赖瑞和,他们都赴美攻读另一个不被承认的学位。赴港的夜行侠客还有吉隆坡的文青周唤和怡保的钢琴家林挺坤。 新加坡独立后,本来的马来亚大学迁校到吉隆坡,留下更名为新加坡大学的,得开始张罗,尤其是建立被搬走的工学院。它的第一位院长周书涛和一大批教学人员,多是拥有美国大学工程博士的台湾留美学生;李成烈教授的印尼背景是个例外。第一位英语源流的新加坡留美工程博士迟至1973年才回校服务。 工业化的面向 新加坡因建国(1965)需要而聘请了大批理工人才,也因此吸引了日本和欧洲科技的进驻,在裕廊开设了工业区。那时正好碰上早期的(1960-1968)马来亚留台的理工毕业生。所知怡保的较多,如梁潜昌、李冠芳、李保章、王治平、张天昌、黄满城、罗南昌、苏汉发、许振明、游汉维、汤福增等等。在台专攻农业的新加坡高安顺,其在美化新加坡的景观方面正好大展拳脚。该时期管理新加坡农场的南大生,如槟城的梁普照博士,来得正逢其时。这都是楚材晋用的实例。 此外,据说早期有数名马来亚侨生就读于台湾国防医学院。较后还有4知名的医科毕业生:读医事技术的罗权光、医学系的林福春、辜健智、廖宏强等。已知辜医生在新山行医。廖医生仍留在台湾医院工作。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的主体经济首选人才。尊他们为夜行军一点不为过,他们其实是夜行侠的核心人物。夜行侠者乃涵盖一般人文社会学科的专才,因数量庞大,只得割爱。已知在新加坡政历史博物馆的林孝胜,国大的许统义、许国华和黄贤强。 南大学位的不受官府承认,多年来都是一个争论的议题,可由傅孙中于1984年编纂的增订本窥见一斑。无论如何,从1970年起,新加坡已开始接受华语人才进入新加坡大学执教;所知其中两位为留学台湾的物理、电脑专家郑汉川,和读化学工程系的张华群。 再者,南大生中的张浩棠、梁国新、许乐斯等等,曾分别担任过南大及国大的电脑中心主任。后来承继中心主任并任教于系统科的林卓旺,据说是当时唯一专攻电脑博士的南大生。 这批于1960年末在新加坡偶然形成的工业夜行军,和在大马散布各学术、教育机构的夜行侠,至今已徐徐老去矣。 夜行侠的日光灯 在大马的夜行侠目前依然在默默地摸黑奋斗,冀望有朝一日会时来运转,获得中央的器重。在新加坡的夜行军,在千禧年初已“间接地”受到当地政府的赞扬,颁予“建国先驱”(Pioneer)的荣誉。那本是颁给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的,授予条件是他们在2014年时满65岁,且在1986年已成为公民。这岁数与大马和印尼华裔负笈台湾年代相当吻合。这当也涵盖了南大首几届毕业生。在社会、医疗、经济方面,先驱者是享受到实质的优惠的,如公共交通收费及公家诊疗所的折扣等。也算是迟来的荣光 ,且他们过去在语言上所受到的歧视多少平息了。 若记忆尚良好,在1970代新加坡曾在这批夜行军聚集的裕廊镇湖景区兴建了好几栋公寓,以让他们安居。因为地点靠近南大校园,算是巧合,不少在该校工作的教职员也住在公寓里。那儿毗邻比较繁华的文礼镇,故在周末或大日子时,到处都可听到华语对话。在华人新年期间,在文礼镇便看到大批又大批的马来亚华人等侯长途巴士还乡。我在1978年就为这批夜行侠夜行军写过一首新诗,兹节录如下: 〈文礼园、除夕泪〉 生产力队伍已开进文礼园的灿烂灯光, 工业化填满了他们的行囊……, 第一串鞭炮将在家乡的猪寮燃上……, 来,让咱们趁早把青岛啤干杯。 也不必理我们呵,牛车水的兄弟, 店子关门咱们就走,走向长堤。 在2022年8月18日,新加坡前任外交部长杨荣文在一个访谈时,就外界要求官方承认华文一事回应说:现代已不能忽视华语的国际性,政府可选取或设立特殊华校,以发展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华语华文。这无疑会给夜行军的先驱者带来一盏日光灯,影射出夜行军建国以来的贡献。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