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福建食物

如果你嚐到花生湯、蝦面、滷麵、芋頭飯、曼煎糕等,這些都是閩南常見且具代表性的小吃;如果你吃到光餅、紅酒雞、幹盤面,這些是閩東,特別是福州常見且具代表性的食物,也就是說,如果你看到賣這些食物的店家,大概能推測到店主的身世…… 當吃到蠔煎、福建面(檳城蝦面)、滷麵時,你知道那是福建食物,不過,知道是哪裡的福建食物嗎? 馬來西亞的華人食物,以福建、廣東、潮汕、客家、海南的籍貫菜為主,其中福建人數最多,福建食物也最普遍。不過福建幅員廣闊,只比西馬小一點而已,福建簡稱“閩”,精準地來說,可分為閩西、閩南、閩北、閩東。 福建不僅地域大,語言、飲食習慣也不同。我本身講閩南話,一開始還以為到了閩南,用方言就可以溝通無障礙,到了當地才發現,光閩南就分泉州腔、潮汕腔、客家話等不同方言,我廈門話大概都懂,漳州話聽懂八成,泉州話只聽得懂五成;莆田話一句也聽不懂,比英文還不懂。 語言不通是因為福建山多田少,交通不便,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如果有人問:“馬來西亞菜的特色是什麼?”我想很多人很難一言以蔽之,然而談到:“福建食物的特色是什麼?”也是同樣的概念。 閩南靠海,海鮮為多,調味多清淡。閩西多山,禽類、農作為多。位於閩東的福州,從秦朝開始就是該地區政經中心,飲食文化根基深厚,善於用糟,菜色最精緻。閩北則是指武夷山區、南平一帶,山區水寒,山產為多,善釀嗜辣。 馬來西亞福建食物多來自閩南、閩東 我走訪大馬各地,發現跟臺灣一樣,多數福建食物來自閩南、閩東,臺灣則多集中在閩南里的泉州跟漳州。這跟地緣有關,清末交通以海運為主,因此大馬多來自中國華南沿海的居民,這些移民者連帶也帶來了家鄉的飲食習慣。 如果你嚐到花生湯、蝦面、滷麵、芋頭飯、曼煎糕等,這些都是閩南常見且具代表性的小吃;如果你吃到光餅、紅酒雞、幹盤面,這些是閩東,特別是福州常見且具代表性的食物,也就是說,如果你看到賣這些食物的店家,大概能推測到店主的身世。還有一些食物是跨域的,例如:薄餅橫跨閩北到閩南、蠔煎也橫跨閩南到潮汕沿海。 [vip_content_start] 東西南北仍是初級的劃分,閩南又分泉州、漳州、廈門等,各地代表性食物也不同。更細分之下,泉州底下還有七縣,同安、惠安、晉江等地,也有各自食物的特色。 如果你在檳城吃到貢糖,貢糖來自福建,更精準來說,是來自漳州、廈門或金門。吃到面線糊的話,就很可能來自福建泉州,在閩南都吃得到面線,不過只有泉州將其命名為“面線糊”,而且面線糊還被泉州市列為該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福建,薄餅的餡料會根據所在地區而有各自特色,例如:泉州放很多紅蘿蔔、漳州放竹筍、廈門會放滸苔(一種河海交界的藻類),這在馬來西亞比較看不到原鄉的差異表現。蠔煎則從莆田到潮汕都吃得到,在西馬吃到的多屬閩南版本(蠔煎),在砂拉越則能吃到潮汕版本(蠔烙)。 細節性的區分,有助於我們更瞭解一物一鄉一地,也有機會更瞭解先輩的身世,同時也可能借此更瞭解自己。
6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