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育人育己

“老师,我后天不要去比赛了!”二年级的男学生愤愤不平地说。 “为什么呢?”我好奇地问。 “我的裤子很滑,双腿根本夹不到球,我输定了,所以我不要去比赛。”他嘟起小嘴,低下头,眼里都是腿部松垮的长裤。 我愣住了。此情景似乎非常熟悉。我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呢?还没开始比赛,我就觉得自己肯定不会赢,所以即使是自己擅长的项目,我也不会参加。 从小到大,我都很少参加比赛。小学期间,我自认自己的唱歌技术不错,至少好过隔壁座位的同学。于是,我鼓起勇气,报名参加校内的歌唱比赛。记忆犹新,我选了〈蜗牛与黄鹂鸟〉作为比赛选曲。在台上,我额头冒冷汗,双腿发抖,可我还是坚持唱完了。这些我都记得,只是我记不起我唱得怎么样。比赛结束了,我也落选了。这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参加比赛,不一定会赢,还可能输得落花流水。从此,我极少参加比赛。除非我被选上,否则,我不会主动报名参加任何比赛。 犹记得,那时我刚被委任为微型华小的老师,我满腔热血,想要尽全力教好每一位学生,为华教奋斗。一个月过去,现实打败了我。异族学生几乎占了全校学生的一半。对异族来说,华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可是,华小的华文课程却是针对母语教学而设的,所以想要所有学生掌握好华语,难如登天。我每一次布置写作功课,收回来的簿子只有寥寥无几的字。经过一系列的打击,满腔热血的老师灰心吗?是的,我很灰心。但我内心深处知道,灰心了还是要坚持教,直到他们毕业为止。这是老师的责任。 当上老师后,我才发现,即使知道学生在比赛中没有稳操胜券,但老师还是要坚持带领学生练习;即使知道学生没有天赋异禀,老师仍要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在微型华小,学生人数只是数十人,老师不能因为学生人数少就拒绝带领学生参加校外的比赛。反之,老师要带领学生练习,直到比赛那一天。老师明明知道学生得奖的机会渺茫,但还是要从学校开车载学生去到比赛会场,结束后再载学生回去,来回的路程可能超过30公里,但老师没有停止带队。这是老师的坚持。 在练习中超越自己 从前,参加比赛是我个人的事情;如今,参加比赛却是学生与我的事情。为何明知道学生会输,老师还是要带学生去比赛呢?曾经有一位校长告诉我:“比赛是志在参与,尽力就好,但是一定要练习。”我带学生去比赛,几乎都没获奖。校长从来没有责备我和学生,甚至鼓励我们继续努力。这是一种肯定。老师和学生都努力和尽力了,即使没有得奖,但是在练习的过程,学生已经不断地进步,超越之前的自己。 有一天,校长让我带领学生到外地参加微型华小的歌唱比赛。连续几个星期的下午,我特地让学生留下来练习,让学生背歌词、找吸气点、练习气息的基本功等。同时,校长不辞劳苦开车带这两位学生到外地找朋友指导他们的台风,来回的路程大约30公里。歌唱比赛当天一早,副校长为这两位学生化妆、绑头发。准备好后,我们便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比赛开始前,我担心学生平时没见惯多人的场面而怯场。然而,出乎意料之外的,两位学生把之前所学的技巧都发挥得淋漓尽致。最后,他们都得到了不同组别的冠军。我带队的学生第一次得奖!在多方面的配合下,学生付出时间与努力,终于收获果实了! 古人云“胜败乃兵家常事”。时常失败会让人丧志,但不要忘记,在努力学习与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超越之前的自己,往更好的方向前进。参加比赛没有得奖也没关系,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进步了,这就是最好的礼物。 我回复那位沮丧的学生:“同学,你还没比就认输了,那怎么行?我们再练习几次,你回家再找找其他的运动裤。输或赢,要比了才知道。加油!”
2年前
趁着假期之际,与师训的老同学聚会。好久不见的大家聊着学校发生的琐碎事,发现在同个制度下衍生出来的问题,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竟是如此相似。 谈到越来越多的异族生报读华校的问题,其中一位同学竟娓娓道出,许多学校为了帮助异族生提升成绩而额外开办华文补习班,导致教师们怨声载道的争议。教师们纷纷抱怨,为何校方要为了配合异族生增加而加强他们的华文掌握能力,进而忽略了华裔生的学习进展,这么做不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吗? 听到这儿,我愣在原地,被这一番话震慑之余,也反思出现这想法的个中缘由。 由于学校位置特殊,从我执教以来,每一班都一定有非华裔学生。看到这些学生,我由衷地佩服家长把孩子送进华校的勇气。众所周知,华校的学习环境,以学术为重,功课量肯定会比较多。这些不谙华文的家长,把孩子送入华校,需要面对的压力肯定比送去原源流的学校来得重吧?可为何他们还是坚持把孩子送入华校就读呢? 中国迅速增长的经济、巨大的市场与国际影响力,引发全球掀起“汉语热”,这一股热潮,衍生出“对外汉语”教育这一个事业。这一股热潮,也到了马来西亚。许多成年人趁着退休之际,也纷纷学习汉语,就像当年我们学习英语一样,希望掌握多一项语言技能,增加与他们沟通的能力。我国由于拥有多源流小学的优势,非华裔家长把孩子送入华小就读,只是希望他们能掌握多一门外语,并不是为了取得特别优秀的成绩。非华裔家长纯粹的本意,无需过度揣摩。 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想当年,身为华校生的我们学习华文是得心应手,可学习其他语言可说是困难重重。校方为了帮助我们提升其他语文的掌握能力,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务求我们的成绩不至于落后,可以顺利过渡到中学升学。 同理,学校的非华裔生不能掌握华文,意味着其他使用相同语言的科目也会受影响。为了提升学术成绩,加强学生的华文掌握能力,开办华文补习班也是无可厚非的啊!假若其他学生面对其他语言的问题,校方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吧,这是教育者的责任,何来为他人作嫁衣裳一说呢? 我始终认为,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应该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教育,是我们的使命,只要是我们的学生,应当尽力指导之。为人师者,理应一视同仁,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与同道们共勉之。
2年前
每晚睡前都会和孩子聊天,一般孩子有心事都会在这个时候透露。某个晚上和孩子聊天的时候,他谈起了分配班级的事情。一、二年级是不分班的,那时他的班是第一班。今年三年级就根据成绩分配班级了,他的成绩当然是无法进入第一班的。 他垂头丧气地跟我说:妈咪,我进不到第一班,我让你失望了。 说完他转身面向另一边,我感觉这个动作好像在表达他无法面对我,他觉得自己让我失望了。当一个孩子无法满足父母的期待时,他的内在会发生什么事?他或许会觉得自己无能,不够好,也担心自己会因为表现不好而不被爱,不被接纳。 听到孩子这样说的时候,我有点吓到。原来平时乐天的他竟然有这样的想法,他以为我会希望他进第一班。其实当妈的是知道自己孩子的程度的,我并没有期待他会进第一班。或许是有时为了鼓励他(我自以为会有效),告诉他进步多一点就能进第一班了。孩子在无意间就觉得这是妈妈对他的期待而放在心上。这件事也让我自我检讨,下次说话真的要注意。 听了他的那句话,我问他:你觉得妈咪要你读第一班啊? 他没有回答。 把“人”和“功能”分开 我继续说:其实你没有读第一班也没关系的,妈咪还是会欣赏你其他的优点。妈咪也看到你的进步,你越来越好了。妈咪要让你知道,不管你考几分,读哪一班,爸爸妈妈也是爱你的,因为你是我们的孩子。 父母常常把孩子的成绩表现挂在嘴边,孩子会觉得父母在意的是自己的成绩。父母需要学会的是把“人”和“功能”分开,并让孩子知道,即使做不好,他依然值得被爱。
2年前
今天载孩子去同学的生日会,开车途中要拐进对面一条很繁忙的马路,孩子很担心我会撞到别人或者被别人撞到。我笑着问他:“就对我那么没信心吗?”他说他不是对我没信心,只是害怕。我告诉他很多时候我不能害怕,因为害怕就输了,只有勇敢才有赢的机会。 这个话题就这样延续下去。我告诉他其实我没什么好害怕的,很多人很害怕丢失了工作,而我早已经选择离开了那份优渥的岗位,现在的我不会担心,也不会害怕没了铁饭碗。至于害怕丢失青春嘛,已经44了,没什么青春可言。若与年轻美眉一起,我当然没资格相比;若与同龄的齐站,我觉得我还是可以的,那我又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不要害怕站起来 至于健康嘛,害怕失去健康?那肯定是人人都害怕的啊,但是即使害怕,它依然随时会盯上我们。我在我家是最常住院的,那些痛苦我是历历在目,我没照顾好自己吗?我不害怕吗?可是害怕有用吗? 孩子听后,一段时间,他突然跟我说,如果你害怕,以后你就想着打游戏,打游戏若死了可以重来,所以即使归零了,一样可以重来。我仔细思考他说的这些。其实死了是不可能复生的,但是我赞成没了可以继续重来,不需要害怕,即使现在的我什么都没了,但我还是可以重新站起来,重新拥有。 这小儿子平时不多话,但是讲起道理来,还是头头是道的,看来他有我的真传了!
2年前
我常跟学生说,天底下真正的秘密,就是从未说出口的话。只是人们常常高估自己的眼光,常常错付自己的信任,更常常渴望被认同而将心里话和盘托出。 于是许多学生拖着伤痕累累的自己来到我面前,诉说自己的秘密如何被当成“朋友”们的谈资,那些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如何对他投以异样的目光,如何对他品头论足,而好事者更是仿佛抓到鸡毛当令箭,不仅用粗言秽语极尽嘲讽,还想办法加油添醋,无限上岗,欲置人于死地。 但更令我难过的是,当学生在我面前骂骂咧咧控诉完这些“朋友”们的所作所为后,都无一例外地开始语无伦次,直到我说:“其实你心底在骂着自己,怎么当初那么傻,对吗?”他们的眼泪便仿佛开了闸的洪水倾泻而出,那不仅是对这个残酷世界的控诉,也是在发泄自己的满腹委屈。明明自己真心与朋友来往,为何却换来今天的局面,还要自己吞下苦果,骂自己是傻瓜? 原来比真心换绝情更伤人的,是教科书都在教你要真心,却又在现实中用背叛和嘲笑无情地赏你一个耳光。比别人的嘲笑更令人难过的,是连你自己都咒骂自己。无奈的是在这个吃人的世界里,到处都在发生这样的事,到处都是伤痕累累的人。 但究竟是为什么,这群本应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会长出嗜血的獠牙呢?直到不久前学生们拼命在说“红色Axia”“sakit”,然后在那边肆意地笑,但当我问他们有什么好笑的时候,他们却只能给出一大堆似是而非的答案。这时我才明白这群人早已遭到社会舆论的浸染,变成一群只懂得消费别人的隐私、剥削别人的苦难的人。 在如今的大千世界,我们看似在举目的瞬间便能获得大量的资讯,于是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和注意力,任何事物都必须经过简化、娱乐化的包装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而这样的注意并不会带来太多的思考,更多的是盲目跟风而已。当社会大众不断被鼓励去消费他人的痛苦,无视背后的血泪的时候,我们便已经被这个利益至上的社会同化为对他人冷漠,只求自己快乐的人。 而更令人遗憾的是网络的出现并没有拓宽舆论的上限,反而是在不断试探这个社会的道德底线。学生们不仅会在学校要面对同学们的异样眼光和品头论足,回家后在网上要面对的是更严重的嘲讽和羞辱。网络的出现并没有帮助这群孩子交到更多朋友,反而让他们更容易遭到舆论攻击,而这些攻击也会让他们在现实中失去许多朋友。 静静地看着孩子们哭 想到这里,我突然也有了满满的无力感,就如同我面对这群来到我面前哭得梨花带雨的孩子们一样无助。这群孩子当然希望身为老师的我可以站出来为他们主持公道,捍卫他们心中的是非对错,但我也只能静静看着他们哭,同时恨自己的渺小和无能为力。如果说现实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看见我们的美丽和丑陋,那现在这面镜子是不是太脏了?谁又能擦亮它呢? 又是为什么,没有做错事的人,反而要不断检讨自己呢?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