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糕点

今天是父亲节,在脸书上看到网友们分享关于父亲的文章,我不禁想起了父亲。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六十多年了,但当年他送我去新加坡升学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 我的父亲如同典型的严父,性格严肃,少言寡语,与我们兄弟姐妹交谈不多。然而,这并不代表他不爱我们,只是他深藏不露,用含蓄的方式表达他的父爱。 父亲是一名英国官员的汽车司机,收入微薄,仅能勉强维持生活。然而,祸不单行,那位英国官员因服务期满返回英国,父亲也因此失业。彼时,马来西亚经济萧条,父亲又缺乏一技之长,找不到工作,家庭经济状况雪上加霜,顿时陷入困境。 但家中有老有小,总不能坐以待毙。母亲见情况不妙,急中生智,开始制作她最拿手的糕点,在市场上摆摊售卖。母亲的手艺精湛,加上她为人亲切,糕点很快受到街坊的欢迎。 随着生意逐渐起色,母亲退居幕后,专心制作糕点。每天凌晨,父亲骑着脚踏车到咖啡店寄卖糕点。母亲制作的糕点完全手工,每一道工序都需细致完成,因此制作起来相当费力。我们几个年纪稍长的兄弟姐妹便在厨房帮忙,分担父母的工作。 每当天刚破晓,糕点出炉,父亲便将一篮篮糕点送到街上的咖啡店。尽管糕点送走了,但我们的工作并未结束。我们还需收拾、打扫,短暂休息后,又开始准备新一批糕点的制作,如磨面粉、炒花生、煮绿豆等,一直忙到傍晚。父亲再踏脚踏车到街上回收卖剩的糕点,并点算账目。 由于关丹的华校没有高中部,我念完初中后,不得不前往新加坡继续学业。那时,从关丹到新加坡需乘船或转乘长途巴士。有一年假期结束,我和一群同学约好乘船返回新加坡。天刚亮,父亲便利用送糕点的当儿,顺道用脚踏车载我到码头。到达后,他叮嘱我在原地等他,等他送完糕点后再来送行。 谁知,我在码头等了半个多小时,直到轮船鸣笛声响起,仍不见父亲的身影。我焦急万分,但轮船即将启航,无奈之下,只得上船。船启动几分钟后,我透过迷雾看到父亲匆匆赶来,他推着脚踏车,惊慌失措地望着远去的轮船,在人群中寻找我的身影。我站在船舱上,使劲挥手,大声喊着“爸爸!爸爸!”但他显然没能听见。 我望着他微驼的身影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迷雾中。那一刻,我想到朱自清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起初,我责怪父亲为何迟到,后来才得知是他的脚踏车轮胎泄气,才导致迟到,这使我感到非常内疚。 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多年后的今天,每每想起父亲,这段记忆,尤其是父亲的身影,便浮现在脑海中,温暖而深刻……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8月前
8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父亲原是伐木工人,工余无其他嗜好,好天气时,父亲将屋后空地整理干净,把杂草清除,稍大的矮树保留,一来可以乘凉,二是可以用来牵绳搭架,让种下的藤茶类攀沿。土地面积不大,但经过父亲的规划,原本狭隘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不同的角落种下了各种蔬菜与果树。 父亲尤爱种木薯。后来是因为母亲常选用木薯制作糕点,还是因为满足母亲而大量种木薯,确实耐人寻味,但无论如何他俩都在种植与做糕上找到乐趣,当然也包括满足了孩子的肚腹。 父亲将收集到的木薯树干切成短支,斜插在已堆积成行、高及小腿的土箱。短支相隔约两呎,初时都用椰叶遮盖,不能曝晒,也不可缺少阳光,以帮助发芽生长。平日要勤于浇水,三不五时还要除杂草和施肥,特别是将近产薯时,还要撒防虫农药,大约10个月后土里就有丰硕的果实。因为埋在泥土里,为了探知究竟,必要时会抽样拔出一株检查,如果果实还未成熟,它会被丢弃,牺牲了。一般上一棵树可以收获10公斤或以上。挖掘木薯往往有叫人意想不到的收获,叫观看的人都充满期待。 父亲除了将部分木薯留下享用,通常也会与串门子的邻居分享,有时甚至会托运输罗里将木薯带去住在锯木工厂里的外公家。 从小,我就知道母亲是烹饪高手。除了菜肴,汤水,制作糕点也是她的拿手好戏。母亲曾将木薯水煮,配上马六甲椰糖的浓浆吃法是午后的最佳点心。可是最令我难忘的,还是耗时制作的“木薯假肉丸”。 母亲先将木薯除去外皮,带沙粒的外皮有时会划伤手。去皮后,白皙像美女小腿的木薯很吸睛,却很快成了母亲利刀下的薯块,浸泡洗干净后晾干。 这时父亲做的另一个“武器”就登场了。没有经过它的加持,刷一刷,还真弄不出成绩来。那是父亲自制的锌片刷,没此武器还真不能将木薯刷成薯泥呢! 那锌片宽6吋、长1呎,正面密布洞孔但毫无用处,得翻过另一面才是“用武”之处——尖钉凿穿留下4个锐利的尖角,用这面45度斜放,手握木薯块在上面来来回回地刷,刷时必须专心而且要慢,否则一个不留神,手滑肉到,刷的可是自己的手指,遭受血光之灾是不可避免的。持续细心的刷,不久之后放置底下的大盆就盛着一坨白中略带黄色的薯泥了。 将多余的水分搾出后,母亲伸手入泥堆翻找,目的是捡出硬块,不让硬块破坏口感。这时添加早已准备就绪的五香粉、少量的澄面粉和切细的虾米粒,爱辣的也可加入胡椒粉和适量的食盐,一切到位后就不断搅绊,直到沾满香料。接下来是冷油热锅,待锅里轻烟升起,就可将手捏成粒状的木薯泥放入油锅里炸。 母亲自创的“假肉丸” 母亲单手握泥成粒,速度快又饱满,相比我的左右手掌兼用,搓呀搓的,时而大颗时而扁平,相形见绌。我笨手笨脚,只差没帮倒忙罢了。此时才明白“粒粒皆辛苦”的用法,虽然是乱套,但是真实写照。 与一般炸物一样,它们只要转金黄色就可捞起隔油。一般上要更提味,都会下锅再炸一轮。此时一颗颗香气扑鼻的“假”肉丸就呈现眼前,可说香气飘万家,每当有邻居来探问,就知道他们是被香气吸引而来。 主动的邻居会要求赠送,比较会“做人”的都会带着盛有食物或水果的盘子登门交换,一般上,母亲都来者不拒。 母亲这道自创的“假肉丸”,曾经骗倒很多亲友,他们都好奇是什么肉做的;大伙纷纷要求制作材料与方法,母亲都大方无私地分享。母亲每做一次假肉丸,就被亲友称赞一次,当年没有直播,换作现在,母亲应该也是一名超级网红了。(一笑) 父亲种植,母亲制糕,他们都不是专门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当时只为打发时间和自供自给。换成今天,这些没有经济效益的动作是不值得的,可他们却收获满满的友谊与欢乐。 想起电视剧里的剑侠与爱人退隐江湖的画面,男的砍树种植,女的织布忙家务,突然联想:父母不知是不是曾经也名震江湖,只是后来选择远离尘嚣,过着不吃人间烟火的生活,才有今天我笔下的这些故事?笑。
1年前
居銮海南会馆妇女组不少成员事业与家庭兼顾之余,还定期参加社团会馆活动,传承传统海南餐点,定期举办3个神诞及春秋两季的祭拜活动,让会馆内的会员有机会品尝海南菜色的美味,还不忘与友人分享烹饪的喜悦。 定期聚餐交换厨艺心得 该会馆执行秘书林妤莲指出,除了参与会馆活动,她也定期与友人举办聚餐活动,大伙儿会在活动上分享各自准备的海南餐点及饭后甜点,交换厨艺心得。 林妤莲及其友人周惠芳将向本期的《私房好菜》读者分享她们在聚餐活动中,所准备的3道海南餐点及八宝糖水的制作过程。 薏粑象征团圆    常用于喜事 该会馆会长廖雅琼表示,薏粑是海南人传统糕点之一。海南乡亲通常都会在祭祖、小孩弥月、大寿喜庆,结婚喜庆、寿宴和喜事时,制作这不可缺少的传统糕点,作为贺喜或送礼之用。 林妤莲说,她经常参加该会馆天后宫所举办的神诞活动,她曾将自己制作的发糕,联同薏粑及其他糕点一起摆上桌供祭拜神明。 她解释薏粑和三角馏的区别,薏粑象征着团圆的意思,她们会在喜庆节日上供祭拜神明;三角馏会则是在闰年才会制作,婚后女子准备好拿回家,寓意为父母添寿。 三角馏寓意为父母添寿 她说,以前在海南岛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她们会准备三角馏,因为形状是三角形的,所以叫做三角馏。做法和馅料跟薏粑一样,只是呈现的形状不同。 当被问及海南杂菜的做法时,她毫不吝啬地透露自己所准备的海南杂菜食材包括腐竹、冬粉、红萝卜、金针、银耳、蒜、木耳,黄芽白。 八宝糖水适合各籍贯享用 周惠芳说,八宝糖水适合各籍贯的人士享用,她并没有刻意去安排精致的材料,而是打开冰箱随机准备。 她说,煮八宝糖水需提前准备的材料包括桃胶、莲子及白果。需把桃胶浸过夜,同时把莲子的角质及芯剥掉。而白果则是剥掉其壳,把芯去掉,然后煮熟备用。 薏粑: 馅料准备: 60克椰糖、50毫升(3大匙)水、3片班兰叶打结备用、175克(约半粒椰子)新鲜白椰丝、半小匙姜茸、半粒桔饼切碎、1/4小匙盐、40克花生炒香、磨碎及15克白芝麻炒香备用。 皮料准备: 250克糯米粉、1大匙半的油、1大匙幼糖;125克蕃薯或马铃薯蒸软,压碎成泥状,加入约150毫升的温水;适量香蕉叶洗净,烫过后涂抹上油备用。 馅料煮法: 将椰糖切碎放入锅里,加入水及班兰叶,用中小火拌煮至溶解,加入椰丝拌炒至干,加入姜茸、桔饼碎及盐炒匀,盛起,拌入花生和白芝麻拌匀,待冷备用。 皮料做法: 将糯米粉、油、幼糖、薯泥加温水拌匀,搓揉成一个大粉团,分成均为40克的小团,按薄,装入适量已备好的馅料。 做法: 将香蕉叶折成凹槽形杯子,在边上涂上一层油,把包好的薏粑放入香蕉叶凹槽形杯子内,放入蒸笼,大火蒸10分钟,然后熄火,趁热在上层涂油,点上食用红色素,待其冷后享用。 特点:皮滑且粘,馅料香甜,耐咀嚼,皮料弹牙扎实。 韭菜冬粉: 食材准备: 120克的韭菜洗干净,用刀切成每段4公分的长度;浸泡好150克的冬粉;5辬蒜头剁碎;2粒鸡蛋打入碗中,加入半小匙生抽及胡椒粉打散备用;1条红辣椒切成丝状;2大匙油及100毫升的水。 调味料: 半小匙盐、1大匙生抽、少许胡椒粉。 煎蛋丝准备过程: 把油倒入锅内加热,倒入备好的蛋液,将蛋煎至熟和香,然后盛起,切丝备用。 做法: 首先把油倒入锅中加热,爆香蒜蓉。放入冬粉炒均匀,并加入水和调味料,均匀煮滚,接着将韭菜放入锅中翻炒均匀后即可盛起,最后将备好的煎蛋丝和红辣椒丝放在菜肴上作为装饰后即可上桌。 海南杂菜: 食材(适量): 腐竹剪成小块,拿去炸;冬粉泡软;红萝卜、金针、银耳、蒜米、木耳,黄芽白或包菜、红豆乳。 汤汁准备: 1/3小匙盐、1/4小匙胡椒粉、2大匙生抽、1小匙麻油、500毫升的水。 做法: 将锅加热放入2大匙油,将蒜米爆香,放入红萝卜、金针、包菜、银耳一起炒。接着加入红豆乳,放水及炸好的腐竹块继续翻炒均匀,煮滚后加入冬粉搅匀,再用小火焖约5至8分钟,即可摆盘上桌。 八宝糖水: 材料(适量): 莲子、白果、白木耳、薏米、桃胶、红枣、龙眼、冰糖或冬瓜糖或白糖。 做法: 把白木耳、薏米、桃胶先放入锅中熬煮至软化后,再将白果、薏米、莲子逐步放入锅里熬煮,最后放入龙眼、红枣、冰糖(或白糖或冬瓜糖),熬煮时间约2小时。 秘诀:容易煮烂的食材需最后才放入锅中,尤其红枣。若是煮得太久,红枣肉的味道会被糖水吸收,变得没有味道。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农历新年期间,各种红盖罐子装的年饼纷纷占了超市里显眼的货架,加上新年的背景音乐,真是喜气洋洋。这里谈谈鸡蛋糕(Kuih Bahulu)、鸡蛋饼(Kuih Kapit)和蜂窝饼。   大约七八年前,台湾古早鸡蛋糕风靡新马,那几年引进很多这类台湾蛋糕店。为了图便宜,周末我去新山城中坊买过几次。台湾有古早味蛋糕,其实南洋也有自己的古早蛋糕。现在超市里卖的鸡蛋糕都是一大塑料罐包装的,想必是工厂机器烘烤的,以前都是家庭手工自制。我在马来西亚小镇吃过很好的传统炭烤Kuih Bahulu,真是绵密喷香,浸一下咖啡再吃,更添滋味。它是新马华人新年的应景糕点。法国小玛德莲蛋糕(Madeleine),因为普鲁斯特而名声大噪。一种糕点被一个作家无意间捧上了神坛,没有更甚于玛德莲的了。林金城先生称Kuih Bahulu就是南洋的小玛德莲。被他这么一说,顿时激活了口腔记忆,每个人、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不同,各有各的味觉记忆和联想。小玛德莲是法国人的记忆,Kuih Bahulu是南洋的记忆。南洋的鸡蛋糕,鸡蛋糊倒入模具,导出一瓣一瓣的花纹,饱满而温柔。   我看过尤东暐的一些新年应景工笔画,十分精彩。鸡蛋糕、鸡蛋饼以及模具都入了画。去年6月,我和朋友去马来西亚旅游,在霹雳州的江沙买了制作鸡蛋糕和鸡蛋饼的模具。尤其是鸡蛋饼的模具夹子,可以当工艺品收藏。   鸡蛋饼也叫粿加必(马来文Kuih Kapit的音译),是新马华人最喜爱的年饼之一,也有人称它为“娘惹鸡蛋饼”,形状通常折叠成扇形(烤好后趁软折叠)。成品酥脆可口,浓郁的蛋香混合着烘烤后的焦糖香和椰香。老一辈华人习惯用美禄(Milo)罐存放粿加必。粿加必是娘惹把南下广府人的鸡蛋饼做了“在地化”改良,加了椰浆,更香。Kuih是糕点的意思,Kapit是夹的意思。模具的两面花纹,一面代表峇峇,一面代表娘惹,甜甜蜜蜜夹在一起。这种鸡蛋饼还有一个英文名Love letter(情书)。当年家长反对自由恋爱(尤其是异族恋爱),恋人们就把“情书”藏在鸡蛋饼里瞒天过海,偷偷传情。这真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给鸡蛋饼折叠出另一种“涵义和滋味”。   去年春节,在老师家吃到蜂窝饼(蜂巢饼)。看名字就知道它的形状如蜂窝。这种饼源自印度,后流传于马来社群,也是华人春节的常备点心。它是跨种族的食品,也是南洋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体现。对了,它的形状有点像山西莜面栲栳栳,排列成蜂窝状。不过,栲栳栳是蒸的,蜂窝饼是油炸的。 ● 食物体现种族融合   我还特别喜欢花生脆饼(Peanut cracker)和印度圈圈饼“姆鲁咕”(Murukku),早上用来配粥、配咖啡、配茶,都不错。 花生脆饼里除了花生米还有江鱼仔。新马一带很喜欢把油炸花生米和江鱼仔配在一起,餐馆里的开胃小菜就有这么一碟。记得师母淡莹常说江鱼仔补钙,对眼睛好。现在网上资料丰富,有不少制作花生脆饼的视频,改进的油炸工具像一个“天平秤”,一边一个小托盘,将添加了各种香料的面粉(也有用米粉)糊状物倒入托盘模子,再摆上花生米和江鱼仔,放入油锅炸,快好时,饼会自动浮起。作家林高告诉我,他小时候常去印度店铺买这种饼吃,那时只有花生米没有江鱼仔。实际上,江鱼仔确实有点多余,小鱼凝固在饼中,对素食者来说,看了很不舒服。当然,也有商家考虑到素食者需求,不放江鱼仔。 关于这种饼,我问过很多人,几乎都说是印度零食,但也有人坚持认为这是印尼零食,尤其在爪哇非常普及,还有个名称叫Rempeyek(Peyek),印尼的穆斯林喜欢做Peyek吃,马来西亚也常见。后来,信奉伊斯兰的印度人才开始学习做这个来卖,市面上也就慢慢流行开了。其实,在新马一带很多食物的源头已经模糊了,这个现象很普遍。譬如:Achar(亚喳),现在多以为是娘惹小菜,其实最早是马来人的小菜,不过娘惹把它精致化并推广到各族。现在华人餐馆也做亚喳,用它配五香卷。南洋,五彩缤纷,各族并存,而种族融合最早总是体现在食物的融合上。   如果说,花生脆饼的“所有权”存有争议,那么圈圈饼“姆鲁咕”(Murukku)属于印度零食,这是一致公认的。比起花生脆饼,我更爱姆鲁咕。做这样圈圈饼的工具也很特别,一边挤压一边旋转往油锅里下,也是技术活。   姆鲁咕(当然,花生脆饼也一样)里有不少香料如茴香、孜然、芫荽粉等,实在很香很香。印度人是会“玩”香料的。姆鲁咕咬起来,咕噜咕噜,会沉醉在这种声音里,有一种“蛊惑”的力量。我们大可不必情感专一地盯着华族的马蹄酥、豆沙饼、红龟粿、叉烧包……只需稍稍把视线转移一下,就有“新欢”上嘴。   记得以前公司的印度同事,在屠妖节时会在茶水间放一罐姆鲁咕给大家分享。有一阵,我常买姆鲁咕,吃到口腔起泡为止,现在有节制了,吃两个,听听“咕噜咕噜”的声音,很满足。如今都说油炸食物不健康,不油炸哪来这么好听的声音!生活,是应该有声有色的。 ● 我喜欢吃黄金糕   每个人都有偏爱,南洋糕点我觉得黄金糕(Kueh Ambon,也称Bika Ambon)最好吃。每次经过Bengawan Solo,总会买一两块黄金糕,这种糕点呈蜂巢状,有弹性,带有淡淡的酒香,真诱人。它由木薯粉、鸡蛋、椰汁、酵母、糖等制成。也有人称它鱼翅黄金糕,不是里面有鱼翅,而是长形蜂窝像鱼翅。我喜欢黄金糕可能与它的构成含木薯有关。   前年,一位作家好友请画家许梦丰吃饭,邀我作陪。饭桌上我随口说一句“我喜欢吃黄金糕”,不料它也是许梦丰的最爱。印尼棉兰的黄金糕很有名,许老师曾有学生是苏门答腊棉兰人,以前常带给他黄金糕。他说:“有几种颜色的包装盒,红色的最好。棉兰的黄金糕因为用椰花酒发酵,所以格外香。”一句话点醒了我,难怪,棉兰的黄金糕口感不同,关键就是椰花酒。我认识一位印尼老板,棉兰人,家乡来人总少不了携带几大盒黄金糕,每次提到老家来人,得意得有点不可告人却又想昭示天下,那神情让我想到张爱玲的句子“他阴恻恻的,忽然一笑,像只刚吞下个金丝雀的猫”。   南洋的气候、阳光,一定影响食物的色彩,我对五颜六色的南洋糕点非常痴迷。有一种蓝花糕(Pulut Tai Tai)看起来十分雅致,像元青花。蓝花糕一定要配咖椰酱(Kaya),才好吃。用新鲜椰浆和香兰叶,配以鸡蛋和蔗糖精制而成的咖椰酱,可谓奇物,让人味蕾惊喜。 咖椰酱、黄油和吐司也是绝配,如果你的听觉特别好,你可以听到咖椰和黄油在热吐司上“滋滋嘶嘶”的融化声;准确说,不是听到,是看到!那不是听力,应该是视力,或者说两种力综合在了一起。闭着眼睛咬一口,体会一下平民化的醉生梦死,便觉畅然。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