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绘本的旅行

  岁末,半岛进入东北季候风雨季,几乎每个下午都下起了雷雨。不只是午后,有时大清早也会无预警地来场暴风雨。倾盆大雨的早晨,让送孩子上学这件事变得有点挑战。 那天早上,就花了将近2小时,才把兄妹仨分别送到小学、先修班和大学。事因一下雨,我们家附近的路面就会积水(排水系统永远做不好),很多路段水位都差点超过轮胎了,真是开车开得胆战心惊! 但是孩子却很乐,尤其看到车外的马路变河流,水花四溅,阿弟一直:“哇!姐姐你看!koko你看,你们快点看,水喷到这样高,很美咧!”没有阳光的雨季,心情容易阴郁。好在孩子的天真是冬天里的暖阳。 这个雨季,我们就来读一本应景的绘本吧!这期,给大家推荐英国绘本作家山姆·亚瑟的绘本《下雨了》! 这本绘本,是山姆代表作的“季节四书系列”里的其中一本。这个系列,以幽默的图与文,刻画祖孙二人在不同天气中,享受大自然,充满童真,轻松有趣。 系列中的第一本,是作者在2014年创作的《下雪了》,接下来就是这本在2016年创作的《下雨了》。一年后,出版《艳阳天》(中国翻译成《下火了》,个人觉得台译本的书名比较贴切。)最后是2018年的《暴风天》(Storm,暂找不到中译本)。这个系列在全球已售出超过50万册。 孩子对雨天的向往 下雨了! 封面,稀里哗啦的雨天里,鲜红色的大门前,一个穿着雨靴的小男孩,撑着一把波点小雨伞,双手托腮,一看就是渴望飞奔到雨里玩的模样! 一图胜千言呐!难怪绘本导读人总说,读绘本首先要仔细读封面,因为封面、封底和蝴蝶页藏有很多细节,灵活地展现故事信息和秘密,《下雨了》的封面,就直接表达出了每个孩子在雨天的内心向往。 而且,这个系列的每一本绘本封面,都是统一的画面。无论是暴风天、艳阳天、下雨天还是下雪时,封面都是打开门走出来一探究竟,想要出去玩的小男孩的身影。 “今天早上,我一睁开眼,就看到窗外下雨了。我必须马上、立刻到外面去。” 小男孩坐在乳白色的被褥上,看着窗外的雨。散落床上和床沿的玩具,藏着细节,小禹一看,说:“咦?企鹅套着救生圈,人偶娃娃躺在沙滩躺椅,好像在海边咧!”我也咦了一声:“这样一看,窗外的雨水就秒变大海了!有趣有趣!” 早餐桌上,在读报的外公却说,雨天最好还是待在屋里。小男孩肯定不依了:“但我喜欢在雨里玩。我们可以玩接雨滴的游戏,或者踩水坑,还可以看水中倒影。”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下雨的时候,屋檐下都摆满塑胶桶,大人交代,水满了就要换一个,我就是负责换水桶,然后顺便玩水的孩子。跟小禹说,你们这个年代住在城市高楼的孩子,应该很难想像,从前的人盛雨水来洗刷的节约生活。(节约也惜水惜物。) 耐心等待雨停的男孩 下雨天,尤其雷雨交加的时候,大人都不会允许小孩到外面玩耍嬉戏,一来担心感冒生病,二来担心闪电击中等风险。而且不只是下雨天,大热天、下雪天、狂风天,都是希望孩子好好待在屋里。(这样一看,那么,能出去玩的好天气,是不是少之又少了?) “还是等雨停了吧。”书里的外公说。 小男孩很乖哦!他真的可以自我克制,耐心地等待。一面看书一面看向窗外:“雨停了吗?” 没有。 [vip_content_start] 而且好像越下越大!细细长长的雨水打落地面,路人撑着伞,穿着雨靴,艰难地步行着。“这雨太大了啦!”问小禹:“这样的雨,你会想出去玩吗?”小禹坚定地摇头:“我才不要!我才不要变落汤鸡!”(我知道,家里有网速还不错的Wi-Fi。) 雨还没停吗? 没有! 而且,水位是越来越高了!这时,还出现了一艘貌似舢板开过来的身影! 屋里的男孩呢,读着一本又一本的故事书,已经从海怪航海故事书换到了威尼斯主题故事。他捧着书,跟在忙着回信的外公说:“外公,我想去水城威尼斯……那里有水上嘉年华!”(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在玩水啊!) 这时,外公站了起来说:“走吧!我们去寄信。” 咦?这时,小读者一定会跟小男孩一样,一道问:“啊!雨已经停了吗?” 停了!耶!停了! 小男孩立马穿戴好,拿起雨伞,迫不及待地拉开门,走了出去!门外的积水很多,小男孩可高兴了:“正好可以航海!”他开始想像和外公一起坐在船上,他当船长。这时,又下雨了,他们玩起接雨滴的游戏。 他们把信投递进了邮箱。回家以后,换上暖和的袜子,喝着热巧克力,外公说:“你看,美好的事情总是值得等待。” 小男孩说:“我也是这么觉得。希望明天还下雨。” 待雨过天晴 就能重新出发 这真是一个让人读了打从心底温暖的故事。我们还需要什么大道理吗?其实并不。若是我们能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反复共读这本绘本,并在他心中种下“美好的事情需要,也值得等待”的种子,或许到他长大,这颗种子就会发芽。 如果下雨天这“坏天气”,喻意着人生难免会遇上的困境,我们不需要绝望,只需要耐心地、安静地等待雨过天晴那一刻的到来,就能重新出发。 而且,如果,雨天很美,其实并不是“坏天气”呢? 《下雨了》 文/图:山姆˙亚瑟(Sam Usher) 译:焦东雨 山姆˙阿瑟于1983年诞生于英国。他的第一本图画书《你有看见沙逊吗?》曾入围英国水石童书绘本大奖和红房子儿童图书奖。他曾为麦克˙莫波格的《我们不是青蛙》《生日小鸭》(皆为暂译)以及安˙布斯的《庇护所》(暂译)等书画插画。    
3星期前
教养,无论坚持的是哪一套都难完美——放得太宽会变放纵,管得太严会让人窒息。只是,不管坚持哪种教养手法,都得面对一道考验题,那就是要如何培养孩子有一颗既柔软又强大的内心。如何才算强大,我想抗压力、反弹力(就是西方有一阵子很多人在谈的“resilient”)和安全感,是重要指标。 而这3项,还必须建立在柔软心的基础上。柔软心是什么呢?就是感受力,能细微觉察出情绪,能同理,这样,才能一点一滴积累,培养自愈力,让心慢慢变得强大。 这一期,我们就来读读英国著名诗人约瑟夫·科埃略《爱让我们更勇敢·大师绘本精选》里的3本绘本。这3本绘本的主题分别是描述对亲人的思念、克服胆怯勇敢表达自己以及学会倾诉走出悲伤。当初买下这套绘本,是被宣传文打动的!宣传文这么写道:“充满诗意的温情文字,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给孩子满满的疗愈正能量。”有些话,很难讲,有些事,不好教,就都交给绘本吧! 《如果世界是……》:记忆,能让爱永存 这是一本用诗意的语言叙述爱和思念的绘本,小朋友能从清新的画面和诗意的语句里,读出爷爷和孙女之间流动的情感。封底写着:“生命必然会逝去,但记忆,能让爱永存。”是一本温暖的绘本呐! 那是春天。爷爷拉着小女孩的手去踏青。走在春天里,爷爷告诉小女孩:“你长大了,不用拉着我了!”这句,喻意着放手。时候到了,教养的第一堂课就是放手。 小女孩很爱爷爷,她看着满园盛开的美丽的鲜花,暗自期许:“如果世界是春天,我会每年都重新给爷爷种一个生日,这样爷爷就永远不会变老了。” 这或许也是我们对心爱的人的期盼。 到了夏天,爷爷陪着小女孩玩赛车——“如果世界是太空,我会像月亮那样,绕着爷爷转动,我们的欢笑就是那一道道闪亮的流星。” 爷爷给了小女孩自制了一本印着金黄色叶子的笔记本,也给她送了一支铅笔,让她记下自己的梦——“如果世界是梦,我会用爷爷给我的快乐调成鲜艳的颜色,盖住所有悲伤。” 爷爷也会给小孙女讲故事。但是有一天,爷爷不在了……小女孩再也听不到陪伴着她走过四季的爷爷给她讲的故事了。 [vip_content_start] 收拾遗物的时候,小女孩发现了爷爷夹在书页里的小蓝干花,也发现了玩具车、红皮绳、糖纸团做成的球和一盒已经开封的彩虹笔芯铅笔,那对小女孩来说,就是记忆万花筒啊! “如果回忆是全世界,过去就是一个个可以回去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有爷爷。”这是一本关于失去亲人后缅怀和思念的绘本,教会我们在失去后如何向前——带着思念、记忆和爱。 《我美妙的声音》:鼓励的话是前行的翅膀 不是每个小孩都有与生俱来的胆量,在众目睽睽之下站在台上流畅的演说,也不是每个小孩有勇气表达自己。 这本绘本里的小女孩,就缺了这样的自信和勇气。这天,是诗歌创作朗诵比赛。课室墙上的海报写着:“诗朗诵表演,大声读出你的诗!”但小女孩非常紧张,心里翻涌打鼓,豆大的汗珠往下掉:“怎么办?怎么办?” 这时,穿着五颜六色漂亮衣裳的新老师进来了!她告诉同学:“我在呼啦啦的台风里骑车,我在轰隆隆的激流里划船,我在咔嚓嚓的雷雨天开飞机。” 这应该就是老师朗诵的一首诗!她过后让同学们分组完成诗歌。平时不开口说话的小女孩写下了第一行诗,还懂得加了韵脚。那都是因为老师的话鼓舞着她。老师告诉同学们:“每个人心里都有诗,想唱的时候自然会唱出来。” 你看,鼓励的话多重要!鼓励的话是前行的翅膀,能让孩子们飞翔! 果然,小女孩的言语苏醒了!她走向讲台,站在全班同学面前,开口朗诵!“我的诗在整个教室回荡。它流淌进大家的耳朵里,敲打在窗户和书桌上,叮咚作响。” 读着读着,我们仿佛听到了教室里传来的,朗诵的诗歌!朗诵的声音,真的很美妙! 《不再孤单》:孩子的内心有很多声音 这是一本关于走出悲伤的故事。封底的文字写着:“女孩在失去母亲后,被各种负面情绪包围。她寂寞、害怕、愤怒。她沉默、安静、封闭。她大吼、啜泣、哀嚎……她不再像从前一样快乐。”这个故事,用的是第一人称。出门的时候,一碰到熟人,姑妈就会说小女孩不说话是因为害羞。“可我并不害羞,我只是现在不想说话。” 老师说她说话声音很小。“我的声音并不小,我只是现在不想吵。我要是想吵……就能吵个惊天动地!我能跟鲸比歌喉,能跟大海赛咆哮,能震得宇宙摇三摇。” 这几页的描述,提醒了我,孩子内心有很多声音,有时候是周围的大人察觉不出来的,我们还真要多细心观察,才能听到他们真正的声音。 这天,小女孩躲在昏暗的楼梯下,默默流眼泪。爸爸看到了,默默来到她身边,鼓励她说:“做回你自己吧!那个风风火火的你,活蹦乱跳的你,开心快乐的你,那个记忆中的你。” 小女孩终于向爸爸敞开了心扉,将她的担心、害怕和孤单,都告诉了爸爸。(可见,大人的倾听多重要!) 小女孩的心情,终于,豁然开朗!(真好!)她终于恢复了那个爱讲话,会好奇问问题,会跟两个妹妹玩耍的她!不再自我封闭以后,就再也不孤单了! 这是一个走出悲伤的过程,需要很多的关怀和理解,但愿我们身边都有愿意真诚聆听的大人,都有愿意在我们经历幽暗时给我们时间,耐心等待的大人!愿孩子都不再孤单! 《爱让我们更勇敢·大师绘本精选》作者简介 约瑟夫·科埃略(英)英国著名表演诗人、童书作家、剧作家,曾获2015年英国儿童教育中心年度童诗奖、2018年《卫报》“50位你现在应该阅读的作者”之一,其作品曾入围凯特·格林纳威大奖,2019年独立书店周图画书奖决选,英国图书信讬基金会故事时间奖决选、入选卡内基童书奖等众多奖项。
1月前
那是个寻常的星期一傍晚。突接到母亲发来老父亲病危的照片:“你爸恐怕不行了。”我一见照片里瘦骨嶙峋的父亲,心里顿时一凉,跟孩子说:“公公不知能不能挨过今晚,我们得赶紧回去一趟。” 父亲跌倒后不良于行,病了大半年仍不见起色,夜间更是咳得厉害,身心颇受折磨。看顾卧床老父的母亲每天面对不同的挑战,夜不成寐,也憔悴不少。如若父亲能放下尘缘、舍去肉身,也不失为一种解脱。 正在胡思,母亲再来电:“你爸走了。”我尽量保持冷静,哽咽说道:“妈,你把电话放爸耳边,我要跟他说几句话。”听说人走的时候,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我相信爸爸能听到。说完把电话递给阿妹,她哭着说:“公公,bye bye!”小禹也趋近话筒:“公公,再见!” 我们都知道,这一声声再见,是再不能再见。 给阿哥打电话:“公公走了,我现在去宿舍载你。”阿哥先问:“妈妈,你是不是在哭?不用哭啦,我们之前已经好好跟公公说再见了。而且你平时该做的都做了,没有所谓的遗憾了,我们要让公公安心的去,你笑公公就会笑,人如果可以哭着来,笑着走,多好!” 面对阿哥懂事的安慰,我的泪水,更是止不住。 如今,丧礼已圆满完成,父亲也已火化成灰,安奉在骨灰塔。除了小弟,我们兄弟姐妹也各自回到城里生活。我们完成了告别,完成了另一个死别的功课。 死亡,无人能免。因此,死别,就成为我们无法假装不会发生的事。经历了父亲的告别,我更坚信,死亡的生命教育,能越早开始越好!但死别话题如此沉重,要如何开始呢?绘本,再次成为答案。这一期,我们就来读丹麦作家金·弗珀兹·艾克松的《爷爷变成了幽灵》。 丧礼是让活着的人缓冲哀伤情绪 死亡,一直以来都是很多社会的禁忌话题,绘本作家能带读者直面死亡,不忌讳地在书里画上棺材和幽灵,也算是一种书写的勇气,也为大小读者铺排了重要的心理基础。 这本绘本的小主角名叫艾斯本。艾斯本跟爷爷感情很好,不过有一天,爷爷在大街上心脏病发作,永远离开了他。面对这样的骤然离别,艾斯本非常伤心,趴在桌上不停哭泣。 晚上,妈妈将艾斯本搂在怀里,轻声告诉他,爷爷去了天堂,变成了天使。可是艾斯本没办法想像爷爷变成天使的模样,是穿白袍吗?是长着一对翅膀吗?妈妈问:“这样想,你会不会好过一点?”但艾斯本并没有觉得更好过。 艾斯本出席了爷爷在教堂的葬礼。他看见的爷爷,是躺在棺木里睡觉的爷爷,周围摆满了鲜花。爸爸告诉他,爷爷会被运到墓地,然后变成泥土,然后就会满满消失了。艾斯本同样没办法想像变成泥土的爷爷会是什么样子。 这次我们家3个孩子回到老家,看见屋外搭建临时铁棚,然后客厅里设立了灵堂,中间摆放了棺木,五脚基处摆放着纸扎品和“大屋”,还有一包包邻居帮忙折叠的金银纸,纷纷说:“哇!公公这么豪华,这么大阵仗!”阿妹问,可以拍照放instagram吗?阿哥说:“不错,很有仪式感!” 我说丧礼其实是让活着的人缓冲哀伤情绪的。丧礼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让死亡变得少一点阴暗,少一点可怕。在邻居和亲朋戚友前来吊唁、坐夜、写帛金的习俗里,相互依偎取暖安慰,度过哀伤的送别。 那件忘记做的事 说回书里的小艾斯本。他既不相信爷爷去了天堂,也不相信爷爷会变成泥土。于是,就在那个晚上,他看见了穿西装的爷爷。(这让我想起另一本绘本《爷爷有没有穿西装》,两本绘本同样书写了死亡,异曲同工。) 艾斯本问爷爷:“爷爷你不是死了吗?为什么你会在这里?我知道了,你变成了幽灵!”爷爷表示不相信,艾斯本拿出一本介绍幽灵的书,告诉爷爷:“书上说,只要幽灵愿意,他就可以随便穿过任何一堵墙。”爷爷说:“好吧!那我就试一试!”结果,还真的可以! [vip_content_start] 艾斯本很兴奋,陪着爷爷一整夜,结果,快天亮的时候,爷爷消失了,艾斯本刚闭上眼睛,就被爸爸和妈妈叫醒。他高兴地跟他们说,爷爷变成了幽灵,一整晚都和他在一起。 爸爸说他也梦见了爷爷穿过墙壁,来到他们的卧室。艾斯本大喊:“那不是梦,那真的是爷爷!”妈妈很担心地看着艾斯本,决定让他呆在家,不必上学。 这天晚上,爷爷又出现了!爷爷表示,他不想当幽灵,于是拿起那本关于幽灵的书研究起来。结果书上说,如果一个人在世时忘了做一件事,死了就会变成幽灵。那究竟爷爷是忘了做什么事呢?艾斯本表示,要和爷爷一起找出来。 于是,他跟爷爷回了一趟爷爷的家,看看是不是忘了做家里的事。爷爷回到故居,回忆起很多从前的事,从儿时的脚踏车到和奶奶的第一个吻,从孩子的诞生到电视节目。 再一个晚上,艾斯本陪爷爷到镇上去转转,希望能找到那件忘记做的事,结果还是徒劳无功,没有一点线索。 后来,终于,爷爷想起了他忘记的事了——“我忘了和你说再见了,我的小艾斯本!” 爷爷和艾斯本都哭了。 我也哭了。 说完再见的爷爷挥挥手后消失在黑暗里,艾斯本终于可以回到学校去上课。书评人是这样评价这本绘本的:“在朴素无华中教会孩子如何平静面对死亡。” 死别不易,但生命会继续前进和运转。我们依旧会深深思念,依旧会在思念起离开的人时感到失落与悲伤,但时间会淡去哀伤。让我们好好说再见,让该离开的人了无牵挂的离开。让留下来的人安心生活。 死亡如远行,生死两相安。我们都会好好的。 《爷爷变成了幽灵》 作者简介:金·弗珀兹·艾克松(Kim Fupz Aakeson)丹麦人,1958年生。除了为报章杂志画插画外,出版超过40本作品,作品屡得大奖,包括1990年丹麦文化部童书奖及1992年北欧青少年小说奖。1996年毕业于电影学院后,近年成为丹麦重要的电影编剧之一。 绘者简介:爱娃·艾瑞克松(Eva Eriksson)瑞典深受喜爱的插画家之一,1949年出生于哈尔姆斯塔德,1973年起致力图画书的创作。作品在瑞典获奖无数,曾获奥古斯都文学奖、瑞典图书馆协会的贝斯寇插画奖等。 译者:彭懿(中国)
2月前
迎新周结束以后,阿哥住进了宿舍。隔天连夜来电问能不能江湖救急,给他送眼罩和耳塞。原来新住进来的学长是个夜猫子,不只发出各种声响,还仿若无人地开门关门,关门开门……硬是将三人房住成了单人房! 阿哥生气了:“真的很讨厌!偏偏就遇上这么不为人着想的人,我的睡眠严重受干扰!听说另一个宿舍,还有人半夜打鼓!真的有够夸张!” 新生适应同住挑战,因为人地生疏,多会先选择忍让,以和为贵。阿哥说不能哑忍,睡眠品质不好,是会直接影响学习成效的,得想想办法。我说好,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很好地处理的。 用绘本培养稳定的内心 人际关系,绝对是学习生涯中重要的一课。从小学到大学,孩子都得学会面对各种冲突(甚至是霸凌),学会在团队里处理各种让人不舒服的关系或分歧,同时还得学会调节无法预知的委屈和难过情绪,想想,成长,还真不容易。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和乐观积极的精神,但这要如何培养呢?有些孩子个性生来就比较细腻敏感,这就更难了。 但我想,乐观积极的稳定内心,是可以从小一点一滴积累的!但不是用说的,得潜移默化才行!其中一个方法,当然就是给孩子们读绘本! 比如这一期要推荐的,日本“流量担当”人气作家吉竹伸介的《这样想一想,心情好多了》就是给孩子们很棒的“情绪调理包”,孩子们读了以后,就会发现:“啊!原来可以这样想啊!”、“原来我讨厌别人的心情有人理解!”、“原来可以这样处理讨厌!”…… 读完合上书,好像,原本讨厌的人或事就不那么讨厌了! 幽默创作风格 替孩子发声 我们都会有觉得讨厌的时候——讨厌说话阴阳怪气的人,讨厌放暗箭的,讨厌不问自取,讨厌不识趣,讨厌出门时突然下大雨,讨厌塞车…… 觉得讨厌的时候,吉竹伸介的这本《这样想一想,心情好多了》绝对可以舒缓心情! 这是一本“很吉竹伸介”的绘本,延续了他一贯的幽默创作风格。 书名页上,就直接用小女孩内心独白开始:“我有讨厌的人,而且是好几个。”很直白,不拐弯! “为什么明明知道别人会伤心,他们还是要说这种话,做这样的事呢?真希望我讨厌的人,走在路上被石头绊倒。” 这样直接的就把大家曾经有过的,诅咒讨厌的人时想的话写出来,不怕遭受批判(说教坏小孩),还真的没有几个作家能做到! 但也因为这样的直接,孩子马上就有了共鸣,有种“总算有人替我发声”的安慰。作者说:“讨厌的人就是会让我们不开心。我们总是会忍不住去想他们做的那些事,甚至开始自我怀疑:难道是我错了?于是,越想越讨厌自己。” [vip_content_start] 创意排解法 赶走不顺心 讨厌就是讨厌。讨厌的心情是很难排解的。大人有时候尚且无法平静内心去不讨厌任何人,我们要孩子如何排遣呢? 吉竹伸介就在下一页做了这件事:“我常常幻想,要这样对付那些讨厌的人——首先,把他变小,然后,放在手上,啪!”这多让人痛快!再不然,可以遥控“冰冰凉机器人,让他肚子疼”,或者“遥控蜜蜂在他头上飞来飞去。” 天马行空的幻想,不实际伤害他人,或许是个解气的好办法。 但是,吉竹伸介说,有时我们遇到特别讨厌的事,怎么都解决不了的时候,可以干脆抛诸脑后,干点别的事,比如: “在箱子里扮鬼脸、把袜子一只一只地卷起来、拿沙拉酱使劲儿地摇、把勺子整齐排放、给枕头唱歌或干脆睡一场大觉!” 这些“或许可以让心情好一点”的事,大人听起来或许会觉得无聊,但或许正是这些简单的事,最能排解胸中闷气,或许有时在有些念头快要转不过来的时候,还能救下宝贵的生命! 但给出了创意排解法的吉竹伸介,也很善解人意——虽然,不顺心的时候,无论做什么都觉得很烦!而讨厌,是什么感觉呢? 吉竹伸介说:“讨厌的感觉就像淋了一场大雨,浑身又湿又冷。如果是那样,就找个躲雨的地方吧!比如建一个秘密基地。如果是小雨,淋一淋也不错。雨一定会停,讨厌的感觉总会消失。” 这段写得真的很疗愈。 他也鼓励大家:“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到讨厌的人或事,所以要提前想好激励自己的方法。”这真是重要的提醒啊! 换个方式看事物 世界变得有趣 值得一提的是,这么有创意,被喻为“内心充满童心的幽默大师”,在一次专访中,却说自己小时候其实并不是个有趣的人。他是家中老二,上有一个非常优秀,总是被众人称赞的姐姐,让他自卑,觉得“自己不论做什么都一定做不好”。 他说:“在读大学的时候,我终于第一次意识到除了我原有的世界以外,还有别的世界存在,我发现只要稍微改变看待事物的方式,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都会变得有趣,我的人生也从那时开始彻底改变了!” “改变看待事物和人的方式”,这是重点啊!我们有时都是被自己捆住的,不是吗? “讨厌的感觉就算不能全部甩开,我们还是可以吃好吃的,和朋友聊天,看美丽的风景。就算有了讨厌的感觉,我也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的话,我就能每天开开心心钻进被窝了。” 最后,吉竹伸介说:“等我将来变成大人,还是会遇到讨厌的人。不过没关系,不管是逃跑,还是面对,我都会认真思考,自己做出决定。” “我会努力的。” 生活是一次又一次的克服,一次又一次的跨越!让我们学习克服讨厌,恢复好心情!(虽然有人教我们要有被人讨厌的勇气,那又是另一回事。) 当生活和人事不再那么令人讨厌,太阳就会出来,日子就会好了! 《这样想一想,心情好多了》著/绘:吉竹伸介(日)译:毛丹青 作者简介吉竹伸介,诞生于1973年,神奈川县茅崎市人。筑波大学艺术研究系综合造型专业。以插画家身分活跃于童书插画,2013年发表处女作绘本《苹果?可能吧》,获得日本最具影响力绘本大奖MOE绘本书店大奖第一名以及第61届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美术奖,奠定了绘本界地位。 之后陆续出版类似的想像绘本。《我造了一个假东西》获得第二届长野县书店大奖当代部门奖。代表作还有《衣服脱不下来》《夏美变变变》和《只能这样吗?不一定吧》等。
2月前
9月的绘本专栏,给大家介绍过了2023年和2022年凯迪克银奖作品《浆果之歌》和《你真的看过一朵花吗?》,这一期,给大家推荐2021年凯迪克银奖作品《外面真好》。 无独有偶,连续3年的凯迪克银奖作品都以大自然为主题,深刻地书写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是2021年这一本,用诗意的绘本语言,更进一步地探讨了“外面”和“里面”的关系,韵味深长。 大人能通过这样的阅读,再一次自我审视;而小孩也能通过灵动的画对大自然产生向往,就像书腰上说的:“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能量场,赋予孩子自愈力、敬畏感和好奇心。” 这本绘本创作于冠病疫情大暴发时期,全球人类被禁足、被隔离,对“外面的世界”是更加的渴望。中文翻译人阿甲就写了一篇题目为〈非常时期献给户外的恋歌〉的读后感。他说:“在疫情肆虐时期,如此敞亮而充满希望的场景,真是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也唤起了许多不得不困在家中的读者对生意盎然的户外的无限眷恋。” 世纪疫情的梦靥已成过去,我们已恢复日常,但很多时候,在失去的时候我们会慨叹,但重新拥有后却也又会觉得理所当然,渐渐忘记立过誓要对自由和“外面的世界”加以珍惜,这是人之常情,也是通病。 因此,优秀的绘本作家,总是会一次又一次的、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不要轻易忽视珍贵的大自然,人和自然,是融为一体的! 何谓“外面”? “我在这儿,外面说,我好想你。外面在等待……” 护封勒口处的文字,以这样的文字作为开头,并且说:“每一天,外面和里面都以有趣而令人惊讶的方式碰撞。”简单的话,听起来充满禅意,也许“外面”不一定就指大自然,而是指向内心以外,我们活着的世界。 书的首页是一幅跨页画,有点像抽象水彩画,但又不像水彩,原来绘图的画家辛迪·德比特意尝试了特别的作画方法,像是用小树枝蘸着颜色点彩或是将小丝线浸泡到墨水里,再印到纸上,使之产生纹路。她说:“我希望这本书的画面看起来‘不那么完美’,却足够灵动。” 凯迪克奖颁奖词是这样评价这本绘本的:“作者出色地运用了水彩、石墨粉和浸泡在墨水中的干花茎,激发小读者深思户外活动的意义和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 是“外面”亦是“里面” 故事开始,红衣小女孩独坐在枝干上,四周很是静谧。她下来,往林里走,这时作者说:“曾经——我们是外面的一部分,而外面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与外面亲密无间。” 单纯的孩子们也许很快就能理解——当我们在大自然里,便也成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不是单独存在的,我们跟外面的世界,是一种互依关系。 作者接着说:“有时即使我们在外面……”翻过去,只有一行字: “我们还在里面。” [vip_content_start] 跨页里,在车后座系着安全带的小女孩独自抱着恐龙玩偶,安静又有点闷闷不乐地垂首不语,也不抬头看向窗外徐徐倒退的美丽的风景——有时即使我们在外面了,可是我们还在里面。 问小禹,这话什么意思?他反问:“是说,车子走在外面路上了,但小女孩却是在车里面?还是说,他们坐车出来旅行了,但小女孩的心还在家里?她不想出来玩?她被逼的?”我不禁莞尔:“嗯,也许吧!总之,她就是出不来,她还在里面。” 作为一个历经生命起落的“中年人”,我对这句话的感思,也许超越了小禹的理解范畴。很多时候,我们都有可能会把自己困在里面,作茧自缚而不自知啊!即使是在喧闹的社交场合,或是逼着应酬的饭局,我们都有可能有这种“虽然身在外,我却还在里面”的感觉。 所以绘本的厉害就在这里!没有累赘的文字,简单的语言就能将抽象的思绪一语道破!(难怪这本绘本还获得了2020年《纽约时报》年度绘本、《出版人周刊》年度绘本以及《柯克斯杂志》星级评论等评选。) 外面就在那儿 “我们忘记了,外面就在那儿。” 车子到了目的地,小女孩低头跟着家人走进了类似森林度假屋的地方。 作者说:“大自然会提醒我们,用窗前跃动的光,和慢悠悠的魔术表演。”这里的魔术表演,绘的是蝴蝶从蛹蜕变的过程,提醒着读者,大自然的世界里原本就藏着很多神奇的景观和现象,只要我们愿意,就能通过用心观察来发现。” 有一幕,小女孩坐在背对着大门的椅子上,这时,夕阳映照下,地上出现树的剪影,煞是好看。这也勾起了我的回忆。记得小时候,在乡下的小木屋,到了傍晚,屋内洋灰地上真的就会出现各种影子,每一秒光与影都在移动,多么丰富多彩! 什么时候开始,忙碌的生活,都忘了要好好看看地上随着阳光移动的剪影图案,忘了要听听鸟鸣和树叶拂动的沙沙声响,忘了停下来闻一闻太阳晒过的衣服的味道,忘了要在里面看看“外面”!(啊!原来这几页说的是——外面不一定在外面!) 作者就接着说了——我们也能从猫身子的温暖和狗皮毛的粗糙中感受着外面。 有时,“外面”也会偷溜到“里面”来——寻求庇护的蜘蛛、浴缸旁的叶槭虫或甘蓝菜上的小蜗牛。 渐渐地,小女孩开始注意到了周围的变化,她在椅子上转过身子,探头看了看外面,然后,她走出去了…… 我们都会有忘记外面的时候,也许当我们在里面累了,可以抬头,外面真的就在那里——在书里,在外面…… 外面,真好! 《外面真好》 作者:黛博拉·安德伍德(美)绘者:辛迪·德比(美)译者:阿甲 黛博拉·安德伍德黛博拉·安德伍德在华盛顿州瓦拉瓦拉长大。工作是写作和唱歌。父亲是数学教授,母亲教英语。大学毕业后,她搬到旧金山,成为一名街头音乐家。2001年,开始创作儿童非小说类作品。她是多本绘本的文字作者,代表作有《好安静的书》《好大声的书》《星际灰姑娘》《熊猫问题》和《兼职公主》等。 辛迪·德比美国插画家,作品多用水彩晕染的效果,艺术性极强,极具个人特色。在开始创作绘本前,是一名木偶戏演员。已出版绘本作品有《怎样遛一只蚂蚁》《男孩和大猩猩》和《屋里屋外》等。
3月前
上两周推荐了2023年凯迪克银奖作品《浆果之歌》后,有位读者表示曾无意中买过这本书,但没认真看过。读了介绍文当晚,她跟7岁的女儿亲子共读,读了好喜欢!她说,得奖作品果然没让人失望! 这一期,我们就继续来读凯迪克得奖作品吧!要推荐的是2022年的银奖作品《你真的看过一朵花吗?》,这本绘本提醒我们,要放慢生活步伐,好好提升自然感知力。 中秋节过后,北半球开始入秋了,我们这里则要进入年终大考季节,各年级的校内评估和大大小小的会考将迎面而来,父母和小孩应该都会感受到压力。也许这种时候,我们更应该到大自然里去放松心情,吸收大自然里的芬多精,好好看看一朵花! 用五感来感受一朵花 花很美。有段时间我特别喜欢去鲜花批发市场,冷冻房里那些玫瑰、百合、向日葵、小雏菊、洋桔梗和郁金香,娇艳欲滴,美得让人心花怒放! 看着这本绘本的封面,咦?类似儿童稚拙的蜡笔画,这些花儿并不娇艳,也不像花店里的花那样吸引人。中间留白的地方是书名——你真的看过一朵花吗?我不禁停下来思考:“是啊!我心中都是对花儿的刻板印象,我真的看过一朵花吗?” 令人更感意外的是,封面那么富有色彩,首页却是黑白跨页,是一座高楼林立的城市。等等,左下角有彩色,是一个推门而出的小女孩,跑向车子,看来是准备要远行呢! 车子沿着蜿蜒公路,走了好久,终于驶入山区。这些山,是五颜六色的。作者用黑白和色彩,区分了城市和大自然。每个跨页的字数也很少,都是一个跨页无字,第二个跨页就问:“你看过一朵花吗?”第三个进入山区的跨页,就写着:“我是说真的……” “我是说真的。”一语双关啊! 再翻页,一整片粉红花海!小女孩和她的小狗开心地在花海里奔跑。“看过一朵花吗?”这次作者再一次这样问。 [vip_content_start] 这一大跨页,是很好的亲子共读素材,学龄前孩子可能会答:“看过!一朵、两朵、三朵、四朵……好多好多!”更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开始思考:“这不是一片花海吗?为什么作者会问,有没有看过‘一朵花’?” 作者再问:“你曾经用鼻子去感受一朵花吗?来!深呼吸,你看到了什么?” 阿妹开玩笑地说:“鼻子敏感的人什么都感受不到,只会打喷嚏!”我哈哈大笑表示同意:“作者只是想表达,想要真正看见一朵花,还得包括知道他的香气,毕竟每种花儿的香味儿都不一样,不能单用‘看’的。” 当然,看还是重要的,作者肯定是个对花儿观察入微的人,因为他问了:“你看到了什么?是蜂蜜一样的雨滴?还是大黄蜂的翅膀?是美丽优雅的女士,还是欢快跳舞的小孩?”这样具象的形容,是经过观察的! 作者对一朵花,一定也进行过非常有创意的想像——你看过花瓣很深的花吗?你是否想过,如果沿着金色的花蕊,一直走进去,你会看到谁呢?你仔细感受过一朵花吗?花瓣的脉络,是否很像你皮肤下的血管?你有没有扎破或跌倒过,因此看见了代表你生命的颜色? 写完这句后,翻开的跨页,是什么都没有的红色! 这是视觉的震撼啊!接下来的跨页写着——生命,在你的身体里流动! 我好像理解了什么?作者从一开始就一直在问的:“你真正看过一朵花吗?”原来,一朵花正是一个生命,一个绽放的生命,就像我们每个人,而我们真正“看过”自己吗?我们真正了解生命吗? 果然,再翻页,小女孩坐在花丛中,手里拿着一朵花,作者写道——生命,无所不在! 接下来,作者让小女孩/读者把手放在自己的肚子上——“这是花的茎。”作者要大家喝一滴水(阿弟说,一滴哪里够,我要喝一杯!)——仔细感受这滴水满满滑落,流到脚跟……感受到自己正茁壮成长,向着太阳缓缓伸展! 开心地绽放吧! 好喜欢这个跨页,是飘飞的蒲公英呢!小读者一定也能在飘飞的花絮中,感受到生命生长的飞扬的喜悦! 我们都是一朵美丽且优雅的花 最后,作者用充满色彩又独一无二的线条,发出了跟书名呼应的提问:“你曾经是一朵花吗?我是说,‘真的’成为一朵花,你还记得是如何成长的吗?” ——你真的看过一朵花吗? ——你曾经成为一朵花吗? 这真是令人出乎意料的结局! 当我们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发现和看见花儿的美丽的绘本,却原来作者每一笔都蕴含深意,这朵世界上独一味二的花儿,原来正是经历过风雨,茁壮成长的我们自己!而我们,真的真的仔细看过这朵吗?我们真的了解这朵花,爱这朵花吗? 也许我们忘记了,也许我们并没有。英语有句流行词:“celebrate life ”,庆贺、歌颂生命,原来才是这本绘本的本意! 在所有的书评里,我最喜欢《书页》杂志说的:“有些书提供了一个逃避的机会,而另一些则提供了沉思和反思的空间。很少有书能同时做到这两点。这本书将进入大自然的旅行转变为在精神领域充满活力的航行。你真的看过一朵花吗?这是一种邀请,让我们停下来想像我们的周围和我们内心的世界。她的欢乐、色彩和希望将点燃任何有幸体验它魔力的人的想像力。” 得奖绘本果然不会让人失望。作者曾在一次受访时说:“这本书是一趟旅程。”感谢能读到这么美丽的绘本,读完真似走了一趟深度旅行。 我们都是一朵花儿,美丽且优雅。我们只需要,真的能看见。 《你真的看过一朵花吗?》 著/绘:肖恩·哈里斯(美)译:方素珍 肖恩·哈里斯生活在加州,是一名艺术家和音乐家。他画的第一本图画书《她的右脚》获得7篇星级评论。他也是《一个公民能做什么?》《每个人都醒了》的绘者。《你真的看过一朵花吗?》是他第一次包办文字和绘图的图画书,获得了2022年凯迪克银奖。
3月前
小时候在乡下,最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做的事之一,就是到处寻觅野果。有些大人说不能吃的,我们还是会偷咬一口,只为满足好奇心,想要知道果子到底是酸的、苦的,还是甜的。 若碰上路旁的桑葚树结实累累,就拿来摘果神器,将一串串鲜红的果子摘下分着吃。若是有人种的,打个招呼也就可以,邻里间都是熟识的,不计较。 来到孩子们这一代,因为住在车水马龙、高楼大厦林立的大城市,也就失去了不少跟大自然接触的机会。所以一有机会回乡,我一定鼓励他们到处走走看看,去看看花草,去采摘野果。 当读到2023年凯迪克银奖得奖作品《浆果之歌》时,我几乎是爱不释手的。首先是因为图画画得极好,细致梦幻,每一页都能让人凝视好久,读来非常疗愈! 其二就是,诗一般的语言文字,让绘本里的各种浆果以及人跟土地的连结鲜活起来,不只回忆涌现,还能让孩子们读了,想要去采果子了! 一本集结北美原住民生活智慧的作品 “每一颗浆果,都是自然的奇迹,是爱的传承。” 书腰上的文字,简洁有力;封面是一片树林里的浆果间,露出奶奶和女孩的两张脸,画面感很强。前后环衬则是充满了晶莹漂亮的浆果! 前环衬有8种莓果,分别是——云莓、蓝莓、草莓、鲑鱼莓、北极树莓、小叶越橘、野牛果和岩高兰;后环衬是另外8种莓果——糙莓、越橘、黑醋栗、覆盆子、笃斯越橘、草茱萸灰醋栗和蔓越莓。 阿弟问:“哇!这是berries的百科全书吗?”我说浆果的种类繁多,可不止16种!但这里面好多是我们没看过,甚至没听过的,更不要说有吃过了,所以也算是“迷你浆果书”。阿弟说他至少认得蓝莓和草莓,我说我也认识蔓越莓和覆盆子! 原来这个故事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作者米凯拉˙戈德成长于阿拉斯加东南海岸,每个季节都会去采摘浆果,她将个人成长经历,绘制成书,也就特别有说服力! 米凯拉˙戈德表示:“作为特林吉特人,我们的生活一直与大地和海洋交织在一起。我们与土地建立了深厚的亲缘关系。父母从小教导我们,要以极大的敬畏和感激之心对待土地和动物亲族。通过采摘浆果这样的传统丰收活动,祖先的知识和价值观得以代代相传。” 这并不是一本单纯描绘和介绍浆果的绘本。谷歌了一下,原来特林吉特人是北美洲西北海岸的母系氏族原住民,以渔业和狩猎采集为生,所以这是一本集结北美原住民生活智慧的作品啊! 与土地说话 导读手册里,各媒体和绘本推荐人都给出了高度的评价。《出版人周刊》就说了:“本书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的联系以及人与自然如何共存这一主题,引导读者认识这两者之间微妙而深刻的关系。这是一本大自然之书!”评价那么高,得奖是自然的呀! 故事开始前,作者先善意提醒:“如果你想采摘浆果,一定要确定它们是安全无毒的!有很多看着和可食用的浆果很相似的品种,可能是有毒的!”(这不禁让我捏一把冷汗,小时候我可偷尝过不少啊!) 翻开绘本第一页,就看到作者和外婆坐在惊涛骇浪海上的一艘小船上:“在浩瀚狂野的大海边缘,有一座小岛。外婆教我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故事拉开了帷幕。 [vip_content_start] 婆孙俩会从海里拉出挂满了鲱鱼卵的铁杉树枝,也会在沙滩上收集海藻,在瀑布边捞起藏在水流下的银鲑鱼。 然后,外婆会带着她到森林里去采浆果!各种浆果茂密并排在一起,真的美不胜收! “浆果在对我们歌唱,像小宝石一样发光。我们也歌唱,让浆果和熊——都知道我们来啦!” 森林里,潜伏着危险,熊会出没呢!发声歌唱,也是一种尊重。 “外婆告诉我:我们对土地说话……”作者跟外婆对话:“就像土地对我们说话一样。” 这两页的插画,以绿色为主,色彩和谐,外婆和女孩仿佛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像是海报。这是妥妥的美育绘本啊! 我们与自然并不是隔离的 《浆果之歌》这书名取得很贴切,表达的是一种感恩大地的情怀,表达当地原住民在采摘森林里的浆果时的一种感激情感。作者也在书里用了一句特林吉特族的语言“古纳赤希”,意为“感谢”。 “森林在对我们歌唱……我们也歌唱,让土地知道我们心怀感激;我们的祖先在对我们歌唱,它们的声音在风中飘、在水上舞;我们也歌唱,让他们知道,我们会永远铭记。 我们为未来而唱,让所有人都能听到,都能知道,这美妙的浆果之歌。“这是多美的文字!优秀的绘本真的是充满韵律和节奏的,孩子不仅能从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埋下诗意语言的感受力种子,这是其他的阅读体验所无法给予的!(请让孩子的童年有绘本呀!) 不只是小孩,大人如果能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读《浆果之歌》,我想,一颗心就能够静下来,进入一个大自然的世界,并对土地,对我们拥有的,心怀感激。 采摘浆果之后,作者和家人会用收集回来的莓果制作成糖浆和果酱,还有各种饼干和水果派,像是蔓越莓果酱、越橘派、草莓酥、覆盆子烤饼和美味可口、新鲜的野牛果汁! 而季节变化更迭以后,作者就牵起妹妹的手,走进森林里去采摘浆果。这就是爱的传承!这座森林,就是现实里的“汤加斯国家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带雨林之一。 作者最后呼吁:“我们与自然并不是隔离的。即使在城市里,自然也在我们周围。我们唱着浆果之歌,全世界也都唱着同一首,让我们一起努力,保护这片森林,保护我们的星球!古纳赤希!” 合上书,但愿我们心中,都已经回荡着这首浆果之歌,都对土地说一声:“古纳赤希!”我在心里说:“浆果好美!明天该去买盒蓝莓了!古纳赤希。” 《浆果之歌》 作者/绘图:米凯拉·戈德(美)译者: 阿甲 米凯拉·戈德(Michaela Goade)住在阿拉斯加,是一位设计师和插画家,拥有平面设计和营销学士学位。她的作品包括2018年美国印第安青年文学最佳绘本奖Shanyaak”utlaax:Salmon Boy。她也是2021年凯迪克获奖绘本《我们是水的守护者》(We Are Water Protectors)插画师。
3月前
那日小禹因细菌感染呕吐发烧,需留院吊点滴和打抗生素。病房的冷气很冷,我有时会到病房外透透气。长长的走廊有护士忙碌的身影,还会有看护陪伴的家属。 遇见时,大家会微笑点头示意,健谈的,会问起彼此情况:“住进来的是你的谁?他怎么了?住多久了?今天胃口好吗?病情有起色好转吗……” 他们有的是守护孩子的父母,有的是看顾父母的孩子。有的家人住进来是因为严重口腔炎,有的因为骨痛热症或流感,有的是因为意外骨折,当然,也有的是因为糖尿病或癌症。看护的家属,脸上都藏着一丝疲惫和担忧。 医院本来就是一个聚集人间疾苦的地方。每一扇紧掩的门后,都是正在经历一趟生命旅程的人。有人为康复积极配合治疗,有人因药物副作用想要放弃,也或许有人知道来日并不方长,正在勇敢的直面死亡、倒数生命。 正好。这是农历七月。一个提醒我们死亡无可避免的月份。上一辈的父母,会在七月警告孩子:“七月鬼门关大开,晚上不要出门。”无形中,增添了恐惧感,我们本来就忌讳谈死亡,七月,这主题,就更不能碰了! 幸好,在生命教育逐渐盛行以后,新生代父母知道,“好好说再见”这件事,是可以从小灌输的,有生必有死,唯有能够面对死亡,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检视生命。 这一期,要给大家推荐一本非常感人的绘本——日本插画家长谷川祐次创作的《在我被吃掉以前》。这本绘本故事简单,但正是因为要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说得动人而深刻,这可就不简单了! 一只知道自己宿命的小牛 “在我被吃掉以前,我想跟妈妈好好说再见。” 当时买下这本书,就是因为书腰上这行字。这是一只知道自己宿命的小牛,在离开前的愿望,是去见妈妈最后一面,读了心就酸。 书名页上,是一只胖胖的,背着行囊和水壶的可爱小牛。作者以自述方式开展了故事:“我是一只牛,听说很快就要被吃掉了。” 离开以前,准备去找妈妈的小牛,来到火车站售票柜台,买了一张车票,它因为从小就被带到不同的牧场而跟母亲分离:“但妈妈的样子,我都还记得。” 作者用的是彩铅,图画无论色调还是线条都很温柔。接下来用两大跨页绘了草原上一只温柔的母牛,正俯身亲昵地抚弄小牛。全页没有一个字,读者却读到了千言万语。 [vip_content_start] 说再见的勇气 绘本真的有两个语言系统,一个是文字系统,一个是图画语言系统,好的绘本,真的单凭一幅画,就能表达最美的“情”。 踏上寻亲旅途的小牛,此时心中忐忑:“妈妈看到我长这么大了,会很惊讶吗?”想起这一路走来,只是不断地被喂食牧草,以便长胖卖个好价,小牛的内心一定很悲伤。 从来也没有人探听过它内心的渴望,比如它也想变瘦,像骏马一样在草原上自由奔跑,它也想像大象和长颈鹿一样受欢迎。身为家畜,难道出生和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成为人类果腹的食物吗? 不久后,小牛抵达出生的牧场了。那里和从前一模一样——和当年一模一样的风,一样的味道。 每每翻到这页,我就很认真地个别问3个孩子,你说,那一样的味道是什么味道?小禹回答得最快:“草的味道!”阿妹情感细腻,想了想说:“妈妈的味道!”阿哥却是唯一哈哈大笑得人:“哈哈哈!能是什么味道?当然是牛粪味啦!”(其实,我想的跟阿哥一样,真是最煞风景母子党!) 此时,书里的小牛看到妈妈了! 但它却停住了脚步:“我就快被吃掉了,如果突然出现在妈妈面前,她一定会难过吧?”想到这里的小牛,决定不打扰了。转身离开。 “我不是想让妈妈伤心才来的……再见了,妈妈。” 这是多么善良的孩子啊!说再见从来不容易,要在自己爱的人面前忍着泪水转身,在心中默念道别,就更难了! 但就在火车就要开动时,母牛妈妈好像感应到了小牛的到来,朝火车狂奔。我想,它们终于面对面,说了再见。 阿妹读完后说:“好想哭。可是读了之后都不想吃肉了。吃肉会让骨肉分离,这故事是不是要鼓励大家吃素啊?”我说也不全然,作者或许也想到这点,所以才会在结束的时候说:“把我吃进肚子的人,如果能够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那就太好了!” 如果我们这一期的生命,是为了成就其他生命,那便也是活着的意义了,不是吗?生态平衡和食物链有自己的运行法则,无论素食还是肉食,带着悲悯心和感恩心,就好! 我们的生命,也是其他人或生命的赐予,所以要好好活着才是。除了好好道别,“珍惜生命”也是这本生命教育绘本的主题。 谢谢小牛,给我们展示了说再见的勇气,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谢谢小牛,再次提醒我们,好好道别吧!如果时候到了,就好好道别。 好好说一声:“再见了!再见啊!” 日本插画家长谷川祐次10 年前创作了《在我被吃掉以前》这本书,一直苦无出版机会,于是免费放在网络平台长达10年。 某天偶然受到虚拟实况主VTuber的注意,她将绘本内容做成搭配旁白朗读与配乐的动画,因故事触动人心、赚人热泪,结果在 TikTok上造成轰动,网友疯狂转载,创造了超过 300 万次播放点击。在网友热切期盼下,这本书终于在 2022 年夏天出版,并于2023年推出中文版,在台湾上市。 《在我被吃掉以前》文/图:长谷川祐次(日)长谷川祐次是日本插画师,涉足广告、出版等工作,自诩是个“只会画画没有其他长处的傻子。并期许自己能“为无用之人创造一个宽容的世界”。
4月前
羽球男双夺得奥运铜牌的那个晚上,我们兴奋得几乎失眠!尤其第二局眼看就要败北,只要对手拿下最后一分,一切就结束了。结果谢苏组合沉着应战,反败为胜! 阿哥说:“这是绝地大反杀呀!这种教科书式的逆袭法,多么励志!”我说是的,这就是“球不落地,绝不放弃”的体育精神!” 每一届的奥运会,都有太多励志的故事,这次有第6次征战奥运的61岁“乒乓奶奶”、没有射击装备却神准的帅气土耳其大叔和日本14岁女子滑板选手吉泽恋等等,他们的故事,都非常鼓舞人心! 跟孩子说,奥运赛事值得关注,因为各国选手身上都散发着坚持不放弃的不屈精神和强大的意志力,值得学习——即使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再多阻难,再怎么不被看好,再怎么历经低谷,都要坚持相信“我可以”! 教养小孩,就是要培养运动员身上那种不言弃的毅力和坚持,但要如何培养,确是一门学问——过于保护,变成草莓族;过于放纵,变脱缰野马,这要如何拿捏呢?“毅力”有时是很抽象的,该从何下手? 这一期,给大家推荐台湾作家廖树清的绘本3部曲——《Grace 说专心》、《Grace 说耐心》和《Grace 说恒心》。这3本绘本,文字和图画都非常简洁,深入浅出的说出恒心、专心和耐心的主要概念。这“三心”,恰好就是培养“恒毅力”的基础! 练习专注当下 在《Grace说专心》里,作者传达了一个主要概念,那就是“专注当下”! 作者说:“专心就是满脑子都是同一件事,比如玩乐高时,满脑子都是乐高,画画时,满眼只看见你的画……专心是当下只看一样东西,就只有那件事。还有,专心能让我们享受当下,感觉开心。这本的英文版是《Grace said focus》,意即“专注”,当我们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学习路上就会省心很多。 常听家长说:“我家老大总被投诉上课不专心。”网络时代,培养专注力多了新挑战,毕竟手机和电脑里的画面是会动的,学校里要乖乖坐着听课,枯燥乏味,如何专心? 培养专注力,也许可以从小处着手,小孩专注玩玩具的时候,不轻易打断他;小孩在涂鸦,也不随意打断,急着引导:“天空应该是蓝的!” 着急的时候可以深呼吸 那么,耐心又是什么呢?在《Grace说耐心》里,Grace的爸爸说:“耐心是等待,不着急。”5个字解释了“耐心”,可见作者对“耐心”这个特质有很好的领悟。 “着急的时候可以深呼吸,可以画画,可以从一数到十。”作者通过这本绘本告诉小读者,想学习和培养耐心,是有方法的,只要我们能找到让心静下来或慢下来的方式,就可以通过反复的练习,修习忍耐。 [vip_content_start] 你一定做得到 最后是这本《Grace说恒心》。封面还是穿着小红洋装的小女孩,背对着钢琴,一脸的落寞,在她背后,有一个声音:“你一定做得到!” 作者表示,对孩子说“你一定做得到”是一种心理暗示,传达给孩子一个信息:“恒心,就是坚持不放弃!恒心,就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在心中告诉自己:‘你一定做得到!’然后你继续做,直到达到目标。” 我喊来小禹,问他,恒心是什么?他想了想说:“一直练、一直练、一直练。”我想,这也是很好的答案。然而,要能够坚持地练一个项目,书法也好,羽毛球也好,钢琴也罢,就必须要先有“我一定行”的内驱力,否则会想中途放弃。 这本绘本说得好——运动员想赢得比赛、音乐家想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艺术家之所以能创作出完美佳作,背后都需要有恒心来支撑。 我们看见的,也许只是运动员站上领奖台,或是音乐家在舞台上闪闪发光,但这些台上的一分钟,都是台下十年功!没有恒心,怎么可能做得到,走得远? 教会孩子恒心,他们就能坚持完成课业,教会孩子恒心,他们就能在想放弃时再坚持一下。带着恒心,孩子就能走远! 作者简介: 文/图:廖树清(台湾)廖树清是企管顾问,曾旅居美国多年,现在亚洲不同城市居住。他深刻了解东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所造成教育理念上的不同思维。将育儿经验整理成《Grace说》3部曲,后来又出版了《Grace说感恩》,让家长通过简介的文字和图画,向幼儿讲解抽象的价值,培养人格特质。 不懈的努力,不怕输的勇气 面对输赢,也是需要学习的。趁着奥运热潮,找出了书柜里的一本小故事书——《不怕输的黑马》。这是一本简单的图书,但是对学龄前儿童来说,也是有趣。 薄薄的图书,讲的是白马和黑马这对好朋友。他们常在一起练习,都想要成为草原上跑得最快的马。白马长得壮,也吃苦耐劳,大家都对他充满信心。到了年度千里马大赛,他却跑出个倒数第二(黑马倒数第一),枣红马夺得了金牌。白马很伤心,他告诉黑马:“没想到输得这么惨,早知道这样,我就不参加比赛了!” 倒是黑马很是豁达:“比赛总会有输赢,不必太在乎。”黑马继续刻苦地训练,积极报名参加比赛;白马则志气消沉。 白马很纳闷,问黑马:“你每次参赛,都没获得好名次,不怕人家笑你吗?”黑马说:“我不怕,虽然我没得到冠军,但是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也得到了训练。” 后来,黑马终于得到了“草原千里马”金牌!(果然是黑马!)白马很羡慕,向黑马祝贺:“你平时常在输,今天居然得了金牌,运气真好啊!”黑马说:“我常告诫自己,想要赢,就不能怕输。每天坚持刻苦锻炼。比赛中的真正对手,其实就是自己啊!” 奥运会期间,重读这样的故事,还真是特别有意思。竞技场上,有时确实是运气,但更多的是汗水和不懈的努力,还有不怕输的勇气! 期许孩子都是黑马,有着不怕输的积极进取精神,勇往直前! 《不怕输的黑马》作者简介:文/钱欣葆图/爱德少儿
4月前
朋友问起,该如何给孩子选绘本:“是不是有图画的书都算是“绘本”?好绘本有哪些条件?如果不会选绘本,该从何下手?为什么书局里漫画书很多,绘本却很少?” 认真回想,孩子小的时候,之所以坚持亲子共读绘本,如今坚持用文字推广绘本,大概就是因为一直以来在绘本里找到的温暖、共鸣、启发和疗愈,让我深深爱上绘本。 绘本是堪比电影的严谨创作,从书封、环衬、扉页、正文到封底,都有作者和插画师精心的布局,有情节推进线,绝对不是图画或文字的堆叠就可以成书的! 一本“好”绘本,于我,最先要有“节奏”、“深意”和“余韵”。合上书,依旧能感受到图画与文字相互碰击所带来的韵律。 尽管绘本的“卖点”是画,但不是画满插图的童书就算是绘本!给孩子选绘本,我想“有趣”、“可读性”、“启发性”和“想像空间”是可以作为挑选准则的。 书局,为着盈利考量,大概也只能以市场作为选书的优先条件,因此很多优秀的绘本,便缺席了。所幸,现在有专门营销绘本的网络书店,要找好绘本比从前容易了! 这一期,就给大家推荐绘本界里其中一本经典名著——《野兽国》!这本在1963年创作的经典绘本,就算在互联网铺盖下的今天,仍然充满不可抵挡的魅力,力证了什么叫“不朽经典”! 当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在白宫门前的复活节活动上,给孩子们朗读绘本,选的正是这本《野兽国》! 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彭懿也曾说:“假设只允许我们推荐一本图画书给你看,那么就是非它莫属了!” 我告诉朋友,如果真不懂如何选绘本,就从这本开始吧! 在家扮演野狼的小迈克斯 《野兽国》(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有版本译成《野兽出没的地方》)是美国作家莫里斯·桑达克1963年出版的绘本。次年,就获得了美国绘本界最高荣誉的凯迪克金奖!1973年改编为动画短片,2009年改编成真人电影《野兽家园》。 《野兽国》销售量达到1900万本,其中美国卖出1000万本!我买到的,是50周年纪念版本,据说这个版本真实地还原了原著。 虽然这本绘本评价很高,但彭懿老师曾表示,当年出版时,却曾受到猛烈攻击,主要是家长担心绘本里那些青面獠牙的野兽会吓到孩子,让他们做噩梦。 会可怕吗?翻开其中一页,我和孩子都觉得书里的野兽一点都不可怕!每一只还很可爱呢!虽然这些野兽都是露齿的,但圆滚滚的身体,活灵活现的大眼睛以及和谐的棕色毛发,真的非常讨喜! 这本绘本字很少,右边一页是图画,左边空页上只有一行至三行字。文字虽然不是诗歌里的押韵,但读起来就是很有感觉。比如开头一页——晚上,迈克斯穿上他的野狼装在家里没完没了地…… 句子断了。 翻开第二页,只有两个字——胡闹。 呵呵,这好有创意呀!小朋友原本就爱胡闹,他们有着天马行空的创意,喜欢玩角色扮演的装扮游戏,常常乐在其中,玩起来就忘了吃饭睡觉……(阅读全文) 更多相关文章: 许雪翠/小小的事,也能使人走向低谷 许雪翠/带孩子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许雪翠/和爸爸一起共读绘本吧 父亲节快乐!
5月前
朋友问起,该如何给孩子选绘本:“是不是有图画的书都算是“绘本”?好绘本有哪些条件?如果不会选绘本,该从何下手?为什么书局里漫画书很多,绘本却很少?” 认真回想,孩子小的时候,之所以坚持亲子共读绘本,如今坚持用文字推广绘本,大概就是因为一直以来在绘本里找到的温暖、共鸣、启发和疗愈,让我深深爱上绘本。 绘本是堪比电影的严谨创作,从书封、环衬、扉页、正文到封底,都有作者和插画师精心的布局,有情节推进线,绝对不是图画或文字的堆叠就可以成书的! 一本“好”绘本,于我,最先要有“节奏”、“深意”和“余韵”。合上书,依旧能感受到图画与文字相互碰击所带来的韵律。 尽管绘本的“卖点”是画,但不是画满插图的童书就算是绘本!给孩子选绘本,我想“有趣”、“可读性”、“启发性”和“想像空间”是可以作为挑选准则的。 书局,为着盈利考量,大概也只能以市场作为选书的优先条件,因此很多优秀的绘本,便缺席了。所幸,现在有专门营销绘本的网络书店,要找好绘本比从前容易了! 这一期,就给大家推荐绘本界里其中一本经典名著——《野兽国》!这本在1963年创作的经典绘本,就算在互联网铺盖下的今天,仍然充满不可抵挡的魅力,力证了什么叫“不朽经典”! 当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在白宫门前的复活节活动上,给孩子们朗读绘本,选的正是这本《野兽国》! 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彭懿也曾说:“假设只允许我们推荐一本图画书给你看,那么就是非它莫属了!” 我告诉朋友,如果真不懂如何选绘本,就从这本开始吧! 在家扮演野狼的小迈克斯 《野兽国》(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有版本译成《野兽出没的地方》)是美国作家莫里斯·桑达克1963年出版的绘本。次年,就获得了美国绘本界最高荣誉的凯迪克金奖!1973年改编为动画短片,2009年改编成真人电影《野兽家园》。 《野兽国》销售量达到1900万本,其中美国卖出1000万本!我买到的,是50周年纪念版本,据说这个版本真实地还原了原著。 虽然这本绘本评价很高,但彭懿老师曾表示,当年出版时,却曾受到猛烈攻击,主要是家长担心绘本里那些青面獠牙的野兽会吓到孩子,让他们做噩梦。 会可怕吗?翻开其中一页,我和孩子都觉得书里的野兽一点都不可怕!每一只还很可爱呢!虽然这些野兽都是露齿的,但圆滚滚的身体,活灵活现的大眼睛以及和谐的棕色毛发,真的非常讨喜! 这本绘本字很少,右边一页是图画,左边空页上只有一行至三行字。文字虽然不是诗歌里的押韵,但读起来就是很有感觉。比如开头一页——晚上,迈克斯穿上他的野狼装在家里没完没了地……句子断了。 翻开第二页,只有两个字——胡闹。 呵呵,这好有创意呀!小朋友原本就爱胡闹,他们有着天马行空的创意,喜欢玩角色扮演的装扮游戏,常常乐在其中,玩起来就忘了吃饭睡觉! [vip_content_start] 故事里的小迈克斯就是这样。这时窗外月亮已然高挂,妈妈开始斥责:“野兽!”(原文为“wild thing”,应为生气时调侃小孩的用语。)小迈克斯也吼道:“我要把你吃掉!”妈妈这时不让他吃东西,要他赶快去睡觉。 “那天晚上,小迈克斯的房间长出了树,” “长成了一片森林……” “长到天花板垂下藤蔓,长到四面墙变成野外的世界。” 这几页的插画,漂亮极了!小迈克斯一步步走向森林,也引领着读者走进故事里! 用魔力驯服野兽的小迈克斯 经过航行和长途跋涉,小迈克斯终于抵达了野兽国! 这里的野兽发出可怕的吼声,伸出可怕的爪子,眼睛转动,露出牙齿,但小迈克斯可是一点都不害怕,他朝它们大吼:“不许动!”原来小迈克斯是有魔力的!他用魔力驯服了它们。 “野兽们吓坏了,说他是最最野的野兽!” 读到这里,很难不哈哈大笑!这很像电影里勇闯黑帮的人,被里头的老大们赞许:“你才是最厉害的老大!你来当首领吧!”果然,故事里的野兽,真的要小男孩当他们的国王! “现在,我们开闹!” 这句,也让人乐开怀:“这是哪门子的领袖呀!”;“但很好玩不是吗?”孩子看到画面,肯定就高兴:“好想要加入他们成为一分子哟!”(就连大人读者也会那么想吧!) 开闹后的画面都是跨页插图,没有文字,但生动有趣,这野兽国也太好玩了吧? 最后,国王迈克斯忍不住喊停,他不准野兽吃东西,要它们去睡觉。(哈哈!这是角色对调情节啊!)这时,玩累了的国王突然觉得很孤单,他想家了!于是,他决定放弃王位,归航! 回到自己的房间以后,小迈克斯发现有晚饭在等着他。 而且,还是热的。 故事以非常温暖的画面结束。且不管野兽国是梦还是想像中的存在,这里表达的是:“当你玩累了,家永远在!”妈妈虽然嘴里说不准吃晚餐,但饭还是留着了,而且还是热的。 你再胡闹,永远是心肝。 给你留的饭菜,永远是热的。 给你的爱,也是。 《野兽国》 作者: 莫里斯·桑达克(美)译者:宋珮 莫里斯·桑达克(Maurice Sendak,1928年-2012年)是20世纪最重要的儿童绘本艺术家。他生于美国纽约,曾8度获得凯迪克奖。《野兽国》是让他一举成名的创作。桑达克于1964年以《野兽国》一书获凯迪克金奖;1970年获安徒生插画奖;为表彰他的整体创作,198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颁发其罗兰英格斯怀尔德奖;1996年获美国国家荣誉艺术奖章;2003年荣获国际林格伦儿童文学奖。 《野兽国》和在1971年夺得凯迪克银奖的《厨房之夜狂想曲》以及1982年同样夺下凯迪克银奖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被他自称为“3部曲”。他对儿童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野兽国》曾获奖项:1964年凯迪克奖金奖;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被纽约图书馆评为对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75种“世纪之书”之一。
5月前
29岁,正值人生美好年华,但因不堪网络霸凌压力,印裔网红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新闻画面里,母亲哭得几乎晕厥,家人痛心疾首,谴责网络暴民杀死一条宝贵的生命。 网红的姐姐说:“她是我们家里最坚强的人,我们怎么也想不到,她会承受不了恶毒的语言和威胁而走上绝路。希望政府正视这个问题,不要再有下一个受害者!”这番话,在我脑海萦绕,但单凭政府管控,阻止得了网络霸凌吗? 网络和社交媒体改变了社会生态。不少小孩的梦想,就是当网红或是当YouTuber,大人有的表示支持,有的批评那不实际,然后大家转身继续把教育重点放在学业比拼和排名上,教养手法还是“过时”的那一套。 我们有没有重视情商和同理心的培养?我们有没有从小就给孩子足够的爱、尊重和安全感,让他们有强大的内建抗压力,以及跨越困难和挑战的能耐?我们要给孩子建的是一张强大的安全网啊!随时可以接住他。 校园霸凌和网络霸凌,是不可轻视的议题。唯有细微觉察到每个孩子的内心,我们才有可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心灵,同时也才能不培养出一个霸凌者。 心有所感,这一期就给大家推荐一本,我第一次翻阅就有种“不忍直视”,仿佛被戳中内心的压抑感,几乎要读不下去的绘本。后来再好好地读,就从这本黑白灰作为主色的无字书里,读出了力量和希望。 这是一本历时8年,身患抑郁症的作者生前没有完成的绘本——《小小的事》(Small Things)绘本后来由奥斯卡最佳动画得主、《抵岸》作者陈志勇补完的遗作。 《小小的事》一经出版便荣获诸多奖项,如2017年澳大利亚莱杰奖金奖;2017年澳大利亚图书设计奖——最佳儿童插画设计奖;入围CBCA年度最佳书籍;2017年克赖顿新锐插画师奖等。 一本呈现痛苦原貌的绘本 书腰上写着“微不足道的小事汇集起来,足以击碎一个人,但有了同类,我们便得到了救赎。”另有几行字写着:“一本没有文字的黑白绘本,却呈现了痛苦的原貌。” 《小小的事》封面是一个目光里透着忧郁气息的卷发男孩,心事重重。翻开内页,第一张图刻画的是学校的场景。小男孩似乎无法融入同学的圈子,大家热络地围在一块儿聊天,虽然他试着加入,但不久后同学们都散开,他又落单了。 [vip_content_start] 在篮球场上也一样,队友也不会把球传给他,典型的“当他是透明的”。他拾起篮球想拍打,自己却把自己给绊倒了。回到课室里,老师派下了考卷,小男孩的手和眉头周围开始出现细小暗影。 这是个无论社交和学习都面对障碍的孩子啊!他的孤独感透过画面强烈地传达,读者能深刻地感受到,一些画面还可能产生不适的情绪,那都是因为表达得太真实。这也许跟作者内心经历过漫长的情绪抗争有关,她画的,都是深刻经历过的。 每个人都有不愿别人看见的东西 再来是一个跨页,应是放学时分,大家安静地走着,每个人的脸看起来都很明亮,但背部却有阴影。尤其小男孩的背后,更是有一团鬼魅影子紧紧跟随着他。 我们每个人,都会遭遇情绪低谷和人生低潮,也都有藏起来不愿别人看见的恐惧和悲伤(我们一直以为小孩天真烂漫,小孩其实也会积郁,也不例外。)如果我们能多觉察到明亮开朗背后的阴影,也许就能够在他被阴郁鬼魅吞噬前,将他拉到有光的地方。 小男孩在家里,也是一个常被比较的孩子,皆因他有个会拉小提琴,同时也是名列前茅的优秀生姐姐。一直到有一天,小男孩也才发现,姐姐的手因为练琴满是伤痕,她也有不为人知的痛苦。(大家也许都是同类。) 陪伴是光 近日跟一位当老师的好友谈起这本绘本,她说第一次读这本绘本,确实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呼应了Goodreads 评论此书的:“它像是一面镜子,投射出我们自己的焦虑和不安。”) 我跟好友都认同,这本绘本点出一个重点,就是学校课程里很少教学生要觉察和面对自己的,和别人的情绪,尤其是令人不舒服的消极负面情绪。 “就我带班的这些年,孩子们都带着各自的原生家庭养分,也带着童年阴影和伤害。一些孩子真的就像书里的男孩,缺乏自信心,脸上没有笑容,也不敢抬头直视老师。他们身上散发出的负面情绪很强大,老师们都会关注,但有时因为教务繁重,有心无力。” 书评人说,这是一本忧郁症主题绘本,我想这本绘本超越了忧郁症。这本优秀的绘本提醒我们,应更关注周围的人的心理状态。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经历很多“小小的事”而一步步走向低谷。 重翻《小小的事》让我不停想起选择结束生命的网红,她在踏上不归路之前,该是经历了怎样的被吞噬的历程,倘若有人能及时问问她是否安好,告诉她无需绝望,就好了! 故事的最后,很温暖。小男生开始察觉到,阳光下,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身后有鬼魅怪物。于是男孩伸出了手,搭在也被负面情绪困扰的朋友肩上。 “我在!”陪伴是光,让我们也踏上一趟自我觉察和接纳负面情绪的旅程,同时能伸出手搭在别人肩上,让他们知道,走出抑郁和痛苦这条路,并不孤单! 《小小的事》作者: 梅尔·特里贡宁(澳)梅尔·特里贡宁1983年出生于澳洲珀斯,热爱绘画,26岁时出版第一部作品《夜》。这一作品被收录在珀斯格式塔出版公司出版的图像小说集《畏惧》中。她曾获2006年国际未来插画大赛冠军。2014年5月,在《小小的事》即将完成时,因抑郁症选择了自杀,陈志勇接续完成这部作品。
5月前
最近在公园跟一位年轻妈妈闲聊,她语速有点快地说:“我的老大3年级了,学东西很慢,上课不专心,拖欠功课,最近还跟同学打架,我们一直被叫见家长,然后小女儿5岁,最近上学前每天都在哭,真不懂该怎样教才好!” 我安慰她说:“你别急,每个‘问题’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只要找到源头,就一定会有办法。而且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会开窍,有些人比较早,有些比较迟,不能急!我们要做的,是陪伴和支持,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相信孩子!” 回家以后,我一直在想,漫漫教养路上,真免不掉焦虑呀!婴儿期戒断母乳、奶嘴或尿布,会焦虑。到了幼儿园阶段,得面对分离焦虑;等到上了小学,要是学习进度不如人、个性内向没办法好好表达沟通、情绪管理不好、每天打游戏、叛逆顶撞大人……都会让人焦虑。 之前刷到一个视频,年轻妈妈在露天档口,拉着7岁的儿子,在镜头前大声喧嚷:“全部人看这边,这个人没有穿底裤!”表示叫不动孩子穿上内裤:“所以要给他尴尬一回,以后就会穿了!” 这个视频后来竟超过百万点击率!有网友表示认同,也有不少网友留言抨击,表示公开羞辱孩子的行为非常不可取。 跟孩子讨论,阿哥说,这妈妈不尊重孩子隐私之余,也对孩子做了不良示范,让他以为,只要公开羞辱他人就能解决问题,是合理手段。我说是的,公开羞辱还贴社交媒体这个教养手法非常不应该,但这个视频也让我看到了那位妈妈的教养焦虑。 俗语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教养路真是一条修行路,我们要具备跟着孩子一起成长的能力,不断学习。我们既不能没有管束,也不能墨守成规。既要给孩子满满的爱,也要懂得界限和放手。既要引导,也要尊重,但我想最重要的,真的要学会等待,学会相信。 那日在公园,给年轻妈妈推荐了绘本《你为什么不开花》,我说你读完以后,或许会用另一个角度看孩子,那就不一样了!而且这本绘本,就像书腰上说的:“你所认识的世界,可能和事实完全不同! 带孩子从不同角度看世界,永远保持探索事物的好奇心!” 我们看到的,也许不是事实的全部,这一点认知,在亲子教养路上,太重要了! 亲爱的,你为什么还不开花? 绘本的封面,有上下两层,上层草坪上是一只戴着草帽,叉腰盯着一束红萝卜茎叶的小熊,下层地下洞窟里的,则是一只抬头托腮望着一根大红萝卜的小兔子。这个画面预示着,这是双线发展的故事。 前后环衬都是无数的小花,跟书名相呼应。原来那是小熊花园里盛开的花儿,但他的园里,此时正长出一株花苗,看着就跟其他花儿不一样! [vip_content_start] 小熊心里很是纳闷:“真奇怪啊?为什么它就是不开花,我以前从没种过这样的花儿。”于是,小熊更落力地照顾——每天早晨和傍晚,都为它浇水、清理落叶、确保光照充足(阳光太强又怕它晒伤,给它打伞),甚至给它喂最好的茶,每晚都来说晚安! 但是,小幼苗就是不开花! 小熊无计可施之下,灵光乍现,搬来画板,开始给小幼苗上课,教它如何绽放!但小幼苗几乎是“孺子不可教”,还是不开花!小熊纳闷极了:“这真是一株奇怪的植物呀!我必须要弄清楚它为什么不开花。” 红萝卜成了别人的盘中餐 与此同时,洞窟里也正好戏上演!洞窟画面像是一本无字书,在小熊想尽办法和付诸行动照顾小幼苗的同时,洞窟里的小兔子,正拉着每天在茁壮生长的红萝卜,充满期待! 小兔子舔了舔小萝卜,终于确定是从天而降的美食后,大伙儿开始搬来小木桌和小凳子,当然,碗碟和餐具不可少!他们坐下来,开始削皮,开始呼朋唤友,准备开餐了! 在大家抱着肥美的萝卜啃咬饱食的时候,小熊还在跟小幼苗说着晚安!小熊根本不知道,他种的红萝卜正成了他人的囊中物,盘中餐! 直到小熊决定松开泥土挖出幼苗一探究竟的刹那,红萝卜已被吃得七七八八,结果小熊拉出的,当然是一朵花!其实那只是被啃得刚好像花状的萝卜!而地下的盛宴已然结束,人家都在打扫了! 这时小读者都会为小熊叫屈:“就是以为幼苗也是一朵花,他平白无故错过了自己种的大红萝卜!”倒是小熊乐观,他将那一小截萝卜倒立过来,绑在一根支撑着的小树枝身上,貌似恍然大悟地说:“原来它是长倒了!” 这真是一图胜千言的绘本!也是一本引发教养深思的绘本! 本就不是同一株花 当我们看到别的花儿华丽绽放,开得又大朵又漂亮,有的还不太需要费心浇水照料,反过来看我们家的,明明日照良好土壤肥沃,但好像肥料都白放,它就是不开花!我们或许也跟小熊一样,从未想过,也许我们养育的,本来就不是一株花! 除了要能够认识幼苗,我们还要知道,原来萝卜整棵植物,包括茎叶都能食用!只要我们对幼苗有足够的认识,就算不开花,有的幼苗它整棵都是宝呀! 这本绘本没有深奥的文字,幼小的孩子也能读得懂,于是关于“事情有不同角度”、“你看到的也许不是全部”和“合理期待”这些事,孩子就能有所意会了,真好! 《你为什么不开花》 作者简介著/绘:卡塔琳娜·玛卡诺娃(捷克)捷克自由插画师、3D艺术家,1983年出生于布拉迪斯拉发,曾就读于布拉迪斯拉发美术与设计学院图形与插画系,师从Dušan Kállay教授。她凭借绘本《你为什么不开花》引起了公众的注意。作品以多种语言版本畅销,曾赢得美国的传播艺术卓越奖等奖项。 译/郭超
6月前
在每个新生命诞生时,这个世界上同时也诞生了新的爸爸和妈妈。所有新手爸爸和妈妈都一样,必须从头学习。记得日本作家吉竹伸介在《跌跌撞撞的爸爸》这本育儿漫画里说过,市面上很容易就能找到《母婴手册》,却很少《爸爸手册》,所有爸爸都是跌跌撞撞走过来的! 亚洲父亲向来都是“严父形象”,是一家之主,不苟言笑,不轻易流露情绪和感情,默默地坚强而高大地在支撑起一个家,但育儿路上,几乎所有爸爸都是摸索着前进的! 明天就是父亲节,给大家介绍两本父亲主题的绘本,这两本绘本风格不同,但都活泼有趣,能够让人在阅读的同时,发出会心微笑。这个父亲节,请爸爸跟孩子们亲子共读一本绘本,也许那就是最好的庆祝,最棒的仪式感了! 《我爸爸很温柔、很听话,但是……》和我角色对调的爸爸 首先要介绍一本法国作家的绘本。负责插画的克里斯·迪·贾科莫是法国儿童文学作家、画家。她的插画风格独特,总是能通过“滑稽又夸张”的角色描绘让读者捧腹大笑,同时也能有所感悟。 在这个故事里的温柔爸爸,每个周末,都会七早八早吵醒孩子陪他去动物园!问题是来到动物园,排队处队伍很长,温柔爸爸就开始显得不耐烦,一直晃来晃去,甚至大喊:“我要尿尿!快让我进去!” 一踏进动物园,温柔爸爸就往前冲,不只会对大猩猩做鬼脸、模仿企鹅、吓唬乌龟,还会跟火烈鸟一起摆造型合照!然后很快的不懂跑哪儿去了! [vip_content_start] 找到他时,他就在卖冰淇淋的地方,躺在地上打滚耍赖:“乖儿子!我要吃冰淇淋!”儿子赶快出动“注意力转移”大法:“快看,爸爸!一只豪猪刚刚从这儿跑过去!” 读到这里,我们开始察觉,咦?怎么角色好像对调了!是的,这同样也是一本“角色转换”绘本。为什么说“也是”呢? 因为在创作这本绘本之前,插画家克里斯·迪·贾科莫和科拉莉·索多,就曾携手合作出版《我爸爸很高大、很强壮,但是……》。这两本的画风和故事格调很相似,小孩和父亲的角色都对调了,可说是姐妹篇。 在前一本里的高大爸爸,每天晚上都哭闹着不想上床睡觉,作为孩子的,必须连哄带骗:“现在很晚了,快睡觉,明天才会精神饱满啊!你快坐过来,我给你讲故事!”然后,说完一个故事后,这个高大又强壮的爸爸会吵着要再听一个故事,画面十分诙谐有趣。 每天晚上吵着不肯睡觉,是不是很熟悉的画面呢?同样是角色颠倒了,大人读来会暗笑:“这明明就在说咱们家小屁孩!”但反观小读者,他们大概不会在第一时间联想到“这是高明的反讽手法”,反而还会积极提出“让高大爸爸乖乖睡觉的好办法”,这不正中下怀吗? 小孩一般很难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若要他们学会将心比心,读读将角色对调的绘本故事绝对是个好办法! 两本绘本故事的发展都不说教,还能让人觉得主角很淘气可爱,比如有一幕,爸爸的冰淇淋拿不稳掉在地上,作者通过孩子的话轻松地说:“啪!又一支送给蚂蚁的冰淇淋。真拿他没办法!”这全然就是父母平时面对淘气孩子的对白啊! 这本绘本也会让我们想起家中老父亲。当爸爸老了,就会变得像小孩一样,需要很多的耐心和宽容,让我们重新学习陪伴和引导。 《量身订做的爸爸》虽然他不完美,但他还是我的爸爸 每个人心中,都期盼着能有一个为自己量身订做的理想爸爸!但这个世界上,真的会有量身订做的爸爸吗? 仔细一看,书封和主书名页的大人,都“没有脸”,只有高大的身材,猜想这一定有寓意。翻开首页,插画是打直的:“我的妈妈很高大,非常的高大,比其他的妈妈要高大很多很多。当她来学校接我时,其他的妈妈都得挤出空间让她通过。” 第二个跨页,写的是妈妈很强壮,甚至在比臂力的时候赢过所有爸爸;第三个跨页,写妈妈很漂亮;第四个跨页,写妈妈很聪明,会猜到故事里谁是坏蛋,会心算还超级会运动——会抛铁球、会玩桌上足球,还会溜冰! 第五个跨页,还是在写妈妈!这就奇怪了!我忍不住重新看封面,没错啊!书名确实是《量身订做的爸爸》啊!这时,突然恍然有所悟:“难怪书封的主角看不到脸!难道,是一位身兼父职的单亲妈妈?” 果真如此——“其他小孩都有爸爸。我呢,却没有。最好能有一个高大的爸爸,非常的高大,至少像四个爸爸合起来那么高大。” 因此,他们决定刊登“征求爸爸”广告,征求“高大、强壮、英俊、聪明、会运动、喜欢玩拼图以及和蔼可亲”的爸爸。 只可惜第二天,来应征的,都不符合条件——不是不够强壮,就是头发不够多(这个好笑),不是不喜欢玩拼图,就是不够亲切……到了最后一个,虽然不高、不帅、不像运动健将也不强壮,但胜在够亲切,所以就录取了他! 新爸爸虽然矮小,但懂很多诗,喜欢动物,而且还会做菜!和蔼可亲的新爸爸在睡前还会给孩子讲故事,虽然他不完美:“他还是我的爸爸!” 是的,我们的爸爸也许都不完美,不是为我们量身订制的,但他们永远都是我们敬爱的爸爸,有些只有我们懂得的优点!给了我们很多的宽容和爱护,还有满满的安全感!明天,就让我们给爸爸一个大大的拥抱吧! 祝全天下的爸爸,父亲节快乐! 作者与绘者简介 《我爸爸很温柔、很听话,但是……》文/科拉莉·索多(Coralie Saudo)她已经创作了二十多部作品,她的作品都体现了她的幽默和游戏精神。 图/克里斯·迪·贾科莫(Kris Di Giacomo)法国插画家,生于巴西,后定居巴黎。曾在帕森设计学院巴黎分校研习绘画和雕塑。毕业后曾当英语老师。她已创作了二十多本绘本,包括《那一天,我失去了超能力》《人人都爱说“你好”》和《小梅的故事》等。 译者/李旻谕(台湾) 《量身订做的爸爸》文/大卫·卡里(意大利)1972年生于瑞士,创作连环漫画、插图、童书、剧场到电视剧本等,现定居意大利。 他和绘者沙基·布勒奇合作的《我等待…》曾荣获IBBY国际青少年文学奖、法国巴欧巴BAOBAB童书奖以及法国各大媒体联合推荐。 图/安娜罗拉·康多尼(意大利)意大利年轻插画家,拥有米兰艺术学院插画文凭。她善用拼贴、纸浆塑型、布料和雕塑等不同素材创作。 译者/徐素霞(台湾)
6月前
关于梦想,最传神的名句,当属周星驰在电影《少林足球》中的经典台词:“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没错,人活着,不能没有梦想,但在梦想和现实之间,也存有不少的拉锯和妥协。 SPM成绩刚放榜,孩子们都有梦想,我们能放手让他们去追梦吗?如果孩子想要念美术设计,我们会不会想要说服他读“比较有出路和可以赚钱”的工商管理?如果孩子一心梦想要出国留学,我们会不会一口否定,甚至嘲讽:“你想得美!” 人类因为有梦想,才能登陆月球,我们是不是要鼓励孩子们坚持追梦呢? 我有个好友是外企高管,他在50岁的年纪,决定一面在职场拼搏,一面攻读博士学位。问他为何要那么辛苦,他说:“完成梦想。”在生活中偶遇低落情绪时,我总想到他的追梦精神,受到鼓舞。 “梦想3部曲”绘本 这一期,要给大家推荐“梦想3部曲”绘本,这是美国绘本作家安德里亚·贝蒂和英国插画家大卫·罗伯茨携手合作的著作,分别是——《乔伊想当建筑师》《罗西想当发明家》和《阿达想当科学家》。 其中,《乔伊想当建筑师》曾获《时代》杂志2007年年度十佳绘本;而《罗西想当发明家》更是曾累计100周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同时也曾入选“太空故事时间”项目官方选书,也获得“美国父母之选”金奖。 另外,第三本《阿达想当科学家》,一出版也同样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书腰上简介写道:“这3部曲鼓励孩子坚持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不怕失败,勇于尝试和探索;启发家长尊重和支持孩子独有的成长步伐。” 创作者跳脱一般鼓励追求梦想框架,不只画风独特讨喜,说故事的方式也很有趣,轻松之余也能引发思考和深思,也许这个时候读,大人小孩都能得到启发! 《乔伊想当建筑师》浇不熄也灭不掉的热情与天赋 小乔伊从小就喜欢建筑,两岁的时候,就用纸尿裤建高塔,吓坏妈妈。他还在草坪上用泥沙建了一座大大的人首狮身像!这股建筑热情随着年龄增长,可是有增无减! 3岁时他用水果建教堂,用黏土建寺庙,还用煎饼和椰子派建了一道拱门。一直到上了小学,他还在建,但是二年级的级任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不在这里讨论建筑,什么哥特式、罗马式,我一点都不关心。” 原来老师有童年阴影。她在小时候去参观一座95层楼高的摩天大楼时吓坏了,她不只恐高,还和队伍走散了,从此对建筑留下阴影。 但老师的警告根本阻止不了乔伊,他依旧在教室里用粉笔建起了他的城堡。老师当然大发雷霆,说要带他去见校长! [vip_content_start] 可是就在一次的野餐时,衔接小岛的桥塌了!于是乔伊带领同学们善用身边的素材重新建桥。老师被感动了——“当老师走上那座桥时,她明白了,对这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事比搭建一个梦想更重要!”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有些天赋和热情,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无论如何都浇不熄,灭不掉!大人有时会因为自己的遭遇形成偏见和盲点,只要我们愿意理解,就能欣赏、支持并帮助孩子们实现梦想! 《罗西想当发明家》真正的失败是放弃尝试 罗西从小就梦想成为发明家!这小女孩个性内向害羞,在没人的时候,她会悄悄从垃圾桶里寻宝,收集材料,到了晚上就在自己的小阁楼上的“秘密基地”搞她的小发明。 小时候,她曾做出氦气裤和热狗机,也曾给动物园管理员叔叔做过一顶“防止蟒蛇爬上头”的帽子,用的是风扇和喷雾奶酪,非常有创意! 但她的这顶帽子,被管理员叔叔嘲笑了!小罗西难过的将帽子塞到书架后面,然后从那天起,她把发明的梦想也埋藏在心里了。 直到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年长的访客——太姨奶奶罗斯。这个奶奶可了不起了!年轻时曾造过飞机!她给罗西讲述自己是如何实现人生一个又一个目标的。 但罗斯奶奶的梦想清单上,还有一个未完成的,那就是“飞翔”!她说:“我要把它列为一个老太太的梦想去实现!” 这重新点燃了小罗西,她开始构思要如何帮助罗斯奶奶完成飞翔的梦想!她制作了“奶酪直升机”!就在测试失败时,罗斯奶奶拥抱着她说:“你做到了!太棒了!这是一次完美的试飞!伟大的失败已经结束,现在要为下一次飞行做准备!” 小罗西明白了,也许会有失败,但唯一真正的失败是放弃尝试! 《阿达想当科学家》在“为什么”里开展追梦的路 阿达跟乔伊和罗西又不一样,她在3岁之前,一句话都不会说,但她充满好奇心,无论看见、听见什么,都要一探究竟,是一个一刻也停不下来的孩子! 父母虽然内心有些着急,但他们尽量不表现出来,他们相信小阿达的脑袋瓜里装着很多想法,时候到了,自然会说话。 就在3岁时,阿达又开始拆散家里的机器,甚至爬上老爷钟!父母看着危险,急喊:“停下!”这时,小阿达说出了第一句话,她问:“为什么?” 这好有意思啊!充满好奇心和热爱探索的孩子就喜欢问为什么啊!这3个字是打开世界的奥秘,也是打开梦想的钥匙不是吗? 到了小学以后,阿达开始做各种实验,研究嗅觉和气味,开始去印证一个又一个假设。 实验当然会经历失败,父母也开始有点失去耐心,但小阿达没有放弃,她又拿出探究精神,不断的问问题,找答案。 就在无数的“为什么”里,她开展了追梦的路。阿达最爱的就是刨根究底,这就是当科学家的特点!每当她问为什么的时候,一开始父母是柔声地告诉她:“你一定会找到答案。”后来,他们开始重新学习,告诉阿达:“答案我们一起找。”(支持和陪伴真棒!) 乔伊、罗西和阿达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目标明确,也不轻言放弃。而他们都幸运遇到能够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大人。乔伊遇到老师,罗西遇到长辈,而阿达有包容她的父母。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像乔伊、罗西和阿达,找到自己的梦想,同时不怕嘲笑和失败,专注且热情地倾注一生去实现! 作者与绘者简介文/安德里亚·贝蒂安德里亚·贝蒂(Andrea Beaty)是美国童书作家。代表作《乔伊想当建筑师》荣获《时代》杂志2007年度十佳绘本,十年来一直高居美国亚马逊童书畅销榜,这三部曲为她夺得多项大奖。图/大卫·罗伯茨大卫·罗伯茨(David Roberts)是英国插画家。毕业于曼彻斯特城市大学时装设计专业,曾做过帽子设计师、理货员、咖啡师、群众演员等各种工作,后成为童书插画家。
7月前
最近分别跟两个朋友谈起家中的青少年孩子,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说,当孩子来到青春期,教养挑战和难度突然升级了!主要现在的青少年机不离手,在网上浏览各种讯息,也跟游戏里的群体互动,家长难免担心会受到不好的影响,却又劝阻无效,束手无措。 A说:“我14岁的老大,小学时是贴心暖男,最近不知为何性情大变,不只是变得不爱说话,也不喜欢跟我们出门,每天躲在房里不知道在做什么。”B则说: “我也是发现,原本乖巧听话的16岁女儿开始变得叛逆,喜欢顶嘴,更坚持剪超短发,我买给她的裙子全部不穿,只穿衬衫短裤,参加宴会也一样,完全不在意亲戚眼光。” 其实,陪伴我家阿哥和阿妹走过青春期,我实在能理解这份焦虑。我告诉朋友,这是正常的,在青少年时期,这是孩子们寻找自我的重要表现啊! 回过头想想,青少年时期的我们,不也有点叛逆,有点迷惘,有点愤世嫉俗,甚至有点自以为是?我们又哪里听劝了?有时,为了抗议大人的权威,我们会选择无声但有力的表达,头发衣着就是最好的“武器”! 这个时期,我们的内心同时也脆弱而敏感,这样一想,孩子们的青春期,我们更加要拿出双倍的耐心,给予陪伴、空间、引导,还有最重要的——信任和尊重。 我给朋友们推荐了一本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绘本,那就是韩国作家黄圣惠创作的《每一刻,造就了独特的我》。黄圣惠本着这本绘本,曾在2018年的波隆纳国际儿童图书展中,获选为年度插画家。 | 绘本里的作家简介里说:“作者希望透过作品《每一刻,造就了独特的我》向读者传达‘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个性,且都是珍贵的存在’这样的讯息。”这不就是我们想要传达给孩子的吗?——无论你怎么变,你都是独一无二珍贵的存在! 我们都是不同的圆 这本绘本开篇就写着4个字——我是谁呢? 记得大学时选修哲学课,讲师就曾说过,“我是谁?”是哲学三大终极问题之一,另外两道题分别是“我从哪里来?”以及“我要到哪里去?”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然后就会开始寻找答案。 但这本绘本特别的地方,就在于作者并不是在提供一个方法,或者答案,而是通过类似绒毛线团的线条和几何图形,让读者去领会和思考,并在合上书后,开始学会欣赏独特的自己,安心接纳自己。 作者以一团柔和的黑毛线开始说。她说:“最初只是小小的圆。”接下来,是各种不同的圆圈。她说:“虽然我们都是圆,但我们却不是一模一样的圆。大家正静静等待着……(阅读全文) 更多相关文章: 许雪翠/妈妈的红沙发——母亲的避风港 许雪翠/看 窗口里面 许雪翠/每个人的悲伤 都值得温柔相待
7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