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上班後變笨?不是錯覺!告訴你5個真相
|
不是為了安保!全球首臺攝像頭為咖啡機而生
|
預防外國干預 紐西蘭將立法規範太空基礎設施
|
亞亦君令補選 |
各族力挺!扎希:國陣補選得票翻倍
|
辯護南海鐵線礁主權 菲斥中“恐嚇和騷擾”
|
上班後變笨?不是錯覺!告訴你5個真相
|
不是為了安保!全球首臺攝像頭為咖啡機而生
|
預防外國干預 紐西蘭將立法規範太空基礎設施
|
亞亦君令補選 |
各族力挺!扎希:國陣補選得票翻倍
|
辯護南海鐵線礁主權 菲斥中“恐嚇和騷擾”
|
上班後變笨?不是錯覺!告訴你5個真相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不是为了安保!全球首台摄像头为咖啡机而生
|
预防外国干预 纽西兰将立法规范太空基础设施
|
亚亦君令补选 |
各族力挺!扎希:国阵补选得票翻倍
|
辩护南海铁线礁主权 菲斥中“恐吓和骚扰”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不是为了安保!全球首台摄像头为咖啡机而生
|
预防外国干预 纽西兰将立法规范太空基础设施
|
亚亦君令补选 |
各族力挺!扎希:国阵补选得票翻倍
|
辩护南海铁线礁主权 菲斥中“恐吓和骚扰”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不是为了安保!全球首台摄像头为咖啡机而生
|
预防外国干预 纽西兰将立法规范太空基础设施
|
亚亦君令补选 |
各族力挺!扎希:国阵补选得票翻倍
|
辩护南海铁线礁主权 菲斥中“恐吓和骚扰”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不是为了安保!全球首台摄像头为咖啡机而生
|
预防外国干预 纽西兰将立法规范太空基础设施
|
亚亦君令补选 |
各族力挺!扎希:国阵补选得票翻倍
|
辩护南海铁线礁主权 菲斥中“恐吓和骚扰”
|
上班后变笨?不是错觉!告诉你5个真相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綠色校園運動
北馬新聞
快樂農耕:全國中學綠色校園運動 | 雙溪大年新民獨中設溫室農田 蜜瓜掛滿枝頭 大豐收
9月是大地回饋農人辛勤耕耘的季節,走進大年新民獨中建設的溫室農田,見一顆顆沉甸甸的蜜瓜掛滿枝頭,歷經陽光的洗禮及師生72天的辛勤勞作後,終於迎來了豐收,豐收的喜悅也洋溢在這些“小農夫”的臉上
7月前
北馬新聞
大柔佛焦點
體驗種菜銷售全流程 至達城寬中師生快樂農耕
(新山23日訊)受到《星洲日報》和《學海》週刊舉辦的“快樂農耕:全國中學綠色校園運動”的啟發,寬中至達城分校園藝研究協會的師生們持續在校園展開農耕活動,不僅嘗試種植蔬菜,還首次嘗試售賣自己的收成,實際體驗了從收成、估價到售賣的“一條龍”過程。 “快樂農耕:全國中學綠色校園運動”是由馬來西亞教育部批准,Advansia有限公司贊助,馬來西亞果農總會及馬來西亞菜農總會支持的活動,讓參與的學生對於智慧農業的發展,以及如何讓農業獲得永續發展的同時,也能兼顧環境友善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寬中至達城分校校長鄭美珍在接受《大柔佛》社區報採訪時表示,之前果農總會與菜農總會交流時提到,目前華裔同胞依然掌握著農業領域的關鍵發展,並指出農業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因此應將這一傳統和發展繼續傳承下去。 她表示,要傳承農業,需要讓學生們從小接觸並瞭解這一領域的潛力。同時,學校也鼓勵學生們參與科學和環境方面的學習;學生們不僅在課堂上對著課本學習,還能親身體驗耕作過程,深入瞭解種植業,為他們未來在這一學科的深造打下基礎。 寬中至達城分校聯課處主任陳秋憶表示,未來校園農耕活動將包括參訪農產品加工廠等相關活動,並計劃與臺灣農業系大學合作交流。 “現在的農業已不同於以往,希望通過這項農耕活動讓學生們更深入瞭解這一領域。” 陳秋憶還透露,這項農耕活動共分為四個階段,目前正在進行的是第一階段的種地活動,因此僅邀請園藝研究協會的學生參與。未來,當計劃拓展至更多農業科技相關內容時,將邀請理科學生一同參與。 曾在快樂農耕計劃下給予指導的農友曾俊茂,對於學生們的認真態度非常欣賞,並覺得第一次和學生一起經歷從理論開始,到種菜、採收和售賣的整個過程讓他有一個很好的啟發。 本身在北幹那那經營菜園的他在過程中,與學生分享了自己面對過的困難以及經驗。 對於學生們這次種植的莧菜,他坦言,莧菜比去年種植的空心菜更不容易照顧。 “除了要注意防治吊屍蟲之外,因為莧菜的鐵質較高,要特別注意細菌入侵導致葉片背面出現白點,並造成葉面產生不規則褪色斑塊。此外,我觀察到原地的地勢,有些泥土較硬的區域比較貧瘠,因此我起初對他們的收成數量有些擔心。還好最後的成果還不錯。” 他補充,唯一稍顯不足的是莧菜在收成時有些過於成熟。原本莧菜種下去約20多天就可以收成,但因為收成時恰逢學校假期,導致收成時間延後了30天,直到學生們開學回來才進行採收,結果菜有點“老”了。 在學生們在校園兜售成果時,曾俊茂向他們傳授了一些銷售技巧,並介紹了市面上蔬菜的收購價與售價、蔬菜包裝以及市售的蔬菜份量等相關知識。 他指出,擁有種植理論和市場銷售知識,並能夠將理論應用於實踐,寬柔中學至達城分校園藝研究協會的學生們具備了成為高素質農夫的條件。同時,他在與學生們的相處中也學到了不少,認為這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 園藝研究協會顧問老師葉碧芳表示,她之前在寬柔中學校本部主要帶領園藝協會維護校園環境。而在寬中至達城分校,她們進行了從理論、翻土、種植到收割的全流程種植活動,體驗非常不同。 “通過這次的農耕活動,學生們經歷了從種植到售賣的一系列完整過程。由於現在的學生很少有親手實踐的機會,能夠參與戶外體驗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好事。” “而且俊貿也傳授學生農業領域相關技能,這樣的勞動教育對學生是非常好的。” 她指出,學生們的農耕活動獲得了全校師生的關注,其他老師也紛紛給予他們關於下一次種植什麼蔬菜的建議。 “未來我們計劃讓學生們逐步區認識農藥這方面,在完成這一輪耕種的檢討後,策劃下一次的種植計劃。” 園藝研究協會副教育蔡俊宏表示,去年他第一次種植時對操作完全不熟悉,看著農夫們使用機器迅速完成工作時不明白其中過程。後來,農友們指導他們如何用鋤頭起箱以及種植方法。 他說,去年農友已教會他們如何使用鋤頭,今年他則負責教導新加入的學生如何正確使用鋤頭。他還分享了去年使用的種植方式及其與其他兩種種植方式的區別、優缺點。 他指出,這項活動讓他學習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如何協調團員工作,以及在銷售中定位客戶群的重要性。活動後,他考慮退休後從事農耕,並對被朋友和同學稱為“農夫”感到自豪,認為只有具備一定能力並能種出成果才能真正稱為農夫。 園藝研究協會副會長黃少圍表示,他平時會協助父母打理家裡的花花草草,但是在下手進行耕種的時候發現這與家裡侍弄花草有很大的區別。農地的種植範圍很大,加上看著農友們使用機器,這些對他來說是很新的經驗。 通過這項活動,他學習到做事需要更細心,更專注,同時也瞭解到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性。親自體驗過耕種後也讓他開始對農業產生興趣,會想要在相關領域進行深入研究。 園藝研究協會副會長塗予綺表示,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用機器翻土。她原以為很簡單,但自己嘗試時差點翻掉推土機,才發現實際操作不如想象中容易。她還提到,去年使用的有機雞屎肥料味道讓她難忘。今年她希望新生能體驗相同的味道,但發現今年的雞糞廢料沒有去年那麼臭,讓她感到有些失望。 在今年的活動中,她負責售賣蔬菜,學習了推銷技巧、價格計算和制定售價。雖然她以前有飯店收銀的經驗,但像這樣按稱算價還是第一次。 她表示,通過這次農耕活動,對植物的生長過程、週期及農藥有了更深入的瞭解。這項活動也讓她萌生了從事農業銷售以及加工方面的想法。 園藝研究協會教育組劉怡纖表示,她在看農友們使用鋤頭以為很容易,三兩下就把地鋤好了,自己實際嘗試才知道鋤頭很重,力度也要掌握好,太輕鋤不到地,力道太重又怕鋤頭斷掉。 她在這次農耕活動中負責推銷蔬菜,面對向老師推銷的挑戰,她實際學習了菜農售賣的過程,並意識到自己的銷售技巧不足。 她表示,沒想到自己有機會親自體驗種地,這讓她考慮將務農作為興趣。
9月前
大柔佛焦點
華社
快樂農耕:全國中學綠色校園運動 孔聖廟中華 北馬首站
由《星洲日報》、《學海》週刊主辦的“快樂農耕:全國中學綠色校園運動”首次來到北馬區——孔聖廟中華中學。
10月前
華社
更多綠色校園運動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