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观光缆车坠地 至少4死1伤
|
品馨蔬食—传承妈妈的味道 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
反贪会经济部设特别小组 负责监督州县市批准项目
|
视频 |
孕妇泼水节狂欢大醉 路边诞婴任夭折继续嗨
|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观光缆车坠地 至少4死1伤
|
品馨蔬食—传承妈妈的味道 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
反贪会经济部设特别小组 负责监督州县市批准项目
|
视频 |
孕妇泼水节狂欢大醉 路边诞婴任夭折继续嗨
|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观光缆车坠地 至少4死1伤
|
品馨蔬食—传承妈妈的味道 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
反贪会经济部设特别小组 负责监督州县市批准项目
|
视频 |
孕妇泼水节狂欢大醉 路边诞婴任夭折继续嗨
|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观光缆车坠地 至少4死1伤
|
品馨蔬食—传承妈妈的味道 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
反贪会经济部设特别小组 负责监督州县市批准项目
|
视频 |
孕妇泼水节狂欢大醉 路边诞婴任夭折继续嗨
|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观光缆车坠地 至少4死1伤
|
品馨蔬食—传承妈妈的味道 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
反贪会经济部设特别小组 负责监督州县市批准项目
|
视频 |
孕妇泼水节狂欢大醉 路边诞婴任夭折继续嗨
|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观光缆车坠地 至少4死1伤
|
品馨蔬食—传承妈妈的味道 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
反贪会经济部设特别小组 负责监督州县市批准项目
|
视频 |
孕妇泼水节狂欢大醉 路边诞婴任夭折继续嗨
|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網絡霸凌
真情告白
黃元珠 | 拒絕網暴
在當今社交媒體和網絡世界高度發達的時代,在網絡上宣洩個人的情感或看法已成常態,但很多網民卻不知道的是,他們的留言具有破壞力,直接的或間接的形成網絡暴力或網暴。
1月前
真情告白
即時國內
教師面對網絡霸凌案 教長:將徹查提供保障
近日發生單親媽媽指責教師沒有妥善看管孩子導致失蹤,並將有關事件上載到社交媒體,使到有關教師面對網絡霸凌。
2月前
即時國內
獅城二三事
談鍵盤俠網絡欺凌 李國煌:講我OK不能講我家人
新加坡藝人李國煌不介意鍵盤俠在網上攻擊他,可是不能講他家人。
2月前
獅城二三事
北馬新聞
OSAG:真的能保護兒童? 網安法令仍有不足
由18個公民組織組成的“網絡安全倡議小組”(Online Safety Advocacy Group, OSAG)認為,大馬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在2024年網絡安全法令下,被賦予過大的權力,而且透過修訂通訊及多媒體法令進一步擴張。
2月前
北馬新聞
社會
指網傳信息不實誹謗 邱芓訸喊告促停止網暴
OE傑青商學院創辦人兼董事長拿督威拉邱芓訸指出,在網絡散播對他不實的謠言是別有用心者所策劃,目前已循法律途徑處理,而網民勿被未經查證的輿論誤導,希望就此停止對他的網絡霸凌行為。
2月前
社會
關注東海岸
丹新聞局:加強網安教育 設MADANI和平鴿少年隊
吉蘭丹新聞局成立“MADANI社區和平鴿少年隊”,以應對線上及社交媒體的網絡詐騙及煽動性言論罪案,提升當地社會的防範意識。
2月前
關注東海岸
東海岸觀點
瞭望臺 | 嚴懲網絡霸凌者 | 鄭振
通訊部去年杪在國會下議院通過1998年通訊及多媒體法令(588法令)修正案,並對該法令第233條文作出重大修訂,凡是對18歲以下未成年者進行網絡霸凌,其行徑將被定義為“可被逮捕的罪行”,一旦罪名成立將面對最高5年監禁,或罰款50萬令吉,或兩者兼施。
3月前
東海岸觀點
即時國內
“女網紅依莎不堪網絡霸凌輕生案” 女被告今召開新聞發佈會講述立場
“29歲印裔女網紅依莎因不堪網絡霸凌輕生一案”的女被告,將於今午3時,在吉隆坡大華酒店召開新聞發佈會,講述自己的立場。
3月前
即時國內
讀者觀點
賴友興.從美國兒童網絡安全法案看馬來西亞
在這個網絡主導的世代,我們,尤其是家長所面對的問題將層出不窮,例如我們關注在霸凌,地球另一端卻在兒童/青少年網絡性勒索的議題上奮戰。唯有時刻保持高敏感度,才能將網絡帶給自己孩子的傷害風險降到最低。
4月前
讀者觀點
社會
張念群:多數來自臉書 MCMC刪5萬詐騙貼文
馬來西亞通訊與多媒體委員會(MCMC)今年已移除5萬2294條包含詐騙元素的社交媒體貼文。
4月前
社會
即時國會
阿莎麗娜:非限制言論自由 刑法修正案應對霸凌
國會下議院今日三讀通過2024年刑事法典修正案和2024年刑事程序法典修正案。
4月前
即時國會
即時國內
網絡犯罪猖獗!警方籲修法堵住漏洞
全國總警長丹斯里拉沙魯丁表示,現行法律存在漏洞且部分條文已過時,導致犯罪分子利用社交媒體平臺進行非法活動。
4月前
即時國內
社論
社論.修法嚴懲網絡霸凌,對未成年加害者呢?
政府修法嚴懲對未成年人的網絡霸凌行為,我們樂觀其成。然而,針對參與霸凌的未成年人,父母應負起教育與監管的責任,同時透過法律規範、學校教育及社會支持,讓孩子遠離網絡霸凌的加害與受害。
5月前
社論
全國綜合
女童軍協會週年慶 | 阿茲莎:科技也有負面影響 網霸詐騙頻仍須警惕
大馬女童軍協會主席兼首相夫人拿督斯里旺阿茲莎表示,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諸如網絡霸凌、網絡詐騙等問題也接踵而至,人們必須保持高度的警覺,以免身陷其中。
5月前
全國綜合
即時國內
陳友信: 3年接逾9000宗校園霸凌投報 我國網絡霸凌亞洲第二
董總副主席楊才國指出,從2021至2023短短3年內,教育部共接獲超過9000宗校園霸凌事件投報,我國網絡霸凌現象在亞洲排名第二,即每10名青少年,就有3名是網絡霸凌受害者,以致青少年自殺率逐年上升。
5月前
即時國內
學記
【專題】“只是開個玩笑”竟成傷害 別捲入網暴漩渦
互聯網在科技時代下神速發展,社交媒體已成為每個人必備的應用。許多社媒使用者選擇在線上匿名,肆無忌憚地在社媒上發表言論。或許有人會說,“我只是開個玩笑”、“我只是發表我的看法”、“反正都沒人知道我是誰”……但是,這或已對當事人造成傷害。 網絡暴力現象日漸嚴重,言語攻擊、人身侮辱、誹謗造謠等行為,讓在網暴下產生的心理疾病及焦慮人數,日益增加。 網暴問題就像海底世界,到底有多寬廣及多深遠,沒人知曉。校園裡沒被曝光的網暴事件,給校園內外都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對此,專家呼籲網民應該注意言辭,發表前須三思,避免給別人帶來不好的影響。 本報《學海》覺民中學學記,透過身邊的101名同學或好友進行問卷調查,對象是17至20歲的青少年。問卷結果顯示,86.1%的答卷者是網暴的旁觀者,12.9%答卷者曾是網暴的受害者,而有1%的答卷者曾在有網暴成分的事件上留言或轉發。此外,高達72.3%答卷者的朋友曾遭受網暴。 約80%答卷者認為網暴問題應被重視,約14%答卷者認為網暴是不健康的行為,而4%答卷者認為網暴是目前很普遍的事。其餘2%答卷者對網暴問題感覺模糊。 90%認為網暴因報復欲引起 詢及網暴的起因,認為網暴是因報復欲及嫉妒心所引起的約90%;認為施暴者想借網絡發洩不滿的有75.2%;認為施暴者想“刷存在感”的有58.4 %;認為網暴是因為施暴者存粹對受害者感到不滿的近50%。 從調研結果瞭解到,近乎所有答卷者認為網暴會加劇受害者的焦慮情緒,甚而影響學業、失去信心、導致受害者患上憂鬱症、產生自殺的念頭。但有5%答卷者認為網暴對受害者沒有影響。此外,約35%答卷者認為施暴者也有可能是曾經的受害者。 80%答卷者認為網暴受害者應告知長輩,若施暴者的行徑越發過分就該報警。同時,約7%答卷者認為受害者不該對施暴者做出任何回應,其餘答卷者有著不同的觀點,包括社會應重視網暴惡舉、不應以暴制暴、施暴者應得到法律的懲罰、受害者應留下施暴者的惡行證據,以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遭受網暴應向父母傾訴 萬奴哈婭蒂老師指出,網絡暴力是一種通過網絡來攻擊對方的暴力行為。她認為,網暴涉及了網絡惡霸,所以在網暴事件裡有施暴者及受害者,而網絡惡霸不易被認出,因他們能以匿名的身分在虛擬世界裡展開攻擊。 她說,網暴與實體霸凌不一樣,它發生在無邊無際的網絡世界,所以受害者無法保護自己來避開這方面的欺凌。而且,網暴也沒一定的時間限制。網絡霸凌是有攻擊性的,如在網絡上信息他人、撥打電話、以不雅詞語給受害者留言或發送郵件。 她還說,網暴行為還包括有意地發佈色情內容,而且通常在受害者家人不知情的狀況下發生,造成受害者心理壓力,致使受害者在家裡易發怒,甚至導致受害者產生羞恥感,及自我傷害的念頭。 她告訴受害者,當遭受網暴時不要慌張,學生可向父母傾訴或找朋友幫忙。父母也應該多關心孩子,並瞭解他們的處境。同時,校方該讓學生知道善用科技的好處,以避免學生濫用科技,造成網暴行為。 蔡月蕊:網上發言須將心比心 蔡月蕊老師認為,網暴是一種通過網絡平臺辱罵他人的行為,只要某個言論會影響一個人的思維、生活及感受,持續性的攻擊令受害者產生焦慮,就被歸納為網暴。她強調,網暴是一種不可存在的行為,因為它將對一個人造成嚴重的傷害。 她說,網暴會發生是因為施暴者認為自己與別人的看法不一樣,所以言辭攻擊對方,利用霸凌的方式讓自己宣洩情緒。她續說,網暴會導致受害者的家人間接感到不安及憤怒,然後捲入漩渦。受害者遇上網暴行為後產生各種負面情緒,將導致無法專心學習。 父母應教導正確宣洩方式 此外,她表示,網暴會令受害者開始不相信身邊的人,時刻戰戰兢兢地與他人相處。當他對自己失去信心時就會感到沮喪,然後封閉自己,進而影響自己在各方面的發揮。因此,她建議受害者要適當地發聲,並向身邊的人訴說,不得藏在心中。 她勸請學生在網上發言時要將心比心且勿無風起浪,必須謹記說話要負責的原則。她認為家庭很重要,父母應該給孩子足夠的關心,教導孩子正確的宣洩方式,以免孩子在外種下禍根。她還補充,政府該推廣如何正確運用網絡的方法,受害者可向大馬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舉報。 謝忠悅:恐導致個人三觀不正 學生謝忠悅認為,網暴的定義是公開侮辱或針對一個人。她表示,網暴是一個不可取的行為,很多時候網暴的形成是因為施暴者在學習和工作上感到壓力,或遇到挫折且無法發洩,因此在網絡上通過針對一些人事物來發洩自己的壓力。 她還說,對於施暴者或是受害者來說,網暴都會影響前程,甚至會導致個人的三觀不正。 她認為,受害者還有可能因此患上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上的疾病。她說,如果身邊的人被網暴,她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支持他們,並給予安慰和鼓勵,不讓他們因網絡上的一些“攻擊”和虛假信息而感到傷心。 王子益:重則導致萌自殺念頭 學生王子益認為,網暴就是在網絡上肆意對一個人造謠誹謗、威脅等。他說,網暴問題應被重視。他認為,網暴的發生是因為有些人想在網絡上尋找存在感,或者嫉妒和報復與自己曾經有過節的人。 他續說,網暴會打擊受害者的心靈,輕則讓受害者失去信心;重則導致受害者產生自殺的念頭。他表示,若身邊的人被網暴,他會給予陪伴,讓他們不感到害怕。 陳靜萱:做好自己最重要 學生陳靜萱認為,網暴就是利用言語“攻擊”他人或侵犯他人隱私權。她覺得,現在社會上頻繁發生網暴,足以讓一個人患上各種精神問題,如焦慮症、憂鬱症、抑鬱症等,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受害者產生自殘或自殺的念頭。 她說,如果身邊的人遭受網暴,她想告訴他們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做好自己最重要。 學記感想 胡伊善:網暴有逐漸被人忽視的趨勢,多數人都認為這是件很平常的事,過些日子就會被遺忘。可是網暴對受害者的傷害是終生陰影,難以抹去。網暴問題應被重視、嚴格處置。這將是對受害者們最好的交代,也可避免施暴者越來越放肆。 林於嘉: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施暴,抑或通過網絡謾罵,事情的本質皆是惡。這種暴力不該繼續發展,反之大眾應合力遏止。無論是誰,大家都應將心比心,才能塑造一個更和諧的社會。 陳奕杏:網暴是嚴重的社會問題,對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造成深遠影響。它不僅破壞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尊重,還加劇了網絡環境的惡化。所以,應加強法律監管和平臺責任,教育公眾理性使用網絡,共同營造一個文明、和諧的網絡空間。 容詩琦:網暴在現今社會層出不窮,匿名發言助長了語言攻擊等行為,使受害者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網暴問題應被大眾重視,相關部門也應提倡健康網絡文化,並呼籲社會監管與保護網絡空間的安全,以建立更加友善和尊重的網絡環境。 馬欣妍:網暴隨著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網絡本應是方便交流、溝通及分享的一個平臺,不該被利用為欺凌他人或給予主觀評價的工具。所以,網絡使用者在發表任何意見時,請三思而後行。 負責人感想:數據支持提升可讀性 這則專題,是學記自動向我建議要做。他們組隊後給了我專題的架構,向我提議採訪對象等,很有組織性地完成了專題的採訪與報道。 我看到學記們不斷在進步。問卷調研透過數據支持他們的觀點,讓專題的可讀性更高,也更有說服力。 網暴受害者援助管道: 大馬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網站:https://www.mcmc.gov.my 電郵:cird@mcmc.gov.my 電話:03-8688 8000 相關報道: 【專題】教練:需資源增賽事提升水平 籃球也可成全民運動 【專題】一夜無夢代表睡得好?黃章元醫生揭開夢的迷思 【專題】開齋節是宗教節日 回曆元旦才是馬來新年 【專題】馬六甲特別之旅 訪保育中心與海龜相遇 【專題】美羅中華華中生參與環保計劃 水果殘渣變有機肥料 【專題】炭烤製作 有鹹有甜 咬一口 福州月餅 品鄉愁 【專題】新增10v10對戰更強大 打王者 別沉迷! 【專題】實踐管理並解決問題 傳奇學生社團 開發領導力 【專題】走過百年燻房見證魯乃橡膠業興衰 【專題】青年作者馬爾科姆6歲起寫作 揮發童心 書寫童書 【專題】飛航學院CEO:較細心專注 女性 也可衝上雲霄!
5月前
學記
更多網絡霸凌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