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社区空间
新教育
夫妻俩打造P320社区 连接议题、地方和自己
在柔佛古来北部加拉巴沙威(Kelapa Sawit,简称沙威)的小镇里,有个名叫P320的社区空间。 位于沙威新村里的P320,不单是空间经营者——陈秀君与李成钢的家,偶尔也是外籍移工的马来语交流地,偶尔作为艺术家驻村落脚处,偶尔成了供人们看展的策展空间……两人关注教育、文史和社会议题,从穿梭街头运动高喊诉求,如今定居在沙威推动人文活动,收集社区的口述历史。 “首先要去关心这个事情,才谈得上改变。”李成钢说。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摄影:本报 林添喜 从吉隆坡开车南下,到达沙威新村已是下午4时。从大路走向窄小弯曲的新村路,沿着导航来到门牌“P320”的民宅。从外观看P320,和隔壁的房子无异,院子还保留着一口旧时人家的水井。 李成钢和陈秀君刚结束午后的补习课,在等候家长前来接走小朋友的当儿,聊起了院子里的植物。看似草木散乱的园地,实则每一株都可食用。 陈秀君当场摘了一片叶子,放在鼻子下,一阵鱼腥味扑鼻,“这是鱼腥草,越南人会生吃,或配米粉和越南春卷,如果给这边的居民就放生菜替代。” 除了鱼腥草,还有越南香蕉和大野芋,这些都是社区的外籍配偶,分享予两人的植物知识。 “越南的外配之前在P320上马来语课,现在我们也有一些台湾外配或缅甸移工来上课。”两人出自义务,帮助他们掌握我国的官方语言,用作日常和工作中对话。 看似是单向的学习,但李成钢和陈秀君从中学会对方的语言和文化,这也解释了,何以在搬来这里的第六年,P320种满了异国风情的植物。 “这样的学习是双向的,不只是他们跟我们学习,我们也跟他们学习。” 换另一种方式走入社会 毕业于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两人留在新加坡工作。在这期间,他们往返新马参与社会运动。之后回马来西亚投入非政府组织工作,2019年开始定居沙威经营P320社区。 之所以选择投入社区经营,李成钢说,始于过去参与社运多年得来的感悟。 “我们最初想打造更好的社会,但一个理想社会又长怎样?对我们来讲,就是要在某一个点上更关注弱势群体。以前我们着眼在比较大的(方向),像是一个国家或整个机制的改变。” 一群同样拥有政治人文关怀的人,聚在一起上街头,为国家的未来争取诉求。在2018年的509大选之后,他和友人往不同的方向努力,“有的加入政党成为议员,再后来有的完全不再参与社运。” 在众多的选择中,李成钢和陈秀君选择了“蹲点”,换另一种方式走入社会,连接议题、地方和自己。 “我们都在讲移工或性别议题,想改变政策。但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这些对象的机会很少。你跟移工很陌生,你接触不到外籍配偶,理解他们真正面对的问题。” 而对此有更深的感触,来自于2012年的“边佳兰征地”事件。 “我们每一天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跟区域的人建立的信任和感情有限。但要去推动他们做些什么,都要有信任和感情做基础。”由此,陈秀君意识到蹲点的重要,“你要蹲下来,用一段时间去跟这边的人建立信任,才可以做到很多事情。” 为期一年的边佳兰抗争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由此,他们领悟到单靠外来者声援地方社区的力量,非常薄弱。 “当危机来到门前,才开始做口述历史、保存旧照片,是很仓促又很被动的方式。所以得在这些危机还没发生前,有足够多的年轻群体喜欢这个地方,那才有挺过危机的机会。” 收集沙威女性故事 出版《我们的歌》 去年12月,他们以歌曲为线,出版《我们的歌:关于沙威女性的二三事》,叙述50位沙威社区女性的小故事。这也是继《26哩故事:沙威新村居民口述历史》后,两人出版第二本和社区相关的书籍。 “《26哩故事》主要收集年长者和老行业的故事;《我们的歌》的对象不只有年长者,也有不同年龄层的女性,也包括外籍配偶。” 至于锁定女性为采访对象,主要是想让更多人看见社区内背景多元的女性,同时透过她们的成长经历,也希望让女性彼此之间互相看见。 “早上你会看到社区有很多女性,她们有来咖啡店吃早餐,有的在劳作。她们经常穿梭在大街小巷,你认为大家彼此都会看见,但也好像不是这么回事。所以我们希望把她们的故事记录下来,让更多人看到她们,她们彼此也更加看到对方。” 更深层的原因,访问那时没提到,但在P320社区空间的脸书上有这么一段。 “如马来谚语‘tak kenal maka tak cinta’(不认识故不喜欢)所言,相互欣赏的前提是先认识。社区内的代沟、大众对特定群体的刻板印象、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不谅解,往往源自于对对方的所知有限,因此没有办法产生同理心。” 让艺术成为生活一部分 柜子上的书本绘本,有的是驻村艺术家的作品,有的是外州的朋友放在这里寄卖的独立书籍。这里时不时也会举办展览,为的就是让沙威的居民,也能接触更多的人文艺术。 “一个更理想的社会,是由很多理想的社区组成。什么是一个很理想的社区?它可能是每个人都能更好的实现自我,在日常的生活,弱势群体得到照顾。而文化艺术本来就该是日常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就让本来没有机会进入社区的艺术展览,提供P320社区中心这个平台,让他们走进来。” 越过书柜,来到屋子的后方,墙壁贴满新闻简报的副本。仔细阅读,这些1950年代的新闻,都是和沙威新村有关。 “我们最想做的就是收集这里的历史。因为新村的历史很多人都懂,但关于沙威这个新村,它在什么年代,什么年份正式成立?即便是当地居民可能都不知道。” 每当有外人来访,两人都会跟着“新闻墙”简述沙威新村成立的故事,这里亦欢迎当地居民前来参观。 行为界定你是哪里人 一问之下,才发现两人的故乡都不在柔佛。 “早期参与社运时,我们很常在柔南地区移动。峇株走过,居銮也走过,边佳兰那一带也走过,新山古来是我们最熟悉的区域,认识了很多朋友。就在这个背景接触了‘沙威艺起来’,才真正走进来。” 李成钢和陈秀君也曾在新山找落脚处时,但看到P320后立马决定是它了。而作为沙威的“外来者”,两人努力融入社区,无论是每天出门用餐,或者周末参与社区内举办的市集,让这里的人熟悉他们的存在。 原以为是要不断找寻自己,才在各处移动,但对他们而言,关于“你是哪个地方的人”的疑问,实则是来自自身的建构。身在哪里都一样,重要的是,人们在这里做了什么。 “不是自己说‘你是这个地方的人’,你就有怎样的一个身分特点;而是你怎样去做?你的行为,你的行动,才界定了你是哪里的人。” 即便住在新加坡时,他们也会在周末抽空走入裕廊西的旧社区,了解当地的地方历史遗迹和背景。但碍于非新加坡公民,看到不公或值得声援的事件,两人能做的有限,因此才决定回来。 “在马来西亚,我们可能可以做更多,”陈秀君说。 后记:从群体意见矛盾中学习民主 在经营社区的过程,矛盾不可避免。 李成钢坦言,偶尔也与其他社区工作者出现意见分歧的情况。他表示,大家都希望社区变得更好,但不同人对“更好”有不同的理解。好比有人希望增设商品吸引更多游客,在村子里画多几幅壁画或争取更多拨款。 “有的想法可能我们也不这么认同。但一个正常的民主社会,就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不一样的处理方式。如果你希望大家都一模一样,那其实就是一个集权社会。” 尤其在面对意见分歧时,各方如何在民主的方式解决矛盾,少数服从多数,学会尊重不同的意见。他认为,这样的学习机会难能可贵。 “我们不会觉得自己或者任何一个单位最重要或是唯一,它也不应该是这样的方式,而是应该更多不同的人一起在做,整个社区、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才会改变。” 更多【新教育】: 陪选手走过低潮高峰,运动心理学家刘金峰:运动员也是人 抗蛇毒血清 小小一瓶竟是解毒剂 稚气未脱却久经沙场 幼狮队舞出风采
1月前
新教育
更多社区空间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