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礼貌

1月前
比较直率的友人有一天对我直言:“你不要一直说一些客套话:不好意思啦、对不起啦、抱歉啦、sorry啦等等,也不需要谢谢、谢谢的说个不停,重复又重复,让人觉得不自在。这种话说一次就够了。” 我听了感到面红耳赤,本来以为古人有云:礼多人不怪,我如此的有礼貌,应该不会被责怪吧?没想到,时代不同了,会给人不耐烦,甚至有虚伪的感觉。 那天刚好把收音机的频道转到邻国电台,无巧不成书,这一个节目正好在说这个话题。两位男女主持人谈论他们遇到的礼貌多多,整天将不好意思挂在口上的人,现实生活中还真多呢!啊,好像又是在讲我呢!听到我又不好意思了。回头想想,我岂不正是那样的人? 想当年,初出茅庐,不知人情世故,我和生意伙伴提着行李,样品箱,从南到北,祖国山河大江南北走透透。某夜投宿吉隆坡百货商公会,我们住在三楼,二楼大厅有两台麻将桌供会员、推销员打牌消遣娱乐。我看见相熟的前辈钟哥正和另外三个战友,红中白板、暗贡、碰碰声激战个不停,不知天高地厚的我,走上前去亲切地拍拍钟哥的肩膀,问道:“钟哥,手气如何?输,还是赢?有赢吗?” 钟哥满脸尴尬的低头看着台上麻将桌面没有理会我。生意伙伴后来低声悄悄地提醒我说:“亚中,不是我说你,我们出来社会混,基本的人情世故一定要知道。凡是人在牌局上,不论是打麻将、玩四支必、三张还是21点等等,千万千万不可以去拍他的肩膀,这样他会输钱的!这是禁忌,知道吗?还好,钟哥和你是好兄弟,换是别人早就发脾气翻脸了,尤其是如果他正在走霉运,正在输钱的时候!” 我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真的,东西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 我平时喜欢向人搭讪问好,但也会观颜察色,如果来者不善,凶神恶煞,则敬而远之,避之唯恐不及。如果是和颜悦色的则表示可以互相交流,但也是要小心提防。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防人之心不可无,再怎样的有礼貌,也要点到为止,适可而止,除非是深交旧友。 点到为止就恰恰好 我曾经习惯性地拍拍别人的肩膀表示友善,但小女就曾经对我说,不要一直这样,有些人会不喜欢的。 我想起曾阅读过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叙述一个小文官在剧院看戏时打了个喷嚏,不小心口沫溅到坐在前排高官将军的背部,让他一直耿耿于怀,不停地道歉又道歉。最后惹烦了将军引来呵斥而竟然一命呜呼。 这篇小说曾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怀疑自己不停地说对不起,sorry是不是也是受到它的影响? 今天上午我到眼科中心回诊,付费时,柜台小姐收我105令吉,后来说弄错了,应该是112令吉,少算了7令吉,要我再补足余额。她不停地对我:“Sorry!Sorry!Sorry!” 我想起诤友对我说的话,于是搬过来依样画葫芦,笑笑地对她说;“这种话说一次就好了,不必一直重复Sorry又sorry!Sorry又sorry!” 旁边她的同事笑成一团,她自己也笑个不停。 真的,有时客套话是不需要太多,点到为止就恰恰好。 读者们,如果觉得这篇拙作让你不舒服、不自在,味如嚼蜡,看不下去,那真的是不好意思喔,sorry!sorry啦!
3月前
4月前
1年前
1年前
日前歌手李玟过世,网络涌现许多各地歌迷缅怀、追忆的相关文字,其中有人批评李玟做了错误示范。我并非李玟歌迷,却也认为这类评断相当粗鲁。外人不知李玟平日生活状况,随口批评未免轻率。名人过世,各人不妨依照自己的心意表示,当然无感也是一种态度,不见得非得从众哀悼。然而家属亲友伤痛之际,倘若看见外人公开批评逝者的言论,实在有点残忍。 多年前颇受欢迎的美剧《CSI—拉斯维加斯》,我对一幕印象深刻。暗恋葛瑞森的莎拉,于某集剧末问葛瑞森,你喜欢什么样的人?葛瑞森想了一下,对着镜头说:“不批判我的人”。 偶尔回想“不批判我的人”,醉心鉴识科学相关研究的葛瑞森,没想到对伴侣的期待出人意表。家人认为凡身肉胎怎能做到不批判?神才能如此大度包容。日常生活免不了繁琐的柴米油盐,谁家没有难念的经。倘若真能长期不批判伴侣,几乎可算是圣人了。 有些话不说比说好 不批判伴侣或许是不可能的任务,然而若转换为时下的流行用语:多鼓励少责备,倒是容易多了。我们对亲近之人,往往自恃亲密因而不拘小节,不如对待外人周到礼貌。可是假使长年互动充斥太多坦白直接的言论,少了一点体贴婉转的心意,难免伤害了对方。日积月累,关系自然疏离冷淡。家庭关系并非永远坚若磐石,也需双方用心经营维护。单方面努力难支大局,且关系亦将失衡。有时关系破裂未必发生了什么大事,而是一点一滴的不愉快,腐蚀了原本坚实的情感基础。 尽管很难做到不批判,不过提醒自己少一点批判还是做得到的。如何处理家庭争执是举世难题,各有各的苦衷,往往不足为外人道。再者,必须双方都有意愿,才有机会深刻地沟通。世间不乏标榜自己明智理性,实则跋扈霸道之人,那就除非高手出面,否则无从沟通了。 当然,不批判绝非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比如公共事务事涉公共利益,该批判就应批判。然而若想于社交媒体议论他人种种,大家不妨多考虑一下,其实有些话不说比较好。
2年前
家有一老,就是87高龄的老爸。他外表看来健康不错,还每天在公园健走,可以驾车出门,胃口良好。 家有二小,一个19岁,一个17岁,都不爱运动,家里的电脑前是他们活动的角落,手机是他们最亲的物品。 布特拉再也捷运线在2023年3月16日投入运作,我家附近就有两个相距不远的捷运站,对我们来说这是期待已久的好消息。 捷运线开通后的首个月免费乘搭,所以我们也兴致勃勃的乘搭了几轮。 首次乘搭虽然是下午,却有不算稀少的乘客,而属于乐龄像老爸的人士还蛮多的,都是带着好奇心来乘坐这新奇的公共交通工具吧!我看着这些安哥似乎都识字能看路线图,知道各个站点,并且上了捷运火车就径自站着,虽然还有空位但他们并没有到处找位子坐,是老当益壮的乐龄人士。 某天,我和两小又出门乘捷运。还是下午时分,乘客也有好些。我们找到位子坐下,我看见两三位一起进入火车的乐龄人士面对门口站着,我叫了他们几声,示意有空位的地方,但他们似乎没有听见而没有反应,反而是我的两小竟然很不高兴我这么做,不断低声叫我不要这样,不要出声。 随着几位安哥对我的热情没有反应,我也只好作罢。但是我很不明白孩子们为什么这么抗拒我这样做?家长和学校没有教要尊敬长辈,要让座给长辈吗?据我所知是有啊,孩子们从小学习的礼貌和尊敬都到哪里去了? 事后孩子们如斯告诉我:“你不用叫他们的,他们要坐自己会找位子坐。”他们觉得他们的母亲像乡下人,令他们难看了。我无语。家庭和学校教育敌不过社媒教育。我想。 不需要有爱心专座 又一天,我跟其中一个孩子出门乘捷运。我们每次乘捷运都有位子坐,这次也不例外。过了一两个站后车厢就有点挤,这时进来一对父子,是一位成年的儿子和一位乐龄的父亲,正站在我们面前。一位和我们同排坐的年轻人坐了爱心专座,戴上了耳机,似乎无视眼前的需要,我身边的孩子也没什么表示,而我自己挣扎:要不要起身让座? 我看看这位老人家应该比老爸要年轻一些,正在犹豫之间,做儿子的指示父亲隔壁厢有个空位,于是他们小心翼翼的走过去,老人家坐下来了。这一刻我很羞愧,为什么我要犹豫? 到底我们的孩子现在接受了怎样的思想熏陶?美好的品德他们看作是令人羞耻的,对流浪狗猫比对老人家还要有同情心。 不久以前我从报章阅读到某个国家的确没有让座给老人家的习惯。原因是你若让位,表示你认为对方是需要帮助的人士,代表他们是弱势群体,而若对方是身体健康的人,他们会视这为侮辱性的行为。这样的一则新闻可说是解开了我的一些疑问,但是我不认为存心行善是问题。 我想,在让座这事情上,首先我们就不该占有爱心专座。公交上设爱心专座就是要鼓励人们不自私,应该多为有需要的人着想。事实上,若我们的社会是个爱心社会,公交上也根本不需要有爱心专座,每个人都知道谁需要位子坐,看见了需要就自发的使出爱心举动,这社会就不会冷漠。 其二,若真怕让位会使对方觉得被歧视,我们可以稍为等一下,先观察对方的情况来评估他是否需要坐下,才决定要不要让位。可是,若像老爸那样看起来健康的人,我们就可以判断他不必其他人让位吗?不,他会很感激有人让位给他。对于保守的我来说,存心行善永远应该鼓励,犹豫不决表示我们对行善有疑问,而我曾经这么做,我羞愧了。 这让座的课题其实只是众多社会病态的一种,而且是极小的一种。世界不可避免的走向冷漠和唯我独尊的境地,人类要如何自救?我们需要努力抗衡网媒对我们和我们下一代的影响,持续做正确的事情,持续教导孩子纯真的道理。我们知道孩子现在亲近手机更甚于亲近父母,我们可以失望但不能绝望,身体力行永远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