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眼光

轉眼間,我已當了一年不折不扣的無業遊民。我不忍直面無能的自己。朋友都安慰我,因腳傷無法工作的我,應享受當下如恩賜般的短期退休生活。不然,踏上工作那列火車後就不曉得何時才能下車了。但,我仍被捲入自責漩渦中。 跟隨社會時鐘和大眾的腳步滋養了我心中的不安和焦慮感。雖知應順應生命流動並遵循自己生命的節奏,但,在這快節奏的時代,我如樹懶般的速度豈能讓我安然處之?更糟的是,我是高敏感者,總有“多餘”的情緒。在我世界裡,細節都會被無限放大,以致每天的情緒都如過山車般波動。我如履薄冰,極怕犯錯,惹惱別人。再平淡無奇的交談,也足以讓我的心颳起龍捲風。幾秒內,無數個答覆和別人的聽後感會自然浮現,如鬧劇般的情景也自然映入腦海。過程稍有閃失,我會陷入反芻思維,最終精疲力竭。我討厭自己能敏銳地捕捉別人每個細微的動作和表情。我很想擺脫這一切。但,越用力推開,卻讓我陷得越深。 也許,高敏感根本不需被解決。我真正需做的是接納自己。我總怕事情失控,苛責自己,不容自己犯錯。但,人生不是一道數學題,也不是一場以對錯來決定成功的測試。而世間萬物無常,無一事是永恆不變的,既來之則安之就好了。 轉念一想,是高敏感孕育了我的共情力和自我覺察能力。驀然回首,今年走過的道路雖平凡但卻不平庸。我實現了兒時要剃光頭,幫助癌患者的願望。我爸因癌症去世,這讓我想為癌患者出一份力。從小害怕別人眼光和不擅表達的我終於圓夢了!雖家人本反對我的決定,但感激他們最終選擇支持我。我也慶幸自己沒退縮,咬牙堅持做自己。人生首次剃頭,教會我勇敢做自己,不再在意別人眼光。這段日子,我曾被當作是癌患者或出家人,也被取過“男人婆”的稱號。我深切體會癌患者的無助,世俗的眼光無疑是在他們傷口上撒鹽。人生的路,總要自己走,別讓擦肩而過的路人影響自己的人生軌跡。此刻,我寧當個孤獨的瘋子,也不願隨波逐流。 今年,我不強求能寬恕自己的碌碌無為。但,願自己能放下執著,放過自己,看淡得失,一切隨緣。也願我能擁抱自己的缺陷,因為是黑暗才讓我看見閃耀的繁星。願此文能提醒自己當初光頭自信走過人群的模樣,繼續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秉持初心,勇敢做自己,繼續自我探索的旅程!
1年前
處在異地戀的我,給男友設下了很多規則,比如幾點要回家,幾點要視頻。一定要根據時間表去進行。這對一般異地戀情侶很普通。但由於男友的工作性質時常有變化,導致他不能根據我設下所謂的時間表打電話給我。而我是個追求完美主義的人,計劃做了就要跟。我們也因此吵了好幾回。因為我認為,只有他服從我的控制,就可以證明他很愛我。 但我好像錯了,越控制我越辛苦,他也不舒服。或許,我應該放下我對他的控制,兩個人在一起不應該改變誰,最重要的是表達和溝通。或許,放下了,我會活得更自在一些。 交換角色想一想,如果他對我的自由萬般的約束,我想我也一定很壓力和懊惱。 第二個我最想放下的是,別人對我的評價。世俗人的眼光真的很讓人兩難。你應該要這樣這樣,那樣那樣。A君說走左邊,有很多咖啡廳;B君說走右邊,沿路風景很好看。大家都說得那條路很值得去走,我站在十字路口,腳步不知道要邁向左還是右。這麼老了還不結婚嗎?等下老了沒人要…… 外界太多的聲音,會導致我迷失了我的方向。最後我瞭解,根本沒有十全十美的選擇。每選擇一條路,都要放棄另一條選項。但人生不是你自己的嗎?做個自己會快樂的選擇,跟隨自己的心去走想走的路吧。 2023年要走完了,這一年來的成長是我最意想不到的,我很開心,也祝福大家。
1年前
小學時我很肥胖,但我並沒有覺得什麼,從沒在乎過別人的眼光,但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一切都變了,我開始在意別人的眼光。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是一個男生在我身後說我胖過後?還是有一位老師用好像看到怪物似的眼神看我的時候?我也不知道,雖然到中學時,長高了,不那麼胖了,但,我還是會在意別人的眼光,沒有自信。而且,我從小就皮膚敏感,臉色不好,每次都很蒼白,每次都被媽媽說,“額,你臉色很差勒”,甚至即使我沒生病,老師都會問我,“你還好嗎?不舒服要說哦。”漸漸地,我也覺得自己氣色不好,樣子很難看,每次都不想照鏡子。 因為外形、樣貌,都不如別人,我變得沒有自信。再加上我是一個內向的人,所以一直處處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我一直需要別人的稱讚才可以有一點自信,就變成處處需要別人的肯定,好像沒了別人的認可我就什麼都不是似的。 我每次都會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做好每件事,這也導致我不敢嘗試新的事情,不敢踏出我的舒適圈,不管做什麼都在懷疑自己的能力。因為沒自信,我也一直不敢做我想做的事。 你知道我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嗎?雖然我很內向,但我一直想站在眾人的面前,自信地演說,跟別人分享知識,教導他人從而幫助到他們,就好像那些勵志演講者,用演說鼓勵他人,甚至改變他人的生活。 看到別人那麼自信地在臺上演講,我都很羨慕,會在那裡想,“有朝一日,我也想像他們那樣。”值得慶幸的是,我並沒有一直沉浸在沒自信的漩渦中無法抽身。隨著時間的流逝,我也接觸到許多身心靈的知識,漸漸地,找回了我的自信,找回了我那小時候天不怕,地不怕的自信。 對齊思想、情緒和行動 我以前不喜歡照鏡子,因為我覺得鏡中的我慘不忍睹。那我是如何克服的呢?那就是,通過改變思想、情緒和行動。首先,我開始鼓起勇氣看著鏡子中的自己,對她說:“你是最棒的,你很美哦,要相信自己,你是可以的,加油,加油,加油!”我用自我鼓勵來改變以前我對自己的負面思想。雖然那些負面思想仍不時浮現,但因為我一直刻意地不斷對著鏡中的自己重複鼓勵,那些負面思想也大幅減少了。 最主要的是我們關注的地方。我發現,如果我一直關注我那蒼白的臉色,那深深的黑圓圈,我也很難對著鏡中的我說,“你很美”。所以,我把注意力放在我真心覺得自己美的地方,那就是我的眼睛。我會看著鏡中那美麗的雙眼說出自我鼓勵的話。而且,我會用自信及開心的情緒說出那些話。時間久了,看著鏡中的自己時,我是真的有點嚇到。雖然樣子沒變,但我真心覺得自己好美,尤其是那一雙看似看透一切的眼睛。不信的話你親自試試,就知道那是個怎樣的奇妙感覺了。 當然,要自信起來不可能只靠改變我們的思想和情緒,我們也需要行動。那我採取了什麼行動呢?最基本的是走路姿勢。 走路時,我一直提醒自己要抬頭挺胸,像個模特兒。你可能會覺得有點傻,但這方法對我很有效哦。甚至有朋友說,我走路自帶風似的。雖然樣子不可能一夜之間因自信而變美,但氣質確實提升了。之前偶然遇到校友,她說,“你樣子還是和之前一樣,但感覺你的氣質不一樣了。” 除了練走路姿勢,我也做運動。雖然我可愛的肚腩到現在還賴在身上,但我一點都不會不自信。因為我知道,我有在努力運動,就算它太愛我不願離去,我開始運動後的體型,別人很容易看到出我是運動型的。以前我沒運動,看到那肚腩,我可不會覺得它可愛。但開始運動後,每次看著那可愛的肚腩,我都會對自己說,“哎呀,隨便吧,反正我有運動,身體健康就行。”這是因為當我們改變行為,我們對自己的思想和情緒也會發生變化。 我們的思想、情緒和行動是互相影響的。只要我們對齊那3個因素,就可以顯化任何事情,而我的自信是這樣顯化出來的。 我對自己能力的自信也是通過改變思想、情緒和行動而開始慢慢養成的。以前的我對自己的能力沒信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不敢嘗試新的事情。但現在不一樣了。你在讀著的這篇文章就是證據。雖然我上學時期文筆普通,沒拿過什麼獎,但我想通過我寫的文章鼓勵現在看著這篇文章的你,所以才下決心投稿。雖然我不知道結果如何,但我不想因為我的不自信而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我抱著“我一定可以”的思想,和想像如果我的文章真的被採用的興奮情緒去寫這一遍文章。雖然寫文章只是我的興趣,但我也不想因沒自信而淹沒了那可能還沒被髮掘的才能。 人生短短几十年,而我們已經過了多少個10年呢?難道我們還要繼續因為沒自信而放棄做真的想做的事情嗎?我可不要呢,我要自信地活出自己獨有的一片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呢?決定要自信地活出你自己了嗎?
1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安徒生童話《白雪皇后》裡魔鬼一時好玩造了片鏡子,美好的事物在鏡子裡化為烏有,醜陋的東西扭曲放大。 有天鏡子的碎片落在了小男孩的眼睛裡,花園裡的玫瑰在他眼睛裡蔫了,心愛的女孩也讓他心生厭煩。人間變得扭曲吵鬧,魔鬼覺得有趣極了。 戰爭算不算魔鬼造的鏡子?烽火到過的地方,小麥就在小麥田裡死去,人也在人的眼裡死去。 魔鬼覺得有趣極了。 戰爭的瓦礫落到很多人的眼裡,但有些人目光依然溫暖,讓魔鬼覺得無趣。 比如西西。 西西在長篇《候鳥》裡,用小女孩素素的眼,裝下兩次戰爭與家族從上海到香港的遷徙。 在我心裡,不管年紀多大,西西一定不得白內障,因為她恆常通透,當素素長成了西西,回過頭去撫觸記憶里人事物,眼光一塵不染,歷久彌新。 起初在上海租界,素素一家生活寬泰,“媽媽從來不用自己做鞋子,她總是帶我到那間叫做拔佳的鋪子裡去買皮鞋,我們一家都穿皮鞋。” 到時局開始緊張,“媽媽說今年過年不用去買新鞋子,年頭不好……外公去買菜的時候,把我的兩隻皮鞋一起帶出去,原來是拿去換掌,換了掌回來的鞋子鞋頭上有一個鐵釘,走起路來會各落各落響,我覺得,換過掌的鞋子很好。” “是在那個時候,媽媽常常會煮一鍋紅豆飯,或者把一塊一塊的洋山芋和飯一起煮。洋山芋飯甜甜的,紅豆飯又好看好香,我吃得比什麼時候都要起勁,不過,媽媽她們卻不說什麼。” “從南方回來後的媽媽,變成了一棵樹似的媽媽了。”媽媽不再穿高跟鞋,塗指甲油。媽媽開始打點一家向南的遷徙。 “媽媽變得好像家裡的爸爸。” 素素從鞋子,參了砂的米和媽媽的衣物和神情,隱隱嗅聞到暗湧的時局張弛。很快她也從失序的日子裡發現新奇有趣的物事。 日本人走後,“穿藍衣服的人”不時上家裡來,素素說他們雖然很和氣,顯得很可怕。 素素需要用越來越多鈔票才可以買到橡皮和筆了。 爸爸失業了,在香港找到了工作。 她們即將往南遷徙,她們和這棟房子都即將擁抱各自未知的命運。 素素抱著妍妍,把臨別美麗的房子指給妍妍看。“這是煙囪”,“這是百葉窗”,“這是卵石牆”。 “我要跟媽媽到南方去,這是和命有關的事情?……屋子忽然變了一個主人,這也是屋子的命吧。木頭房子中間的一棵樹,但願它的命好,可以一直留在那裡,一直活下去。” 送別妍妍的奶媽時,奶媽哭了。素素想著:“好端端的一個人,突然一走出家門,彷彿一滴水掉進大海里。” 讀到這一段時,看著新聞裡婦人提著箱子離開自己的家園,她的生命中箱子以外東西,比如她最喜歡的一張被子,最喜歡的杯子,最喜歡的家人,都可能如一滴水掉進了大海以後,這一輩子就再見不著了。 素素的眼光懵懂而清澈,戰爭離散的重都輕巧地安放一個句號,或這個空格,她總是可以發現有趣的東西,如數家珍,珍而重之將之描繪收藏。 尋常日子裡發覺新奇 戰爭的瓦礫落到很多人的眼裡,但有些人目光依然不忍,讓魔鬼覺得無趣。 比如辛波斯卡。 她生於一戰後的波蘭,經歷過二戰,她還是願意讓自己的詩在戰爭裡走來走去。 每場戰爭過後 總得有人處理善後。 畢竟事物不會 自己收拾自己的。 總得有人把瓦礫 鏟到路邊, 好讓滿載屍體的貨車 順利通過。 總得有人拖來柱子 去撐住圍牆, 總得有人將窗戶裝上玻璃, 將大門嵌入門框內。 這不是很上相, 還得花上好幾年。 所有的相機都到 別的戰場去了。 〈結束與開始〉這首詩裡,她幾乎鋒利地點出戰後,被折磨消耗以後殘桓蕭索拖拉的模樣。對比戰時的焦灼激烈,此時讓人厭煩且意興闌珊。 那些知道 這裡發生過什麼的人, 必須讓路給 那些知道得很少的人。 還有那些比很少還少的人。 最後是那些幾乎什麼都不知道的人。 戰爭結束以後,日子才從那裡開始。再壯烈的事蹟,最終都歸向於無。 有人必須躺著, 嘴裡叼根草, 望著雲朵發呆。 我非常珍惜世界上有西西和辛波斯卡。從戰爭過渡到平常日子她們,都有一種能力,從硝煙中覺察一種幽微的戰爭的另一個面向,或者泅潛進某些更無奈深沉的地方,“遠方的戰爭啊,原諒我帶花回家”,又可以從尋常日子裡發覺到一種陌生,或新奇或荒謬的趣味。 “可不可以說龍眼吉祥,龍鬚糖萬歲萬歲萬萬歲?” 或許她們像石磬,“煙遠而又古老/ 透過戰國的隧道/ 仍然那麼/ 年輕。” 對,是年輕。日常一天一天地溫習我們,眼簾會低垂,我已經知道大概會發生什麼了。於是我不好奇,然後我沒有問題了,世界發生什麼問題我都沒問題。 如果我一直不抬起我的眼簾,那我的眼睛就老了。 眼睛老下去,裡面的玫瑰就枯了。
3年前
近日同時遊走在三語之間:鍾愛的散文家舒國治的《理想的下午》、年度重讀的《哈利波特》原文版以及為了“勉強”而讀的《日本散策100景》日文文選。 要說讀得最勤的應是Harry Potter,目前已讀到第四部,因為既是兒童向小說,用字遣詞不至太艱澀,讀來輕鬆有餘,又是已相當熟稔的內容,像和一位久違的老朋友話當年。 日文雜誌是為練習“読解”而買而看,因而打一開始便抱著學習之眼,邊讀著文章邊辨識日文句型結構、慣用語句及表現手法、新詞彙等,雖說確實少了點自在隨心的況味,但也不是全然肅穆埋首。 順著句子發聲朗讀下去而讀懂作者欲意表達的想法,甚且還淺嘗了日文語境中種種微妙而難以用另一個語言言明的口氣韻味,仍是相當趣意盎然,彷彿認識了個異邦來的新知,一身神秘惹人好奇深究。 回到最熟悉的中文世界,日文常說的“本命”。尤其讀著舒國治,更覺中文之精闢與悠遠,能同時兼備寂邈與勃發的氣勢,能三言兩語道出一座城市的身世,亦可花浩大篇幅細碎漫談一個午後的懶睡哲學。 而言談間不只目指事件核心,其旁徵側引繞著外圍緩緩遞進的那種不過度聲張的內斂,我總以為是中文裡才做得到的輕,宛若一枚低瞼含笑於嘴邊的容顏,教人動情而不妄造次。 用不同的眼光向外探看 我喜歡英語的務實與明快,再綿長的句子結構都能清晰表明主謂賓語的角色,各司其職。 我醉心日文若即若離的曖昧感,從來不把話說滿說盡,像是為了今後的轉圜或反悔,常常被省略掉的主語和賓語是一種約定俗成,是人情世故,是非禮勿言勿聽勿視的最佳典範。 我耽溺中文的自憐幽獨,就算世界背棄了你,你仍有能力信手拈來抒懷臆嘆的那般豁然,淡泊無為地活在自己的次元裡談些小鼻子小眼睛的俗事,並且一笑置之。 在三語間切換,用不同的眼光向外探看,卻不覺漸次探聽到了自己於不同境況下的聲調,時而清朗灑然,時而叮嚀溫婉,時而又憂思悵惘、低迴百轉。 每一回當我調度身分和眼光,我都會忍不住試著揣想另一種語言乃至一整個民族、國度、大陸的人,探究眼前時光的模樣。那該是多麼活色生香的一幅有機景象。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