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耶穌受難日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新加坡13日訊)今年清明節遇上耶穌受難日長週末,受訪獅城租車業者表示,一些人比往年更早預訂車子,需求同比增加一到兩成。業者說除了租車到馬來西亞祭祖掃墓,新加坡人也趁著長週末同親戚團聚。 當地一家共享汽車業者觀察到清明節遇上耶穌受難日的長週末,顧客從上個月底就開始預訂車子,目前已有過百個訂單,估計同比增加20%。 共享汽車公司聯合創辦人林鉦雄說:“在這節日他們租車大概4個小時。我們的普通用戶租車大概是3個小時,因為清明節地點就是比較偏遠,需要的時間會比較長。用戶也會推銷共享汽車的概念給他們年長的父母,因為他們年長的父母的車子擁車證都到期了,因此他們都開始在學習使用我們的服務。” 上述業者目前旗下有3000多輛車子,如果需求持續上升,他們計劃進一步擴大車隊來應付需求。 另一家傳統租車公司則有約50輛車子。業者說,租車到馬來西亞掃墓的顧客佔70%。公司在農曆新年後,就已開始接到顧客要在清明節期間租車的詢問。 租車公司經理張閎富說:“比往年多差不多20%的詢問。今年的話我們看需求的話,一般都是在諮詢的話是差不多是5天。往年大概是差不多3天左右。” 由於一般人會在清明節正日的前後10天安排全家一起祭祖掃墓,因此有業者表示,清明節那一個星期連續數天的預訂都有增加。清明節當天的預訂是增加大約10%。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新山15日訊)長週末開始,新柔長堤塞不塞?新山人潮多不多?在新加坡的耶穌受難日連假首天,新柔長堤一度出現短暫的塞車景象,車龍雖在不久後消失,但新山市中心依然迎來猶如疫情前的熱鬧景象,新山商家喜迎老顧客。 今日入境新山的人士依然以在新加坡工作的馬來西亞人居多,他們趁著長週末回家與家人團聚,少數新加坡旅客則是把握機會到新山享用美食。 根據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的觀察,今早約7時新山和新加坡都下起雨,新柔長堤和新加坡兀蘭關卡的來往車輛“屈指可數”,到了早上8時30分,長堤車龍一度“見頭不見尾”,但通關速度依然非常快,長堤的交通在10時左右即已恢復通暢。 此外,由於選擇乘搭巴士入境新山者相對較多,蘇丹依斯干達大廈外相當熱鬧。 通關民眾指出,雖然乘坐巴士出入境的人密密麻麻,但提供長堤接駁服務的巴士數量很多,一輛接著一輛,所以他們等待的時間並不長。 曹明輝(47歲)是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馬人,他趁著長週末和家人團聚,乘搭巴士從新加坡來到新山僅用了30至40分鐘。 他說,兩國關卡櫃檯都“開到完”,從新加坡關卡乘搭巴士到新山一路上雖然人潮不少,但巴士數量多,流動率很快,所以等待時間不長。 “新柔長堤不會堵車,等待通關的時間也不久,已能像往常般正常通關。” 談起返馬之後最想做的事,他說:“我要回家看我的孩子。”   另一邊廂,新山陳旭年文化街人潮迴流,好幾家知名餐廳前都大排長龍,顧客多數是在新加坡工作的馬來西亞人,當中有少數是到新山享用美食的遊客。 受訪的新加坡旅客張先生(53歲)和張太太(51歲)兩夫婦今早開車來到新山一日遊,他們約8時30分從新加坡出發,花了40分鐘左右就抵達新山。 他指出,疫情前他們偶爾會帶孩子到新山散散心,今日是時隔2年後首次到訪新山。 他透露,今日來到陳旭年文化街,發現開了新的咖啡店,所以就嘗試一下,下午就會返回新加坡。 購物商場方面,記者於今日上午11時許到新山城中坊瞭解情況時發現人潮已迴流,一些知名連鎖餐廳更出現排隊人龍。 從現場所見,一些人推著或提著行李,在展開下一個旅程之前,先在商場遊逛。 58歲的印裔新加坡永久居民斯善今早就推著行李,先在商場內走走看看。 據他透露,他準備過後搭乘巴士北上巴生探望親人,以及處理事務。 他感嘆廣場內一些店鋪受疫情影響已關閉,而人潮雖已恢復,卻比高峰期遜色。 另外,商場內的涼茶檔員工梁友新(65歲)指出,他今天終於看到了久違的顧客人潮,而今天到來的老顧客特別多,大大推高了生意量。 他說,為了應付顧客人潮,涼茶檔特別多準備了10%至20%的涼茶份量。 另一方面,記者今早也到新山綿裕亭觀察,該處並沒因新加坡長假期而湧現掃墓人潮。 工作人員受詢時透露,大部分來自新加坡的人士和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馬人,已陸續於過去兩週到來掃墓。 根據現場觀察,停車場到了早上10時許陸續停滿車子,新加坡註冊車子並不多。 在新加坡擔任建築公司管理人員的鄭小姐,今早也聯同家人前來掃墓。 她透露,她已是新加坡永久居民,過去兩年受疫情所困,無法如過去般自由往返新加坡和新山,現在兩國邊界終於全面開放。 她表示,她老家在古來,她上週從新加坡回返大馬後,先北上吉隆坡掃墓,到祖輩墓園拜祭,今天則是到綿裕亭祭拜母親。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