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籌集教育費

黃子華也曾在其棟篤笑中提到:如果香港父母把所有花在小孩的教育開銷都存起來,或將其拿來做適當的投資(那時的例子是買房產),等到孩子20歲出頭時,應該過千萬港幣身家了,搞不好到時還能請一名年齡相仿的大學畢業生來工作。 如果說中年人理財有什麼大難題,那麼為小孩籌集教育費用大概率會在其一。 這當中大有學問,而作為一名未婚人士,且非教育工作從業者,我也不敢說自己有什麼特別高見,只是想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來談談這話題:為何小孩的教育是如此棘手。 首先聲明一點,我不贊成 “大學無用論” 。許多人在論證大學文憑沒有用的過程中,都沒有嚴格的證據佐證,而且結論充滿了倖存者偏差。在那些運氣成分極高的行業,例如藝人或者如今的網紅,所有的成功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相信大學文憑無用,除非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那座萬骨枯的數據之一。 從一個很市儈的角度來說,教育是目前最為有效的員工培訓方式,甚至許多專業文憑和證件考試也是按照同一個邏輯制定出來的,同時也是能夠讓許多人有謀生能力的方式。你也別去信那本《富爸爸.窮爸爸》的歪理,覺得當員工就是人下人。 這篇文章探討的是,父母是否應該為自己的孩子投入大部分心血?而這當中有什麼事情是我們很容易忽略掉的? 我曾看過一篇報道,香港父母要讓一名小孩從出生到完成大學畢業,其總開銷差不多是600萬港幣。黃子華也曾在其棟篤笑中提到:如果香港父母把所有花在小孩的教育開銷都存起來,或將其拿來做適當的投資(那時的例子是買房產),等到孩子20歲出頭時,應該過千萬港幣身家了,搞不好到時還能請一名年齡相仿的大學畢業生來工作。 當然,黃子華說的只不過是一則笑話,但也值得我們深思,到底一名小孩的教育開銷是不是值得這麼多錢? 那麼,怎麼樣的投資才是恰當的? 在談這個話題之前,我覺得父母必須對自己的家庭/家族以及孩子的天賦有一個基礎的認識。 以前大學生不常見,所以整條村子裡的第一位大學生,自然是光榮的,而且往往能在社會中找到體面的工作。如果整個村子或家族中很少有人能上大學,尤其是中產家庭也不多的情況下,父母便會竭盡所能讓孩子接受大學教育(不一定是名牌大學,只要合格即可)。因為這孩子的社交圈子很有可能就得靠這段經歷才能夠改變,而且很可能是質的改變,對其未來發展頗有裨益。 但是,如今大學生已是非常普遍。這時候,父母就得看看孩子的天賦在哪裡,是不是有興趣研究些什麼。如果孩子在這方面沒有明顯表態或者興趣,那麼你在早期給孩子找的各種興趣班,可能也只會讓他們對學習產生更多厭惡感。我覺得我們必須學會接受,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自己極度痴迷的嗜好,也不是每個人在小時候就展現出來,恐怕父母自己也沒有。有嗜好,可以試著培養;沒有就把錢省下來。 如果孩子沒有展現出上佳的學習成績,就沒必要逼他去擠名牌大學。無論他畢業於哪所大學,都不會有太多劣勢或優勢。我們也要學會接受 “普通人生” 沒什麼不好。 如果是上佳材料,能夠去名校留學的那種,那父母就多努力一些。因為,這是那個 “質” 的差異。而孩子的資質這一點,問一問學校的老師或者校長就知道了,這些都不是通過花更多錢上補習班,就能夠騙得來的。 當然,也有一些父母都明白我所說的這些道理,但他們就是阻止不了自己為孩子的未來著急。所以,在他們的能力範圍許可之內,他們會調動儘可能多的資源,來幫助自己的孩子在未來能夠更加順暢,生怕自己稍有片刻鬆懈就造成孩子在未來遇到各種困難,讓自己到時追悔莫及。故此,在一些人的眼中,這一切的 “犧牲” 都是值得的。 也許有人會認為即使同樣是上大學,上公立大學的學生也會和上私立大學的學生在許多事情,例如學習能力耐心、見識、社交圈子等等,都會有所不同;同樣是私立大學,本地和外國的也有不同。所以很多人都想盡辦法去拼最好的的最貴的。 可是,在經濟學的理論大廈裡,有一概念為 [vip_content_start] “遞減效應” ,其核心就是論證不是每一筆新增的投資(或成本)都能夠獲得同等的回報。 例如說,一家咖啡店開張,你請一名員工,他能夠幫你招呼4桌客人,但不代表你請4名員工,就能夠招呼16桌客人。越是在後期請回來的員工,他所能夠產生的回報(或者工作效率)往往越低。而且,有些時候,並不是越多投資就越好。同樣的例子,不是給一家店鋪僱更多人,你衝一杯咖啡的時間就越短(試想想整間店鋪都擠滿員工是什麼效率)。 因此,父母們在小孩教育上的 “犧牲” 所能夠換取的回報是呈遞減曲線,除非是有 “質” 的差異。而父母要懂得分辨這些 “質” 在何時出現,而不是盲目地堆疊金錢而已。反之,父母在職場裡的擢升,對孩子有更重要的幫助,尤其是人脈這方面。 而且,讓人玩味的是,我們在工作環境裡或者一些花邊新聞中,能夠看到許多富二代直接空降公司就穩坐釣魚臺,牢牢控制住核心部門。縱使員工多傑出,也只能服從其指揮。我也曾在自己的書籍中提到,金融圈裡的富二代和官二代,富三代的見習生把自己的寶馬停在上司的豐田汽車隔壁的例子,是俯首皆是。 在這個世界裡,學歷固然是重要,幾乎所有老闆和高管們的孩子都在外國升學歸來。他們在國外唸書,是學習,也是鍍金,但更重要的是結識人脈,為其企業王國的未來服務。 其實說了這麼多,當你奮力為小孩的教育開銷打拼時,不要忘記,你應該為之奮鬥的目標是自己才對。
10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