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老招牌

“你读书的时候也喜欢地理和历史么。读地理是有趣的,可以知道空间好大。读历史,就知道时间没头没尾。那么大的空间,那么没头没尾的时间,我却会和你碰在一块儿,只隔着一张桌子,你说巧不巧。”——《我城》西西 距离产生美。这句话,其实并不假。 自从长期不在岛城后,为了不错过与岛城有关的资讯或信息,媒体的报道、自媒体的创作,对我这个离岛人而言,是下饭时的好伙伴。而就在某个傍晚,发现本地华文电视台推出的《一周拾谈》,而当中其中一个片段,便是第39期《城视报》的主题——槟城的老招牌,另一则片段则介绍了槟城的墓园。 从小每当在乔治市一带用了晚餐,爸爸就会带我们游车河。穿梭在头条路、二条路、Penang Road、牛干冬路等,这些路名或许在我还未开始认真认字前,已在脑海中浮现又浮现,在耳边萦绕又萦绕。槟城的老街名由杜忠全老师在其著作《老槟城路志铭:路名的故事》已详尽地记下。而这些不算宽阔的街道旁,矗立着一排排的战前老屋,老屋的大门上、柱子上、二楼窗口之下所挂着的、镶嵌着的招牌,对岛城的我们来说,是那样自然而不会多加留意的事情。 离开岛城在现代化的城市居住,才发现岛城的面貌如此可贵。在《一周拾谈》制作团队的拍摄下,岛城那些质朴的、低调的招牌犹如守护神,默默地看守着这座迎来四面八方旅客的城市。早期的商店招牌、宗祠家庙的牌匾等除了出自名书法家如崔大地、于右任、孔翔泰之手,有者还附上马来文名字、英文名字。据“槟城字游导览员”陈姝利所述,槟城老招牌的中文名多半以红色拓印、马来文名字以青色拓印、英文名字以蓝色拓印,一排街道上的招牌大小不一,竟然是那样井然有序。如此地灵人杰的年代…… 比起如今电脑软件所能设计整齐划一、能加上各式图样的新招牌,老招牌如同这座世遗城市的好伙伴,度过一载又一载,任凭风吹雨打,任凭字迹掉落。字迹掉落后,也许是另一种缺陷美。不同字体、字形的招牌如此熟悉得令人忽视,却也是不可忽略的。 谈到“槟城”,一般而言的刻板印象便是炒粿条、淡汶饼、塞车……不过,陪着这城市见证风风雨雨、见证整座城市矗立一栋栋高楼大厦的,还有那百年墓园。当我们在康华丽城堡端详莱特上校的雕像,其实那不是莱特的面貌,而是他的儿子。莱特反而长眠在槟城红毛路基督墓园,一座1787年便有英国官员埋葬于此的墓园。 根据英国档案局资料显示,这个墓园其实是两千多人的长眠地,当中有英国、美国、中国、澳洲、法国、德国、爱尔兰、苏格兰以及亚美尼亚人。无奈在日军的摧毁下,目前仅找到459个墓园。虽然这座墓园极少受重视,不过墓园里埋葬的不乏名声响当当的人物。除了能在网上搜到一些资料,槟城古迹信托会也有主办导览活动。若有天回到岛城,我想这样的导览活动必会出现在to-do list内。 不会出现在教科书里的历史 除了基督墓园,我城还有全东南亚最古老的犹太人墓园。1835年起,便有犹太人长眠于我城。或许近200年前,他们也没想过有一日,将离开自己漂泊不定的故乡,永远地埋葬在这座热带岛屿上,而后代也因种种因素无法留在此地。园内的尖三角、圆形、四方巨型的墓碑就这样寂静地坚守在这座岛屿上。拍着Jewish Cemetery的铁门,其实可以看见光大大楼,我城的历史发展就在这密集的空间,走过一代又一代。 无论招牌或墓园,都是槟城开埠后的历史进展,而他们百年前的到来,与这座城市产生的火花,也曾经如此绚烂。就算有天硬生生地被抹除、或是抵抗不了历史的横流,却也磨灭不了他们在这座城市所留下的印迹及足迹。我城,拥有如此丰富历史的我城。虽说这些历史,不会出现在教科书里。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感谢《一周拾谈》团队的用心制作!
1年前
魏国华是旧木材建筑设计师与收藏家。在牌匾逐渐被淘汰、被遗忘的年代,魏国华收藏了许许多多的老旧牌匾。每当有旧房子拆迁时,他总能收到风,及时把牌匾保下来。他在活动分享会上说,牌匾是华人的根源,也是南来华人对祖籍的念想。他的目标是收藏1000个牌匾! 多年来,多次和国内外的朋友,走在乔治市大街小巷,他们总注意到商店、会馆、庙宇、学校、街招、石刻和木匾上的各语文招牌字体,细看之余,都会提起该有人把这些美丽遗迹,究其字译背景,系统性的记录下来,分享予后人。那么细腻又那么庞大的工程,由谁开始呢,有没有单位愿意出资,让对的人去做这样的田调?我们都想过这些问题,都只是想想而已。 直到我们出版了“槟城字记”主题的城视报,认识了字形设计师Sueh Li,而后由她和COEX园区主人召集了一众字迷,催生了“槟城字游”系列字形活动( Thit thor type) 。活动说字解字,从传统到新颖,如同字形游戏大法。这里记取一些活动轨迹。 魏国华是旧木材建筑设计师与收藏家。在牌匾逐渐被淘汰、被遗忘的年代,魏国华收藏了许许多多的老旧牌匾。每当有旧房子拆迁时,他总能收到风,及时把牌匾保下来。他在活动分享会上说,牌匾是华人的根源,也是南来华人对祖籍的念想。他的目标是收藏1000个牌匾!目前他已收藏约三百个来自东南亚各地的牌匾。他教会大家,有关老招牌堂号的几个认记法:“堂”多数为商店(尤其是药材店)、“栈房”(五金店,木材业者)、“记”(饭店)及“庄”(酒家)。 [nonvip_content_start] 意外的是,这些年深居简出的华人史研究学者张少宽,答应到分享会说他的招牌研究 。老人家出版多本文史著作,也以丰富的著述和精湛的篆刻技艺而闻名。张少宽告诉大家,要学习书法,就必须从魏碑开始,因为这是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两种书体,汉碑(隶书)和魏碑(楷书)。他眼中最美的槟城书法字迹招牌是许氏宗祠。许氏宗祠的牌匾书法是从中国复制过来的,特别精致。“字和人是一体的,能够写出端正字体的人,必定会是一位品德端正的人,学好基本功更是所有书法学家最关键的事情。 一连3个周末,字迷还出席了“字游走街”导览活动。Sueh Li和伙伴带着大家穿街走巷导览,看读店前柱上,任何包围着大家的老招牌和各字体,理解它和时代及美学的脉络。 景华工坊的董咏祥雕刻师傅,收徒教授刻出了自己的一幅古雅木雕字。设计师Eve,以“从街景到字景:槟城店屋的视觉散布”,讲述和分享的店屋观察,她将数年前的毕业作品Kia Kia Project ,延伸输出为一套完整文具簿子包的设计,尤其吸引大家。 活动虽然已经过去,在这里记一记说一说,希望它有续篇。那些美丽隽永的老招牌,是刻在城里的名字,总要有人为这些有重量有记忆的刻印,再提起,再缀拾,不相忘。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