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疗伤
城人小说
珊瑚川·疗伤,就要好好吃饭
有人说,倒霉的事一旦发生,就会连续不断地袭来。
7月前
城人小说
星云
【胡作非文】人的一生,是不是都会过上几次哀伤的新年?/胡骁萍
最近有个久违的朋友突然找我,她说需要找人聊一下,尤其是我这个“过来人”。她知道过去的我和现在的她,经历着同样的悲恸。她想知道“妈妈离开后怎么疗伤”。 每逢佳节倍思亲,农历新年本是一家团圆的日子,如今变成“家里少一个人”的沉重,我能明白数个月前痛失母亲的她,内心深处的痛不知如何安放,此刻经历着煎熬身心的痛有多深。残酷的现实在短暂的时间,将曾经的欢乐与圆满,撕裂成叫人措手不及,甚至招架不住的痛苦与哀伤,即使心里清楚日出日落,花开花落皆是人世常态,是人生的不得已与无奈,然而心中尽是忧伤之时,一阵清风吹来,眼见花儿凋零飘散,亦足以让人潸然泪下。 面对至亲的离去,以泪洗脸又如何?这是人之常情。“不要压抑,请允许自己难过”,是我给她的回答。 当我们哀伤时,要度过来临的每一天都非常难熬,现实一点的形容,是每一分钟都开心不起来。新年的欢愉氛围与悲伤的情绪形成强烈对比,更容易睹物思人,触景伤情。我也经历过这样的农历新年,纵使那已经是母亲离开后的第9个月。当团圆饭的餐桌上,真真切切的少了一个人;当我知道自此以后少了一封来自母亲的红包;当我打开社交媒体看到别人家齐齐整整的全家福;当我接受天伦从此缺失一角…… 我记得小时候在佛堂听过一个故事,记忆犹深。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一名母亲因失去了儿子而悲痛欲绝,于是就去请求释迦牟尼佛让儿子活过来。佛陀跟她说:“要救你的儿子,有一个办法。你要挨家挨户去问看看他们家有没有办过丧事,如果没有,那他家里所长的‘吉祥草’就可以救活你的儿子。”这名母亲按照佛陀的意思到处去问,可是哪个家庭从未办过丧事?谁没失去过亲人呢?这名母亲最终没找到“吉祥草”,但她顿悟了,了知生死是世间最平常平等、自然普遍的事,她并非这世上唯一痛失至亲的人。 冲淡一切的不是时间,而是明白。我的“疗伤”之路,有这个故事相伴,但也走了好多年,如今12年过去了,每每想起骤然离世的母亲,还是会难过伤感,尤其在某些重要的时刻或是特别低潮的时候,难免会想“如果你还在就好”。然而我并没有把哀伤视为一种负能量,反而看见了自己陪伴自己的力量。从接受到疗愈自己、帮助他人,曾借助宗教找出口;与朋友深聊感受;看了不少书;上了无数的心灵辅导课程等等,多年以后我终于与自己和解,原谅了那个时候曾经愧疚自责的自己。 接受缺 即是圆 这个过程中,我也理解到每个人哀伤的步调与接受现实的时间不一样,不强迫自己振作起来,也不急着要家人走出来,默默的陪伴,让对方知道“你还有我”便已足够。母亲离开的那个时候,正值我不断试镜以为正式播报新闻做准备之时,我毅然决然地放下一切,待在家乡陪伴丧偶的父亲。身为儿女,我无法完全理解父亲的伤痛,而他也没多说什么,但我知道默默地陪伴与发挥同理的沟通奏效了。待在家人身边,是我当时做得最正确的事。 丧亲的农历新年,也不一定只有“哀伤的模式”。想哭想笑,随心而行,只要自己觉得舒服自在就好,无须与他们比较,更无须在意他人眼光,毕竟“疗伤”还是得靠自己,对自己也要温柔和慈悲。 面对生死离别,是艰难的人生必修课。接受缺,即是圆,我只是个凡夫俗子,既然不能全然放下,就把爱放在心里,善待哀伤,善待回忆。即使真的放下也不代表遗忘,且让过去的美好成为继续生活的动力,在每一次的学习与经历的悲痛中成就更好的自己。而更重要的是,趁还有机会的时候,多和你爱的人在一起,且行且珍惜!
10月前
星云
会员文
峇冬加里土崩1周年(二)| 婚后7年得子却“没了” 罗登瑞夫妇 一世悲怆
“我们这辈子都不可能从悲痛走出来,这锥心之痛,只有尝过的人才能体会……” 报道:林巧贝 摄影:林毅钲 “我们这辈子都不可能从悲痛走出来,这锥心之痛,只有尝过的人才能体会……” 来自雪州的夫妻罗登瑞(45岁)和陈依云(44岁)去年12月中带着7岁独子罗启义(Zech)去露营,结果一家三口去,只有夫妻两人归。 “有人说,事情过去半年、一年,我们应该要恢复了……虽然维持工作和社交,但心底的伤口永难愈合,这份悲怆将陪伴我们直到死去。” 罗登瑞说,常人希望活人尽快从死亡的悲伤走出来,是因为“针没有刺在他们身上,不会知道痛”。 陈依云:每个月都去露营儿子从未离开父母 陈依云表示,儿子从未离开父母,只要工作允许,他们会带着儿子到处拍摄和旅行,行动管制令解除后,他们每个月都会去露营。 罗登瑞展示儿子从小到大的照片和视频,他的成长记录有父母悉心陪伴和教导。 “儿子爱大自然,喜欢户外活动;他6岁生日时许下愿望,要全家人包括亲戚朋友,一起去露营……” 这个愿望实现后,他却永远地离开视他如宝的父母。 这是他们第三次去爸爸有机农场露营,事发时正当雨季,才选择在山景营地展开三天两夜的露营。 事发那晚,陈依云陪儿子在车上睡觉,凌晨时分土崩时停车场首当其冲,夫妇受伤,儿子丧命。 曾有轻微学障独特教育方式栽培儿子 罗启义是他们婚后7年才获得的孩子,俩人计划以独特的教育方式,通过阅读文学作品、音乐和艺术熏陶,以及接触大自然,把儿子栽培成一名充满热忱、自主学习的终身学习者。 陈依云表示,儿子曾被诊断有轻微学习障碍,经历半年的治疗大幅改善,因此他们准备明年让儿子接受“在家自学”(Homeschooling)的教育。 为了让儿子在大自然环境快乐成长,一家人去年10月到吉打日得拉一山明水秀的地方视察,计划在当地定居,但这个计划,却赶不上人生的变化。 思念儿子方式重游旧地回忆幸福景象 从事企业视频制作的罗登瑞夫妻如今常回到曾与孩子到过的地方,一家人的足迹早已消失,但在山林小溪之间,仿佛还看见儿子奔跑嬉戏的身影;不断重游旧地,在回忆里重播幸福的景象,成了他们思念儿子的方式。 夫妻没有接受心理辅导,而是与其他罹难者家属和幸存者互相“疗伤”,或与有丧亲经历的长者倾谈来疗愈。 无法走出悲伤,令陈依云萌生“不想走出来”的心情;土崩造成的阴影悲怆并非常人所能理解与承受。 她说,或许他们会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咨询。 每一天都煎熬土崩冲击心理婚姻事业 土崩不仅在她脸上留下疤痕,陈依云说,这起事件对他们的心理、婚姻和事业造成巨大冲击,他们每一天都过得很煎熬,对生活失去期待。 她下巴和眼周数道裂口伤势严重,动手术缝合并住院多日,左侧眉眼处留下疤痕。 “最长的伤口约10公分,眼周缝针数不清,但伤愈后左眼经常流泪和视线模糊,感觉僵硬。” 要为儿子讨公道有人必须负上责任 “我们要为儿子(罗启义)讨回公道,有人需要为此事负责!” 罗登瑞在电脑前打开谷歌地球地图和土崩事件调查报告,向记者一一指出各种他觉得“矛盾”的内容。 “如果雨量是成因,为什么整座山没有塌下来,只是一个山坡土崩?”、“还有安全的地方让孩子们玩乐吗?”、“为何在环境评估(EIA)列为禁区的地方发展农场和营地?”、“雪州政府和地主对这些土地开发是否知情?” 他指据卫星图像记录,发生土崩的山坡附近有开发的迹象,明显可见光秃秃的一块,占地不小,靠近公路的坡面也有施工和新草皮覆盖的痕迹。 “种种迹象显示除了农场和营地,山坡和土地还有其他活动,可是报告却说是森林保留地。” 罗登瑞指调查报告也未提环境评估报告;资料显示,有关评估指事发地点不适合作为农场、商业和露营活动。 土地持有人 经营者等无人到罹难者灵堂哀悼 罗登瑞说,在土崩发生之后,营地土地持有人、经营者和负责人等,无一人到任何一名罹难者的灵堂祭奠哀悼。 “请问人性在哪里?31条人命在他们的土地上没了,难道他们不应该现身,对亡者鞠个躬、对家属说些慰问的话吗?连一个基本的交代都没有,令人失望透顶。” 他们对事发后面对的冷漠感到心寒。陈依云指他们到政府部门提供资料,负责协助的职员毫无同情之心,反称孩子死了还能再生,犹如在他们伤口上撒盐,令他们心痛又气愤。 “我们希望政府承认这(事件)是源自一个腐败系统的问题,人民并不愚蠢,我们要一个交代,我们要正义得到伸张,别尝试转移焦点。” 相关文章: (请点击星期天头条专页查看文章发布时间) 峇冬加里土崩1周年(一)| 土崩埋冤屈 痛还在 幸存者罹难者家属“走不出来” 峇冬加里土崩1周年(三)| 马淑丽:仿佛他们从未离开 开餐馆延续女儿遗愿 峇冬加里土崩1周年(四)| 林文祥以工作麻痹丧妻痛 “她走后人生如拉起手刹” 峇冬加里土崩1周年(五)| 死里逃生 患PTSD 听见暴风雨 脑海天崩地裂
1年前
会员文
会员文
峇冬加里土崩1周年(一)| 土崩埋冤屈 痛还在 幸存者罹难者家属“走不出来”
去年12月16日,凌晨2时30分左右,来往峇冬加里及云顶高原路段附近的“爸爸有机农场”(Father’s Organic Farm)营地不远处的斜坡崩裂,土石流倾泻到营地,把92名露营者和员工困在泻泥倒树中,最后只有61人获救,31人不幸被活埋。 报导:专案小组 林巧贝 去年12月16日,凌晨2时30分左右,来往峇冬加里及云顶高原路段附近的“爸爸有机农场”(Father’s Organic Farm)营地不远处的斜坡崩裂,土石流倾泻到营地,把92名露营者和员工困在泻泥倒树中,最后只有61人获救,31人不幸被活埋。 这起土崩事件震撼全国,15家政府机构出动363至394名搜救人员,消拯队和警队的搜救犬都投入搜寻,花了9天寻获18名成人以及13名小孩的遗体,包括吉隆坡民众华小6名教师、3名学生以及2名食堂员工。 31名罹难者 1.罗启义(7岁,男童) 11.方彩依(43岁,女,民众华小老师,许国文妻子) 12.许国文(43岁,男,方彩依的丈夫) 13.许善雅(6岁,女童,许国文与方彩依女儿) 2.黄楚文(43岁,男,民众华小食堂业者) 3.黄怀忆(12岁,女童,黄楚文女儿) 4.黄绍齐(11岁,男童,黄楚文儿子) 14.陈淑勤(36岁,女,巴生兴华中学老师) 15.许彦泓(5岁,男童,陈淑勤儿子) 5.努鲁阿兹瓦尼(31岁,女,民众华小食堂员工) 16.赖莉群(44岁,女,民众华小老师,唐凯恩母亲) 17.唐凯恩(9岁,男童,赖莉群儿子) 6.黄雨桐(11岁,女童,巴生兴华华小学生) 18.赖莉莹(33岁,女,赖莉群妹妹) 7.刘佩诗(44岁,女,民众华小老师) 19.黄建业(34岁,男,颜初莹丈夫) 20.颜初莹(35岁,女,黄建业妻子) 21.黄子航(1岁,男童,黄建业与颜初莹儿子) 22.黄巧儿(6岁,女童,黄建业与颜初莹女儿) 8.方美晶(38岁,女,民众华小老师) 23.赖淇森(33岁,男,赖诗婷丈夫) 24.赖诗婷(33岁,女,赖淇森妻子) 25.赖泽楷(3岁,男童,赖淇森与赖诗婷儿子)、 26.赖雨希(6岁,女童,赖淇森与赖诗婷女儿) 9.林淑敏(37岁,女,民众华小老师) 27.黄才德(译音,67岁,男) 10.林雯芯(36岁,女,民众华小老师) 28.戴展凌(35岁,男,游秀佩丈夫) 29.游秀佩(34岁,女,戴展凌妻子) 30.戴靖淇(7岁,男童,戴展凌与游秀佩儿子) 31.戴靖渘(4岁,女童,戴展凌与游秀佩女儿) 部分幸存者仍需心理辅导 土崩事发一年,逐渐从很多人的脑海中淡去,然而罹难者家属仍然过着煎熬的日子,至今还未能走出伤痛。 幸存者虽然逃过劫数,但日子也不好过,只要刮风下雨响雷,就会感到莫名的恐惧,他们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灵创伤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有一些人目前正在接受心理辅导。 土崩造成的阴影和悲怆,并非局外人所能理解与承受。 失至亲走不出伤痛 失去独生子的夫妇罗登瑞(45岁)和陈依云(44岁)向专案小组表示,他们走不出悲伤,干脆就“不想走出来”。如今他们不断重游和爱子到过的地方,从回忆里捕捉爱子的身影。 失去爱妻的林文祥用忙碌来麻痹痛楚,生活还未能重回正轨。他曾经问苍天:“为什么自己没有一同去露营”,甚至有“要走一起走”的念头,但想起两个儿子,才打消负面念头。 他的儿子林子轩也是幸存者,当时他和妈妈一起去露营,发生土崩时一半身子埋在泥泞里,拯救人员发现后把他挖出来,本报过后还安排他和有关消拯员见面,答谢救命之恩。如今子轩渐走出阴影,身为童子军的他又回到营地,负责指导营员求生知识。 失去女儿女婿和一对外孙的马淑丽一度陷入绝望,整天以泪洗脸,无法接受命运多舛,直到小女儿提议开餐馆完成初莹的遗愿,心灵才找到寄托。她全情投入筹备工作,小女儿及女婿也辞掉工作回乡,大家合力完成初莹生前的梦想。 自言已经放下的马淑丽并不想忘记女儿一家人,她很喜欢分享女儿女婿和外孙生前的点点滴滴,仿佛他们从未离开。 她拭去眼泪说道,“我喜欢说起他们,每天都想念他们,我会一直记得他们。” 保持联系互相“疗伤” 罹难者家属和幸存者目前保持联系,互相倾诉“疗伤”,他们也准备联合采取行动,希望为失去的亲人讨回公道,更渴望听到一声道歉。 他们过去一年不断追问土崩调查报告,当报告在10个月后出炉时,调查结果令他们再度掉入谷底。他们希望为至亲讨回公道,需要有人为这起事件负责。 重回现场 荒凉死寂 经过天崩地裂的爸爸有机场农场营地,如今又变成什么面貌? 专案小组记者重回峇冬加里爸爸有机农场,看着一片荒芜和寂静的营地,有种难以言喻的感受。 营地山坡上的破损公路,没有绿树覆盖的陡斜山坡,帆布和铁架大面积覆盖在顶端,从站立点往下望是不见尽头的黄泥坡和废弃的温室。 这起土崩是由120公尺的山坡崩塌形成泥石流,冲向550公尺外的营地,但事发10个月后,这块土地仍寸草不生,几乎还可以看见事发时的面貌,只是爸爸有机农场已不复存在。 下雨后,后山起雾,在朦胧中看着光秃秃的山坡,凄凉感油然而生。 相关文章: (请点击星期天头条专页查看文章发布时间) 峇冬加里土崩1周年(二)| 婚后7年得子却“没了” 罗登瑞夫妇 一世悲怆 峇冬加里土崩1周年(三)| 马淑丽:仿佛他们从未离开 开餐馆延续女儿遗愿 峇冬加里土崩1周年(四)| 林文祥以工作麻痹丧妻痛 “她走后人生如拉起手刹” 峇冬加里土崩1周年(五)| 死里逃生 患PTSD 听见暴风雨 脑海天崩地裂
1年前
会员文
更多疗伤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