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福建歌

“人生海海 甘需要拢了解 有时仔清醒 有时青菜” 父亲喜欢听歌,声量震耳欲聋,曾几何时家里了不起的产物估计是那架黑色的老式唱机,我们孩子一般不敢碰,操作看来复杂,可是父亲得心应手。福建歌,我们是听不懂的,耳濡目染,大概是在父亲每次的循环播放。唱的都是同样的歌,父亲习惯坐在客厅,手上夹着一支烟,氲氲在空气中。老家灯光微弱,晚上以前家里的光线是靠着开户借光,父亲很多时候头垂得很低很低睡着了,但又在我不经意一瞥,他若有所思。 母亲是通过收音机行万里路,电台节目,她是比冰箱有什么菜还熟悉的。每天上演的戏码是电台主播要和陈雷、叶启田比拼,一般都是主播败下,因为比起啰啰嗦嗦的播报,有听没懂的福建旋律还是动听一点。“人生海海 甘需要拢了解 有时仔清醒 有时青菜”像歌词那样,在生活上夫妻还是不要那么较真,有时清醒,有时随便,一辈子才不会那么难。 不久,家里又新添了宝贝——CD/DVD机,期待每周二父亲从夜市带回来一片新的CD。《小孩不笨》是那时重复播放最高频率的卡碟,“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不要老是坐在那边看天空,如果你自己都不愿意动,还有谁能够帮助你成功……”主题曲的这一句父亲老是鞭策,对比别人家马到成功,花开富贵的风水画,我们家挂的是夜市几块钱买来的卡通卷轴挂联,内容大概就是“人的一生,全靠奋斗;唯有奋斗,才能成功”,以前看来,逊色不少,但何尝不是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不过就是旁敲侧击,可惜我们是顽石。 两年前疫情大冲击,撑不住的业者纷纷投降,CD/DVD卡碟河清海竭也难有一见,至少在新山很多的百货商场,CD/DVD商店的影子,早已不知去向。再回去马六甲皇冠广场,从我中学读书到现在工作7年了,“艺海唱片公司”依然热情向我挥手。基本上,我也只是路人甲。金钗之年认识周杰伦〈七里香〉,兄弟凭着老唱机带出的旋律哼出不成调的曲子,周杰伦那时很红,他的香才不止七里;午后闲暇,收音机唱着S.H.E〈不想长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大还那么遥远;母亲在林玉英的〈小雨〉中品味人生,缝着补得不能再补的旧衣服,嘴里念念叨叨,要我们能省则省,以前……现在……怎样怎样……;父亲则在香烟缭绕借着叶启田〈爱拼才会赢〉勉励我们,唱机声量很大,整条街我总是觉得我们家最吵…… 福建歌听来像骂人 成了社会人以后,渐渐听得懂福建歌的精髓,跑步的时候、工作的时候、做家务的时候,也会像小时候父亲听歌那样,但现在是找不到父亲的唱机,唯有呼唤天猫精灵,唱响整条街,外子说,福建歌听来像骂人。年长了,歌老了,老歌回放着年轻片段。现实没有任意门,只能借着前人声线追忆过往,那些人,那些事,曾经在那首歌里存在过……天猫精灵外在过于时尚,对比父亲家中老式唱机那一身严肃黑色的外衣,像是在高档餐厅穿上西装皮鞋,却大大咧咧用手扒饭,有些不入格调。 如今在早市、夜市经营CD/DVD的业者同样影踪匿迹,人去楼空,YouTube打开,歌名歌手一搜,山寨盗版正版,各类音乐歌手鱼目混珠,翻唱者比比皆是,有者更胜一筹,或改编,DJ动感版,味道淡了,情浅了,点阅率意外高。父亲那会儿听的CD在家里是找不到了,唱机也失修好多年了、CD、DVD卡碟年过半百,播不出高清画质。满室俱哗的家中光景,在父亲离开以后,孩子各奔东西,早就黯然失色。外头的阳光还是逼人,母亲依旧缝补着旧衣服,在灯光微弱的客厅里,听着收音机,一塔一塔、断断续续,报着每日新闻……
2年前
2年前
近日脸书弹出回忆帖子,提醒我在某个塞车的早晨是靠夕阳武士的《风》熬过了一小时半的路程。回想这几年台语似乎又热了起来,从茄子蛋的〈浪子回头〉烟一根根的点到娃娃魏如萱的〈你啊你啊〉大玩台语;无论新起的美秀集团、柯拉琪或是成团已久的拍谢少年、闪灵,台语似乎又悄悄跑进耳朵。 文:许苏怡 其实在大马俗称福建歌的闽南歌曲,在福建人占多的华人社会中,一直是华语和粤语歌以外的主流中文歌曲。大量从台湾引进来的福建歌,风靡了马来西亚。〈爱拼才会赢〉、〈酒后的心声〉、〈心事谁人知〉、〈欢喜就好〉、〈家后〉等,深深地印在许多大马华人的脑海中。 作为籍贯金门,已是第三代土生土长的巴生人,台语从小就在身边。无论是电视上的影视歌还是生活里的对话,台语一直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从前的台语在认知里叫“福建话”,而所唱的“福建歌”也不是这样的音乐型态。 [nonvip_content_start] 上世纪的马来西亚的华人深受港台文化的影响,而我所在的巴生更是一个充满“台味”的地方。家中祖辈从前是看“王宝钏”、“杨丽花”、“叶青”等录影带打发时间,现在父辈则是收看“欢喜台”的节目与闽南剧。在我家乡的圈子,洪荣宏和黄乙玲就如同周杰伦和蔡依玲一样;时至今日参加亲戚喜宴,仍然会听到长辈上台唱〈一只小雨伞〉。 闽南剧和选秀风潮 步入了千禧年时,Astro把闽南剧带进马来西亚;引入闽南剧不确定是不是Astro的首创,但能确定的是首部《意难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潮。我天真地相信那是一个历史性的文化输入,因为那往后的几年,至少在我所处的巴生市,大街小巷以及百货公司你都能听见孩童在唱闽南剧主题曲。 “福建戏”逐渐从一个时段,变成多个时段播放;电视台也打造一个专属的频道,引进台湾多个综艺节目或是打造本土以“福建话”为媒介语的节目。其中,一档以唱福建歌的歌唱比赛“欢喜来卡拉”,更是掀起大马人唱“福建歌”的热潮。当时江蕙、黄乙玲、陈雷、蔡小虎等歌手的作品频频流传,本地台语系歌手小凤凤、黄一飞亦人气高升。 这场比赛不分年龄和种族,所以时不时也能看见印度同胞唱着〈追追追〉参加选拔。比赛从小乡村比到大城镇,再延伸到海外有全球版的“全球欢喜来卡拉”。当时大量的福建歌、闽南歌曲被传唱,也再度把消沉下去的台语歌手捧起来,这场选秀风风火火至少办了九年。 长大后的自己转移听歌类型,不知道那股“台风“是如何消失,不过近年的歌单越来越多令人惊喜的台语歌,不知这股”台风“会不会随时又悄然而至? 合作伙伴 | 台湾东协造音行动 https://www.taiwanaseanmusicaction.com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