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网络暴力

2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美国波普艺术之父安迪·沃荷曾说过“未来,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成名”,仿佛预见了网络时代的到来。 在这个时代,我们永远不知何时在某地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卷入舆论的暴风眼,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最终将形成一股冲击力巨大的网络暴力。这种铺天盖地的恶意,就连咨商心理师周慕姿亦难以抵挡,当时她是怎么走出网暴?面对网暴,我们又能做什么?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黄冰冰 “被网暴者”只是网暴者展现自己的工具 2017年《情绪勒索——那些在伴侣、亲子、职场间,最让人窒息的相处》一书出版后,周慕姿声名大噪。但是,往往伴随赞誉而来的,必然还有无数的质疑和谤毁,尤其是在打破地域界限的网络时代,这种负面声音更是毫无缓冲地直冲本尊面门,令人难以回避,甚至让周慕姿一度萌生关闭专页的念头。 “我2018年时候很痛苦,有一段时间还想要把粉专直接关掉。”她坦承在遭遇网暴时,即使作为咨商心理师,她的大脑和经验仍无法承受这样的刺激。她曾经以为自己是一个很有界限的人,不太在乎别人如何看待她,但这些“以为”在2017年至2018年时一一被击碎,让她一度自我怀疑。 “会有人专门写信来骂你,你都还会收到,很多很多那种。你可能会开始思考是不是我做错了?是不是我很糟糕所以才会发生这个事?我觉得最痛苦的事情是这样。” “而因为你很焦虑,你又会想要去确定是不是大家都这么想你?所以你又会再去看(留言)。” 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变得越来越焦虑。最终的解套之法,其实还得回归本心,先自我审视如何看待在相关事件里的“我”。 “如果我觉得我有做错也OK,我下次知道怎么做就好;如果觉得其实我没做错,那我的理由跟我的看法是什么?这些东西想清楚之后,他人的讯息和评价就不容易影响到你。” “当我知道别人的反应为什么会这么大,我也会避开这种可能。”但是,被网暴者在状态极差时,她认为最好的做法是把自己放在“真空”的环境,于陷入风暴中的他们而言,“真空”极为重要。 她坦言,其实咨商心理师是一份非常容易被别人情绪影响的工作,她们并没有想像中这么无敌,相反更敏感,能医不自医。 当时朋友眼见她深陷舆论泥沼,痛苦不堪,就邀约她到日本散心,短暂地离开是非之地。“我朋友就说遇到这件事情有什么?我们去日本玩一个月,回来之后就没事了,你都不要做任何回应。因为后面就会有新的新闻盖过,大家就忘了。没人在乎你是谁,大家只是想要表达一下自己。” “大家在乎的是自己在社群世界里展现的样子,被攻击的人只是大家用来展现自己多聪明、多厉害(的工具)。” 一语惊醒梦中人,彼时处在情绪低谷的周慕姿瞬间拨开头上的乌云,豁然开朗。“虽然他不是心理师,但我觉得这方法超好。” 实际上,这亦是她不喜欢评论时事的原因。“如果要讲时事,也是分享这件事让我联想到的心理现象,而非事件本身。因为评论所有的新闻时事都有个困难,就是你看到的面向是媒体要让我们看到的,是记者的角度。” “他收集的资讯是什么?他第一个接触的是什么?会决定我们对这个新闻的看法,既然如此,我们随意评论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是因为我们不认识这个人。” 学会勇敢捍卫自己 当时的周慕姿每周会进行一次心理咨商,对她来说,帮助最大的莫过于让自己长出力量,学会勇敢地捍卫自己。 “以前我被打,会很害怕回应,我会很怕别人骂我。后来我觉得必须要去解释我自己,当开始做这件事时,我的力量比我想像中的还大。” 她意识到,许多“网暴者”对她只有片面的理解,并不了解她,这些人往往比较情绪化,于是当她回应这类人时,他们反而会自我省视,进而修正自己的态度。 “有些纯粹要攻击你的,也没关系,因为他再攻击下去,就会有人帮你骂他,”她笑道,“这些人好像很凶喔,但是当别人骂他时,他就缩回去、不见了,(要不就是)自己删账号、删留言。这是非常有趣的地方。” 因此,她发现原来我们都把别人想得太强大。“他们的心理脆弱程度其实跟我们差不多,只是今天他先骂了我们,就是这么简单。” 虽然那时候在面对网暴时,她会反击攻击者的言论。但如今她会视情况而选择回复,主要原因不是为了捍卫自己,反之是为了保护攻击者。 “有些攻击性太高,我反而会直接把他隐藏或是忽略。以前会觉得要回复,是因为觉得对方误会、标签我,所以我要回复。” 可她意识到,一旦她回复攻击者,那些肯定且认同她的人们亦会群起攻之,形成另一种霸凌,这不是她的目的。 她回复的初衷实际上仅仅想告诉对方自己会因此受伤,并不想自己的情绪变成别人的情绪,成为她的一杆枪替她去干仗。 “我可以理解,但是这不是我想做的事情。因为我一直都在教大家怎么去建立自己的界线,所以我就开始避免做这样的事情。” 拒绝活成别人标签的样子 “割裂”,是我对周慕姿的初印象。 由于工作关系,接触过许多心理咨询师,多半语调和缓,总是有一股娓娓道来的温柔,但是周慕姿说话语速极快,稍有分神就会被落在后头。乌黑的长发,精致的妆容,搭配深棕色的美瞳,总让我产生她下一秒就要拿起麦克风吟唱的错觉,“金属歌姬”的暗黑风扑面而来。 可是,偏偏我们正在聊的却是如何寻找内心平静相关的话题,这种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接收的信号不一致造成剧烈的冲突感,与她本人的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 点开她的简历:政大新闻系学士、政大广电所硕士、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咨商所,以及民谣金属乐团“Crescent Lament 恒月三途”的主唱。 新闻、心理咨商、金属乐团主唱,这3种看起来毫无瓜葛的专业或职业,最终在她身上合而为一,或深或浅地打下了烙印。 “你有没有发现,(在)华人文化不太习惯一个人有好几个身分?”她笑说,“大家比较习惯你有一个主要的职业。” 然而,这种多重身分集于一体的情况在波兰、冰岛等地却是常态,比如2018年的世界杯,冰岛的主教练是牙医、门将是电影导演等等。 因此她认为,一个完整的“我”是由很多身分构成的。 “工作可能只是糊口的一部分,可是我们还有其他想做的事情,也许不完全是因为钱。” 许多华人父母多半是比较期待小孩能把书念好,有一份能做好一辈子的挣钱工作,周慕姿的母亲也不例外,但只要不影响学习,对于她的兴趣爱好和课余活动给予百分百的自由。 于是,周慕姿在高中时期就参加过摄影社、吉他社、舞蹈社、合唱团、口琴社、手语社,还担任过校刊社校对,林林总总不下10个社团,连她本人都记不清。 “我妈说我参加十几个社团,我都不记得了。” 她从小学钢琴,对音乐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热爱,上大学后开始参加乐团。有别于一般乐团的刻板印象,他们却是几乎与抽烟、刺青、喝酒绝缘──只要开车就滴酒不沾、乐队里没有一个人刺青,做最狂野的造型,唱着最不羁的歌,却有着最乖巧的灵魂,堪称非典型乐团。 “所以我在台湾的心理师界,其实也是非典型。” “大家对心理师会有一种像辅导老师,规规矩矩的样子,(但)我从小就不是很喜欢权威去给我一个标签,或是约束我一定要长什么样。” 只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最美,不是吗? 更多【人物】文章: 台湾美食作家陈静宜/唯有吃得多 才能累积足够经验值 文史工作者莫家浩/享受历史在手中的快感 调酒师易柏翔Seven Yi/以调酒穿针引线 叙述餐饮风味的诗意
5月前
8月前
12月前
身处于网络时代的我们,孩子的生活从小就无可避免地与赛博世界合二为一,可是网络的便利让霸凌、诈骗、性诱拐等犯罪事件无孔不入,让家长忧心忡忡。   根据大马谷歌分享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72%家长积极查询网络安全的资讯,相比起2021年的67%有所提高。   30%家长不认为他们的孩子得到完善的网络安全知识,然而有逾70%家长允许孩子增加屏幕时间(Screen time)。   孩子获得专属手机的平均年龄为10岁,但是谈及网络安全的平均年龄为13岁。   80%家长表示他们与孩子曾就网络安全一事展开对话,那么到底孩子是不是真的能听进去呢?   孩子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网络安全? 林思燕是大马谷歌的一分子,作为在这家网络巨头工作逾10年的母亲,自然比其他家长更熟悉网络的世界。 她育有两名女儿,分别是今年11岁的苏菲(Sophie Giallonardo)以及7岁的艾米莉(Emilie Giallonardo),她不讳言孩子在非常年幼时就已经接触网络,因此从小就为孩子灌输网络安全的意识。 一直以来,苏菲使用的电子设备是父亲的平板和母亲的电脑,直到去年底的圣诞节,她终于拥有一部专属的手机。 而艾米莉则在6岁时得到一部平板电脑作为生日礼物,但是她只能在10岁那年才能获得手机。 这显然是爸爸妈妈设定的规则。 林思燕分享,在经过多番的调查和考量,她才决定在女儿满10岁时,让她拥有自己的手机。 “她们的朋友也有自己的手机,这让我觉得我剥夺了她们的权力。” 最终令她下定决心,将“手机拥有权”赋予孩子的三个关键是:(一)疫情改变孩子的学习方式,学校也通过网络布置作业;(二)可与她们朋友通过社交app沟通;(三)疫情时期的日子艰辛,孩子需要放松。 当然,她也清楚她们即将要面对的网络安全风险是什么。 “许多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上网的时长或者接触到不良信息,但我最害怕的是网络霸凌。” “如今的社交媒体已不同往日,网络霸凌是沉默的杀手,你永远不知道会对她们的心理造成什么影响?” 倘若遭遇网络诈骗,顶多造成财物损失,可是一旦被网络霸凌缠身,极有可能会丢掉性命。 因此,她认为谷歌的“Be Internet Awesome”互动教学资源,能通过游戏引导孩子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作为母亲,善良和勇敢是我觉得最重视的2条规则,我要确定她们牢记在心。” “如今有些网民很刻薄,所以善良很重要。”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连“好好说话”都得重新学习?薄薄的屏幕一隔,就一并将原本的礼貌也一并隔去了吗? 为何能对素未谋面、无冤无仇的陌生人言辞如此刻毒? 不要小看孩子小 他可以听懂 “孩子很小,讲了也听不懂的啦!”,这是许多成年人对于小孩理解能力的认知,认为孩子年幼,很多道理等到长大再说。 可是,家长是否想过下手的“恶魔”从不会考虑年龄呢?小孩子真的听不懂吗? 不妨听听孩子怎么说。 虽然苏菲仅11岁,但是从谷歌这次的分享会播放的视频中,可以看出她的网络安全意识非常强。 “我觉得网络安全跟道路安全一样,你必须要很谨慎,你也不会离开你的车子只为了与陌生人交谈。”她说。 对于何谓“个人信息”,她也毫不含糊地回答:名字、地址、密码和年龄;提到上网的注意事项,她反应迅速地一一罗列出来,即明智(Be Smart)、安全(Be Safe)、善良(Be Kind)、勇敢(Be Brave)和警惕(Be Alert)。 这也是“Be Internet Awesome”五个重点课程。 由此可见,林思燕平日的苦心并没有白费。 给孩子的网络安全小提示: 明智(Be Smart):设定一个安全度高的密码,不要将密码和个人资料分享给任何人; 安全(Be Safe):切勿与陌生人交谈。如果有一件事听起来好得难以置信,可能是一个骗局; 善良(Be Kind):当你在网上和别人交流时,你应该要善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勇敢(Be Brave):若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不要害怕,要告诉成年人; 警惕(Be Alert):当发生了一些事情,让你感觉不对劲时,你应该告诉父母或至少一名成年人。 但是,小朋友的分享欲望强烈到超乎我们的想像,就像苏菲身边的同龄友人暴露出儿童对于网络安全意识不足的隐患。 “我一些朋友完全不遵守网络安全规则。”她说,“2年前,我去朋友家玩Roblox(一个集游戏创作和大型社区的互动平台),她问我想不想知道她的账户密码?” “然后她就把密码告诉我,即便我并没有问她,她还强调不要‘骇’(Hack)她的账号。” 语毕,小苏菲露出一脸无奈的微笑。 来自苏菲的温馨提醒: (一)上网不要与来历不明的陌生人交谈 (二)切勿分享、透露个人资料 善用网络资源 保护孩子远离伤害 网络的出现破除地域疆界,除了让我们更轻而易举地获得海量资讯,也将远在天边的人带到我们眼前。 只是,阴影总随着光而来,人性之恶把便利的网络变成一把双面刃,不良资讯、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等一连串恶性事件紧随其后。 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缩短了我们与恶的距离,因此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刻不容缓。 除了日常灌输孩子网络安全知识,家长也可以善用以下的App防微杜渐,尽可能保护13岁以下的儿童免受伤害。 Family Link: 亲子的电子设备上一起安装此App,父母可以借此追踪孩子的网络活动,包括设备的位置、设置使用时间和隐私。 YouTube Kids: 推荐适合孩子们观看的视频,家长可通过Family Link选择内容级别设置、选择允许孩子在 YouTube Kids 中使用搜索功能、取消屏蔽视频等等。 Be Internet Awesome: 免费网络游戏,它采取了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方式来引导孩子们如何做出正确决策。这是一个由四块大陆组成的奇幻世界,孩子们在这里打击黑客、网络诈骗、过度分享者和网络霸凌者。 当然,在孩子电子设备设置上述App之前,应提前与孩子们沟通,避免造成亲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误会哦! 更多文章: 【重拾新村生活法】黄秀仪/“韭”是这样美味——韭菜酱 吴娟瑜/为什么孩子不敢说? 吴娟瑜 / U字型婚姻的秘诀 【重拾新村生活法】黄秀仪/好用的本地竹叶 打破严父的刻板形象,80后爸爸如何爱孩子?
1年前
《论语》中的金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某种程度揭示了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从自己的心理推及他人,自己认为那样做会不妥,就不应该要求别人做;自己不希望别人那么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总之,孔子所言是告诫人们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去理解尊重他人、友好对待他人。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但从今天来说,“己之所欲,亦勿施于人”更应值得人深思。即便是自己愿意的事,也要多加考虑,不要轻易加于人。 人皆生而平等,各人有各人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自己喜欢什么职业,就要求孩子从事什么职业;许多老板自己喜欢哪种项目方案,就希望员工坚决按自己的意思去做等。 如果对方没做到位,一方就会责怪另一方,可是他们又何尝理解过对方的内心?殊不知,丈夫对妻子的劝导不上心、子女对于父母的“教诲”不感冒、员工对老板的方案有异议,反而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影响生活的步调和工作的开展。 因为不支持博弈,所以间接关闭万字票投注站而导致减少一项收入,事物本无好坏,除非思想从中作怪。 我们再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待网暴。 网暴事件屡屡发生、愈发严重,许多网民主观地说暴力是不对的,在还没搞清楚事情的本质就声讨某某某,私自冠上罪名,殊不知他们当前的行为就是一种暴力,却觉得自己才是对的。 对于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应当依法严肃追究,切实矫正“法不责众”错误倾向,要重点打击恶意发起者、组织者、推波助澜者,以及屡教不改者。 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不断刺痛着人们的心。 在网络上针对个人肆意谩骂侮辱、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讯息的网络暴力行为,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有的造成严重后果。 网络世界里,一句恶意的评论,一键转发的谣言,甚至一个不经意的点赞,经过一次次传播后,其影响可能被无限放大,给受害者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同时严重影响社会公众安全感。 互联网没有局外人,如果任由网络暴力蔓延、戾气横行,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惩治网络暴力,要落实主体责任。网站平台作为信息内容管理的责任主体,不能被流量左右,要架起“高压线”,对网络暴力行为亮出“红牌”。 同时,也要通过风险提示、一键防护、私信保护、举报投诉等方式,帮助网民及时有效防范网络暴力侵害。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网暴离你我并不遥远,惩治网络暴力需要从你我做起,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共同抵制网络暴力,共同建设美好和谐的网上家园。 更多报道,请留意星洲日报、星洲网。
1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