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童诗
星云
【且听风吟】标准与热情——10月的两场朗诵/林健文
10月第一天,在槟城威省看了全国诗歌朗诵比赛国赛,不算出席,只是匆忙的看完比赛,然后赶回吉隆坡,隔天还要上班。比赛很精彩,已经是全国赛了,每州只能派出一支最好的队伍参加,是州内精英中的精英,无法挑剔,但我总是觉得,有些东西不对劲。 主办方安排得很好,嘉年华很成功,地点也很好,除了音响没有那么出色以外,流程走得很顺畅,比赛甚至还提早结束,到底问题出现在哪里? 这场比赛是全国赛,我发现少了一些人,所以少了一些热情。我感觉到,这场嘉年华正慢慢走向一个“标准的活动”,就像学生应付考试答题那样,安安稳稳的做,根据前人留下的流程,根据部门的标准,做好就对了。的确,做好就对了,也没有必要多加什么东西,反正大家都觉得没有问题。但,这是全国赛,多少学生在州赛拼个你死我活想要抢的一张入门票,但在国赛,我感觉不到对新诗和朗诵的热情。 有时候很难定义你喜欢一件事情。评审、指导老师、学生,几乎都是根据标准行事,我印象中的诗歌朗诵全国赛,是诗人评审和指导老师大斗法(何贵强幸立雄等,说的就是你们)的场地,每一年转变演绎方式挑战评审,朗诵的新点子层出不穷,不在乎胜负,只在乎对于现代诗的一份执著。我想这东西叫做热情,一种无法用语音语调和技巧取代的东西。 听说全国赛诗人和专业语音语调老师不再会被邀,希望这只是传言,不是事实。上个月我和一位马来诗人谈起,我们有一个中文的全国诗歌朗诵比赛,他说好酷,他也想来看看。马来诗人懂中文,还能写中文诗,我觉得酷的是他。 让表演者和观众喜欢上诗歌 诗人缺席的诗歌朗诵比赛是不是有点像吃肉骨茶不要肉?差点忘了,诗人在马来西亚一点社会地位和职位也没有,都是业余的。语音语调老师起码可以靠声音吃饭,诗人养不饱自己,诗显然不能换来三餐,这是事实。 没有热情也得办下去,反正都已经成为课外活动的一部分了,每年继续办就是。无论如何,今年还有一些事物让我感到热情的存在:我看到最热情的是小学生的父母,似乎每一个州初小入围学生的父母都到现场支持,可惜主办当局安排了一个小礼堂,把大礼堂给了缺少观众的高中组。我在想,热情不是一个人能推上去的,它需要很多人,包括参与者和观众一起努力才能完成。 10月中旬,到新山寻花踪。这次特设了童诗比赛,所以也在表演节目里安排了童诗演绎。苏维胜老师找我的时候,我就预设了一个想法:打破传统童诗的格局,从文本到表演回归本质的表现。结果他和王进云老师呈献了一场精彩的演出,舞台设计和道具给了大家视觉上足够的色彩,这正是童诗本质之一。另外,学生们朗诵时放弃传统朗诵的方式,以一种“玩”的态度来处理声音及动作,这也是童诗本质的第二个元素。我个人觉得,朗诵不一定只是规规矩矩在舞台上表演,它可以有多元化的形态和方式。基于不同的舞台和场景,朗诵必须变得很自由,迁就现场的情绪,顺着朗诵者和观众的互动来安排节奏,这样或许会更精彩。 10月的两场朗诵,给了我两种不同的观赏心态:全国赛水准很高但热情不足,花踪童诗演绎朗诵水平不高但热情满满。以诗人的身分来说,我更加乐于看见,诗歌朗诵或演绎时,学生们都是充满活力和快乐的,不需要在压力下去完成一个表演。能够让表演者和观众喜欢上诗歌,或许才是诗人创作和朗诵者上台演绎的最大目的,反之,这样的活动就会沦为一场标准的活动,大家也会慢慢对它失去热诚和兴趣。
1星期前
星云
星云
【童诗】大自然的家族/刘育龙(八打灵再也)
1/风 他是神通广大的忍者 懂得隐身术 喜欢飞檐走壁 他的好奇心很重 喜欢闻一闻花草的清香 喜欢摸一摸树上的枝叶 喜欢刮一刮大海 把海水刨出一卷卷波浪 心情好的时候 他会吹干衣物 推动风车 轻轻抚摸孩子们的圆脸颊 心情不好的时候 他会掀开家家户户的屋顶 踢倒牌楼和树木 把地面上的大小东西 都推得东歪西倒 他是停不下来的 好玩又喜怒无常的忍者 2/雨 她是超一流的短跑健将 跑得比奥运选手还快 一眨眼 她便从远处的青山 跑到我家的阳台 一边跑啊跑 一边沙沙地洒下 点点滴滴的清凉 有时 她来得急 去得快 哗啦哗啦地倾诉满腔的苦水 随即陡然消失 有时 她缓缓走来 轻轻柔柔地细说心事 从清晨 一直述说到夜晚 她是多愁善感的女子 喜欢把人们的回忆 浸存在潮湿和寒意里 当雨季降临时 她便把这些故事 回放给故事的主人听 3/云 他是孙悟空的徒弟 懂得七十二变 他有时候变成兔子 有时候变成老鹰 有时候变成甜甜圈 有时候变成冰淇淋 他不断地变来变去 为孩子们变出 一簇簇惊奇 一朵朵欢欣 他披着一袭漂亮的披风 天气晴朗时 他披上白色的披风 刮风下雨时 他披上黑色的披风 彩霞漫天时 他披上橙红色的披风 他收集世界各地的孩子的梦想 搓揉成形 蓝天是他的展览室 一一呈现孩子们心中的盼望 4/雾 她是爱美的小女孩 怕热 也怕晒太阳 她总是在太阳起身前 在草丛和山林间奔跑 她从背囊中 抽出一袭袭白色的轻纱 为花草树木披上 为湖泊披上 为青山披上 为山谷披上 仿佛一个个散焦的滤镜 把朦胧 化成另一种美
2星期前
星云
星云
童诗村的诗与远方/刘雅琳(龙运)
此次受邀参与华文童诗交流会,收获颇丰。我有幸结识了中国童诗诗人雪野、子鱼、林乃聪、山叶等人,深感诗人们的真诚与童诗的独特风采。 走在荷塘边紧实的土壤上,阳光洒落,朵朵荷花如仙子般悄然绽放,眼前的景象宛若浸透了诗意。雪野老师带领三十多位小朋友,以写童诗为前提,鼓励他们用心观察周遭的一切,静思其中的奥妙。他语重心长地叮嘱:“所有的联想都源自生活,要多观察、多思考,诗才会出来。” 用五官探索荷塘秘密 他引导孩子们用五官去探索荷塘的秘密:为何两朵荷花并联在一起?不同形态的荷花象征着什么?绿油油的大荷叶像什么?有子的莲蓬和无子的莲蓬又有什么区别?在这样的引导下,小诗人们灵感涌现。 9岁的赵若茗,学习写诗已有一段时间。在荷塘游走后,她写下了〈助听器〉: “莲蓬小时候/ 荷叶为他挡风雨挡太阳// 荷叶老了/ 莲蓬弯下腰/ 成为荷叶的/助听器”。周怡辰是个活泼的小姑娘,她的〈千万不要和荷叶吵架〉颇具童趣:“千万不要和荷叶吵架,/ 因为它会/ 张开它那张超大嘴巴/ 和你吵个不停。/ 你的小嘴巴/ 怎么吵得过它呢?”潘思朵的〈莲蓬〉颇有哲思:“莲蓬年轻的时候/ 抬着头仰望天空// 年老的它低着头/ 回忆着自己的一生”。 下午,孩子们走进教室,聆听诗人山叶的植物童诗讲座。结合早晨的经历,他们对诗的创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可自行修改诗作。不过年纪较小的孩子,面对着自己的作品,却露出绞尽脑汁都无从下笔的苦恼模样,令人忍俊不禁。 我们也参观了雪野老师的家。雪野老师在2018年作为县 “艺术家驻村” ,回到家乡浙江省宁海力洋古村,创办了中国童诗村及儿童诗研究中心。研究中心内设有崇文讲堂、童书角、现当代儿童诗出版、教育史料馆等。三百年老房子的石墙上挂着一首又一首孩子们的童诗,质朴而美好。 童诗看似简单,但诗人们往往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雪野老师的书法传承自弘一大师、潘天寿、潘飞仑这一脉,每天凌晨三点便起床勤练书法,将书法技艺融入诗中,赋予他的诗作干净、清纯与空灵的特质。参观海洋馆时,林乃聪老师谈起他创作海洋主题童诗的过程,表示当时他花了大量时间阅读海洋生物的科普书籍,深入研究后再动笔写诗。他认为写诗应当有趣好玩,同时不失启迪意义。 手中握着雪野老师主编的《华文童诗》创刊号,其中的“诗界”专栏刊登了“马来西亚童诗专稿”。这一趟旅程颇有感触,欲与世界对话,我们也需要一片让大小诗人长期耕耘的童诗天地。 雪野老师给孩子们上课时,言语铿锵有力,37年了,他的眼中依然闪烁着对孩子和童诗的热情。归程中,我始终记得他说的一句话:“写诗要有诗意,心中要有孩子。”
2星期前
星云
星云
天生的诗人/杨敏(木中)
“每一个儿童,都是天生的诗人。”这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言论。乍听之下,难以置信。 然而,在我执教生涯的后期,开始创作童诗时,我惊觉我的创作灵感,不就是来自孩子们的童言童语吗?小朋友直言直语,从不拐弯抹角,是不受约束的言语。 有一次,我讲解何谓地心引力时,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说,如果没有地心引力,他们可以像太空人那样,在空中飘浮着,多好玩!在课室里不需要坐在椅子上,可以像鱼儿般游水,多自在!我被他们的丰富想像力吸引了,随后就写了一首题为〈如果没有地心引力〉的童诗。 我发现,我没能想到的,孩子们竟脱口而出,例如写〈时钟〉时,我先开头说:“我家的时钟,一个不如一个,客厅的那个,慢了5分钟,厨房的那个,快了10分钟…… ”有个女生急不及待地说:“我家最标准的时钟是妈妈,只要妈妈拉开嗓子叫,我们立刻就起床!”把妈妈比喻为闹钟,再恰当不过。 我说星星喜欢陪伴月亮,它们怕月姑娘寂寞,有个女生竟认为小星星太贪玩,玩到不肯回家,直到太阳公公把它们赶回家,又是令人拍案叫绝的童趣! 孩童有能力写诗 那时,我越来越相信,孩童们是有能力写童诗的,他们只是缺乏词汇及诗的语言。于是,我把自创的童诗,贴在课室的布告板上,逐句读给他们听,赏析诗的内容。孩子们耳濡目染,有些已兴趣盎然,终于提起笔来写童诗,我便来个顺水推舟,在课室里设置一个壁报栏,让学生作品得以展示的空间,那版块就取名为〈我来写你来读〉。这小版块,引来不少小诗人,而一首首趣味盎然的小诗,给我带来惊喜连连。小诗人都被我美言几句,喜上眉梢。 孩童以童眼看世界,以童心感受周遭的事物,他们出口成诗,有无穷尽的想像空间。因此,我深信,孩童是创作童诗的高手,无容置疑。
2星期前
星云
星云
孩子,不是你的诗写得不好/刘雅琳(龙运)
作为童诗创作比赛的评审老师,在选稿的最后一个阶段,我经常会在纠结中挣扎。当主办方要求从几百份投稿中选出20份得奖作品时,我会为那些同样出色却未能入选的作品感到惋惜。总有许多份诗作,同样闪烁着童真的光,然而,最终被大家看见的,只有那少数的几份。那些未被选中的小朋友或许会因此认为自己不擅长写诗,从而失去了创作的信心。 童诗创作比赛确实能够激励孩子们磨练创作技巧。但从长远来看,真正让他们爱上童诗的,并非仅靠一次次的比赛,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成人与孩子之间的诗意互动。父母或老师,是否会与孩子共同阅读童诗?是否会在闲暇时光中为他们朗读那些经典或充满灵性的诗句?我们是否创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氛围,让孩子们在无拘无束的思维中,针对那些有趣的问题,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 至今,我依然记得我的童诗启蒙老师符爱梅,如何一字一句地与我讨论、修改我的童诗;也记得在童诗创作营中,梁志庆老师、年红老师等人,如何在我们创作后悉心点评,他们总能从小朋友的作品中发现亮点,给予我们满满的肯定与鼓励。 落选作品在中国刊登 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写诗。诗,是心灵的回声,是思想的流露。我们如何去批判那些情感和想法,那只不过是一个人内心独有的表达。教孩子写诗,不正是希望他们能以一种更浪漫、更有趣的方式来认识自己、表达自己吗? 由于我对童诗的热爱,也引导孩子们去阅读、创作。孩子们的作品时常得到编辑和老师的喜爱,屡次刊登在本地的儿童周刊上。当然,也有一些投稿未能如愿,或许当时有更多优秀的作品,或许老师希望将机会留给其他孩子以示鼓励。在某些机缘下,当我将这些落选的诗作投给中国的童诗刊物时,它们却被刊登了。 孩子们,若你们在童诗创作比赛中获奖,自然值得高兴。但若未获奖,切莫气馁。这并不意味着你的诗写得不好,只是它还未找到一个更合适的舞台。 作为一名老师,我的童诗也未必人人喜欢,因为“各花入各眼”嘛!自己写的诗,最重要自己喜欢;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学习如何更开放地欣赏不同风格的创作。 我希望写童诗的孩子们都能保持创作的热情,坚持写下去。用你们的双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把它们化作一首首诗,在诗的世界里尽情遨游,享受将生活的平凡化为不平凡的乐趣与能力。
2月前
星云
星云
【童诗】吸烟/廖舒辉(亚罗士打)
快把窗口关起来 烟又从外面飘进来了 大人总是这么说 窗口关上了 我还嗅得到烟味 烟不在外面 烟就在身边 我总是捏着鼻子在说 爸爸总是闭起耳朵在吸
3月前
星云
星云
【童诗】校鞋/廖舒辉(亚罗士打)
一、〈小白鞋的秘密〉 我有一双小白鞋 妈妈把它洗得干净 周末时 为它化上洁白的妆 妈妈叮嘱我 要好好爱护小白鞋 我总是忘了这句话 每一次妈妈都知道 我忘了 小白鞋说 穿过操场的时候 忍不住在草地上奔跑 踩碎的许多小露珠 一点点地印在鞋子上 小白鞋说 走过泥沼的时候 被咬住的小脚丫 用小小的脚印 一路画出回家的路 小白鞋说 在鱼池边观鱼时 误踩了池边的青苔 我对着它 诚恳地道了歉 这都是小白鞋告诉妈妈的秘密 小白鞋 像穿在我脚上的一幅地图 妈妈循着这张小地图 找寻我的故事 一边用她的唠叨 记录我的成长 二、〈藏住秘密的小黑鞋〉 新的一年 我告别了小白鞋 开心地换上小黑鞋 小黑鞋 较藏得住秘密 我和朋友用脚 互相在鞋子上打勾勾 它不出声 朋友发脾气 踩住我的小黑鞋 它也不吱声 踩到了狗屎 我偷偷擦干净 它也忍住不说 我把鞋子放错别人的脚上 带回了家里 第二天才换了回来 这一些小秘密 小黑鞋都没说 小黑鞋 比较藏得住秘密 不像小白鞋 把我的小心思 全都告诉妈妈
3月前
星云
星云
童诗两首/林雪美(巴生)
01/我猜 我猜 蝴蝶偷走了花姐姐的连衣裙 要不然 为什么它有七彩的翅膀 我猜 奶牛打翻了书法家的墨汁瓶 要不然 为什么它沾上黑色斑块 我猜 刺猬打翻了裁缝师的工具箱 要不然 为什么它身上扎着针头 我猜 妈妈一定是想溜出去玩 要不然 为什么她把我送到学校 02/妈妈和高跟鞋 高跟鞋告诉我 它曾经陪伴妈妈 到天涯海角追梦 笔电和公事包是她的战友 高跟鞋告诉我 它曾经陪伴妈妈 到繁华世界追梦 香水和化妆盒是她的闺蜜 后来的后来 换成妈妈陪伴我 奶瓶和炒菜锅是她的日常 高跟鞋静静躺在盒子里 我是不是打断了 妈妈和高跟鞋一起做的梦? 一定是我 让妈妈的脚趾变肿 皮肤变粗 还变回了灰姑娘
5月前
星云
星云
童诗5首/廖舒辉(亚罗士打)
01/我的耳朵,被认错成蚂蚁洞 大大的 小小的 不同形状 不同大小 不同人身上的 耳朵 总是不同的 有些耳朵 大大的 蚊子 说的坏话 一字不漏地传进去 有些耳朵 小小的 大象 说的悄悄话 进都进不去 我的耳朵 不大也不小 只不过 在睡着的时候 路过的蚂蚁 常常会认错 那是他的蚂蚁洞 它们经常把 蚊子的 大象的 爸爸的 妈妈的 悄悄的 坏坏的 甜甜的话 放进我的耳朵 尤其是那些我不爱听的话 02/书桌上的长沟 书桌上有一条长沟 笔头在沟里 栽了几次跟头 每次我都拿着橡皮 追着擦掉它的伤痕 并用擦出来的泥 堆满那一条长沟 有次,我打翻了水 水涌进长沟 许多只小蝌蚪 在水里,活了起来 突然发现 我是青蛙妈妈 产下许多的卵 第二天,水还在 橡皮泥静止不动 有的浮,有的沉 都在水里 这条长长的沟 多像小区那一条大河 蝌蚪都淹死在里头了 03/不该为鸡仔取名字 那一天,我蹲在地上 反复数着 奔走的鸡仔 我可太烦恼 该不该为鸡仔取名字 因为我还搞不清 它们有多少 母鸡 您是否曾为鸡仔取名 是否曾在肚子里 轻声呼唤它的名字 您是否在寻找鸡仔 或是 一颗寄予爱意的蛋 孵化以前 它们曾在您柔软的羽翼下 躲猫猫 许是躲得太好了 至今还找不到 您的鸡仔 走过来的爸爸,告诉我 千万别为鸡仔取名字 有天,鸡仔走丢了 母鸡会追着向你叫喊 它们的名字 它知道 你曾把它们放在心上 也会不舍 它们的走丢 04/阿嫲老师 我的老师 爱穿花裙子 今日 昨日 大前日 天天开成一朵花 如果她是花 或许是 一朵百合 一朵康乃馨 一朵操场边的小雏菊 每当她从门前经过 总看到她的一头白发 在风中飘飞 老师说:“我曾是姐姐老师” 称她为姐姐的 成了爷爷奶奶 老师说:“我曾是妈妈老师” 称她为妈妈的 成了爸爸妈妈 老师说:“现在我是阿嫲老师” 她是我们的华文老师 奶奶和阿嫲老师 年轻时,就是好朋友 如今 都有着一头白发 奶奶 洗了多年的衣服 洗白了自己的头发 老师 写了多年的粉笔字 写白了头发 多年过去了 花裙子上依然开着漂亮的花 奶奶的柜子上 放着她俩的合照 他们拍摄下多年的友情 定格下两条最漂亮的花裙子 今天阿嫲老师退休了 依然是那件最爱的花裙子 我送的一束百合 是美丽的陪衬 她绯红的脸蛋 在阳光之下盛开 是花裙子中最漂亮的一朵 远比手中的百合 比之前的每一天 都来得漂亮 阿嫲老师拥抱我的时候 我的“谢谢”说得特别大声 心底里一直都记得 出门前,奶奶特别交代的 “她是我们一家人的老师” 05/在每一个赖床的时刻 清晨 大概是一只猫 仿佛睡梦中来来回回奔跑了九遍 才慵懒地摊开睡姿 舔一舔阳光的温暖 午后 大概是一只蜗牛 在时间忙碌的奔跑当儿 缓慢地爬 缓慢地爬进壳里 又伸出触角 抚摸阳光的昏昏欲睡 午夜 大概是一只猫头鹰 倒悬着看黑夜颠倒 倒悬着看时序 如何想像今晨的阳光 照亮这一夜
5月前
星云
旅情
叶蕙/每天为你读一首诗
读诗或不读诗,其实对生活没有太大的帮助,却能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腹有诗书气自华,心中有诗的人气质和谈吐就是不一样。读诗不需要理由,可当你思考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之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你就知道为何读诗那么重要了……
7月前
旅情
星云
【童诗创作】写一封信/林雪美(巴生)
我要写一封信 给太阳公公 求求他别太早露脸 让疲惫的爸爸多睡一会 他为了孩子们的开学费用 多了几根白发 我要写一封信 给海洋婆婆 求求她多送一些鱼儿过来 让马末叔叔的孩子们不再饿肚子 马末太太就不必过来跟妈妈借鸡蛋 我要写一封信 给好心的警察叔叔 求求他帮我找回黑皮 它现在过得好吗 看到我藏在大树下的玩具吗 我有好多故事还没有跟它说 可是我知道妈妈不敢告诉我的事 黑皮在路边找食物时被车撞飞了 我应该写信寄到天堂 谁来帮我把信送出去呢
8月前
星云
星云
【童诗】小记者的访问/廖舒辉(亚罗士打)
老师问我:长大后,你想做什么?” 我说:“我想当一名记者” 因为我身边的人 都藏着自己的秘密 我要访问爷爷的白发 他的脑袋瓜里 积存了多少的知识 才光秃秃的照出智慧 我要访问奶奶的门牙 她说的笑话 从漏风的牙齿里钻出来的时候 是否也会笑出 哈哈哈的声响 我要访问爸爸的大肚子 他是否偷偷藏起 一肚子的梦想 才会每次睡醒后 悄悄地又大了一圈 我要访问妈妈的小手手 她的小手是否会瞬间变大 要不然每一次 打在我的屁股 疼痛是如何放大 最后 我决定在访问他们之前 先访问我家的小狗 汪 是不是代表我在这 汪汪 是不是代表我饿了 汪汪汪汪 是不是我想出去玩了 它 一连串地 汪汪汪汪 汪汪汪汪 说了一大堆 按照我对它的了解 我想我终于搞懂了 它的意思大概是 我不接受 你的访问
9月前
星云
全国综合
庆马中建交50周年 作协 汉语桥 办童诗活动
为了推动马来西亚的华裔和非华裔小学生认识和喜爱中华文化以及友族文化,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与汉语桥俱乐部决定携手合作,举办一系列以童诗为主题的文学活动:“马来西亚孩子眼中的马来西亚和中华文化”。
9月前
全国综合
星云
【童诗创作】时间长什么样子?/刘绍妮(泗里街)
时间长什么样子? 一定是尖尖的, 划伤了爸爸的脸庞, 划伤了妈妈的手心。 时间长什么样子? 一定是白白的, 染白了爸爸的胡子, 染白了妈妈的青丝。 时间长什么样子? 一定是重重的, 压弯了爸爸的身躯, 压弯了妈妈的眼睛。 我问爸妈, 时间到底长什么样子? 爸爸说, 时间是爱我的样子。 妈妈说, 时间是我长大的样子。
10月前
星云
文艺春秋
【特辑.文学答客问 04】刘育龙 / 文学讲座与我
主办活动是需要成本的,但文学讲座的演讲费该给多少才算合理?邀请作家演讲时,他们会要求什么?该留多少时间准备?【文艺春秋】请来5位创作风格不同,却一样有着丰富演讲经验的马华作家——方肯、黎紫书、龚万辉、蔡晓玲和刘育龙,谈他们受邀时的考量与在乎的事。 策划活动不容易,准备讲稿也不容易,本期内容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或建议,也希望让更多人看到主讲人该有的认真。 以下为刘育龙的解答—— ● 你的第一场文学讲座在何时? 我的第一场文学讲座估计是二十多三十年前的天宝遗事了,往事如烟,实在想不起确实的日期和地点。第一次受邀,猜想除了高兴,大概还挺紧张的,担心自己的临场表现不好,也担心自己的分享对出席者没有多大帮助。 ● 目前最想讲哪方面的内容? 我自己最想也最喜欢讲的主题,一个是新诗的创作和赏析,另一个是童诗的创作和赏析,主要是因为本身长期都在写和教导新诗和童诗,也经常阅读国内外的相关作品和一些论述文章,对本地诗坛、初学者和读者面对的问题和误区多少有一些体会和观察,希望能够有机缘把自己的一点心得分享出去。说是“启蒙”也好,说是“发扬”也罢,为了弘扬诗,自己还真敢说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尽管不是也不必每一个人都成为诗人,但是我还是希望在这个纷纷扰扰的尘世,能够多几个“心中有诗”的人(套用廖伟棠的话),让诗成为他们心空上的太阳。 ● 合理的演讲费是多少?怎么计算? 关于如何计算演讲费,实际上有好一些因素要斟酌,如主办方的背景、主讲人和主办方负责人的交情、是实体的还是线上讲座、活动本身的性质、是否有住宿和交通方面的额外开销等,不过,为了方便计算,我们不妨撇开这些不谈,纯粹就合理的演讲费来给例子。个人的看法是,如果是一到两个小时的演讲,演讲费应该要有200到300令吉;如果演讲的时间是3到5个小时,演讲费应该要有500到600令吉;如果是连续两天的授课式演讲,演讲费应该要有1000到1200令吉。 ● 演讲前怎样做准备?需多少时间? 我的做法是,首先根据演讲的主题和范围构思提纲,列出要点,调整和排列好这些要点的先后顺序,然后拟定初稿,上网搜索和翻阅自己的藏书找出合用的资料和例子,逐步完善和充实演讲稿,最后便是制作PPT。演讲之前到底得花多少时间去做准备,其实很难一概而论。如果是一两个小时上下的演讲,所讲的主题又是自己驾轻就熟的,而且已经有在之前的演讲备好的现成演讲稿和PPT可用,那么就只须配合受众的程度和主办方的要求,调整内容、文句和例子等,用一两个晚上的时间便可以完成。如果是长达一整天或是连续两天的授课式演讲,得同时准备好几场的演讲内容,再加上有些讲题是自己相对陌生的话,那么可能便得耗上好几个晚上加上一两天的周末,才能够把讲题准备得比较周全和满意。 ● 演讲时最在意什么? 我本身是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的人,因此出席者的投入和专注的程度,会对我的演讲有所影响。如果看见和感受到他们听得很入神,我便会讲得更为起劲和神采飞扬;相反的,如果他们在台下聊天或者是做其他事情,则会影响我的表现。 ● 最难忘的一次演讲经历? 2022年7月,我和林健文受邀担任霹雳州教师文学创作课程的主讲人,为一百三十多位中小学的校长和教师讲课两天,与他们分享我们在新诗和童诗创作与赏析方面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之后便分配时间让参与者创作新诗或是童诗,隔天我们逐一点评习作,然后回答他们的疑问。这项活动是近年来我们第一次根据“授课-现场创作-点评和讨论”的模式设计和进行,既有足够的时间让主讲人把概念和技巧从容道来,也安排了时间供参与者互相讨论和动手创作,体验诗创作的历程,最后在点评的环节由主讲人勾勒出作品的优缺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和方法。虽然是长达两天的课程,但是我们看到这些校长和教师都专心听课,认真做笔记,交流时也积极地提出心中的疑难和困惑,这一幕幕看在眼里,令我感到非常满足和欣慰。 相关文章: 【特辑.文学答客问 01】方肯 / 文学讲座与我 【特辑.文学答客问 02】黎紫书 / 文学讲座与我 【特辑.文学答客问 03】龚万辉 / 文学讲座与我 【特辑.文学答客问 04】刘育龙 / 文学讲座与我 【特辑.文学答客问 05】蔡晓玲 / 文学讲座与我
1年前
文艺春秋
更多童诗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