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经济学
学说经济
张恒学.经济中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协作
有形之手指的是什么事政府应该管不该管,无形之手指的是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程度。我们若对经济学没有完整的认识,就无法深入探讨这两只手的平衡点究竟在哪里。
4月前
学说经济
星云
【有痣青年】来试男性四角内裤吧/陈奕君
好多年来,我都有穿男装的习惯。一开始是购买冬天穿的羽绒外套,我喜欢男装外套的宽松剪裁,多于女装外套的合身束腰剪裁。后来发现,男装外套拥有更多的暗袋、更没有束缚感的肩线,以及尺寸更大的口袋,足以让你把6吋手机完全塞进去,无需担心手机会掉出来。 甚好,我可以不必带包包出门,把随身用品都一股脑儿塞进口袋就行了。原来这就是当一个男生的轻松自在吗? 接着,又开始去男装部门翻找冬天的保暖内衣、保暖裤,还有夏天的无脑穿搭T恤。这一尝试,就永远回不去了。在同等价位的选择里,男装的保暖衣用料更扎实,男装T恤版型更有筋骨且更耐洗更耐穿。 以个人审美而言,男装的设计更简约耐看;这或许是预设了男人的衣物汰换率并不高。女装设计或许更贴潮流,因此也不那么注重走线和材质面料,往往穿了一季之后就显得过时、陈旧——然后女人们又要再买新衣服了。 男款衬衫比女款衬衫更适合胸部丰满的女性。日韩品牌的男裤,比女裤更适合大尺码的亚裔女性。若你常觉得女裤臀部、裆部的剪裁太紧,试试小一个尺寸的男裤吧,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你也想轻便出门,男裤的口袋之深,足够你装下手机、钱包和车钥匙。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觉得男装的四角内裤非常舒服,不像女装内裤会在大腿内侧勒出红痕,也没有女装四角内裤会夹臀的不舒适感;男装内裤前侧特意为阳具留出来的布料空间,意外地让阴部更加透气舒爽。而且,男装内裤一般使用更高比例的棉料制作,比起女装内裤常用的聚酯纤维材料,对我们私密处的皮肤更加友善。我多喜欢呀,一有机会就向身边的女性友人疯狂推荐。 只要尺寸和设计合适,在同价位的产品里,我首选男装。 唯一不能比照办理的是鞋子。我的脚并不小,但即使穿最小号的男鞋都稍显太大。要找轻便的女鞋,鞋底太薄,不能久走;有点厚度的鞋子,却偏偏安排了让你踮脚的高跟。怎么就不能像男鞋一样,设计一款有厚鞋垫好穿好走的平底鞋呢?哦,我似乎也明白,商家依据以往的销售数据,判定市场上没有这样的消费需求。不过呀,这是一种长久以来的性别偏见,或是真的经过检验的客观事实呢? 女性白给的“粉红税” 于是我免不了继续思考下去,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时候,我读到了“粉红税”这个概念。 粉红税,是指同样的材质、做工,甚至是一模一样的产品,只要套用了女性惯常会喜欢的颜色,或是使用了女性专属的消费概念,商品的价格总是会比较贵。 我曾上网购买健身用的哑铃。同样的牌子,同样是两公斤重,几乎一摸一样的设计,粉红色哑铃硬生生比黑色哑铃贵了15令吉。嗯,是粉红色漆料成本比较高吗?或者也可以参考一些品牌的说法——不同产品的促销力度不同。 但这并不是个例。很多时候,女性专用产品价格更高,已经是消费产品领域心照不宣的惯例——这就是女性比男性多付的税,粉红税。我记得美国2022年有个调查,女性每年在粉红税上所支付的金额,比男性的同类消费多了超过1000美元。 如果再算上生理期的月经用品,以及一直都很昂贵的内衣,社会督促你使用的美容保养产品、化妆品……哎,做一个女人真的好花钱呢。 比起供给女士、巧立各种保养名目的洗脸霜,套上男性专用标签的洗脸霜总是更价廉物美;如果翻看产品背后的成分表,根本并无二致。我们也可以说,这是因为商家知道女性消费者更愿意为抗老、美白、保湿等噱头,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更多的商品,有需求才有供应嘛。 但一生爱漂亮的女人,是否认真思考过,保持漂亮为什么会被默认是一个女人的义务呢?为什么女性永远是世人认定的“消费主力军”,就连销售男性用品的商家,都要在行销时考虑女性的喜好? 这个要说起来就太长了。其实我这篇文章,只是要跟广大的女性朋友推荐,真的要去试试男装的四角内裤呀,那是一个让你惊奇的新大陆。
4月前
星云
草堂书架
【草堂书架】张草 / 我们都是风险的幸存者
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2006年被华尔街评选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他在耶鲁大学的金融学通识课大受欢迎,而本书乃用金融学的风险管理分析人类文明史。 所谓文明,就是“个体更容易生存,更免于受暴力所威胁”。分析罗马及中国皇帝被杀害的频率,发现动乱的时代通常都气候不良,罗马和中国的模式相同,北方干旱时,游牧民族只好南下,于是政治动乱,皇帝被杀,甚至亡国。此规则放诸全球各地历史皆准。 但也有反例,某个墨西哥文明就不太被天灾影响,显然他们有更佳的“避险手段”,比如贸易,粮食不足则输入粮食,避免了社会动乱。 历史从暴力走向文明,关键在发明了避开风险的手段,给群体带来生存秩序,包括六大创新,依序为:技术、迷信、家族、宗教、国家、市场。作者为每一种创新举了许多例子。 第一个是技术更新,例如定居农业,气候变化迫使原始人定居并发明储存技术和驯化动植物,以确保食物不中断。 神话迷信带来了秩序,强化道德可阻止暴力,国家的诞生垄断合法暴力(刑法),并以神话来维持权力。(阅读全文)
8月前
草堂书架
焦点财经
创新之路:应用行为经济学打破组织群体思维
群体思维在组织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在会议中简单地应用。通过掌握行为经济学的行为模式,领导者可以有效地引导和激励员工。在组织中,会议通常是进行决策和沟通的主要场所。然而,由于群体思维的存在,会议可能会受到团队成员的影响,导致决策不够全面或创新性不足。例如,在面对挑战时,团队成员可能更倾向于追随主流意见,而不是提出新的想法或观点。这种情况下,群体思维可能会限制了会议的效率和成果。
9月前
焦点财经
学说经济
张恒学.本地白米荒不是市场问题
对于白米供应问题,政府难道没什么可做的吗?答案是有的。政府应该老老实实,提供技术支援给稻农增加产量、促进而扰乱稻米商业链运作。真正的问题是,如果不知道政府应该少做什么,我们是不能知道政府应该多做什么的!
1年前
学说经济
即时国际
诺贝尔经济学奖压轴登场 或出炉史上第3位女经济学家
今年的诺贝尔奖已到尾声,周一下午将颁发压轴的经济学奖,预计在研究信用经济、劳动经济或不平等等的领域的经济学家将成为竞争者之一。而美国劳动市场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戈尔丁(Claudia Goldin)是夺奖热门之一,若她获奖,将是史上仅第3位获得经济学奖的女性。
1年前
即时国际
学说经济
张恒学.经济学如何对抗通货膨胀
拉菲兹说,这样的记者会以后每个月会举行一次,向大众汇报政府对抗通货膨胀的进度。读者看完本文后,对理解部长新闻发布会的内容又是否有所启发?下一次的汇报会又能不能用不同的角度听部长的说话?
2年前
学说经济
VIP文
黄子伦 | 为何应该学金融?
许多人觉得谈钱很俗气,选择避而不谈。但往往都是等到要面对这些财务问题时,才发现自己已经是垂垂老矣,错过了追逐金钱的黄金时期而捶胸顿足。谈钱不俗,金融学就是醍醐灌顶的人间清醒药。 今天不聊股市,就来说说关于我的“本科”——金融。我知道坊间对金融学问有许多神秘滤镜,加上各类影视作品的推波助澜,许多人难免会误以为我们这些金融从业者就是坐在冷气房里,喝着红酒来指点江山。但事实上,我只能说这些都是美丽的误会。 我先说说金融学和经济学的关系。你可以理解为工程学和物理学的关系,前者是从后者的理论基础延伸出来的应用学科。因此,金融学会比经济学更讲究现实生活里的实用性,是你我这种凡夫俗子的傍身武器,帮助我们应对每天的金钱抉择;而后者更像是殿堂级别的学问,是用作治理国家的宰相之学。 可是,我不会常鼓励人们去学习经济学,因为实用性不强。一门学问或者手艺,如果实用性不强,那么充其量也只是满足个人的一些好奇心,当脑袋里的多巴胺释放完毕后,现实生活的难题就会像回力镖那样飞回来打到我们。 金融学最为看重的就是“钱” 。所有量化模型或者各种基本面分析,全都离不开一个“钱” 字。 [vip_content_start] 我知道在生活或者某些行业里,一谈到钱就会变得非常俗气,仿佛这个人就没有诗和远方,只懂得眼前的苟且。我不能说人文关怀或者文化素养等等不重要,但是在这种环境生活久了,人们很容易就忘记“没有钱万万不能”这句名言,他们的思维模式往往比较多愁善感,行为也较为感情用事。 这种避忌谈钱的思维模式在西方社会里尤为明显,有些说法认为是受到基督圣经里那句“富有的人上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影响。这也是许多英文理财书里都会有“谈钱并不俗”来进行再教育。 但是在金融学或者金融人眼里,钱永远是第一顺位,任何要求人们不谈钱的工作都是耍流氓。当我们长期处于这种思维模式下,我们在看待每项事物时容易用钱来切入。就好像某些公司的产品看似有瑕疵,顾客似乎也有很多怨言,普通人会认为这间公司迟早会倒闭。举例来说,很多人认为廉价航空的座位窄,飞机餐和行李又得另外加钱,根本不是一个让顾客称心如意的旅程体验。 而事实上,廉价航空不但生存得非常好,而且他们还可以不断增加航线。无他,就是因为许多人会认为飞行体验再不舒服,也只是往返旅途的十来个小时,只要机票价格够便宜,对很多人来说,这些不舒服都不是事儿。你觉得廉价航空会倒闭是因为你觉得“人们会选择好服务”,但是你不知道的是 ——“人们愿意用多少钱来购得这些好服务”。 另一个例子是外送平台,许多人觉得外送平台抽成很高,是一家吸血鬼企业,管理层肯定富得流油,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外送平台每个季度都不断在烧钱和亏钱。在还没有获利之前(如有),这些外送平台企业也是过着有一天算一天的日子,哪家平台一夜间突然倒下丝毫不足为奇。换作是金融人,他们一看外送平台里的食物价格,再比较店面的零售价格,以及外送服务费用,就知道要获利是极其困难的。 再举一个例子,好几年前市场也曾传出有“假鸡蛋”的谣言,引起不少议论。如果是看热闹心态,你会认为人心不古,就连鸡蛋这种老百姓赖以生存的蛋白质食品也要造假。但是,如果是金融学角度,你会问一颗鸡蛋多少钱,多少成是经销商的,鸡蛋商又得了多少,多少去了运输和库存,多少去了饲料;然后你会问一颗假鸡蛋造价多少?什么物料?成本几何?销售者要赚多少才值得冒这个险? 的确,任何事情都谈钱是有些俗气。但是,你从金融学的角度望过去,许多事物都变得异常清晰。再举例,很多人觉得媒体行业是一个夕阳行业,因为一份报纸才多少钱,而又有多少人看报纸。但又有多少人真的去看看世华集团的财报?又有多少人发现原来世华集团竟然有旅游业务,而当中又有多少其实就是和中国内地旅游相关的活动? 许多人觉得谈钱很俗气,选择避而不谈。但往往都是等到要面对这些财务问题时,才发现自己已经是垂垂老矣,错过了追逐金钱的黄金时期而捶胸顿足。谈钱不俗,金融学就是醍醐灌顶的人间清醒药。共勉之。
2年前
VIP文
VIP文
黄子伦 | 金融业可能去中心化吗?
从这三个角度切入,我们可以知道即使去中心化系统的口号喊得再响亮,要落地成为事实也是极难。除非当中发生了质的变化,改变了它在整个金融业或者银行业的角色,否则一切免谈,大家也没必要随之起舞。 不久前,我写了《FTX怎么了?》一文,讨论到加密货币的价格为何是一种“寻找下一个蠢蛋” 的游戏,当中我提到了资产的价格是如何产生的。这理论的主要提出者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比起很多经济学的诺奖得主,张老的名字对很多人来说比较陌生。而听过他名字,就会知道他老人家对现在的经济学发展颇有意见,觉得经济学的教学发展已经是走歪了,沉迷于数学演算而缺乏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加上他之前倒卖古董一事惹出不少争议,使得越来越少人愿意引用他的观点。 不过我个人倒是蛮喜欢的。在张老眼里,经济学就只有三个核心,也就是竞争约束、成本概念以及需求定律。今天,我就尝试用这仨核心来说说银行为何不可能去中心化。 [vip_content_start] 首先是竞争约束。这里说的是人们会用各种方式来竞争某些物品,在不同的场景会有不同约束条件。例如我国的国产车因为得到保护政策护航,各种进口车在本地的售价都受到影响,市场只能支付更高的价格来买入口车。看似是保护了国产车,但这当中的成本却是由全国人民共同承担。当汽车市场完全开放时,人们就会“用脚投票”来选出他们认为较为合理的汽车款式。这个时候,汽车的竞争约束就会得到解放,使得整个社会福利大增。 因此,你要银行业去中心化,就得改变目前的运作模式,也就是说需要政府插手干预。假设政府推出政策,要求所有银行的结算方式都要去中心化,那么中心化系统的竞争就会被约束,最后是社会整体成本大幅提升。在考虑到许多银行之间的产品差异是日益趋近的大前提,政府不应该插手改变银行运作系统的竞争约束。故此,此路不通。 说完竞争约束,那么就看成本概念。 要银行业走向去中心化,就先看成本概念,换句话说就得要看是否符合银行内部的精打细算。如今银行所有的结算方式都是按照中心化概念打造出来,从员工的雇用、分行的数量和设立、设备和流程的规划,这些都是银行投入了多少年的心血才打造出来,而且还是在日益完善中。纵使银行可以不计较这些沉没成本,你也无法说银行往去中心化的方向前进,因为整个去中心化的框架设定以及未来的种种问题(不止是钱的问题)都是目前银行完全没有办法想象的。 当一个投资计划完全没有边界,而且极难估量未来回报,要怎么指望会有人投资呢? 现在我们来看看需求定律。张老反复强调供需关系的图里,那条线永远都是从左往右下滑,只要成本下滑,需求量就一定增加,反之亦然。我们就拿加密货币来说,目前转账也好,买东西也罢,其交易速度追不上VISA等信用卡一秒上万条交易量的级别。更别提整个金融体系的结算体量,加密货币根本就是被甩开好几代。 市场是不可能使用一个更加耗费成本的货币或者处理系统的。去中心化系统最引以为豪的就是他们的演算法。他们认为自己的演算法可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而忽略了人们其实对一套系统的信心并不是这套演算法声称有多么的坚不可摧,而是这套系统经历了多少个时代考验。历经风霜的系统才是优胜劣汰的胜利者。这也是为何所有企业再怎么想要节省成本,还是需要有客服团队。 除非人们开始欣然接受系统的安排,当系统说他们的钱少了,他们也不会反抗。但这个根本不可能。从这角度来说,需求定律已经决定了去中心化系统发展的局限性。 从这三个角度切入,我们可以知道即使去中心化系统的口号喊得再响亮,要落地成为事实也是极难。除非当中发生了质的变化,改变了它在整个金融业或者银行业的角色,否则一切免谈,大家也没必要随之起舞。
2年前
VIP文
学说经济
张恒学.我爱马来西亚,我就要爱政治吗?
我期许,身为马来西亚人的每个“我”,好好认识自己,爱护身边的人事物,向着心中的美好愿景去设身处世,拥有对自己和对社会的理想,然后才一起推举和自己理念相近的人,去领导社会,领导国家。
2年前
学说经济
六日议言堂
锺少云 | 物价管制影响食品供应
“经济学的艺术,在于不仅要观察任何行为或政策的即期影响,更要考察比较长远的影响;不仅要关注政策对某个群体产生的影响,更要追踪对所有群体造成的影响。”──美国经济学家亨利•赫兹利特 今天,我想要谈一谈食品供应问题。不过我要说明,我所要谈到的,其实早就已经有经济学家谈过了,特别是美国经济学家亨利•赫兹利特的《一课经济学》,对物价管制就有深入浅出的探讨,所以我只是和大家分享一些基础经济学原理罢了。 首先,每当遇到通货膨胀,大部分政府总是会使出物价管制这招。可是,大家有没有留意到,物价管制从来都没有成功过,否则又怎么会有一波接一波的通货膨胀呢? 所以说,物价管制其实就像是一种安慰剂,只是让大家觉得可以解决问题的那种心理上的错觉罢了,但物价管制比安慰剂糟糕,因为事实上,物价管制真正会造成的效果,反而是物价上升。为什么呢?且听我说。 如果政府把管制价定得高过人民的购买力,那物价管制是没有用的,所以管制价肯定会低过人民的购买力。 那会造成什么效果呢?那就是需求增加,因为人民可以买更多的东西了。而一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就是,当需求增加的时候,物价就一定会自然的上升,不是吗? 而让我们来假设人民都很有自制力,只买需要的量,那又会怎样呢? 在物价被政府压低的情况下,商家的利润就减少,既然利润减少,商家就会减产或者改生产其他利润比较高的东西,那样就会造成供应减少。根据经济学原理,供应减少物价就会上升,这不是很自然的吗? 所以,物价管制一方面造成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又造成供应减少,那就不止是物价上升使得本来钱不够的人买不起东西,也使得本来买得起东西的人买不到东西了,那不是比不管制还糟糕吗? 之前,我们的鸡肉供应短缺就是一个很好的物价管制的反作用典型例子,因为当鸡肉价格受限的时候,自然就造成鸡肉需求增加、供应减少。 自上个月的榴梿季节至这个月的哈芝节,鸡肉需求减少,所以鸡肉供应已经自然地充足起来,政府的管制价甚至还高过某些供应价格,这不是很无谓吗? 更多报道,请留意星洲日报、星洲网。
2年前
六日议言堂
读家
吴惠春/大白鲨吃小鱼的经济学
看了《半小时经济学》,有种欲求不满的感觉,顺藤摸瓜下就邂逅了这本书。要如何评价这本书,其实有点为难。表面上它以美国为例,为读者深入浅出地带出了凯恩斯派话语下的经济学为何物。他在批判这学派观点的论述方面言辞蛮犀利,后来才知道他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信徒,难怪批判时那么“酣畅淋漓”。 无可否认,作家已经尽量把这本书的内容简化得如寓言般平易近人,寓言里出场的各个人物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人物,还在篇章末更加深入解释与现实的联结。名曰入门书,只是若读者对时事没太留意,可能会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 这是一部经济史,更是一部美国发迹史。作者娓娓道来美国是如何崛起成为经济霸权国家(更是无赖霸道国家)。凯恩斯经济学派的观点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许久,所以作者提出的一些观点可能会与我们的价值观相左,但有碰撞才会促进思考嘛!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来自于生产而非消费,这读起来会有点拗口,也不太好理解。简而言之,经济增长是因为生产出有价值的东西,触发需求而后引发消费行为。这观点正正直捣凯恩斯派的核心价值——–消费。连带地,储蓄也成了一种经济的维稳手段。对于习惯了把钱花光,为国争光的大众,一定会撇撇嘴斥为歪理。 基薪在多数人眼光里是一种保障劳方免受资方剥削的政策,有助于舒缓阶级冲突,更公平公正的分配资源。然而,作者却持有相反看法,而且他也反对员工缴交社保之类的东西,直接充作薪金派发给员工以便他们有更多可动用资金。这观点我不太苟同,人毕竟是不理性的动物,尤其是网购当道,钱财在手,无人可挡道,成为下流老人,那可真是晚年凄凉了。 至于比较宏观的角度,作者对政府在面对经济危机时加印货币的本能反应感到嗤之以鼻,因为他认为经济衰退是经济复苏的必要过程,就像人类生病是抵抗病菌的自然机制一样自然。经济衰退触发通货膨胀对一般民众而言可能已经不言而名的真理,但作者指出其实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偏偏就是政府愚蠢的政策所致。不相信是吗?美国大萧条时期,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只是政府一般上不理性地把通货紧缩当作是经济崩溃的前兆,所以就加印货币应对,结果货币贬值,物价自然上涨咯,次贷危机就是一例。 经济不简单(虽然作者说很简单),加入人性就复杂了,政治再插一脚就更复杂了!经济不像科学实验般可以在受控制的环境里观察他的结果以作出结论。一个经济学说要实施,原本立意良善,但参杂了很多不受控或未知的因素后结果就可能会和预期有很大的出入。另外经济无法做实验,一经实行,非蓬勃发展即低靡衰退。人性使然,很多时候都会倾向于比较有保障的政策。政棍为获得选票很多时候也会选择短期有效但非长期持续性的经济政策,所以很多时候政府的愚蠢行径最后都要由老百姓来买单。 谁叫我们都是死老百姓。为了保障广大民众的利益,不要做大前研一《低智商社会》里的无知民众。来个咸鱼翻身,就算被大白鲨吃了也要咸死他们!
3年前
读家
更多经济学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