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胡静

《小孩不笨3》终于在新马影院全线上映了。首映那天,我紧张得手心直冒汗,有种“丑媳妇终见公婆的感觉”,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拍纯新加坡本土制作的电影,而且是和梁志强导演合作,十几年前看他的《钱不够用2》印象非常深刻。这次下定决心挑战新加坡制作也是因为知道是他的戏。为什么说挑战,因为我知道新马两地的电影都是多语言组合,相对于中文、英文、马来文、福建广东客家话,潮汕海南样样通的本地演员,我的语言不光是没天赋,只能用“贫瘠”来形容。开拍前很担心跟不上本地演员无差别随意跳转方言的语言节奏,到上映的时候,又担心自己的表演风格和表演节奏会不会和本地演员太不一样,以致影响电影的效果,吉隆坡首映那天,看到抽空赶来捧场的朋友,真是感动又担心,两个小时的电影心一直都悬在嗓子眼儿,直到电影结束,朋友们走出来时眼睛红红的对我说,谢谢我让他们看了一部那么有意义的电影,有开心有感动,还有反思,本来是为了我单纯来捧场,没想到电影意外的好看,听得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踏踏实实“扑通”落回胸腔里。 现在《小孩不笨3》已经在新马上映快10天了,作为演员最开心的就是和朋友分享他们看完电影的感受。令我非常意外的是,这部电影不仅让很多女性朋友哭,男性朋友来看电影也哭得很厉害,这就不得不提到我家的朱先生,十几年一起生活,我从没见他掉过一滴泪,看电影哭?好心你啦,那是不可能的……起码上千部戏都一起看过了,只有我自己看得哭天抹泪鼻涕纸巾一大堆的时候。但这次,他终于也沦陷了,不但哭,还哭了不止一次,当然具体几次我就不方便透露了,也要给人家保持点隐私的。我的马来友族司机,昨天看完电影,今天一看到我就和我聊里面的戏,而且今天聊的时候,眼圈又红了,并且不太好意思地说,昨天他和他太太一起看哭了,他哭得比她太太还厉害呢,看完电影,他才意识到孩子的内心有多脆弱,他要学习换一种更柔和的方式和孩子相处。 我一个很多年的女朋友,眼睛红红的告诉我,看完电影,她才意识到当年她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太严苛了,她就是那种考了90分还会问孩子为什么不能是95分,力求完美的妈妈。但也许就是孩子小时候她过于严厉的管教方式,导致现在孩子和她的感情一点都不亲密,母子之间犹如隔着巨大的鸿沟,她从头哭到尾,一直跟我说,要我们把电影推广给更多人看,她很遗憾的说,如果当年有这样的电影,她和孩子的感情或许会是另一个样子。是啊,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作为母亲的样子,或许并不是我们在孩子心里真正的样子,好电影可以成为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自己的缺点,直面内心,勇敢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我的这位女朋友说了一句让我感触很深的话:“那时候那么严厉的要求,但我的孩子并不快乐,到最后又有什么意义!” 和我以往的作品不一样 我请朋友看的几场电影里,都有不同年龄的小朋友在影院里哭得稀里哗啦,其中有两个小女孩哭得出了电影院还在哭,七八岁的小朋友,我也不懂他们为什么那么难过,也许孩子们的内心真的需要我们好好去亲近去了解。最小的一个男孩子才5岁,也哭得哇哇哇,他的父母疼他疼得不得了,常常带他去游世界,也没到上学的年龄,不懂他有什么压力。我问他为什么哭,他说电影里的孩子好可怜,我再问他,是不是觉得自己的父母太好啦?他使劲点头,边点头边哭边紧紧的抱着他爸爸的腿。 其实《小孩不笨3》不是一部悲情戏,相反是一部蛮好笑的戏,但它会让你前一秒在笑下一秒就被击中内心,然后在你感动哭的时候一句台词跳出来,又让你破涕而笑,这就是导演功力,梁导的电影还是值得信赖。这篇文章并不是我为了推荐电影,在这里胡诌,而是身边朋友看完电影的真实感受,我自己也从来没有自掏腰包包过那么多场电影请朋友看,毕竟电影票房和我没啥关系,只是,这部电影和我以往完成的作品不太一样,除了作为演员,还想作为母亲,把电影推荐给大家。还是套用朋友的话,看完这部电影,也许你会找到更好和孩子相处的方式。现在的小孩鬼精鬼精,哪里会笨,反而是大人,如果我们不能了解孩子,不能重新审视和孩子的关系,只活在“大人永远是对的”魔镜里,那么,笨的,永远是大人。如果你还不知道《小孩不笨3》,那么真诚的恳求你,带上孩子,走进电影院,也许会让你度过生命中不一样的两个小时15分钟。
5月前
6月前
2024年开始九紫离火运,进入离卦,未来20年世界局势不会那么平和,虽然人类的科技会有前所未有的突破,但人类的贪婪也同时在摧毁地球。最近朋友聚会,大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心政治和国际局势,从前谈笑风生胡吃海塞快乐得风生水起的聚会,渐渐都变得有些沉重。 俄乌冲突从2022年2月持续到现在,两年多过去了,巴以冲突从去年到现在过了7个月,无数生命在战争中消逝,无数美好的风景化为灰烬,一开始,没有人相信战争会持续得这样久;一开始,过惯了和平日子的我们,并不觉得需要担心未来,可随着每天打开手机,看到的都是满目疮痍的城市和撕心裂肺寻找亲人的呼喊,呼吁和平解决冲突的愿望只是泡影,冲突越演越烈,我们开始担心……未来真的能像过去那般美好和宁静吗?我相信没人想要战争,普通的我们想要的只是平静的生活,可惜,战争从不以平凡人的意志来决定。 大马今年很有运 在我写这篇稿的时候,刚刚发生伊朗总统和外长直升机坠落遇难的消息,几天前,斯洛伐克总理遇袭,目前还在医院救治。国家元首相继出事,世界局势更加诡异复杂,地缘冲突看起来不但不会止戈反会更加剧烈。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贩卖焦虑,而是此刻的我置身在TRX的咖啡店里,看着周遭熙熙攘攘充满活力的人们,自私的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地球另一边,看着外面瓦蓝的天,温暖的阳光,真觉得这一切美好得不像话。其实相比世界其他地方的动荡,大马今年很有运,随着中马免签政策,越来越多游客来旅游,很大程度刺激了经济增长,再加上种种原因,很多大品牌都来设分公司、开厂。来大马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尤其中国的留学生大幅增长,连带着楼市都火了起来,大马,越来越受到海外的青睐。 如果我们不能左右战争,不能改变局势,我们能做的就是抓住机遇,把握现在,珍惜拥有的工作,感谢为你提供机会的客户,感恩无论公司几起几落都不曾解雇你的老板,感恩员工努力的付出,感恩陪在我们身边的家人,最重要的是,感恩,命运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当下!
6月前
在新加坡拍戏快半个月了,上一次来拍戏还是2005年,和谭咏麟李克勤拍摄香港电影《左麟右李》,一晃18年已过,不禁感叹时光荏苒,幸好,我依然在做我喜欢的工作——演戏。 这半个月对我来讲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体验和学习。第一次和新加坡团队合作,第一次尝试新加坡接地气的喜剧,第一次和我很喜欢的导演——梁智强合作。对于导演,相信新马的观众很熟悉,最近他的新作品就是《猫山王》在新马票房大卖!之前的系列电影《小孩不笨》是新加坡电影的大IP,相信很多人看过,我自己其实最喜欢他多年前拍的《钱不够用》,他的电影总是笑中带泪,发人深思,每一部电影都会传递一个信息,让人爆笑之余能在心里留下一个印记。导演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光会导而且很会演,只可惜这次他只舍得客串一场戏,让我深感遗憾,没机会同场演戏。 拍摄过半,和梁导合作得非常愉快,工作当中除了谈戏,我们谈得最多的就是美食,也经常会把新马两地关于肉骨茶、叻沙、海南鸡饭、咖哩面,胡椒螃蟹到底哪里好吃,一起来盘盘道。或许是因为离开吉隆坡两个月,很想念那里的美食,或许这些年吃惯了马来西亚的味道,总觉得这些接地气的食物,新加坡的好像没有马来西亚的好吃,为此导演昨天特意给我叫了一碗鱼丸面,最特别的不是鱼丸而是面,有点像中国陕西的抻面,吃起来非常有嚼劲,梁导听到我的夸奖可高兴了,比拍了一个好镜头还高兴。我也暗下决心,下次等他来马来西亚,我也要搞些真正地道好味的招牌,让他尝一尝,诸位看官如有深藏的苍蝇小馆不妨分享给我,不胜感激。 这次来新加坡拍摄,最让我欣喜的就是在我们拍摄的团队里,有三分之一的马来西亚人,看到他们的专业和热忱,备感欣喜,也有莫名的骄傲。我的化妆师来自于槟城,是一个很年轻很好看的女孩,非常愿意学习也非常愿意尝试新东西,在她身上我看到在如今年轻人身上难得一见的吃苦和谦逊。还有我们的副导演,思路清晰工作非常有效率,专业度高,和他们在一起工作,真是一件开心的事。写到这里,忘了介绍我们的新电影《新小孩不笨》,至于我的角色,先暂时保密,希望接下来拍摄顺利,也当然希望电影上映的时候,大家能多多捧场!
6月前
回到中国两个礼拜了,飞了6个不同的城市,又回到原来空中飞人的生活。每天早上被闹钟闹醒的时候,头脑发懵,总要恍一下神问自己“我在哪?我是谁?我今天的安排是什么?”休息了快两年,一下回到工作的快节奏状态还真有些不适应。 快两年了,北京的变化非常大,很多地方平地起高楼,搞得我经常怀疑人生,离开前这里没这么多楼啊,这商场什么时候开的?最让我怀疑人生的是,不知什么时候全国已经全换成5G网络了,我用了5年的旧手机因为没有5G的功能,只好仍然用4G,眼巴巴的看着领座飞速刷视频,不禁感慨:看来,到了必须换新手机的时候了。 回到北京第二天早上下楼买咖啡,习惯性的掏出现金付款,服务员小妹控制不住愕然,嘴巴呈一个可爱的“O”型,我还没反应过来,她很抱歉的说:“对不起,我们没有现金,没有零钱找您。可以微信或支付宝支付吗?” 手机在手 全中国随便跑  哎哟,我的天呐,好久没有用,都忘了网上支付这回事了。赶紧打开微信,结果太久没用都忘了步骤,还得让服务员小妹教我怎么弄,搞了半天,后边排队结账的人排成了一条长龙,都好奇的看我窘迫的手忙脚乱弄网上支付。 有好几次,我非常不甘心的想花掉钱包里的钱,却发现连胡同里卖早点的大爷都麻溜的用微信支付,付给他现金,大爷非常鄙视的说:“姑娘,这年头谁还用现金啊?”……被大爷鄙视,我也很郁闷,从此默默收起用了快十年的钱包。 只要手机在手,全中国随便跑,只是心疼小偷们,从前苦练的绝技如今都成了摆设,偷了手机也用不了,想偷现金更是没门,关键偷了也花不了呢。 和爸妈视频,谈起回京的感受,妈妈首先说,哎哟,完了!等回去这什么支付宝都不会用,该怎么办。我安慰她,活到老学到老,要随着大环境走。用现金有用现金的好处,用手机支付也有手机支付的方便,人生在世有机会处处体会,自也是乐事一桩。 接下来的行程密密麻麻,有空的时候再和大家分享我工作中的见闻,好久没回来工作,觉得工作,真好!
6月前
今天和各位聊聊成年人的自律。什么是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就是不拆穿,但是会远离,不动声色的淘汰身边的烂人烂事。 黄连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世上的大部人,宁愿在甜言蜜语中死去,也不愿在忠言逆耳中重生,这就是人性,所以要克制自己去纠正别人的欲望。不要随意介入别人的因果,你介入谁的因,就要承担谁的果。成年人的世界,不做教育,只做选择,你有你的立场,我有我的底气。各自修行,各自好;各自因果,各自了。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就是管好自己,不渡他人,克制自己纠正他人的欲望。很多事情就算你是对的,也无需证明别人是错的。位置不同,少言为贵,认知不同,不争不辩,三观不合,浪费口舌。正所谓:法不轻传,道不贱卖,师不顺路,医不叩门。 这是前日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话,受益匪浅转载来和大家分享。年轻时,我总喜欢和人一较高下,是非曲直总要辩个明白,人送外号“杠头”,加之心直口快,凡事说话不过脑子,看到自己觉得不公平或是不对的事,批评的话还未好好想,就已脱口而出,工作生活中都得罪很多人,还好身边好友宽容,不然怕是要落得无朋无友众叛亲离的境地。 待人到中年,看得多经历也多了,渐渐磨去身上的戾气棱角,静下来的时候,开始审视内心,从前事一桩桩一件件,回想起来,都能看到张牙舞爪的自己,惭愧之余,开始慢慢修剪多余的枝桠,这可是个不容易的过程,剪着剪着,内心的小怪兽跑出来,忍不住又会长出新的枝桠。 批评人容易审视自己难 我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在过去的岁月中我们总会分享彼此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后来大家各自有了老公孩子还是有说不完的话,但凡大事小事她都会和我分享,直到前两年,我看她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对很多事的忍耐,经常当众斥责自己老公,我知道她不想失去婚姻,可又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作为朋友,我不停劝她,她听得越来越烦,我劝得越来越焦虑,到后来,一拍两散,不再联系。 现在想想,真是遗憾又幼稚,各人有各人的缘分和因果,我不是她,如何代她去过;我不是她,如何知她的感受。批评人容易审视自己难,如果我们能把有限的时间用来约束自己,就不会伤害身边的人;只有关注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的参天大树!
7月前
最近入坑古装偶像剧《长相思》,连带家婆也入了坑。不知大马有多少人看过桐华的书?她的作品不多,但部部都是精品,当年风靡一时的《步步惊心》就是她的小说。 10年前在大马等《长相思》小说等得好辛苦,后来在双峰塔书店买到欣喜若狂,连夜读完哭得涕泪滂沱,为书中人的结局遗憾不已。10年后终于等来了电视剧,桐华除了是原著还是编剧更是艺术总监,所以剧本的还原度很高,书中的经典台词、场景一一再现,导演、美术、服装、化妆、道具都很好。 作为老书粉,看到今日拍成的剧,心里甚慰。更难得一众演员演技全员在线,完美诠释了书中的经典人物。杨紫的玟小六活脱脱一个乡野市井小民,坐姿吃相妥妥一个小男生,到小夭时蓦然回身除了美丽更有一股灵动仙气,再加偶尔流露的娇俏可爱,把原著中令男主们不惜性命也要呵护的小夭展现得淋漓尽致!剧中女主小夭为了在自己生命中饰演不同角色的3个男人,历经生死劫难。剧中三大男主都是翻手云覆手雨的人物,却都对女主一往情深,用不同的方式守护女主。 好剧令我觉得时光美好 檀健次的九命相柳深情,冷傲、内里柔情万丈,面上仍是冰霜一片;张晚意的玱玹爱而不能,为了保护小夭拼却性命登上九五之尊;邓为的涂山璟有叶十七的木讷和后期青丘公子的翩翩风度,这三人和小夭的感情纠葛看得我哭完了两盒纸巾,真心要谢谢演员们的精彩飙戏,完美呈现了书粉想像中的《长相思》。 我自己最喜欢九命相柳,看书时就心疼他,看剧依然站相柳大人,喜欢他明白自己给不了小夭美好的结局,所以再爱,也舍得放手,放手却不是离开,一直在小夭的身后默默守护,在她最危险时,甚至她的未婚夫涉险时都是他默默援救,当他万箭穿心而死时,唯一的愿望就是她“有力自保,有人相依,有处可去,愿你一世安好!” 他做的一切她都不知道,因为她不知道才可以心无挂碍走向新的生活,最深的情就是让对方安好,一世无忧。只是,世间哪里有这么深的情啊。所以,剧才更好看了。 等我的家婆大人看完,我也要仔细问问她到底喜欢哪个角色?你呢?若是还没看过《长相思》,赶紧入坑,入坑不悔。一本好书一部好剧都会令我觉得时光无限美好,希望你也是。
7月前
阳光懒懒的透过窗户照在病床上,父亲斜倚在床头,闭目养神,眉头却微微蹙着,轻手轻脚给他放上钢琴曲,舒缓的音乐似乎让他放松了些。83岁的父亲这辈子头一回住院,头一回做手术,也是头一回接受半身麻醉,虽然只是个外科小手术,可对一个没体验过医院一系列程序的他来说,还是紧张又害怕,再加上语言不通的环境,他几乎想逃回家了,我对他各种安慰哄骗,总算顺利做完手术。 在医院康复这两天,总是像小孩子一样追问什么时候可以出院回家。人上了年纪真是越来越像小孩,作为子女需要懂得哄着他们,但有时候也不能任由他们的性子,如果对他们好的事情,就算他们不愿意,也要说服他们去做。 这次父亲入院,我最大的后悔就是七八年前,有医生提醒我父亲的血糖偏高,需要吃降糖药同时需要每天测血糖,不过父亲不愿吃药也怕每天测糖的疼痛坚决不肯,我看他平常看起来还都很健康,也就没有强迫他监测血糖,以致这次一下落到要入院的地步。血糖对老年人太重要了,平时一定要小心糖分的摄取。 父亲睡得沉了,偶尔还有呼噜声,母亲才放心的靠在另一张床休息。这两天从入院到现在,一直陪在病房里,劝她回家总是不肯,说回家心里不踏实,在父亲跟前看着心才不慌。四十多年风风雨雨彼此相伴,从年轻到白头,正应了古人说的白头偕老。 没有力气吵架了 在我记忆中,年轻时的父母总喜欢吵架,为着家里的柴米油盐为着生活中的高高低低,他们吵得凶时,我就幼稚的想:吵架这么痛苦干嘛不离婚呢?离婚就彼此解脱了。可吵来吵去也不见他们分开,到我11岁去北京上学后,他们渐渐就吵得少了。 这些年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吉隆坡,在陌生环境彼此相伴更听不到他们吵架了。我曾开玩笑问母亲,为何现在不吵了,母亲笑笑:哎哟,老都老了,哪里还有力气吵了。 这些年,因为我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又年事已高,所以基本上都让他们待在我身边,算起来他们在马来西亚也生活十几年了。 这次住院,父母不停感慨说医院的护士和医生都很好,尽管有时候语言听不懂,但说话都很温和,护士小姐姐还会用手机翻译来沟通。医生手术前不停的安慰父亲,缓解他的紧张情绪。术后来检查伤口更是小心谨慎,尽量避免不让父亲痛苦。 这一次的体验,让父母对马来西亚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也要借此机会感谢父亲的主治医生Dr.Peter Paul Wong 和 Columbia Asia Hospital 可爱的护士小姐姐们,谢谢他们的专业和耐心,也祈愿父亲早日康复!
7月前
前阵子参加“星洲企业楷模奖”的颁奖礼,印象中还是生平第一次参加纯商业界的颁奖,对我来说新奇又特别。 当晚活动在双威度假酒店举行,隆重又热闹,男士都是Tuxedo女士都是华贵晚礼服。长长的红地毯,活动还没开始就感觉很激动。当晚最辛苦的是颁奖嘉宾,交通部长陆兆福先生和世华媒体集团的高层,一直在台上和获奖企业逐一合影,看得出对获奖企业的重视和奖项的含金量。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华社之中的凝聚力,没有任何政治因素,出席的评委和华社各个重要团体,大家都在给予对方最美好的祝福和鼓励。星洲能每年举办一次这样的企业评选活动真好!为什么好?因为企业不分大小,都得到同样的机会参加评选,展示自己。让我很惊讶的是,当晚前半场获奖的企业都是年轻的企业家,看起来大概也就三十岁左右,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他们的企业未来更加可期! 今年我先生有幸得到“2023卓越楷模年度人物奖”,他在台上感慨说创业之初他还是年轻人,37年后他已经是个“Uncle”,一路陪他走来,虽然没机会陪37年也陪了快二十年,看到他的努力终于被看到,还是真心为他欢喜,也为他感到骄傲(原谅我有点肉麻)。当年,很多我中国的朋友好奇,为何我会那么远嫁到马来西亚,而且是嫁给一个殡葬从业者,对许多人来说,并不是很瞧得起这个行业的人。 有一个小秘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初识我先生是2005年,那还是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时代,记得他用的是诺基亚6100型的手机,每次开机都看到屏幕上有4个字“良心事业”,好奇问他为何,他开始跟我聊孝恩在做的事,那是我第一次了解殡葬业。他的理想是希望改变人们对这个行业的看法,希望人的最后一程能如初来世间呱呱落地那般,得到关心和圆满。那一刻,听他推心置腹侃侃而谈,我觉得,这个男人很可靠,也许就是那时候已经有托付终身的念头。 一路陪他走来,看他把殡葬业扩展成今天讨论的生命关怀领域,12年前成立的“生命教育”和“无语良师”这两个公益项目,到今天,终于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特别为他高兴。每每有老师和家长,在孩子参加完生命教育活动后,发来感谢信息,说学生开始好好学习;说孩子人生第一次,对父母说爱他们。看他和我分享时的开心,我觉得一切的努力付出都是值得的。 年前,我的父亲入院手术,当医生知道我先生是孝恩的,特别激动的告诉我们,他刚在孝恩中心和很多医生、学生、大体老师一起,完成了一节“无语良师”的课程,他特别感谢孝恩和合作的伙伴,为很多医生和学生提供了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当然“无语良师”最要感谢的是,那些有一颗大爱的心,愿意无私捐献大体的老师!人生,能够帮到别人是最大的幸福。 话有点扯远了,其实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有许多企业在各自的领域里,一直一步一个脚印,兢兢业业,不断的实现企业的理想,追寻企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而星洲,作为一家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媒体,一直在发现和鼓励这样的企业,也引导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作为华文媒体,星洲一直努力凝聚华社力量,弘扬社会正能量,同时也是增进华人和友族之间互相理解的纽带。在马来西亚,有星洲日报,有南洋商报,有光明日报,有中国报,有华人自己的媒体,真好!希望下一个十年,星洲能让大家认识更多优秀的企业! ​
8月前
从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开始向大海排放核污水到现在,已经过去整整两周了,日本周边海域呈现出了令人心疼的两个颜色,尽管中国极力反对,韩国民众和日本渔民纷纷游行反对,也未能阻止核污水的排放。西方舆论基本没看到什么大幅报道,各国政府态度大家也看得明白,无需我赘述。 全世界近20年来一直在讲环保,碳排放、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讲爱护海洋环境,可到2023年8月24日,环保的规则突然不起作用了,大家在电视、网上看日本排核污水的直播,眼睁睁看着这些难以处理的核污水流向我们世代依存的海洋,甚至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件事的发生。虽然我不是核物理专家,但即便连我都有常识,核废料核污水的处理何等艰难,很多国家都面临这一问题,但目前大部分选择的都是更为安全和可靠的方法——深埋地下。而日本,是全世界第一个,选择向海洋排放的国家。 这个决定是超越国界、超越世代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可估量!海洋不单独属于哪一个国家而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核污水的安全性争议那么大,日本却不让其他国家对水质进行独立检测,目前公开的核污染数据只由他们单方面提供,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如果核污水的排放真的那么安全,日方公开的数据真实透明,那为什么不能让国际环境团体、专家组成第三方参与整个排放的检测工作呢?如果有第三方参与监督,既能提高可信度,民众也不会那么担心,更能证明核污水排放的安全,这不是一举三得,又何故一直阻止第三方参与呢?毕竟,这可不是一次两次的偶然排放,而将会持续30年!东京电力公司在明年3月之前会完成31200吨核污水的排放,而这31200吨仅仅是要排放核污水总量的2.3%!30年排放134万吨核污水,这数字让人触目惊心! 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 在新闻发布会上,联合国发言人法尔汗·哈克被记者逼问,如果东京电力公司核污水排海的过程出现意外,联合国秘书长是否认为国际原子能机构要为此负全责?法尔汗·哈克先生答非所问,接着记者逼问,如果一旦发生意外会怎么办?法尔汗·哈克先生说:到时候他们会根据问题再做研究。听到这个答案,我只觉得更担心了。前段时间东京电力公司的新闻记者会上,有记者问,东京电力是否考虑过除了排海以外的其它核污水处理方式,答案是:没有。 没有!完全没有考虑过其它方式?就这么简单任性的决定倾倒入海吗?其实,核污水还有另外4种方式,注入底层、蒸汽排放、电解释放、固化填埋,当然,排放入海是最便宜的方式。 可能你会说,我不是核专家凭什么质疑核污水的安全性?凭什么写文章来评论?是,我不是专家,我只是一个普通民众,但我有权利为我,为下一代孩子们的未来担心!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真心希望日本政府能停止核污水排海,采取其它更安全的方式,来保护人类珍贵的海洋资源。当然我的希望也许毫无用处,但也想借此文章表达内心的悲哀。2023年8月24日,是一个载入人类历史的日子,也许再过10年或者20年,我们会彼此指责没有用最大的能力来阻止核污水排海的发生,没有用最强烈的方式来保护我们的海洋资源。 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到底安不安全?真相,需要时间来证明,希望到时候我们还能愉悦的享受海鲜,所谓核污染变异生物只是一个笑话,人类也并没有因核污水排放而患上各种疾病和癌症,希望我们的世界那时候,依然好好的。
8月前
结束了电影《小孩不笨3》的拍摄,终于从新加坡回到吉隆坡了。这几个月不是在拍摄就是在拍摄的路上,飞机、高铁、汽车坐了个遍。今天终于有时间好好的歇下来,泡上一杯陈年普洱,铺好A4的纸,拿出最好写的笔,安安静静,时间充裕的完成星洲的约稿,这样的时光,实在太怀念了。 之前有一次发微博发了写稿的照片,好多朋友留言问我“为什么不用电脑,还在用纸和笔,这么‘原始’吗?” 哈哈哈,我就是这么“原始”啊!虽然可以用电脑或手机来写稿,但若非时间太着急,我还是会享受纸和笔带来的快乐,总觉得拿起笔写字才有思如泉涌的感觉,一旦开始敲键盘,打字的速度跟不上飞扬的思绪,写出来的东西总觉得缺少点灵魂。再者,老用键盘打字有时候提笔落字时竟会忘记了偏旁部首,甚至完全忘记了怎么写,所以“原始”也有“原始”的好处和意境。 虽然现在是网络信息飞速发达的世界,但也阻碍不了我内心深处对网络到来之前,原先那个世界的怀念。记得我的电影处女作《网络时代的爱情》就是讲网络到来对人的影响,电影是1998年拍的,那时有笔记本电脑还是一件很时髦的事,电邮还没有普及,更没有什么WhatsApp、facebook或微信,大家有事还会写个信留个纸条,人与人之间靠见面沟通,现在人与人之间靠软件也已足够。 在诸多的改变中,让我最怀念的就是看书,看纸质的书。曾经买过一个专门用来看书的Kindle,用了一次就被我尘封进了抽屉,不喜欢在屏幕上阅读,总觉得看得头昏脑胀。以前我们选戏的时候,总要看厚厚一摞剧本,有些剧本虽然不太好,但还好是纸质的,看起来不伤眼睛间中还可以停下来思考,想想如果自己是编剧要怎么修改人物和桥段会更好。现在好了,若干的剧本微信一发来,在小小的手机屏上看,一个剧本看下来起码三四个小时,看完感觉眼睛都快瞎了。现代人什么都离不开手机,所有的公事私事统统在手机上处理,就算再不喜欢看屏幕,也得看,不看你的世界就停摆了。所以如果我在休假,早上醒来,看一眼手机,没有天塌下来需要处理的事,我就把手机远远丢开,品一杯咖啡,看看报纸,这是一天最美好的开始。顺便提一句,马来西亚的报纸真是良心报纸,每天都有厚厚一摞,而且内容丰富,看得出报业媒体人非常努力非常用心的在经营,这也使得看报的人能各取所需,享受看报的愉悦。 蹭了人家一顿很贵的饭 这次回吉隆坡最大的感受就是——太好了,我还可以用现金。在中国的经历此前已写过文章,没想到这次在新加坡也让我碰到了尴尬的事,而且是两次。事缘有一天收工早,正好附近有家好吃的餐厅,想着请对我照顾有加的制片人吃个饭,点菜的时候也想不要让人觉得小气,特意点了几个贵菜,结果吃饱喝足买单的时候,傻眼了,餐厅居然不收现金,因为出来拍摄我也没让助手带信用卡,那一瞬间真是尴尬得脚趾抠地,结果只能厚着脸皮蹭了人家一顿价格不菲的饭。另外一次,是在Millenia Walk拍摄,正好有一家很好喝的咖啡,我想,咖啡店总不可能不收现金了吧?大方点了好几杯咖啡想请同事喝,结果……没有零钱,据结账的男生说他们已经很久没有收到过现金了,然后,我那个倒霉的制片人朋友又正好在我身边,默默买了单,然后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不带信用卡开工了。 回到吉隆坡,觉得真好,可以感受现金买东西的愉悦,还可以享受漂亮的硬币在钱包里叮铃桄榔响的声音,虽然这种珍贵的感觉可能在未来某一天也会消失不见,可我还是希望那一天不要来得太快。
8月前
在新加坡机场看到琼瑶先生的书《雪花飘落之前——我生命中的最后一课》,被书名吸引并想起年少时日日熬夜看她写的各种爱情书的日子,念大学前已经把她和金庸先生、古龙先生的书全部看完,差一点就沉溺在爱情和武侠的世界出不来了。好多好多年没看过她的书,今在机场偶遇,甚觉亲切与好奇。 新加坡飞北京的飞机上看完此书,看得感慨万千涕泪滂沱,空乘小姐姐给我拿了好几次餐巾纸,估计她以为我遭遇什么人生变故。看完此书,让我开始认真的思考,对于生命最后离开的选择,是否该用尽一切医疗手段去挽回?还是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选择自然离开的方式? 善终是多么大的福分 整本书记录的是琼瑶先生对于丈夫开始生病,几进几出医院最后昏迷躺在病床,关于家人要不要插鼻胃管用医疗手段来延续生命的争执。两边都没有错,只是各自的想法不同。 很久前我和我先生讨论过这个问题,他曾说如果有一天老了病了就自然老去,不要在生命的最后一程,除了病痛还要忍受插管或者种种医疗手段介入的痛苦。这一点我和他一样,人出生是偶然,死亡是必然,若是能够善终不受痛苦的离开,该是多么大的福分。 当然,如果我们真正面对亲人病痛,一定不舍得生命中的挚爱至亲离开,自然会因为这份舍不得而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手段,去延续他们的生命。只是,如果病人希望在生命的最后一程不再受折磨,希望可以自然离开的话,作为至亲的我们是否能舍得下心,来成全他的离开? “生时愿如火花,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时愿如雪花,飘然落地,落为尘土。” 很喜欢书里琼瑶先生这句话,如果那一天终将来临,请让我自然的离去。或者,请让我们用最大的勇气来尊重每一个生命最后的选择。
8月前
  从寒冷的北京回到吉隆坡,6个小时的距离也是冷热的两极。不了解马来西亚的朋友会经常问我,吉隆坡最冷几度?哈哈哈,冷?吉隆坡和冷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只有冷气倒真的冷。对于一直生活在四季鲜明的北京又超级怕冷的我来说,最爱马来西亚的四季如夏。还记得第一次来,落地吉隆坡,天空蓝得不像话,阳光耀眼得肆无忌惮,满眼的棕榈树绿得像假的,或许是因为阳光灿烂的缘故,感觉走在街上的人都很快乐,而且本地的朋友经常都有“Happy Hour ”的习惯,那也是我第一次听到“Happy Hour”这个词。下午四、五点,三三两两的朋友聚在一起,享受着一天中最舒服的时光,喝着一切有酒精或无酒精的饮料,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脸上都有忙碌后悠哉悠哉的惬意。那时候我在想,哇!要是可以一直生活在这里多好,结果……愿望成真!   这些年我不停和中国的朋友聊马来西亚的好,当然也会和本地朋友聊中国的大好河山,总之我的朋友们确实因为我,去了北京上海,或者来了马来西亚,玩了山下了海,有意思的是,本地朋友去中国基本不会选夏天,因为他们说在吉隆坡已经热够了,除了最舒服的秋天,他们也会选冬天,说是想感受一下寒冷。结果到了北京,冻得直哆嗦,缩在房间不想出门,因为北方屋里都有暖气,外面再冷,屋里都是暖洋洋的。说好的爬长城逛故宫,临到了开始找借口不去,其实就是怕冷,后被我胁迫,咬着后槽牙去,一边爬一边埋怨太冷,说是感觉嘴都被冻到都不会说话了。及至带他们去吃涮羊肉,好几个不吃羊肉怕羊肉膻的朋友结果瞬间爱上了老北京涮羊肉,找到了旅行的兴奋点。在你冻得感觉不到耳朵鼻子嘴巴的时候,来一顿涮肉,暖洋洋的炭火再配上绝香的麻酱,当然还得来一杯红星二锅头,涮羊肉加二锅头可是标配,好几个生平没喝过中国白酒的本地朋友,第一次喝小二(二锅头)就爱上了,第一口呛,第二口香第三口永远忘不了,更有朋友夸张的说,除了人生三大喜,他乡遇故知、金榜提名时、洞房花烛夜,冬天吃涮羊肉也可列为人生四大喜了。这边说完本地朋友冬天去北京挨冻,再聊聊中国朋友来吉隆坡挨冻。我的好几拨朋友来大马,带的都是夏天的装备,短裤、凉鞋、T恤背心,结果一进餐厅,5分钟不到,就开始嘴唇发青脸色发白,东张西望,望什么?望冷气,想找冷气开关关掉冷气,不幸的是,大部分的餐厅都是中央空调想关也没得关。结果一顿饭吃得那叫一个痛苦,白开水一杯接一杯喝,就靠一点开水的暖续命,基本吃到半场,肯定开始打喷嚏鼻塞流鼻涕,若不是有东道主请客不好意思离开估计早就脚底抹油溜了。反观本地朋友一样穿T恤夹脚拖,却泰然自若,冷气的冷对他们来说已经是身体的一部分,如果室内空调不开19度估计大部分人都坐立难安难以忍受。所以,扛冷的北方朋友们被吉隆坡冷气的冷打败,扛冷气的本地朋友被北方的冬天打败,所以至今,我也没总结出来,到底是中国人抗冻还是马来西亚人抗冻。不管谁抗冻,最重要的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已经开始了互免签证,这时候正是中国的冬季,觉得本地空调不够冷的朋友可以去中国旅游感受一下冬季之美,而在过冬的中国朋友一定也会打包好夏天的行头飞来享受夏日的热烈!我们终于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了!
11月前
孩子,你好吗? 上周二很荣幸参加心洁的纪录片《孩子,你好吗?》的首映礼,来观影的人非常多,连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都来捧场,实在是华社的一大好事。 《孩子,你好吗?》由4个单元组成,讲述了孩子当下教育生活的现状,也在不同的单元纪录和探索了不同的教育模式。〈鸵鸟骑士〉纪录了几对父母联合在一起,让孩子在家接受教育的方式;〈山顶小屋〉纪录了华德福国际学校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我的名字叫李心洁〉是心洁从小到现在,一路走来的成长经历,在这个单元里,她把自己剖开了、揉碎了给大家看,希望大家能从她的经历中得出些感悟。而〈我是谁〉是整个纪录片里我最喜欢的单元,纪录了华文教育一路走来的风雨,可惜首映当天因为某些原因来不及上映,但后续大家很快能看到。 我更喜欢心洁了 说心里话,我觉得心洁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她和另外两个导演陈胜吉、池家庆,还有她的团队耗时3年,经历了疫情的种种不便,仍坚持把孩子当下的学习生活真实展现出来,令人感动和佩服。难得有部从不同角度来关注孩子教育成长的片子,我个人最喜欢〈我是谁〉和〈我的名字叫李心洁〉。喜欢〈我是谁〉当然是因为对华文深深的感情,以及这么多年来,看到整个华社为华文教育付出的努力,还有让人泪目的过往历史。看到华校生穿着校服坐在简朴的教室里听课,老师把华校的困境和过往的成就,平静的娓娓道来,那种经历了很多艰难却举重若轻的平淡,让我泪流满面。 我还记得我家小孩上一年级第一天回家,带回的课本是旧课本,而且有被橡皮擦反复擦拭的痕迹,我觉得好奇怪,先生告诉我,华校的课本都是这样的,上一年的学生用完后,下一年的学生再用,循环使用,这样能节约华校的资源。那一刻好心酸,太不容易了!而〈我的名字叫李心洁〉,让我看完后更喜欢心洁了,因为很少有女演员有勇气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观众,真真是剖开了、揉碎了。这个单元让我感受到,虽然她一直在台湾和香港发展,取得了很多耀眼的成就,但骨子里她从未忘记自己是马来西亚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片稻田,她都深深热爱着,这个纪录片,也是她作为一个马来西亚人对社会的反思和担当。 不管用什么语言,华语、国语或者英语,所有的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华人对教育尤其注重。古时候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能好好学习,离开不利于他学习的环境,毅然决然背井离乡3次搬家,最终让他成为了伟大的人,可见,教育一直是父母望子成龙的唯一方式。 现在的社会,比古时候竞争激烈多了,为什么?因为古时候能读书的人少,不是谁都可以读书。现在读书的人多了,人人都在争取上名校,中国最近流行一个词“内卷”,意思是内部竞争非常激烈,不由自主就要“被自愿竞争”。在学校,从班里到年级,“内卷”无处不在,好学生要更好,差一点的学生就以好学生为榜样,拼命迎头赶上,分数分数分数,吃饭都在想分数。马来西亚的“内卷”情况虽然好一些,但我也听说一些学生,因为考试成绩,课业压力选择轻生的悲剧。这种情况在哪个国家都有,哪个家长都不愿意看到,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否该静下心好好想一想,是不是我们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我们只是忙于工作,简单粗暴的只看孩子的成绩单而懒得去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懒得去关心,他们内心的压力和不快乐有没有及时得到疏导?或者,我们一直用自己“想当然”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用“我觉得……”“我认为……”来替孩子选择,把自己不曾完成的理想抱负,一股脑的寄托在孩子身上?学习,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而不应该让孩子在无限压力下负重前行。我想,首先要让孩子保持一颗快乐的心,才能让他们保持学习的动力。我也不认为好成绩,念名校是孩子唯一的出路,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品格,一个品行端正的人,他会懂得如何选择自己未来的路。 孩子,你好吗?我愿你们,一切都好!(作者稿费转捐星洲日报希望阅读计划)
12月前
  今年清明按照一贯的习俗,和先生全家一起去孝恩园扫墓。每年的这个时候,心里总会觉得特别安静。清明,是一个特别有家庭仪式感的日子,和春节团圆的热闹隆重不同,你不由自主的会生出对生命的尊重和肃穆。   几年前中国开始实行清明放假3天的新规,让远在他乡的游子可以有时间返回故里,祭拜先人。马来西亚华人虽然没有特别假期,但也一样会挤出时间,约上平常忙工作见不到的亲戚,一起纪念先人。清明,对本地华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十几年了,我们每年都遵循一贯的路线,先去祭拜家公的父母,然后是家公,再然后是家婆的母亲。每年的祭品都是根据他们在世时的喜好准备,祭拜我家公的时候,我们同时也会给自己准备一些简餐,三代同堂围坐在他的墓前边聊边吃,这样能陪他的时间长一些,能多给他点几根烟多给他敬几杯酒。 让孙子辈更了解爷爷   遗憾的是,我嫁给先生的时候,家公已经过世很久了,听很多人说他是一个很正直很为华社着想的人,所以我特别喜欢听家人们聊他生平的故事,在心里,我也通过大家聊的碎片拼凑出了家公的样子。做事刚直有决断、有担当,不喜欢开玩笑,对家婆鹣鲽情深,但也要求很高,一直惋惜家婆生的孩子不够多(妈妈呀,先生兄弟姐妹5个还嫌不够多……)想必他一定是一个很爱孩子的人。家婆每每聊到家公,都会聊起家公的节约,那时候刚有高级咖啡店,家公喜欢喝咖啡但不舍得在外头喝,总觉得浪费,再想喝也会忍到回家泡速溶咖啡,有鉴于此,我们每年的祭品都会买一台咖啡机烧给他。在天上的他看到我们围坐一起,谈笑着他的往事,也会开心吧。   对于我们,清明这一天的扫墓,也是一种特别的团聚,让没有见过爷爷的孙子辈们可以更了解自己的爷爷,让曾经很悲伤失去伴侣失去父亲的家婆和先生,还有兄弟姐妹们能够慢慢释怀,也能记住家公在世时的种种,感恩这一世的陪伴。   祭拜家婆母亲的时候,是我们十几号人站得最整齐的时候,因为她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没上过一天学不会看任何一个字,但会背圣经。所以每年这时候,不管何种宗教何种信仰,我们三代人都会整整齐齐站在一起,为她念基督教的祈祷词:“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那一刻,没有宗教的界限,只有对生命的尊重。   有意思的是,每祭拜完一位亲人,都有一个重要仪式,家婆会拿出道教的掷茭(也称为圣杯)打卦,如果打到圣杯,意思是先人已经收到我们的追思,就可以结束,如果不是大家就要多陪先人待一会,直到打出圣杯为止,虽是一家人却也有各自的宗教信仰,马来西亚多元宗教文化的包容性,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   这么多年生活在大马,从未感觉到离家很远,也许就是因为本地华人和中国人一样,都有相同的节气,相同的风俗习惯,也查看同一个农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四大节日,全世界华人,不管在地球哪个角落都会一起庆祝。也许我们的国籍不同,也许我们的信仰不同,也许我们的政见也不同,但华夏几千年的精神文化,仁、义、礼、智、信的教导,已经永远存在我们的基因里了,我们是同根同源的炎黄子孙,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里,更应当团结在一起,把五千年文明好好的守护传承下去。(作者稿费转捐星洲日报希望阅读计划)
12月前
  相信很多家长和我一样,面对孩子沉迷在网络游戏的世界,痛恨却又束手无策。网络游戏成了孩子教育路上翻不过去的大山,在这座山下,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剑拔弩张,有些青春期的孩子甚至为了争取玩网游的权利,和父母“反目成仇”。和周围朋友聊到孩子玩游戏的问题,无一例外全是苦水。原先聪明可爱孝顺的孩子一旦开始沉迷游戏,似乎变了一个人,越来越像“小恶魔”,果真如此吗?事实上好像真的如此。   我家小孩今年13岁,我也一直和他在玩网游的问题上斗智斗勇。小的时候,他算非常听话,基本只有周末才能玩网络游戏,平时上学,如果上一周表现好的话,能得到额外的游戏时间,平时吃饭不许手机、iPad出现在餐桌上,在对待游戏的问题上我一直小心翼翼细心监管,防患于未然,一切看起来都往好的方向发展,岂料,美好的状态在前年被打破。   那时因为疫情来往不方便,我回中国工作,大概有一整年没回来,等我回来的时候,情况完全失控,由于疫情学校基本在家上网课,我先生平时工作也忙,没有时间天天盯着孩子,原先的周末定时玩游戏变成了24小时,除了上课就是玩游戏,连吃饭也没胃口,甚至晚上睡觉电脑都在枕头旁,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一年的时间孩子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一说不让玩游戏就拉着一张脸,感觉全世界都欠他的钱。   我决定坐下来和他推心置腹的谈谈,本来想好了要保持同理心,保持冷静,了解他内心世界的想法,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谁知,所有的预设都在他对游戏的坚持下,一点点的,终于点燃了我内心的怒火,所有预先想好的理智、冷静灰飞烟灭,我劈头盖脸狠狠的骂了他,骂到后来,他哭了,我也哭了,谈心大会变成了批判痛哭大会。   现在回头想想,那一刻除了对孩子失望,又何尝不是对于自己作为母亲失职的失望,一整年缺失在他身边陪伴的内疚。总之,那是一次相当不成功的谈心,虽然错误在我,我也没想好怎么缓和关系,而是第二天甩出“杀手锏”,没收一切电脑、ipad、手机。因为不能去学校又担心他闷在家里无聊,想着法儿和他下棋、跑步、跳绳,天天趴在网上综合各位教育专家提出的建议,寻找可以让他脱离网络游戏的方法。那段时间虽然他没机会玩游戏,但他看起来非常不快乐,也不太愿意和我说话,他的皮肤出现了一片片红疹,医生说是心里压力导致的,做母亲的我,自然十分忧心,却也不知如何才好。 把孩子往网游深渊推   有一天一个00后的朋友和我分享了他的故事。他小时候也沉迷于游戏,因为游戏和母亲产生了很多矛盾,我用的方法,他妈妈都曾对他用过,当然也完全无效。突然有一天,他的妈妈告诉他,他可以玩两个月的游戏,前提是必须玩满两个月,从假期开始再到假期结束。刚开始,他觉得那个暑假就是天堂般的生活,没有母亲的啰嗦毫无节制的打游戏,不分白天和黑夜时间由自己控制,可渐渐随着时间每一天过去,他突然觉察到无聊,玩来玩去都是重复一样的套路,朋友间的聊天也越来越没意思,聊来聊去都是游戏,直至有天早上,他醒来看到自己的电脑突然很想吐,真的到了打游戏打到吐的境界。从那以后,游戏对于他来说,不再是唯一的娱乐,他开始留意到身边其他好玩的事情,音乐、篮球……   他告诉我,经过那个假期,他不会再沉迷游戏,因为,他已经玩,够,了!听完他的故事,我下定决心,在和孩子网络游戏的PK中,做一个新的尝试。   等到假期的时候,我告诉孩子,他可以有一个月完完整整玩游戏时间,不需要下楼吃饭不需要按时睡觉,当时孩子难以置信的看着我,小心的生怕我改变主意的问;“那……妈妈你有什么附加条件吗?”“条件就是开学以后好好学习,别让妈妈爸爸操心。”我淡定回答,孩子欣喜若狂飞奔回房,不一会,传来能把屋顶掀翻的笑闹声,已经和朋友庆祝上了。我嘴上说的淡定,心里可打起了鼓,也不知道这尝试会不会把孩子往网游的深渊又推了一步。那一整个月,一边是孩子打游戏激动的狂喊声,一边是母亲大人时不时在我耳边嘀咕:“这孩子这么打游戏眼睛要打坏的。”“这么打下去不吃饭,肠胃都搞坏了……唉……!”先生看我的眼神也充满诸多疑惑。我不停坚定自己的想法,既然已经开始,一定要坚持到最后,结果,还没到最后,大概二十天的时候,他开始越来越长时间停留在楼下,也开始有的没的和我聊几句,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短。假期结束的时候,虽然他没跟我说打游戏打得想吐,却也愿意开学之后,恢复周末才玩游戏的规定。此后,他偶尔想在规定时间外打游戏总会和我商量,而我基本都会同意,母子关系终于又恢复到了从前的无话不谈。前天晚上,他突然跟我说:“妈妈,你放心我不会沉迷游戏的,我玩的时候都是因为我的朋友在线。他们不玩的时候,我也不会玩的,没什么意思。”那一刻,各位不知道我有多高兴。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和孩子在攻克这座游戏大山一起坐“过山车”的经历,并不是说我的方法就对或者一定有效,只是每一位家长的担心焦虑无能为力我都经历过,所以我也更想让每一个父母多一些理解孩子,他们身处的时代环境已经和我们小的时候完全不一样,我们不能再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他们,在他们的世界,游戏已经不单纯是游戏也是和朋友互相沟通的重要社交工具,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找到合适的方法引导他们,让他们逐渐懂得控制游戏时间。   更何况,游戏何尝不是动脑动手又考验反应力的工具呢?不信你去试一试,我曾经尝试可以通过玩游戏融入孩子的世界,但真不行啊,手眼脑还来不及配合就败下阵来,哪怕紧张得脚趾抠地也无济于事。看他左手噼里啪啦打键盘,右手疾风如电挪鼠标,眼睛滴溜溜360度都看齐,一关关打一关关过,心里还是有些服气的。   在这个网络是一切的世界,大到世界格局经济趋势,小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哪里买网上都有,连我们都不能戒掉的手机毒,又如何要求孩子们戒掉游戏瘾呢?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心,多一些引导,不要用指责厌恶和孩子沟通,那样只会适得其反,让他们更喜欢在游戏中找存在和被认可感。   针对自己孩子网游的解决方法,没有正确只有适合,在这条路上,任重而道远,套用屈原的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天下的父母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之路,让我们一同在这条路上互相勉励。  
1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