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經濟壓力

2月前3.3千點閱
2月前4.4千點閱
2月前2.7萬點閱
(新加坡11日訊)研究顯示,獅城七成年輕人因經濟壓力是生兒育女的最大阻礙,還有一小部分人則是因為氣候變化,擔心孩子的生存和未來而猶豫不決。 《新明日報》報道,南洋理工大學與一家營銷研究公司今年5月首次使用人工智能,針對230名介於18歲至35歲的獅城年輕人展開研究,探討他們成為父母的意願。 AI平臺利於坦誠作答 該研究使用了由一家美國科技初創公司開發的人工智能平臺向參與者進行訪問。受訪者得以坦誠地分享個人意見,不需面臨社會壓力或擔心進行實體訪問時被訪問者批判。 研究結果顯示,經濟方面的考量,是受訪者生兒育女的主要障礙。七成受訪者指出,新加坡的生活成本高,房屋和教育計劃的開銷不小。受訪者也不斷表示,在考慮生育之前,需要大量儲蓄。 另外,分別有60%和40%受訪者提出了工作生活平衡以及心理準備這兩個問題,他們對難以兼顧職業抱負和家庭責任表示擔憂。 還有一些受訪者提出了頗有見地的顧慮,包括會因氣候變化等環境因素,而擔心孩子的生存和未來。也有者強調了上代傳下來的創傷和心理健康問題,並認為目前新加坡提供的情感和心理健康支持不足。 研究結果指出,這些觀點可能會導致獅城年輕人對成為父母猶豫不決,從而影響整體人口增長,因此理解和解決這些問題或是關鍵,以及為子孫後代創造更具支持性的環境。 考慮與友共撫養孩子 有參與者考慮與朋友一起撫養孩子。 研究結果披露,一些年輕人考慮通過非傳統家庭結構撫養孩子,例如與朋友撫養孩子。 其中有人就說:“我希望可以和我的女性朋友共同撫養一個孩子,(因為)我相信她們。” 這顯示,隨著社會規範的演變,支持多元化家庭結構的政策需求也日益增加。 主導整個研究的南洋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卡爾佛特(Gemma Calvert)指出,小眾的理由同樣值得關注,且對制定親家庭的政策有參考價值。 營銷研究公司的執行長布理資(James Breeze)則表示,通過電話或面對面採訪進行研究需花數個月的時間,相比之下人工智能讓研究人員更快速地展開研究,在幾周內得出研究結果。
4月前710點閱
4月前4.2萬點閱
4月前768點閱
5月前5.3萬點閱
5月前6.0萬點閱
7月前4.2萬點閱
1年前8.7萬點閱
2年前6.4千點閱
3年前7.7萬點閱
3年前5.8萬點閱
疫情前,在吉隆坡搭輕快跌上班,高峰期總是躲不過馬來女生的香水味、華裔OL的馬尾,還有印裔白領的手毛。職場麗人手機看劇聽音樂都很有禮貌地戴上了耳機,但是車廂里人與人之間沒有太大空隙,她們耳機傳來的韓劇、大陸綜藝等等聲音震耳欲聾。 後疫情時代,上班巔峰期的輕快鐵依然擁擠,但是隔著口罩,加上人們自覺保持社交距離,聲音味道甚至是物理接觸的侵擾減少,也不會有女生下車時馬尾迎面甩我巴掌的怪事。就這點來看,防疫剝奪了我們的生活空間,但也還給我們一點個人地盤。 我人生接觸的第一個短程跌路系統是北京地鐵。我去北京上大學前都沒有離開過怡保,從南洋小市鎮到北京這種國際大都市,在北京地鐵站見了生平見過最大波的人潮,當時的文化震撼至今不能忘記。 畢業後離開北京那麼多年,我還記得北京地鐵上的味道。若是夏天,會隱約聞到汗水在強空調下凝固的味兒;如果是冬天,我會聞到羽絨服裡的鴨毛味兒。 北京車廂裡沒有階級 某年秋天,我在一家網絡新聞平臺實習,開始了鐵路通勤的日子。巔峰時期搭地鐵,從閘口入站就開始懷疑人生,人們魚貫走向同一個方向,你若恍神猶豫或稍微放慢腳步,就會打亂整個規律與動線。後邊被阻礙的人,輕則“嘖”一聲繞過你快步行走,重則破口罵爹叫娘,令人狼狽不堪。 月臺上更是擠死人又急死人,錯過這一趟班次,確實高峰期幾分鐘內就有另一趟,但是都市人省得一分鐘是一分鐘,儘管上了這趟車會擠得慘不忍睹、面目全非,下一趟卻同樣逃不過擠沙丁魚的命運,倒不如就搶先上車。在這個狹小的車廂裡,無論是誰,最終目標都是更早抵達目的地。趕不及上車的人,就得眼睜睜看著車門關閉,急促的嘟嘟聲加上關門時的“噠”一聲,聽在上班一整天的通勤族耳裡,格外焦躁。 好不容易擠上車的人,大部分都不想理會“上車請往裡走”的女聲廣播,明明車廂中部還有肉眼可見的巨大空隙,依舊有人死守在門邊。我明白掌握這個領地,就有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優勢,但結果就是剛上車的人在門邊被擠得前胸貼後背痛不欲生。 我以為高峰期的北京地鐵毫無人情味可言,不過某一次煎熬的一小時下班回城,在兩節車廂接駁處的“搖滾區”,瞄到一名女生用iPad在看當年最熱播的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我不自覺地湊到她身後,就著字幕和她一起看了起來。 過了一站的時間,她好像發現了我,我尷尬一笑打算別開臉,但她友善地側了側身,把iPad舉高了一些,讓我能看得更清楚。我們就一起看了一段,都沒交談,表情及肢體也沒有隨著綜藝情節起伏,就很有默契安靜地看。廣播報了幾站,女生就跟我打個眼色,不久後她收起iPad準備下車,車門開了,嘟嘟嘟嘟嘟嘟,又關了,列車繼續前進。 大北京地鐵,每天有千萬人次上車下車,車廂裡遇見的人,都是萍水相逢的千萬分之一。每一次擠進車廂或者到站,便又此別過,相忘於江湖。車廂裡沒有階級,無論什麼背景,賺多少錢,只要搭上火車,就被抹去一切身分地位。不管你在地鐵外如何呼風喚雨,在車廂裡你就是乘客,一律都得擠。 無論在北京還是吉隆坡,我都聽過收入優渥的人說自己一輩子沒搭過列車通勤,也有個開豪車的長輩對我搭輕快鐵上班這事感到驚訝。因為在他認知裡,穿梭雪隆的火車只有外籍客工青睞。 回想起北京的大學歲月,當年沒有經濟壓力,也沒有生活壓力,在上下班巔峰期搭上地跌,也不過是體驗生活的一部分。如今在吉隆坡當個通勤族,工作和生活要承擔的責任和成本更高。上班厭世忐忑,下班筋疲力竭。雖然吉隆坡沒有四季,但是個人心態轉變,在車廂裡感受到的味道和情緒,比北京地跌更加多元和複雜。 或許,這是離開象牙塔,步入社會後才聞到的味兒吧。
3年前12.8萬點閱
冠狀病毒病爆發至今快2年了,我國也在疫情期間,出現兩次未經全國大選的政局更替。 對絕大部分的草根人士而言,在這段全世界共同抗疫的時候,誰上位也好、哪個聯盟執 政也好,他們更在乎的是如何在疫情下找生活。 在抗疫的這段日子,發生許多因為經濟壓力而走上絕路的憾事,他們有的是打工族,有些更是平常我們認為的“成功人士”。 沒有疫情的時候,“成功人士”還週轉得來,但是一再延長的行管令帶來巨大影響,對一些剛剛好能夠維持的商家苦不堪言。 國盟政府從執政開始一直推出援助方案,包括派發援助金、延遲償還貸款計劃等。 但是,疫情一再惡化,而國盟政府也只能採用儘量停頓幾乎所有傳統經濟活動的方式控制疫情,然後逐步開放。 每一次的開放,換來的卻是疫情爆發,這是始料不及的,想到商家卻顧不到人命,想到人命卻可能嚴重打擊國家經濟。 別無他法下,衛生部只好加強管制出現多宗確診病例的地區,希望把疫情控制在能管控的範圍內。 老闆因為資金鍊中斷,導致生意失敗,這就造成很多打工人士失業。凡是遭遇此狀況者,請不要慌,上天關了你一扇門,就會為你開一扇窗。 平臺銷售可能就是現在的局勢,所以大家努力學習吧。我希望政府也能努力提高疫苗拉種率,因為只有全民免疫,所有經濟活動才有可能重新運作。 雖然,疫苗無法保證接種後不會染疫,最起碼疫苗有防護重症和死亡的效用。 所豽以,呼籲大家不要散播不正確的言論,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大家必須儘快接種疫苗,達成全民免疫的目標。 沒有人可以準確告訴我們,疫情何時會結束,所以請帶好口罩,嚴格遵守防疫標準作業程序,在新常態的日子裡期待疫情的結束   更多報道,請留意星洲日報、星洲網。
4年前709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