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相声

姚新光的高徒苏维胜,9月3日晩上在富力公主湾苏丹后查丽苏菲雅歌剧院呈献的“中国曲艺丝路欢歌汇演会”上,在开演致词时说,今年是姚老逝世20周年纪念,一连串的追念活动会接着展开。其实,当晚这项晚会,即是纪念姚老活动之一。 令人遗憾的是,姚老就是无法亲睹他为之付出多年心血的相声活动,终于堂而皇哉走进如此堂皇与高雅的艺术殿堂内的这一天。 纪念姚老活动的安排是必要的,不能让岁月的流失把姚老给忘了,我们应该永远牢记他在之前所作出的贡献。 苏维胜与纪庆容在晚会客串上演的相声,推出姚老的旧作《新山有三》,由于在段子里,加入现今在生活中常会出现的不少新的”三”‘,在场的观众对之大家耳熟详,因此,在他们两人表演出的过程中,引发起极大的共鸣,掌声与喝采声,连绵不断。由此可见,生活化本地化相声,是如何受在地观众之喜爱。 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呈献的曲艺,相声节目的演出者,虽然部份是年轻演员,但演技精湛,维肖维妙,内容普及化,一样给在场观众带来极大欢乐。 苏维胜在受访说,这些年轻的中国演员的纯熟技艺与活力,他们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将传统曲艺传承下去。他们的创意以及对传统段子的演绎,都有让人耳目一新。他们都是第一次踏上马来西亚的舞台与观众见面,通过几天的相处,他们态度谦逊有礼,传统功底深厚,理论与技艺并重,前途无量。 9月3日晚的演出,是由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柔佛州分会呈献的 , 是全国性的庆祝马中建交50周年纪念活动节目之一,基于其意义之重大,此次演出恰逢其时。 相声是中国曲艺一种特有的语言艺术,在姚老等那一代人引进与推动下,相声艺术才在本地广为所知,逐渐风行 , 他们多年深耕紥下的基础,功不可没。 在上世纪的70、80及90年代,,在新山及全国各地,,华团、文化团体与学校,相声演出蔚然成风,加上中国诸多知演员如马季、赵炎,一再前来汇演,把本地的相声活动,推向一个前所有的高潮。 不过,在姚老离世后及3年疫情的影响,本地相声的活动,似转入另一新的发展阶段。 对近40年来本地相声艺术的过去与现状,深有体会的苏维胜,有自己的总结。 他说,姚新光推动本地相声不遗余力,为它打下了殷实的基础。如果以发展为阶段归类,他认为那是相声的“播种期”。姚老过世后,在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希望相声能扎根在马来西亚。 他说,今后他会将重心放在自己擅长的表演,创作和教学上。经过多年的耕耘,他创作了两百多段本土化的相声段子。在疫情期间,他制作了一系列相声短视频“相声小学堂”,很多中小学都在课堂上播放,现在学生对相声都有更好的认识。 同时,他说,大马国营电台AIFM,也拨出固定时段播放他制作的相声节目“谈笑风声”,通过这一广播,让全国人民都有机会接触到本土相声。 他期望接下来,能够有更多的相声扎根活动。 有耕耘必有收获,但愿苏维胜能秉承姚老的遗愿,把本地相声发扬光大。 姚新光于2004年8月21日与世长辞,终年60岁。12年后的2016年10月9日,他生前的徒弟与友好,再为他举行一场”旺山仪式“,以兹纪念。 会接连的姚老逝世20周年纪念活动,将再一次体现新山华社对他的永志难忘。
3月前
(新山4日讯)幽默机智的台词,欢快节奏的押韵,说唱曲艺让人在笑声中感受文化力量的同时,也更能领略语言的魅力。 马中建交50周年纪念之“中国曲艺丝路欢歌汇演”是由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柔佛州分会所举办,该会联合中国曲艺家协会,特邀中国曲艺名家到富力公主湾苏丹后查丽苏菲雅歌剧院呈现妙趣横生的一系列节目。 节目在昨晚8时开始后,歌剧院内就一直持续着掌声和笑声,演出甚是成功。 舞台上一出又一出的精彩节目,全是经历千锤百炼的表演艺术,有相声、双簧、口技和快板等,演出阵容强大,其中也包括曾参与中国央视春晚的演员,实力备受肯定。 其中,今年适逢马来西亚相声之父姚新光逝世20周年,是项演出也属于“纪念姚新光”活动之一,别具意义。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柔佛州分会主席贺婉蜜也在会上将柔佛州书艺协会会长覃大强的题字“大匠运斤”送给中国曲艺家协会,该会也回赠赠礼给主办单位。 协办演出单位尚有新山福州十邑会馆、柔佛书艺协会和新加坡新风相声学会,共同促成这场欢乐的文艺盛会。 出席者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柔佛州分会执行顾问拿督萧光麟、副主席胡志强、萧正刚、副秘书黄俊龙、理事李劲松、中国曲艺家协会秘书长项云、新加坡新风相声学会主席黄家强、新山福州十邑会馆会长郑星发、剪彩人李源宗、郑锡鸿、陈炳昌及已故姚新光遗孀姚丽红。 来自新风相声协会的苏维胜和纪庆荣均是姚新光爱徒,他们带来的相声《新山有三》 ,正是由姚新光所编段子。 两人重新创作后融入新血液,相声内容从新山三面环海到地理分区、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都能和“三”扯上关系开始,使观众感觉贴切生活,极有共鸣,为新山民众带来接地气的开场演出。 精彩节目一环接一环,由体型长相近乎一致的双胞胎“大虎小虎”相声组合,亦是令人眼前一亮,两人默契无间的呈现《疯狂电台》,狂抛笑弹,叫好声不绝于耳。 兄弟俩从互相调侃对方长相开场,相声内容还包括模仿AiFM DJ、用黄梅调大献唱腔等,最后以动感火爆的麦可积逊名曲做结尾,带动全场热度。 李派快板书第三代传人郭鸿斌则独讲一段《三打白骨精》 ,一边用快板拍打节奏,一边说唱整大段的西游记内容。 他一人分饰多角,有抑扬顿挫、有“板”有“演”,吸引观众一起进入到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画面中,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 冀勇带来的口技表演更是惟妙惟肖,他在台上模仿鸟鸣、客机、战机、直升机、火车等声音,音量、节奏和细节处理非常细腻,还搭配荧幕为战争片配音,令人叹为观止。 除此之外,他还邀请台下观众进行互动,饰演小婴儿哭啼要妈妈哄,狂抛笑弹,乐翻全场。 而闫光明、赵海燕这对夫妻档带来的二人转,则较少在本地文艺演出中出现,是发展300多年的东北民间艺术,前身便是边说边唱边扭的大秧歌。 他们两人默契十足,一唱一和,将日常琐事和男女情意通过二人转呈现出来,还向台下抛送小手绢当纪念品。 资深相声演员刘伟及叶蓬也用《成语》当笑哏,两个人一比一演,互相打趣,玩转成语谐音等花招,也是引起哄堂大笑。 其中叶蓬更是在2022年登上春晚舞台,实力不容小觑。 而应宁、王福带来的双簧做为压轴节目,一人演绎一人演说,默契配搭的恰到好处。 其中王福更是牺牲色相扮丑,靠着精湛的演技,将快乐进行到底,最终整场节目在高潮中落幕,令人意犹未尽。
4月前
5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7月前
7月前
大相、中相及小相是马大华文学会相声组策划的一系列相声活动。从大到小,纵观整个活动布局,可谓囊括学生相声活动的重要舞台。它们分别是大型相声观摩会(大相)、全国中学生相声比赛(中相),和小型相声日(小相) 。 大相,是马大主办的大型相声观摩会,由大师及后浪齐聚一堂为观众演出。而小型相声日,则是让马大相声班的相声演员于大相亮相前积累舞台经验,并先让小相观众反馈,以帮助演员在大相的舞台上获得更好表现。至于全国中学相声比赛,则面向全国,以比赛形式推广相声活动,推选出优质相声演员,为相声界燃放年轻火种。   青年特约作者王修捷,讲师、音乐人。曾出版18本小说,音乐作品散见于海内外。 Facebook:王修捷   坚持推广相声的唯一大专 提到这三项活动,不得不提马大元老级的相声大师姚智祥老师及何佳文老师。姚老师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相声演员,也是大相的表演嘉宾,往往压轴出场,惊艳四座。何老师目前为相声组老师,也在中相活动中帮忙引荐合适的评审,务求参赛者能够得到最佳的平台发挥。中相活动一般由这两位老师联手把关选出优秀选手。从开拓者到指导者,他们是马大相声发展史中最标志性的成功案例。 目前所有国内大学,只有马大一所大学在系统性培养相声人才,并将相声热忱推广到中学去,帮助学生了解相声。对此筹委们直言,希望过后能和别的大学合作,增加凝聚力,让相声活动去到更远处。 然而,这一路走来,事情并非完全没有波澜。首先,疫情冲击了全国各活动,自然也冲击了相声活动。第一届中相本为线下比赛,第二、三、四届,被迫转为线上。直至去年,才改为混合模式(初赛线上,决赛线下)。在疫情中求变,也不全然是坏事:线下相声活动虽然能够让参赛者及参观者来到马大感受无可比拟的现场氛围,但被疫情偷走的那几年,他们却靠着线上模式的便利,成功将相声活动带到全国各地,突破了地域限制。从中一到中六、从西马到东马,中相在线上模式时可谓无远弗届。今年相声活动重返校园,必会让大家重新感受到相声的现场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的努力之下,中相活动成功连接上东马的朋友。之前曾有两组东马相声演员来到。目前中相已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盛事,但中相筹备之初,万事开头难。办事的人少、知名度不高。在姚老师带领下,学生熟悉着各种流程及正规程序,努力将活动上报教育部、积极接洽中学。随着教育部认证信函来到,中相活动已经是越办越成功。曾有老师反映,十分感谢中相的举办,让大家认识了相声。许多老师热爱文化,但没有合适平台。 而中相的成功,背后也有其辛酸:去年起,中相决定提供交通津贴给学生远道而来的参赛队伍。这些优良措施背后需要金钱支援,而他们的资金一向困难,无论是租借场地、交通津贴、奖金等支出,都需要善心人士的资助。而他们一路走来,排除万难,完成了任务。 在筹备大相活动方面亦有可观之处。第一届大相是通过相声组互相切磋表演慢慢推选出来,值得一提的是,它是由观众和评审共同选出。起初目的是为了切磋并验收学习成功。在2013年,大相转型成观摩会,变成以表演为主轴。无论是大相或是中相,都有着一样宗旨:宣传并发扬相声,让这门古老艺术接触大众。 体现时事的相声更有共鸣 相声这门表演艺术并不容易呈现。语言、文化差异等因素都必须考虑在内。好的相声脚本,必须体现社会时事,拉近观众间距离。它不仅仅只是一种表演,更是一种对生活的观察。具备以上因素,才能创作出适合群众的讲稿。有一个最好的例子可以说明此现象:中国相声演员虽然优秀,他们的相声稿却未必适合本地演出。 在表演形式方面,相声分为对口及群口,大相与时并进,注重创新,在尊重传统相声底下,也曾发展过新颖的表演模式。传统的基本功,如说学逗唱是少不了的,它也是相声课程中的例常训练。此外,训练正确发音、学习模仿人事物,增加观察力,也是确保演绎成功的关键。大相里拥有额外才艺的演员,也尝试将其他因素融入相声之中。去年的大相演出,相声演员翩翩起舞,呈现出马来西亚各种传统舞蹈,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舞者本身精通舞艺,用一门艺术去推广另一门艺术,是这群年轻人的新尝试。 对口相声由于有着配合,表演模式相对容易,借着逗哏捧哏互相配合,容易和观众起共鸣。单口相声最难,而群口相声由三到五人不等,难度在于掌控节奏。去年大相表演曾尝试以脱口秀为题材,在表演中发现,两者颇有共同点。然而,相声围绕在说、学、逗、唱,说话方式也与脱口秀有点不同。相声内敛,讲究三番四抖,脱口秀则直接而外放,直接爆点。日前国内开始兴起脱口秀,未来希望这两种同中有异的表演形式能大放异彩。   郑立慷:中资无文化障碍 华文华教成招商优势 喝着茶 吃点心 看相声 “茶楼相声”首场演出哏多观众捧腹大笑 入围《红星》最受欢迎男星引议 相声艺人苏维胜拍短片自嘲“谁来的?”  
8月前
(新加坡7日讯)入围“最受欢迎男星”惹议,相声艺人苏维胜拟拍搞笑短片拉票,顺便“帮”观众问:“谁来的?” 说起“谁来的”是有“出处”的,入围今年《红星大奖》最受欢迎男女艺人者多达94名,名单中陌生名字不少,其中一名对新加坡观众来说相对比较“不熟”的,就是苏维胜。 相声名家马季再传弟子 苏维胜绝非省油灯,他是相声演员、作家、导师、相声活动推动者、活动主持人,也是电影与电视剧演员,从事相声演出30多年已累计数百场次,积极创作的段子也有约200段,2008年苏维胜还去参与中国央视大奖赛,他也是中国已故相声名家马季海外再传弟子。 苏维胜这些年来奔走新马两地,在各大学府指导莘莘学子有关相声艺术,时长近20年,他也曾在汉语文中心担任经理,与新加坡剧作家与相声名家韩劳达非常熟络。 在狮城5年戏龄 去年演六七部 不过,苏维胜接拍新加坡电视剧只有5年光景,单是去年已参演六七部剧,之前也有三四部,产量不低。 碍于观看新加坡剧的人数递减,电视艺人入脑“需时”,因此,当出炉名单出现“苏维胜”3字,不少新加坡观众愕然反问:谁来的? 记者向他提及“谁来的”的质疑,苏维胜语气坦荡回答:“这是很正常的,相声与娱乐圈本来就属于两个圈子,人家不认识我不稀奇。” 苏维胜脑筋转得很快:“这是创作素材!我下来就为自己拍搞笑短片,自我介绍时反问‘谁来的’!” 除了自嘲“我是谁”,苏维胜拍的短片也会结合娱乐圈网红歌手假死事件、直播骂人炒流量、假变性真炒作这些怪现象,时效看点十足! 苏维胜能编剧、能演、能导,甚至能自己剪辑,才华全方位。 “搞笑短片星期二登上‘SoWinson非常维胜’脸书公众号。”他说。 除了创作搞笑短片,一些合作过的团队和朋友也会帮他拉票。 常演算命佬 外表看上去气定神闲,苏维胜成了“相命专业户”。 问起电视剧最常演绎的角色,苏维胜想了想透露,这些年演过的“算命佬”角色不下10部! 他如数家珍:“今年8月8日放映的新加坡电影《乐园》,我是算命的;新剧《不可饶恕的罪恶》继续算命,较早前播出的《陪你到最后》我去算命,更早之前的电影像《贪心鬼见鬼》、《天公仔》、《杂菜饭》,我也是算命佬。” 推敲为何多部剧找到他来“算命”?苏维胜表示:“可能跟语言基础有关,对白或有些拗口或生涩的字眼,我来自相声界,口条不会有任何问题,NG很少,从不耽搁拍摄。” 记者好奇,苏维胜斜杠拍剧,会否有一天成了基本合约演员? “不会的,还是以部头约接戏比较自在。” 苏维胜育有两子睿洋与睿安,同样能言善道,长子睿洋9岁就开始和他一起录相声短片,他笑说:“人家在学校看到我会说‘那是苏睿洋的爸爸’,哈哈。”语气却是满满的欣慰。
9月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