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自传

1月前
“一场辗转的告别”就写了小时候和二姑女儿阿美因大人世故的告别——“不知何时开始,我们不再混在一起了”,但是再次告别却已是故人向世人宣告,“我已经走了”。在一个槟城男孩的自传中,告别总会不断上演,而《昔日》写作自身本就是种悼念与追忆。 由于个人研究兴趣的转变,近来从过往的文学研究转向非虚构写作的讨论,于是开始考察、探讨这一类写作光谱的两端,以及它所涵纳的范围有哪些。其中一端,即是自传文学。什么样的作品才能被归为“自传文学”?法国学者菲力浦·勒热讷认为,它必须符合以下3点:❶作品的语言是叙事并以散文体为形式;❷主题内容所探讨的是个人生活和个性历史;❸作者与文中的叙事者、人物是同为一个人。 今年,有人出版社推出陈志鸿《昔日儿童皆长大》(下称《昔日》)即是自传文学,而这也是作者第一部在马来西亚出版的作品。相较于林春美忆往槟岛的散文、杜忠全的槟城地方志以及陈政欣说一个大山脚的故事,《昔日》却是在马华文学中,相对少见有系统对自我与家乡的叙事。而且,这也更贴近先前马华作协在《复始之地》一书,所欲讨论“乡土”概念:“启动新的出发,寻回失去的故乡味道,承接这些新故事的发现。” 《昔日》的编排,虽是按时间(从出生到长大)和空间(从自家到乔治市)上渐进排序,不过哪怕单篇抽出来阅读,也不影响作者于每一篇专注谈论某人、某事、某地。例如“一辈子都合穿的乳名”不仅谈的是自己小名的意义由来,也把这看似普遍多数人可能会有的经历,讲述成是一种家族的传承与纪念。自传文学的写作往往会牵动读者的回想与反思,是一个双向互动的阅读体验。 然而如此精练书写,也能见于其他的篇章,还有善用歧义的一语双关。“一场辗转的告别”就写了小时候和二姑女儿阿美因大人世故的告别——“不知何时开始,我们不再混在一起了”,但是再次告别却已是故人向世人宣告,“我已经走了”。在一个槟城男孩的自传中,告别总会不断上演,而《昔日》写作自身本就是种悼念与追忆。尤其,那些已历经不同时差的面貌与关系,只能如此让它凝固。 在〈后记〉中,陈志鸿写道“回忆这东西自有它的癖性,往往一呼百应,一旦记起一件事,又会马上牵出下一件来”,可这不就是书写的意义吗?碎片记忆需要经由缝纫(即书写),才能把人生的种种经历,编织成一个记忆的网络,让它得以现形与安放。可是,“槟岛之于一个四十六岁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意思?”而我们又为何要读一个离家近四分之一世纪的男子,他所写的自传与家乡呢? 我会这么说:一个人的生命经历不会只是个体的,而是整个社会的。文字凝固或赋形了社会记忆,它会成为一段过往历史、思想遗产,留待后人哪天在时光缝隙中,追忆并思考那些种种“我(们)—集体—社会”的经历。 相关文章: 金睿瑜 / 回望岛屿的童眸 农夫/昔日儿童皆长大
4月前
由文运(Gerakbudaya)出版,《Racket Boy: Where’s My Country?》(球拍男孩:我的国家在哪里?)这本自传的主角,叫做菲利·乔治(Philip George)。 菲利是出生于马来亚的印裔,是羽球运动狂热爱好者、英格兰和威尔士最高法院律师,也是游历多国的探险家。 有着多重身分,为何自传取名“球拍男孩”?因为,菲利说,很多重要的人生机遇,都是这颗轻盈的羽毛球带给他的。 报道:本刊 李淑仪 摄影:本报 谭湘璇 此前未曾听闻菲利。初次见面,他已是一名活了整整70年,人生阅历精彩得足以书写自传的陌生人。对他所知甚少,于是取巧,率先问他:你会用哪三个词汇形容自己? “愿意吸收新知的人。”他所说的知识,指的不是什么深奥的学术理论。“就像刚刚你们帮我拍照,要怎么站,怎么摆姿态,我都在观察。驾车时,我也会看看周边的建筑。吸收全部东西。因为我好奇。” 好奇的本性,似乎解释了为何他的人生轨迹有着如此广袤的幅度,是执业律师,是运动健将,也是踏足多国的探险家。要把每个身分玩到极致,单凭好奇心似乎也是不够的。 “努力”和“贯彻始终”,是他思索一阵后,接续吐露的字眼。 在旁的自传合著者兼小说家吉萨(Geetha. K),证实菲利所言不假。就在受访前一天,72岁的菲利依然冒雨跑步5公里,维持良好体态。“过程我并不享受,”菲利说,“但努力后会有奖励。” 只是,努力后的奖励,有时并非立即兑现的。 唯独在羽球场上才信心满满 1952年生于瓜拉雪兰莪,随着父亲被公司调职,举家迁到现已寻无的Prang Besar橡胶园(位于今时布城)生活。回顾那段日子,菲利的记忆里少有欢快明朗的色彩。一如许多亚洲家庭,孩子的不快乐,往往源于父母的过高期待。 “印度父母,他们期望孩子可以比自己好,很成功,很有钱。”可菲利的功课并不理想,“我想父亲对我深感失望。在学校,我很没有自信。” 唯独在羽球场上,菲利才有信心满满。 小时候,父亲曾带他到吉隆坡观赛。场上有黄秉璇、张成坤,个个世界级名将,自此点燃他的羽球魂。回家后,菲利用橡胶和木材自制羽球和球拍,自己跟自己玩。球和拍虽然粗糙,但总有助打磨技巧,“我8岁就梦想成为一名羽球世界冠军。” 后来,他被学校教练相中,加入培训计划,成为比赛常胜军。不料父亲还是浇来冷水,说菲利的运动天赋,“只能用来爬椰子树”。 1969年,五一三事件爆发。大环境的动荡,驱使父亲带着家人移居印度,只有菲利选择留下,独自完成中学学业。 毕业后,他要何去何从?比起到印度去跟家人重逢,他有更向往的远方。 飞往英国仍不忘球拍 “在马来亚长大,到处都是英国文化。披头四、滚石乐队、杂志和漫画,这些都是我被灌输的东西,而我很喜欢。” 于是,他往返英国文化协会和大使馆,看了很多资料,并在隔年18岁透过精神医院护士培训名额,飞到心心念念的国度。菲利至今还记得当年收到来信时的激动和喜悦。“还没打开信封,仅仅望着那张英国邮票,对我来说已经很酷。” 可是初到英国,身上只有20磅和几支球拍,不太能过上很酷的生活。菲利也坦言,3年当精神科护士的日子,他丝毫不享受,“这只是我通往他处唯一的梯子。”不喜欢归不喜欢,体内的亚洲基因并不容许他敷衍散漫,“我从不迟到,白袍永远干净,做事也不磨蹭拖拉。” 还好,他手上仍握有羽球拍,生活才不至于孤寂苦闷。 “我需要出口,所以很快加入当地的羽球俱乐部。”一如既往,羽球再次带给他别处寻无的自信与成就。“在马来西亚,我就像是小鱼身在大池塘,这里有很多好球员;在英国,我是小池里的大鱼,尤其西方教育也看重学业以外的成就。” 菲利陆续参加不少羽球赛,有了积分记录,也偶有见报。羽球为他换来名声、女伴,以及攀升更高社会阶级的机会。 “那时才18岁,英国人都说你很酷,你会感觉良好,对吧?你的信心呢?会飙高,对吧?” 而命运总爱在这种时候开玩笑。 羽球为他打开了门 赛场上收割的名气,给了菲利在银行上班的机会,银行也让他代表公司出征羽球赛,“他们知道可以用我来做品牌推广。” 后来,公司将他从普雷斯顿调去伦敦,“我好高兴”,却在过程中被执法单位发现菲利并不持有工作准证,要求他在30天内离境。“那是我的下坡路。我好愚蠢,很内疚,拖累很多人。”两年的官司游戏,换来银行对他的革职。 辗转之下,他以外籍生身分重返学院,考取A水平文凭,“我的成绩挺不错。” 但他当年明明是不爱读书的小孩。 “全靠猜的,运气好。”也不知他是认真还是说笑,但背后怎会没有努力。“在法律科目中,全英国只有8人拿到A等级,我是其中一个。” 同时,菲利也因为羽球结识一名拥有事务所的律师,在球友鼓励下,菲利升读法律系,成了课堂里唯一一位棕色皮肤的学生。学成后,他从助理律师做起,几年后成了律师所合伙人,也是英格兰和威尔士高级法院律师。 羽球再次为他打开另一扇门,菲利也如运动员般,以坚毅又灵活的身段,把每扇门后的世界都玩得精彩。 “那是1992年,所以我会觉得很有权力,对吧?我有金钱,我有知识,我有信誉。大家叫我‘罗威纳’(Rottweiler),因为我很勤奋,很凶狠,咬了人就不会放掉。有了这些名声,如果你要打官司,你会来找我,对吧?” 一个肾上腺素的忠心追随者 听菲利把故事说到这里,忍不住冒昧回话:“你挺傲慢的,而你对自己的傲慢很有觉知。”觉知体现在于,他清楚知道自己在别人眼里有着什么价值。 听了这番话,他不觉冒犯,反而露出一种“你说对了”的神情。 “不错,观察得好。我想多少是因为律师这个职业让我变成这样。而且,我也很爱探险,当你在危险的地方旅游时,你必须成为自私的人。” 数十年人生,菲利遇过的险境不会太少,曾在巴塞罗那被抢劫,在军政府统治下的阿根廷观看世界杯,也曾与石油巨头就绑架事件讨价还价。除了积极参加羽球赛事,他还跑过25场马拉松,也有在英国和越南广泛骑行的体验。 一个肾上腺素的忠心追随者。 “这是我好胜的一面,羽球带来的。你很努力训练,到了场上,就要毫无保留。即使失败了,失望了,也要从中学习。”竞技如是。人生亦如是。 菲利的傲慢,不是尖锐轻薄的那种,而是有着刻苦扎实的浑厚积累,不怕你来戳破,再继续跟你相谈甚欢。傲慢让他有所追求,但又不至得意忘形,因为他常常想起7岁的一场历险记。 自由与踏实 两种相悖的概念 那是发生在Limau Manis的野林里。小时候的菲利已经很爱冒险,经常结伴在一条烂路上骑行。有次,他独自走入森林,见到一个手拿吹管(blowpipe)的原住民,他口中的“Sakai”。 “我看着他,他看着我,这只是发生在一瞬间,却有什么跑进我的脑子里,这个男人从此没有离开我。不管我身在英国法院,还是世界哪个角落,他都与我同在。” 跑进脑子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自由吧,我想。他是那种只管好自己的人。我当时并不懂,但现在我把这个记忆看得很重要,它让我感觉踏实。” 可自由和踏实,似是两种相悖的概念? “我的意思是,我一直在追求很高的抱负,对吧?但你看看他,你会发现其实你不需要这些东西。我后来变得傲慢,是他让我踏实下来;如果今天我破产了,他也会让我感觉踏实。” 菲利在2012年开启退休生活,如今居住在意大利托斯卡尼的崎岖山村,也环游世界,实践匆匆一瞥的Sakai留给他的自由精神。 走过70年人生,曾经拼命往上爬的菲利,如今又会怎么定义“成功”? “对我来说,成功意味着付出和分享。作为一名律师,我曾免费替贫苦的人提供服务,也为八百多名学生给予指导,这让我感到舒畅。” 如同把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出版成书,也是一种分享,给人捎来鼓励和启发。 “分享的感觉很好,否则这些回忆会沉睡在我身体里,现在它们都活过来了,我也能趁机回来马来西亚,太好了。” 更多【人物】文章: 台湾美食作家陈静宜/唯有吃得多 才能累积足够经验值 文史工作者莫家浩/享受历史在手中的快感 调酒师易柏翔Seven Yi/以调酒穿针引线 叙述餐饮风味的诗意
5月前
6月前
8月前
(新加坡22日讯)至今捐出逾2700万新元善款的新加坡慈善家黄马家兰配合85岁寿庆出自传,行善亲力亲为的她曾帮助过无数人士,包括曾劝阻一名大学生跳海,后来这名学生成为了一名医生。 晚年为做慈善,黄马家兰曾以2500万新元变卖私宅以最大力度支持慈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各界传开。她亲力亲为做慈善的精神也让人们都尊称她为“黄妈妈”。   配合后天推出口述自传《三世人生——黄马家兰传》,她昨天在住家接受《新明日报》访问时透露,帮助了这么多人,有两件事至今仍让她记忆深刻。 10多年前,她曾接到一名大学二年级男学生来电,第一句话就说:“黄妈妈,我想去跳海。”她二话不说直接驱车到海边与对方见面,吹着海风听对方诉苦,原来对方的父母沉迷赌博,无力缴付学费。后来她帮对方向一家公司贷款,解决了学费问题,寻短见的想法也随风消逝。 她开玩笑告诉记者,那是她第一次体会到深夜的海边原来那么冷。“我当时就跟他说,快回家好好读书吧……” 据她透露,当年的那名男学生如今已成为一名医生。 无独有偶,一名女大学生也曾向她哭诉父母对她不负责任,无法继续完成读书的心愿而萌生轻生念头。她立刻与女学生见面,在车上听对方诉苦,帮对方解决经济问题,对方后来成为一名律师。 类似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但不论对方的年龄、背景如何,黄马家兰都认真对待。 她曾捐助新加坡管理大学设立学生辅导中心,除了出钱,也亲身到中心巡视设施。问及原因,她只是说:“现在学生压力大,情绪不好的时候,怕他们伤害自己。” 发布会后天举行 入场免费 《三世人生——黄马家兰》以时间顺序推进,真实呈现黄马家兰85年不凡的人生:从她出生、经历二战、掌管家族生意、婚嫁到新加坡、陪丈夫经营船行生意、到香港扩大商业版图、与佛结缘到热心公益的事迹。 新书发布会将于后天(24日)在新加坡国大文化中心举行,入场免费。 这本书初步印刷1000本,每本30新元,义卖所得将全数捐给慈光福利协会旗下的新分校慈明学校(Maitri School)。 成为丈夫缺失的手臂 新书收录了黄马家兰趣味的生活经历,包括在1956年,19岁的她通过传统媒配认识此生挚爱黄国量,两人开始约会,互生好感。 眼看婚事就要成,媒人有些好奇地问她的父亲马宽:“你家大小姐不介意对方缺一条手臂吗?” 马宽听后吓了一大跳,立即向女儿问话:“你知不知道黄国量少了一条手臂?” 此话让黄马家兰也吓到,后来她才想到,确实没见黄国量用过左手,但两人相处几天下来,对彼此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感情,这条缺失的手臂并没有影响她对这个人是好是坏的判断。她认为,黄国量能干、有学识、性格脾气好,内在和本质与少了一条手臂无关。 想清楚后,她还是毅然决然地接受了黄国量,成为他最坚实且不可或缺的人生臂弯。 而婚后身怀六甲的她也像个“铁娘子”,夫妻俩在1961年迎来大女儿黄募軨。生产仅4天,身在怡保的她听到新加坡的修船厂在闹罢工,丈夫被工人堵在码头办公室,竟不顾家人和医生劝阻,把刚出生的大女儿放在篮子里,彻夜冒雨开车从怡保赶回新加坡,期间还遭遇车子爆胎,在风雨中换轮胎…… 两人一路走来超过50载,比她年长21岁的丈夫在高龄92岁时离世。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