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糯米团

据说是让灶神在向天帝汇报时多替主人讲好话,而当灶神要讲不利于主人的话时,那粘口的落汤钱能将其嘴巴粘住。 正月初一,祖籍潮州的华裔有个特别的风俗,就是做“落汤钱”,目前尚可在中南马一些祖籍潮州澄海县的家庭里见到。 落汤钱的成分主要是糯米。以前的做法是采用糯米粉,加入热水搅拌,非常吃力。当今多数操捷径,以糯米粉混合水调匀蒸熟,或者搓糯米粉团放入水里煮熟(类似汤圆煮法),形状是圆形,大小如鱼丸般。煮熟了滚白砂糖、花生碎及芝麻碎即成。 在正月初一那天,必须做落汤钱用于祭祀祖先神明,过后阖家品尝,寓意今年赚大钱,有钱存,有钱赚。 由于滚上白砂糖,经过一段时间后白糖溶化,是会“生水”黏糊糊的,不仅导致手黏糊糊,吃起来也不爽口。为了避免这个现象,在煮好后,滚白糖芝麻及花生碎时,仅沾少许避免落汤钱黏在一起。当祭祀完毕要吃时,再次滚沾满它,这样吃起来就可口美味了。 (专访雪兰莪大港潮州女士,姓名不愿公开。祖籍潮州澄海) 林凯龙著《潮汕古俗》提到落汤钱却不是在正月初一做的,而是腊月廿四“送神上天”。 书中云:“腊月廿四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在灶台’司命公’牌位前祭拜灶神……潮人今日仍以瓶为’樽’装酒,与鸡、蜜饯、糖果、茶米、银纸、落汤钱等盛馔祀灶神……’落汤钱’则是一种蒸熟后滚上花生、芝麻、白糖粉的糯米粉团,香甜而又粘口,据说是让灶神在向天帝汇报时多替主人讲好话,而当灶神要讲不利于主人的话时,那粘口的落汤钱能将其嘴巴粘住。这一细节可见潮人的狡黠,这种精明什至表现在对神灵的态度上。” 叶春生、林伦伦主编《潮汕民俗大典》:“’落汤钱’是糯糖糍的谐音。糍即糍粑,就是搁了糖的糯米糍粑。它是在潮汕传统小食’糯米钱(糍) ‘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演变而来的。落汤钱是用糯米粉煮成稠糊状后用木棒反复搅动,使熟粉团更加纯滑,更具韧性。再将熟糯米团捻成若干个小团或用刀切块,入锅用葱油煎至两面微脆,再滚上芝麻糖粉。卖时用筷子从芝麻糖粉里夹出来。有时候家庭吃的落汤钱做好后还会再蒸一下才吃。” 上述二书没提及落汤钱是在年初一做的,反倒在《潮汕古俗》书中提到是在十二月廿四日做落汤钱,用于祭祀灶神,落汤钱香甜粘口,希望灶神上天讲甜甜的好话,若是灶神要讲坏话,落汤钱则会粘住其口而说不出话来。 仔细看落汤钱,极为类似 [nonvip_content_start] 仔细看落汤钱,极为类似麻糍。 麻糍分两种,一种是糯米团包裹馅料,圆形外层全是白色糯米粉,盖因煮熟的糯米团非常黏手,必须双手沾上糯米粉才能够提取米团来包裹,外层滚满糯米粉则可避免麻糍粘连在一起,也使到提取时不黏手。 另一种是以长方形铁片涂油,提取糯米团来滚花生碎及白糖,与落汤钱类似,但不是圆形,而是不规整形状,必须现做现吃,不可久放,不然就会生水黏糊糊。 其实,潮州落汤钱与福州汤圆乃同一种食品,后者也是糯米粉搓成圆形丸子大煮熟,滚上黄豆粉及白糖而成,这与潮州的滚芝麻、花生碎与白糖略微不同,此外,福州汤圆是在冬至做来祭祀并吃的。经过四昼夜,饭会生霉菌,这时候就观察霉的颜色,若是红或橙色,预示今年内好运吉利;假如呈青、灰或黑色,则为厄
11月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