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童趣

松鼠,松鼠…… 我的脑海一直给那种动物的形象充塞着。而且那种动物的名称不断向我挑战,要我毫不怠慢地从那三层的脑膜中消除。 “你已经上了年纪。再承受不起任何重担……”我不肯定像这样的警告从哪儿无端端传进了我的脑袋。 然而我就是不肯认输。我这一生,更大的挑战都已面对过,到头来胜利往往归于我,更何况是这么一件小事。人家说的,这只不过是芝麻绿豆罢了。 我儿子和媳妇已各自上班去了。厨房已准备好早餐给我和三个孙儿吃。 洗过澡,我径自走进厨房。主要的目的不是要从那儿拿早餐,而是要确定孙子以及他们的邻居朋友要捉的那只倒霉松鼠是否已被捉住。 ● 我想起昨天白天发生过的事情。 当时我躺在懒椅上,睡意甚浓,一时不知身在何方。 “爷爷,松鼠……”最小的孙子刚从幼儿园回到家,提醒我那件他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我不必看他的面孔,单听声音就能断定是他。我确定不会出错。 “什么?”我的思维闪过刚才在蒙眬中不知是哪个孙儿的喊叫声。我不理会那大声的喊叫,继续闭上双眼。昨晚整个晚上我都没好好睡过一觉,今早又得起早带小孙子在屋门前等校巴,因而觉得很疲倦。别人都说,老年人通常患有失眠症,无可避免。其实那是一种心理状况。 “松鼠?松鼠在哪儿?”我问,同时向客厅四周张望。 “我怎么晓得。今早两个哥哥骑脚踏车去上学以前对我这样说的,”小孙子把两个小手掌在我面前摊开。 “那松鼠到底在哪儿?”我催促地问。 “二哥说,有一只灰色的松鼠偷偷走进我们的厨房,也许是从我们屋子后门的缝隙溜进来的吧。” “胡说,我们家怎么会有松鼠。长久以来,没听说过有松鼠走进人们的屋子里……”我立即否定了小孙子的说法。小孙子露出一脸的不满,似乎我在毫无坚定、可靠的证据下就认定是他的错。 我设法纠正小孙子的思路,我告诉他松鼠是不敢走进人们的住家里头的。松鼠生性怕人。它们只会在黑暗或没人出没的地方,例如枝丫、沟渠旁边、篱笆或围墙上等地方躲躲闪闪过日子。 小孙子还来不及反应,长孙已放学回家,第二个孙子跟在后面。 “老伯伯!”一个孩子向我打招呼,以引起我的注意。我认出他是邻居拉迪夫先生的儿子,也是我第二个孙子的同学。 我连忙回应,随即问他:“西迪,放学了?吃过午饭了吗?” “我们几个在嘛嘛档吃过饭了,今天妈妈告诉我们,她的办事处有要事,来不及准备我们的午餐。”长孙清晰地回应,一面对邻居那孩子指指屋里头的厨房。 邻居小朋友急着要知道事情的答案。他急忙在屋前把校鞋脱下。 “厨房真的有松鼠?捉住它呀!”小孙子插嘴。 这时反而是我对这件事感兴趣了。我急急地问:“真的有松鼠走进了我们的厨房?是谁看到的?” “是我最先看到的,”第二个孙子抢着说,他向来居功从不落人后。 长孙带领三个年纪比他小的孩子走进里头。我也跟着他们的后头。无论如何,我在这事件上只处于配角的地位。 他们几人对此十分感兴趣,一起叙说着那松鼠的特性,再讨论捕捉它的各种方法。 第二个孙子讲了很多关于松鼠的躯体和动作的事情。他并没回答我提出的“那只松鼠从哪儿走进我们的屋子”这个问题,也许他也不晓得。长孙则说那松鼠一听到他和二弟走近,就从厨房的玻璃窗逃出去。 “如今那松鼠跑了,你们对它有什么打算?”我随口问。 西迪不经思考就回答:“松鼠好比老鼠,如果它发现什么地方有喜欢吃的东西,我保证它一定会再回来。我爸爸曾经在同一个晚上捉到三只松鼠。” “用什么去捉?”幼孙的问题如一根箭直射出去。 “放些牛皮胶啦,”长孙说。 “我们在厨房外面挖个洞,”第二个孙子充满自信地说出他的想法。 “不,用老鼠笼最有效。同时吊一两块烤得香香的鱿鱼做饵,”西迪说。他的意见获得在场所有孩子的同意。 站在他们后面的我只是微笑,没说一句话。 ● 第二天是星期六,孩子们没上课。 我8点钟醒来,儿子和媳妇还在卧室。 我在客厅就听到几个孩子的声音。毫无疑问,那是我几个孙子从屋子后面传送过来的。 不错。四个孩子,包括西迪,正坐在厨房外面的两块石头上。他们围成一个圆圈,中间置放了一个老鼠笼。噢,一只灰黄色的松鼠被困在那老鼠笼里。松鼠跳上跳下,尽力想从那个老鼠笼逃离。四个孩子对于计划成功都很开心。然而他们又因为面对另一个困局而感到颓丧。 “怎么……” 我的话还没问完,第二个孙子已说出他的看法:“把它丢到河里。” “多可怜呐,何况它又没做什么错事。它也没害过我们什么,反而是我们引诱它……”幼孙抗议,看样子差一点儿就要哭出来了。 “西迪,”长孙望着西迪,征求对方的意见,“以前你们怎样处理捉到的三只松鼠?” “我爸爸有个朋友想把它们带回家煮汤,我奶奶不答应。最后,我们把那些松鼠都放去我们那个住宅花园后面的林子里。” 我几个孙子讨论了相当久。末了,他们决定依照拉迪夫先生的方法,去解决这事情。 相关文章: 碧澄/夜起 碧澄/写诗与灵感 丹绒端、苍鹰、雀鹰……你们可好?/碧澄
4月前
14. 你搬来了 椅子 桌子 矮凳 爬上了镁光灯照耀的舞台 揽着水瓶一鞠躬,然后 你开口 酝酿了一出舞台剧 招星惹月般 演活了她与布娃娃的唇语 15. 世间的规矩,你 逐渐理解 以非物质的法则,错入 物质的文明 筑起的围栏,我俩曾 筑起的围栏,我俩知道 总会被内部削弱 像你曾经只把数字认作符号,现如今 则依循载体分门别类成 买food的钱 睡觉的time 看电视的length 16. 黑白照这种古文明 如玩具般 被你置放于色彩 贴纸以及黏土的淫威之下 你仿佛带领着一场工业革命 一旁的湿纸巾是传单,印着 We Need You 几个大字 广传到失落无序的 残障乐高人 衣衫褴褛模型 灰头土脸芭比 ——的手上 文明竟是如此崛起 黑白照已被加工成彩色电视 在工人的努力下 披着黏土转换成电脑屏幕 穿着贴纸进化成智能手机 后来你被门外的脚踏车吸引 一反手 便将甫建立那文明扫落 箱子的海底 17. 你照着星空 爬到一副没有青草的画架 斜拿着笔 描绘着夜景的流动 “爸爸,这个怎样画?” 不等我回应 你便转头挥动画笔 按炯炯目光所摄,折射出 许多的交错圈圆。画中教堂 如矮屋般坐在了一个没有描边的 田园。 挂着的新月貌似睡了整个世纪 在将睡眼的惺忪传染予 没有露脸的鸦 荧幕变光错映 身边的成人,画笔不辍 还亦步亦趋地跟着梵谷的脚步 临摹着色彩鲜艳的白纸 你的画纸已没有空档 也没有上色 在不懂是月亮还是皮球的下方 几朵稚嫩童花飞扬 指导的声响尚在播放 你却已弃笔遁走 穿过一幅幅如梦似真的摹本 就这样搬走了一幅 自己的星空 18. 装扮成魔法师 (你坚持不是巫婆) 如未命名的史前时代般 为贴纸们装上灵魂 通过眼睛耳朵嘴巴的错置贴粘 唤醒了草莓妈妈 蓝莓弟弟 车子约翰,组建了 跨物种家族 生命与非生命体之 平衡 融洽 (他们是Family,你说 肯定不会打架) 轻而易举地 贴住了成人的虞诈 贴住了无形的墙 尔后,你将魔法卸除 却未抹去那无中生有的家族身分 愉快地说 They are still a happy family 19. 关于噩梦 你是如此坚信 繁星般的怪兽匿于床底 于睡前故事完结后 给探头不睡的孩子耳语,于是 我的说书总是只到一半 你允许半开的书承住月光 把你的夜 注进停顿的故事集 而床底那缝,其实 停靠着你日间捡拾的梦 48. 你终究到了一万个为什么的年纪 开始询问 皮肤是什么做的 眼睛是什么做的 头发是什么做的 仿佛 急于洞悉万物 我无法敷衍 翻查手边仅有的书,或 上网搜索 格物致知式的阅读探索浏览 完整了自我生命中从未有之疑问 (也许我也曾提问,也许……) 而当我正欲转头回答 却见你小碎步般,自饭桌旁蹬来 说,可以吃糖果吗 随即吞下之前的疑问,以及 我正欲开口的答复 60 蚂蚁在墙上巡行 偶以触角通讯 你指着说 它们在kiss 看待世界的方式 你并不缺乏 犹如混沌之初创 俯身观察捡拾 仿佛滤沙 也像浪漫诗人拣选星子 摇落晚霞 为人间呈上另一种了解 于是某日蟑螂 信步走入蟑螂屋内 ——永恒的陷阱,却是 你口中的蟑螂回家 再也不去上班 相关文章: 赖殖康/女儿书 赖殖康/Thakla 赖殖康/我的生日是一场消费
8月前
漫漫教养路上,总会在某个阶段觉得孩子“特难搞”,从婴儿时期的莫名哭闹,到两三岁的闹别扭,从青春期的闹革命到少年叛逆期的闯祸,都让人束手无策,欲治乏术! 待孩子们渐渐长大,我们才能慢慢感悟到,原来一路上那些束手无策,除了因为缺乏经验,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身为大人的我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忘了孩子跟我们不一样,因此产生了不少的“误解”。 大人积累了足够的人生历练,也有着各种成见,受着束缚,但孩子们不一样!小小的他们还在努力地探索这个对他们来说,充满未知又新奇的世界。他们怀抱热情与希望,天真与勇敢,充满创意和想像力,他们看到的世界,跟我们看到的,不一样! 心理学大师阿尔弗雷德 · 阿德勒在《儿童教育心理学》里曾说:“孩子看待问题的角度与成年人不同,他们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两极分化。如果要了解孩子,我们就必须牢记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孩子总把世界划分成完全对立的两个部分:上或下;绝对好或绝对坏;聪明或愚蠢;自信或自卑;全有或全无。”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种对世界认知的“绝对感”,就肯定能更理解孩子们!如果我们能蹲下来,以平行的眼光,以耐心好好聆听孩子,去看看他们小小的脑袋瓜里究竟装着怎样有趣的想法和灵魂,亲子路一定每一天都充满意想不到的惊喜! [vip_content_start] 韩国作家李春英的绘本《妈妈你知道吗?》就是一本提醒大人停下脚步,去听听孩子心声的绘本。故事以不说教的方式,仔细描绘了孩子内心想法和世界,对大人是非常好的提醒,读了以后我们或许都会在每次匆忙对话里,更能捕捉孩子殷切的盼望和细腻的心思。 为这本绘本画插图的尹芝会也应记一功。这位韩国画家的画充满童趣,色彩饱满,对开跨页的画很有张力,封面跨封底的黑恐龙造型就很讨喜,是一只咧嘴开怀笑得开心恐龙,也是一只让阳台上的小男孩乐于亲近的恐龙! 封底有一段这样的推荐文字——同样的世界,在大人和孩子的眼中会有什么不一样呢?年轻的妈妈是不是常常觉得孩子不可理喻,或者被孩子的想法吓一大跳?这是因为,在孩子的眼里一切皆有灵魂,会和自己说话、做敌人或者做朋友。妈妈不习惯,是因为成人的世界都被格式化了。这是一本孩子的童年记事簿,会让您和孩子产生共鸣。 的确,作者以妈妈和孩子的心声相间叙述,让读者能马上意会到,同一件事,孩子想的,原来是那样!读完很想回应每一页的“妈妈你知道吗?”——“孩子,我知道了!” 故事的开始,梳妆台上一个穿着时尚的妈妈正在化妆和打理头发,但她的鼻子是长长的往前生长的枝桠!还没读文字,小禹就喊:“一定是她说谎!” 果然!这位妈妈正在企图取消跟孩子的约定:“我突然想起来了,等会儿好像有事,要不,我们下次再去动物园好吗?”很明显已经准备好要出门的孩子,自然满脸失望,也许他已经说出口,也许是内心的OS:“妈妈你知道吗?说谎话鼻子会变长的。” 结果,妈妈开车载着小朋友去动物园了!但是天不作美,下起了滂沱大雨,还刮起了风。这时,妈妈说:“下雨天真烦人,到处都在堵车!动物园里的动物们应该都躲在窝里吧。” 这多典型啊!换成任何一个大人,在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场景下,肯定毫无意外会脱口而出:“下雨天还去什么动物园!动物园里的动物肯定都躲着,我们也要淋湿,没有人在雨天参观动物园的啦!我们还是回家吧!改天再来好不好?” 但你想,孩子们会怎么想呢?他们第一个反应肯定是:“我盼啊望啊那么久,竟然来了个雨天!可是,雨天为什么就不能逛动物园?妈妈你知道吗?动物朋友们都在等着和我玩水呢!” 这一页的插图画得很精彩,小红象用她那长长的鼻子在喷水,犀鸟在歌唱,长颈鹿们纷纷探出头来看雨景,蜗牛正在树上爬,而大猩猩抱着小男孩在树干荡秋千! 这或许正是每个小孩对“雨天逛动物园”存有的缤纷想像!然后这个想像画面被大人的“淋雨会生病”、“动物很危险”、“动物也怕雨天所以会躲起来”赶跑了!是不是很可惜呢! 就像雨后初晴,小孩如果在游乐场,大人就会像故事里的妈妈,一个箭步上前制止:“不要在水坑里乱蹦乱跳!会把鞋子弄脏!” 但这时孩子想的是什么呢?他也许想说:“妈妈你知道吗?我这是在云朵里飞翔呢!”是啊!地上的水坑,仔细看,仿若天上的云朵啊!一朵朵的,多漂亮不是吗?大人失去的,正是这样的想像力啊! 走在路上,小孩就知道“跳格子”,大人难免催促:“走快点!别再那儿踩来踩去的!”可是他们想的是什么呢?——“妈妈你知道吗?如果不踩着特殊格子走,我会被下面这些怪兽吃掉的!”原来每个格子都藏着猛兽啊!只是妈妈看不见而已哦! 浴缸里,小男孩拿着恐龙模型玩具,妈妈来了:“好好洗澡!玩什么恐龙玩具!”小男孩心里想的是什么呢?原来啊!“妈妈你知道吗?昨天晚上我还和恐龙一起在城市里玩呢!我们的游戏真有趣!” 这就是孩子们的想像世界,可以在恐龙身上滑滑梯,可以在天上飞,这是我们失去的童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呵护的童真呐! 只是丰富的想像力,有时也会带来恐惧感。“妈妈你知道吗?厨房里住着好多好多怪物,我可打不过他们!”当大人吩咐小孩到夜晚的厨房去拿东西,他们的扭捏有时不是没有原因的! 最后一个画面是我最喜欢的!妈妈给小男孩读完睡前故事,说了晚安,在入睡前,小男孩闭上眼睛,开始进入想像的温暖世界——妈妈开着小巴,载着他和动物园里的动物朋友们飞上了外太空,展开了一趟新奇的旅程! “妈妈你知道吗?每天睡觉前,我都会再玩一会儿……” 如果每个大人,都能重拾这样的想像力和童趣该有多好!除了能更理解爱顽皮捣蛋的孩子,也更能保持赤子之心,觉得这世界真有趣啊! 《妈妈你知道吗?》 文/李春英(韩),1974年出生于韩国首尔,毕业于延世大学服装环境系,曾在服装公司工作过。成为两个孩子母亲后开始文字创作。2009年获得第一届儿童创作与批评社新人文学奖。作品有童话《小狐狸三剑客》《米尼是个大侦探》等。 图/尹芝会(韩),尹芝会,虽然历经了很多苦难,但却一直怀着感恩之心作画。著有《懒虫梦儿》《云彩的王国》《我们的家族》《猜猜我是谁》《过瘾帮》等绘画作品。曾获第五届首尔插图优秀奖。
2年前
2年前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是袁枚的〈所见〉。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唱声在树林里回荡。忽然他发现树上鸣蝉,立刻停歌静立,两眼凝望树梢,他要将蝉捕捉在手。 中国出版不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读本,〈所见〉都榜上有名。小时没机会接触这首诗,没有必背这回事了。成人读这首诗,也有好处。屏住呼吸,小时候专注某类昆虫的神情,从动到静的变化,我亦有之。有闲情回想童年,唤起初心总是好事。 袁枚倡导性灵说。要有赤子之心,有不解之情,才有不朽之诗。用儿童眼睛看世界,无拘无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诗由情而生,诗歌是性灵的升华,真情实感是诗歌本质。从前读性灵说,内心有些纳闷。创作不正是人的感情流露吗?这些话怎么需要强调呢? 是需要强调的。清初大兴文字狱,乾隆时期达一百三十余次之多,最为严重。思想和言论无自由可言,文人埋头考据,形成鼎盛的乾嘉时代。当时出现格调说和肌理说。前者要求文学符合道统和政治秩序,合乎温柔敦厚,彰显人伦,重视“诗教”。后者强调以学问为诗,以考据出发,作诗和学术结为一体。袁枚不满创作成为道统和考据的附庸,“作诗不可无我”,“性情之外本无诗”,无我就无性情,无性情则无情趣,如何成诗? 袁枚坦白率真,讨厌矫情。台静农写〈随园故事钞〉,特别提袁枚长相,说画像中的袁枚疎须长身,诗人形貌。虽然面麻,风度却美。台静农说袁枚不忌讳面麻,自述“我有两孤儿,麻者居其大”,将麻面入诗。给人作传也留有“痘瘢如钱,著颊上皆满”的句子。台静农另提袁枚妻妾,他引《批本随园诗话》作者“见其太夫人,并其妾四人,皆不美。”袁枚妻妾成群,却不在乎美丑,这是随园一道特别风景。 袁枚反道学、反传统,我行我素。他好吃好色好玩,虽不符礼教,但在生前,诗坛地位无人可撼。力道最大的章学诚攻击袁枚,也是始于他去世那年。郭绍虞在《中国诗的神韵格调及性灵说》说章学诚“不敢攻之于生前,而大放厥词于死后”。郭绍虞说袁枚天分高,说话有条不紊,能确立系统,“只见袁枚理论,其他作风,都是他的败鳞残甲。” “随园弟子半天下,提笔人人讲性情”,这是袁枚弟子形容当时得意状况。他与蒋士铨、赵翼并称“江左三大家”,掌控诗坛风气,学子以入其门下或得其著作为荣。袁枚有豪气,有钱有才有闲。清人恽敬在〈孙九成墓志铭〉中说他“以巧丽宏诞之词动天下,贵游及豪富少年,乐其无俭,靡然从之。其时老师宿儒,与为往复,而才辩悬绝,皆为所摧败,不能出气且数十年。”不同的文学主张在他凌厉辩才下显得苍白无力,文学论战如武侠世界,让对手“不能出气”一句,读后开了眼界。 袁枚是争论性人物 袁枚死后讥评渐盛,门生故旧见风落帆,反戈攻讦。贬抑声中其人品、思想、作风和创作被混为一谈。他广收女弟子,扶植女性文学被看成伤风败俗,成为罪状。到了近代,袁枚始终是争论性人物。周作人在〈笠翁与随园〉说章学诚的攻击“至今想来还没有多少道理,不过我总不大喜欢袁子才的气味,觉得这有点儿薄与轻。”这不免有各打五十大板的意思。朱自清拥护袁枚,在《诗言志辨》中称他为“诗坛革命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刘大杰看法。在《中国文学史》中刘大杰非议李商隐及杜牧诗风,但是对同样个性强烈的袁枚却有正面评价。文学进化论符合刘大杰口味,他称赞袁枚“文学批评上的勇敢态度和反抗封建传统的文学精神。” 袁枚如今不再让人视为洪水猛兽,但是〈所见〉成为儿童必背诗,是袁枚始料不及的。儿歌属民间口头创作,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才出现创作童诗的专业作家,从儿童心理出发,有意识地写出儿童所能理解和喜爱的诗歌。至于历代出现老少皆宜的诗作,则非专门为儿童而写,〈所见〉描写童趣,乃一时兴之所来,被当成童诗,都是后话。袁枚说作诗比作史更难,作史需才、学、识。作诗除了三者宜兼,还讲究情韵。“所谓弦外之音、味外之味也,情深而韵长。”看似漫不经心的“闭口立”,将真性情和创作天分巧妙结合。我当年教孩子读古诗,所选有限,清诗一首都无。说来遗憾,只能对袁枚说声抱歉了。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