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登機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時間整理
|
清明後5生肖“運勢旺” 事業、財富、感情皆豐收!
|
緬甸7.7級強震 |
帶5噸醫用品物資等 中救援醫療隊抵緬甸
|
緬甸7.7級強震 |
外交部:助人道救援 派NADMA隊伍赴緬
|
在臺灣參加開齋節 印尼移工:感覺回到家
|
登機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時間整理
|
清明後5生肖“運勢旺” 事業、財富、感情皆豐收!
|
緬甸7.7級強震 |
帶5噸醫用品物資等 中救援醫療隊抵緬甸
|
緬甸7.7級強震 |
外交部:助人道救援 派NADMA隊伍赴緬
|
在臺灣參加開齋節 印尼移工:感覺回到家
|
登機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時間整理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登机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时间整理
|
清明后5生肖“运势旺” 事业、财富、感情皆丰收!
|
缅甸7.7级强震 |
带5吨医用品物资等 中救援医疗队抵缅甸
|
缅甸7.7级强震 |
外交部:助人道救援 派NADMA队伍赴缅
|
在台湾参加开斋节 印尼移工:感觉回到家
|
登机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时间整理
|
清明后5生肖“运势旺” 事业、财富、感情皆丰收!
|
缅甸7.7级强震 |
带5吨医用品物资等 中救援医疗队抵缅甸
|
缅甸7.7级强震 |
外交部:助人道救援 派NADMA队伍赴缅
|
在台湾参加开斋节 印尼移工:感觉回到家
|
登机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时间整理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登机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时间整理
|
清明后5生肖“运势旺” 事业、财富、感情皆丰收!
|
缅甸7.7级强震 |
带5吨医用品物资等 中救援医疗队抵缅甸
|
缅甸7.7级强震 |
外交部:助人道救援 派NADMA队伍赴缅
|
在台湾参加开斋节 印尼移工:感觉回到家
|
登机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时间整理
|
清明后5生肖“运势旺” 事业、财富、感情皆丰收!
|
缅甸7.7级强震 |
带5吨医用品物资等 中救援医疗队抵缅甸
|
缅甸7.7级强震 |
外交部:助人道救援 派NADMA队伍赴缅
|
在台湾参加开斋节 印尼移工:感觉回到家
|
登机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时间整理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聚會
即時國內
通報人31年友情長存 逾80老戰友相聚共樂
逾80名《馬來亞通報》前職工日前相聚於半山芭喜來登酒家,歡度“老戰友•情依舊”31週年常年聚會,而80歲以上參與者一律免費。
2星期前
即時國內
沙巴要聞
車友組織:獲市廳批准 和生園停車樓聚會沒擾民
(亞庇25日訊)針對和生園社區停車大樓天台進行的汽車愛好者聚會,引起民眾有所不滿的反應,主辦方強調活動獲得亞庇市政廳的正式批准。
1月前
沙巴要聞
都會觀點
黃文民 · 新年聚餐也收費?
仔細一想,這筆費用確實有點過多了……
2月前
都會觀點
獅城二三事
首奪紅星10大受歡迎男藝人 謝俊峰兌現承諾與粉絲歡聚
(新加坡19日訊)入行10年的新加坡藝人謝俊峰,在《紅星大獎2024》首奪“10大最受歡迎男藝人”,他日前兌現承諾與粉絲相聚慶祝。 《新明日報》報道,謝俊峰與粉絲俱樂部JEMS蜜峰軍一起聚會唱歌,粉絲也為即將在8月27日生日的謝俊峰提前慶生,並送上特別定製的生日蛋糕,讓他驚喜不已。 蛋糕上繪畫著謝俊峰開心拿著“10大”獎座,周圍則圍繞著一直支持他的“蜜蜂軍”。 謝俊峰很開心大家能抽出時間相聚。
7月前
獅城二三事
大柔佛焦點
“情誼1962”等來3個“62”相聚 128名老同學延續半世紀友誼
(麻坡3日訊)一群在1962年出生的老同學,在62歲這一年,選擇在6月2日這一天再次相聚,延續跨越半個世紀的友誼。 這群老同學當年分別就讀於5所華小及2所中學,分別是文林學校、真光華育學校、華明學校、善才小學及啟新學校,中學則是巴力拉惹東姑瑪哥打國中和麻坡中化中學。 128名學生的重聚讓現場歡笑聲不曾間斷,眾人回憶過去,暢談現在與未來,並不忘合照紀念難得的一刻。 許多老同學以復古裝扮參與聚會,使人彷彿回到曾經的那個年代;而當音樂響起時,眾人還跟著節奏扭動身體,讓這群年逾60的老同學展現出不遜於年輕人的青春活力。 “情誼1962”同學會的“班長”林合珍致詞時笑稱,同學們活了62年才等到3個“62”的日子,意義非凡。 她透露,老同學們從各地浩浩蕩蕩回家相聚,包括巴冬區、麻坡、新山、笨珍、峇株巴轄、馬六甲、金寶、吉隆坡、新加坡,還有從沙巴及印尼飄洋過海回來團聚。 她指出,自2006年開始舉辦的同學聚會,雖然每兩三年才舉辦一次,但同學們感情越來越好,圈子越來越大,也不斷有新的老同學加入聚會。 她欣慰到了這個年齡仍有同學相伴,是非常幸福的事,同時感謝同學們的支持,讓每次聚會都留下滿滿且美好的回憶。 “我們能走到今天,是因為同學之間完全沒有私心,也不會計較,大家都很通情達理,相識相知相惜。” 值得一提的是,當林合珍在會上詢問老同學們“不管貧窮富有,健康或病痛,你們都願意永遠陪伴彼此、愛護彼此嗎?”,現場立刻大聲回應“我願意”及響起熱烈掌聲,足見彼此間的深厚感情。 另外,這群老同學在在今年的聚會中也一如既往地投入慈善行列,共報效7000令吉予5所母校華小、麻坡隨娘老人安居所及巴力溫那養老院;善款由各校校友移交予母校校長、董事長及家協主席或代表們。 林合珍表示,華教之路不容易,希望老同學的舉動起拋磚引玉的作用,讓更多人為華教出一份綿力,而老同學們也將繼續在能力範圍內延續善舉。 她呼籲老同學們有空多碰杯常見面,並指無論身在何處,只要大家安好,就是大家的晴天。
10月前
大柔佛焦點
星雲
剎那即永恆/扶風(寄自瑞典)
回一趟馬來西亞越來越吃力,尤其是轉機的周章很令我憂心。到了晚年深居簡出,開始擔心再不出門恐怕就會失去自己搭飛機的能力。我的兄姐比我更老,我回去看他們的可能性比較高,要他們來看我恐怕更難。這次外甥給我買了機票,於是回去跟大家相聚。 許多年沒見面,大家聚會,我有點生分不自在,雖說網上有交談,一旦面對面互動,我有門被敞開,被大家一覽無遺的感覺。其實我們從小一起長大,我只不過住得遠,血脈還是相連,沒有必要防禦或顧忌什麼。看哥哥姐姐們,興致很高,並沒有隔閡,彷彿我並沒有遠離過,彷彿我們只是小別,我出州生活,回來亞羅士打過年過節那樣家常。 三哥安排全體兄弟姐妹聚餐,我們論菜色、忙著品嚐我幾乎已經忘掉的菜餚,誰都沒有贅言,我想起小時候家裡吃晚飯的情景,各人有各人的風格:二哥稀里嘩啦地扒飯,二姐吱喳又慢嚼,總是最後一個離開飯桌,其他人則自顧自吃飯,沒工夫搭理。老來難得又聚餐,我感覺到這吃飯的情景,除了時空的轉移,其實就跟兒時相似,回想各人小時候的樣貌,竟想不起來,記憶裡我們只拍過一張大合照,我手中沒有這幀照片,只粗略記得大家的長相。 觀察各人,努力尋找他們往日的風貌,無奈眼前的臉龐個個乾癟如風乾橘子,皺紋蜿蜒如皴痕,就是眼睛,也散渙無神,風霜曾經掠過,怎樣也無法重現原有的丰采。我想到自己的容貌,也一樣衰敗,又何必費心去回憶逝去的年華呢!不如專注當下,重新擷取我們今日的共同點,把大家現下的歡顏笑語統統印記在心中,留待分別後再慢慢回溯品味此刻的愉悅。在老年還能兄弟姐妹相聚,是因緣更是奇蹟,慶幸我們都健在,才有這個機會。今日團聚,明日還能不能齊全,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願意去揣想,都全心全意把握這個時刻,我懂得時機稍縱即逝,抱著沒有明天的心態去跟兄姐交會。我們有過共同的童年,現在有了短暫的共同的老年,手足之情始終沒有變質,應該是上天的恩賜,也是父母親的庇佑。我們沒有辜負爸爸媽媽要我們手足間不棄不離的意願,對我們對父母親都是一種親情的延續和對生命責任的體現。 大家相聚時我自然會想起早逝的大姐。我們剩下的7個,聚會其實永遠不能齊全,只是大姐離開太久了,生活上已經把她摒棄,也許大家都不常想起她,7人相聚時都以為齊全了。可是,大姐活過,時空上的失聯並不會令她在我們的意識裡隱滅,雖然形體上她是不在了,她的音容及精神永遠不會消翳,是不滅的存在。這次在亞羅士打聚餐,我把大姐包括在裡面,想像她老年的樣貌,想像她可能的話語,這樣就感覺到我們都到齊了,是一個大團圓。不知道為什麼華人有這個傳統:樣樣都要團圓,總覺得只要遵循這個傳統,也不用追根問底,去實現它,就是一種幸福。 我在亞羅士打只逗留一個星期,哥哥們都有日常的事要處理,各忙各的,我回來探親,蜻蜓點水,大家都沒機會深聊。可是,就算有時間,我想我們也沒話可說,該問候的問候過了,該交代的也交代完了,問生活過得好不好,過得好大家安心,過不好大家也無能為力,我們都老了,已經走到有心無力、自身難保的境地,只能互相打氣,各自保重。但我畢竟回這一趟,大家見面歡聚,一切盡在不言中,只要心意互通,每個人都感覺得到每個人的關懷,便能夠天長地久,永懷心底,我們也不必求朝朝暮暮相依相護,大家有各自的生活,相知就夠。 她們都認為我會活最久 跟兩位姐姐相處的時間比較多,我們結伴去臺灣旅行。旅途中相處,彷彿又回到童年和少年的共處時期,時隔半個多世紀,我發現,姐姐們很多方面沒有改變,尤其是個性,跟當年幾乎一樣。想必我也沒有改變,因為我感到她們對我的態度就跟小時候一樣,總是替我出主意、好像我還跟以前一般沒有主見。我一向討厭旅行,這次爽快跟姐姐出遊,求的是大家在一起做點什麼,她們喜歡旅行,就一同去做。這一趟旅行是姐妹第一次也應該是最後一次同遊,不知她們怎樣看待我們的臺灣行,於我這是一段讓我珍惜一生的時光,我們是僅此一遊、僅此一會,沒有以後了。 行旅中我們在每個景點拍照留念,欣賞風景的時候我聆聽二姐的話,她的多話一如從前,我也一如從前沒去注意她話語的內容,只專注於她的神情、聲調及身體語言,儘量把她的形象烙印心中,讓我可以保留。我們此後分別,我相信,很可能就是死別。也許我太過悲觀,可是,到了這個年紀,我寧可先作心理準備,好像這樣心裡就有了個底,等我們走到那個時刻,我就能承受死亡帶來的失落和悲痛。然而誰先走沒有一個定數,我們三人中算我最健朗,她們都認為我會活最久。她們沒有想到,先走的人其實比存活的人好過,人死了就萬事皆休,什麼感覺都隨風消逝,留下的萬事要由還活著的人去處理和化解。那種失去親人的悲傷,是需要長時間慢慢消解,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煎熬是要活著的人去承受的。 我們兄弟姐妹中我不希望我先走,因為我知道其他的七人會非常難過,寧可他們先走,這個悲痛由我來承受,不願意看到他們承受這個煎熬。無論如何,誰先去誰要承受傷悲我們無從左右,一切順應天命,我能做到的是把握大家在一起的機會,珍惜每一分鐘,把每個人的一顰一笑印記在心,陪伴自己過餘生。 三姐健康不好,從澳洲回馬相聚,如果還有下一次的聚會,她還能不能回來不得而知。我倆都不多談,但我曉得彼此都知道這很可能就是最後一次。不知道她怎樣期許這一趟旅行,我則是抱著感恩的心來享受我們的共處時光。我們的居住地相離千里,要安排跟其他人會合並不容易,要一起出去旅行更難,這次成行彷彿冥冥中的安排,彷彿上天垂憫,讓我們能趁此行好好拾取互相的氣息,感受這份親情。我總感到,跟姐姐在一起,就有不可言說的安全感,一種安心,一種實在,所有生活上的問題就自然沉澱、輕微化,彷彿就算不能解決也能承受了。 我們其實不必促膝長談,只要一道進出,逛街或觀景什麼的,一兩句平常的關懷,分吃買來的食物,就是親情。只要生活在一起,短暫的10天,也夠沾濡互相的情懷,其中有你也有我,彌補我們生命裡曾經發生過的錯失和異議。所有的衝突如今統統顯得幼稚不重要,我提醒自己,以往對姐姐們的疏忽已經過去,所有的對和錯不可能重來和改變,再後悔或追憶都無濟於事,我要把握的是當下,此時此地,不要讓它溜走。逝去的放掉它,記取我們此刻共處的分分秒秒,感受她們也讓她們感受到我。 旅行後,三姐和我各自回居留地。姐妹在機場擁抱說再見。我不知道今後還會不會實體再見面,但有網絡聯繫,線上見面也頗真切。我回到瑞典,猶如作了一場夢。回到日常,生活上進進出出,馬來西亞的逗留是一個插曲,像唱一首歌,吟一闕詞,曲終人散,餘音卻縈繞心坎,能夠持續很久很久。每天做千篇一律的事,我還是我,但其中多了什麼,使到“我”有了更細膩的內容,更婉約的情懷,我,從此帶著一份親情,能夠在風雨縹緲中慢慢走向永恆。
11月前
星雲
都會觀點
黃文民 · 聚會也可滑手機!
很顯然的,上述對比圖所要表達的是手機滲透人們的生活,導致大家聚在一起時只專注在手機或網絡世界,少了實質交流。不過,個人認為,並不是全然如此。
11月前
都會觀點
都會觀點
鍾可婷·熊孩子,誰之責?
身為家長,當你帶孩子外出到餐廳用餐時,理應看管好孩子,避免他們在餐廳內玩鬧,打擾到業者或其他顧客用餐。
11月前
都會觀點
全國綜合
女子自揭聚會險遭侵犯 “我沒衣著暴露只是喝酒”
近來大馬的性騷擾案件越來越受到關注,隨著舉報案例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女性勇敢站出來分享自己的經歷,有些甚至向警方作出了投報。
1年前
全國綜合
北馬新聞
日新中學81/86同學聯誼會 約70人共慶55歲生日
日新中學81/86同學聯誼會日前舉辦聚會,一起歡慶55歲生日,約70名同學出席
1年前
北馬新聞
北馬新聞
吉華華中迎來蘇州風涼亭 校友有新地點聚會
位於吉華文化中心旁的大禺湖上新建起的“金禧亭”,讓校友們回母校有新地方聚會,也為學生們提供一個紓解心情的休閒區,拋開課業煩惱到亭臺,欣賞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美景色
2年前
北馬新聞
星雲
情牽古城/張漢清(新山)
清晨趕赴古城馬六甲兩小時多的車程,大都走在晴雨交替間,到達酒店正趕上分配住房,會場呈現一片久別重逢的歡笑聲。 已延遲3年的聚會,對這群體質大多亞健康型的老同學來說,卻也等得有點焦慮了。放眼望去,大家頭頂的灰白色素似乎更多了;手握柺杖者也不寂寞,人數增加中;在後輩協助下,坐輪椅的也出席了。傳唱六十多年的〈生活營歌〉再度響起,百人大合唱讓這裡成了最激動人心的一刻,今夜將會有好些人忘記了睡眠時間。 11樓房間落地玻璃窗外不遠的馬六甲海峽,霧霾濃得化不開,期待初升朝霞穿越海平線,散發出碧綠耀眼金光的日出景象頓成泡影。清晨這場綿綿細雨,打亂了好些腳力仍好的老同學前往馬六甲河畔晨運的計劃。原定8點左右集合的早餐時間變得更早,讓酒店服務員有點忙不過來。餐後緊湊節目、歡騰的氣氛讓大家有重回年少的感覺。 期待的還是夜遊馬六甲河。燈光下河兩岸朦朧景色配合船員的講解,讓人如進入時光隧道,穿越了強大的明朝鄭和艦隊,見證馬六甲王朝的輝煌。而後經歷葡萄牙、荷蘭、英國殖民統治者的巧取豪奪,更讓我們珍惜今日的繁榮熱鬧,更用心守護古城的世界文化遺產位置。 非常感激這次“情牽古城”之約,讓一位失聯近半世紀、原居馬六甲,當年金馬侖文青團隊的老戰友吳校長聞訊找了上來。彼此相望好一陣,方從驚訝中浮現那熟悉的輪廓。這一幕很自然地勾起當年在金馬侖高原多次為藝文活動籌備工作,挑燈夜戰的畫面。 1972年4月15日,金馬侖文青團聯同霹靂和豐文藝組呈獻的一場文娛演出,其中一個啞劇《求你動手要晚一點》讓劇中男主角戚佳安(文青團秘書)主席朱清發被有關部門請去解釋劇情是否宣揚共產主義,甚至還驚動了時任縣長,幸之後大事化小,平安無事。隨後在金馬侖再也沒有民間團體公開舉辦此類文藝演出。事件以後,文青團活動進入了冷卻期,在那政局敏感的年代也是無奈之事。隨後幾年,這群年輕的朋友也為各自的理想生活散落國內外,除少數繼續保持聯絡,大部分卻是失聯了近半世紀。 偶爾短聚 溫暖久久 無法解釋這種隱藏的情愫,每回途經馬六甲總不期然想起1976年就回家鄉為藝文和教育工作默默付出,現已退休多年笑容可掬的吳校長。半生緣一世情,50年彈指間,老天憐憫讓我們有生之年仍能重逢話當年。我堅信經得起歲月考驗的親情友情不管分開多久多遠,偶爾相約一句問候、一次短聚,總會溫暖人心久久不散。熱情始於那無悔沸騰的年代,祈願這熟悉場景讓生命光環持續綻放,直到揮手人間那一刻。 臨別當天有幸借酒店高樓住房俯視一群白鷺從遠而近,目送它們消失在那海岸填土方向。此時更遠處的紅樹林一隻掉隊白鷺,正沿著大隊航線努力追趕而去,在這雨後,天色朦朧景象顯得是如此孤單落寞,畫面甚是感人。 數十年友誼豈能相忘,感恩歲月讓我們在黃昏之年,還能相遇白頭話當年,讓泛黃照片話題不斷,讓回憶充滿激情,讓生命不孤單也不落寞。因為有黃昏,才能遇上豔麗的夕陽紅! (後記:吳校長在一次機緣巧合下終於聯繫上戚佳安,原來他隨工作遷居馬六甲已經30年,而文青團主席朱清發多年前已離世。)
2年前
星雲
即時國際
美國巴爾的摩聚會傳30聲槍響 4人死亡25人受傷
巴爾的摩警察局證實格雷特納大道800街區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目擊者說,現場至少傳出20至30聲槍響,造成4人死亡25人受傷。至於槍擊原因目前仍在釐清。
2年前
即時國際
獅城二三事
私人包廂主打私密性受年輕人歡迎 沒設監視器引家長擔憂
(新加坡26日訊)多用途私人包廂近年來在獅城如雨後春筍冒出,主打讓顧客在隱秘空間聚會、受到不少年輕人歡迎。不過,一些包廂裡沒有設置監視器,引發部分家長的擔憂。 一些包廂沒有裝監視器 據新傳媒8視界新聞網報道,在一些私人包廂(hangout rooms)業者的廣告可以看到情侶擁抱、一起用餐的畫面,並稱顧客可以在包廂裡有絕對的隱私,包廂裡面也沒有安裝監視器。 私人包廂的主要顧客群是年輕人,這類空間讓他們可以在不受父母監管下聚會、慶祝生日、約會等等。 受訪業者表示,他們有通過會計與企業管制局註冊業務,是正當的行業。 不過,不少家長擔心,未成年的孩子如果到這些地方聚會,可能會喝酒、抽電子煙,甚至進行性相關活動。 私人包廂業者詩涵柯樂說,旗下包廂更像是一種活動場地,不少人去那裡拍TikTok和YouTube視頻、慶祝生日、辦粉絲見面會等。進入這裡的包廂沒有年齡限制,但12歲以下孩童需要家長陪同。 詩涵柯樂表示,知道一些同行主打情侶市場,不過她指出,旗下包廂的賣點是包廂的裝修主題,推廣的是“每個人都受到歡迎,應感到安全的地方”。 她也說,由於成本問題,也為了讓顧客感到更舒適,旗下包廂沒有安裝監視器,但包廂沒有鎖,員工也受過培訓,如果發現問題,員工隨時能到包廂查看。 另一傢俬人包廂業主莎米拉則透露,雖然生意可能受影響,但旗下包廂都有安裝監視器。 她說,監視器可確保店裡儀器的安全,也讓她可以查看顧客的情況,提醒顧客店裡的規矩。 家長擔憂安全 家中有青少年孩子的家長表示,對私人包廂是否安全感到擔憂。 那依雯(譯音)育有3名分別是13歲、20歲和22歲的兒子,她認為,包廂的生意模式是錯誤的,並透露,除非相關場所採取的措施到位,她才會讓孩子去這些地方。 育有一名18歲女兒和一名14歲兒子的陳盈瑩(譯音)則說,如果孩子去這些場所,她會感到“不舒服”。 另一方面,受訪年輕人則表示,他們到包廂時,都是進行健康的活動。 22歲的社工哈尼比斯里說:“想要找個家人不在場的地方,讓我們有自己的空間。” 21歲的大學生諾依曼說,為了避開鬧市的人潮,她會和朋友到包廂聚會,“有像在家的感覺”。
2年前
獅城二三事
星雲
【彼個安靜的所在】何不認真來悲傷/李宣春
我和高中同學的聚會約在稍微遠離市中心的炸雞店。炸雞店先在市中心開了總店,然後又在不同商場和小區開了幾家分店,經營規模越來越見活力和野心。這個農曆新年推出的促銷商品是炸薯類,還特別量訂了紙盒;盒子裡頭分成3格,分別盛裝格子薯、薯條和卷薯,另外也備有3種醬料。這自然是瞄準過年人們群聚的需求。我則覺得想法聰明,往年曾經發生雞肉缺貨——新年假日雞販也放假造成原料供應不及——所以馬上變通包裝和主打其他較少原料短缺風險的食品。 我來到的時候,其他人已經叫了炸雞胗、鹽酥雞和手衝飲料;事實上,年紀同樣奔4的我們,已經鮮少肆無忌憚地消耗炸物。只有等到這類特別聚會,才會不顧禁忌和健康地先“吃”為敬。我自然是點了新年特備商品,全部都是“薯”,食物一上桌就不停往嘴裡送,宛如仍是少年。 這個聚會已經延續了好多年。我們私下有個微信群組互通消息。上一次聚會是在全國大選,外地工作的同學們難得回來,投票日當晚就約了地方小聚,一邊等成績揭曉,一邊“說三道四”。我總是在過後不記得大家說了些什麼,卻記得我們在一起的時候那種彼此搭肩打氣的默契。就像準備大學入學考那兩年,無論狀況多麼焦頭爛額,我們仍扶持著彼此,先過了這一關再說。許多年過去了,如今各自面對的挑戰和關卡也變得不一樣,但我們繼續為彼此打氣。不需要明說,默契就已經存在。 也便是那個時候,有人說起了W。我中學時代曾經和他同班幾年,後來分班了就漸行漸遠。但我一直都約略知道W的情況,中學畢業後去了哪裡升學、完成學業後回來創立事業,此去經年。這次提起W,可從敘說中聽出不少擔憂。W過得不太好,事業、生活、感情、家庭和健康都亮起紅燈。W並不是這個聚會的一員,卻與我們是生命共同體。 聽了W的故事,除了感嘆,也沒法多做什麼。變成成年人的我們,都懂得人際之間的界限,許多時候只能隔著距離關心,在沒有對方的允許之下不能逾越紅線做得更多。吃著稍嫌過量的炸物,我們默默祝福W,然後轉換其他話題。 默默哀悼著提早告別的W 那是一個下著雨的尋常晚上,我們逗留至店家準備收拾關店才離開。雨還下著,回家後各自傳簡訊報聲平安,然後打點好自己就入睡。平平凡凡順順利利就是我們此刻的福氣。 過後幾天我繼續陪家人,開始處理一些工作上的事。臨行的前一天早上,收到意外的簡訊:W尋短見,人不在了。往後一整天就只是等著與W親近、尚有往來的同學更新消息。除此之外,能做的也真是不多。人都走了,故事差不多就了結了。 當天下午到城裡的咖啡館窩了一陣。沒有抽菸的習慣,就啜飲著咖啡,看窗外已然晴朗的風景。默默哀悼著提早告別的W。陌生又不太陌生,傷心又不太傷心,只是不斷覺得可惜:我以為你家世比我好,應該會過得更好,但你的煩惱原來是我無法測想的煩惱。 傷心很快就消化掉。從新聞標題得知更多W被發現時的細節,報紙比我們懂得更多詳情。10年前,日常開銷通常要預留一筆錢封紅包;近年這筆開銷轉而預留作為帛金。不得不接受我們已來到中年此一現實。
2年前
星雲
星雲
我不要的無效交誼/張晉鳴(居鑾)
我寧願在別人忙著生活拼命或工餘聚餐時,選擇獨自一人去探望那中風臥床的老同學。
2年前
星雲
更多聚會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