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自卑

小时候的我总是很自卑,由于我体型臃肿,在同龄人里总显得格格不入。同学们都笑着打趣我像猪,而我也不懂得反驳,只能笑呵呵地应下。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我突然想学吉他了。在我无数次的央求下,父母终于点头让我去学吉他。我高高兴兴地选了把吉他,也在父母的安排下开启了我漫长的兴趣班之旅。 我的吉他老师是个中年男子,他虽然身材矮小,但吉他弹得非常好。他喜欢的曲风跟我也类似,他经常教我一些课程外的曲子。那时候,我的眼里恐怕只剩下对他的钦佩了,以至于我忽略了他种种怪异地行为。 或许是我太粗心了,把他当成了同龄男子对待,才会不觉得他轻佻的语气与他身分不符。那时候的我并不觉得一个男性对女性开黄色笑话是多么恶俗的事情。在我的生长环境里,仿佛这就只是一个笑话,并不代表什么。 或许是我太自卑了,哪怕我那时候已深感不适,却也不敢拒绝别人的请求。有时候当他的调侃超过了我底线,我也只是默不做声并停止附和。那时候的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他所说为何物,但我还是没有制止他,只是坐在凳子上等他说完继续教我弹吉他。 女孩们千万不要犹豫 或许是我太天真了,我刚开始学的时候对面还坐着一个大姐姐。有时候当老师调侃得太过分的时候她也会出声打断老师说的话,把我们拉回学习的氛围里。她在那里我就感觉十分地安心,因为她总能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及时出声替我抹去尴尬。 或许是我太软糯了,当我成为课室里最大的姐姐的时候,我却没有办法替两个学妹挡住他的调侃。我只能她们略显窘迫的时候开口把话题转到我身上。然后继续接受令我不适的调侃。 或许是我太敏感了,明明很正常的一切在我眼里都成了“性”。那时候的我不懂得何为“性骚扰”,以为只有实际接触到的才属于性骚扰。但其实就算不触碰到对方,也可以构成性骚扰。任何的言语、凝视和举止都属于性骚扰。 我分享我的故事并不是为了控诉任何人,我只是希望每个女性都有自我保护的意识,都能对他人的侵犯勇敢地说“不”! 女孩们,千万不要犹豫,当你觉得不适的时候,那么对方都是属于骚扰!
4星期前
小时候,家里孩子众多,母亲忙于家务,一律不许我和妹妹们蓄留长发。对母亲而言,长发需要用心打理,她不喜欢看见大汗淋漓的我们披着一头散乱的头发,难于梳理。所以,她除了把自己头发剪短外,孩子们也被禁止留长发。 我还很记得,每到剪发时,我都会要求母亲让我继续把头发留长。我好羡慕朋友们拥有长发,能编织成小马尾或辫子,还绑着色彩斑斓的蝴蝶结,有时则是毛茸茸的发球,煞是好看!但是我没有那样的机会,母亲总是推搪地说:“你们小孩不会梳理头发,每次都是乱七八糟的,我没空闲帮你们绑头发,一堆家务等着我做。“逐渐地,我从开始的吵吵嚷嚷到后来的顺依,不知不觉也就习惯了短发。 印象深刻的是每每到了理发厅,母亲总是对着理发阿姨千吩万嘱,务必把我们头发剪短些,不要让头发长得那么快,免得不一会儿又要来修剪。我只有干着眼睛从镜子中看着阿姨无情地挥动剪刀,把我的短发剪得更短。偶尔,母亲还加上一句:“再短一点。” 我不敢反驳,坐在理发椅上,唯有任人摆布。理发阿姨也不敢怠慢,顾不得我同意还是不同意,紧跟着又再挥剪几下。好了,这下,我们的短发从更短变得彻底的短,没有回头路,哭也无补于事,只有抿着嘴唇,心不甘情不愿从理发椅爬下,坐到一旁的藤制沙发,默默等待。轮到妹妹,又是一轮景象,刚才的画面重新上演一轮,在母亲的法眼下,谁也逃不过短发的命运。 有一次,遇到了一个手起剪刀落的快剪手阿姨,动作干净利落,有了母亲的吩咐,她开始肆无忌惮,大开剪刀戒,咔嚓咔嚓,几刀下来,直接把我的头发剪成极短,变身小男生短发,我顿时被吓懵了,还来不及反应,阿姨一声“好了”,我透过镜子望向坐在身后烫发的母亲,两眼接触,母亲脸上带着尴尬的微笑,想必她也不曾预料阿姨把我的头发剪得如此不堪。母亲紧接着就跟理发阿姨说:另一个剪平装就好了,却不忘补上一句:“剪短一点”,妹妹才逃过一劫。 我当时满是委屈,回家的路上,我默不作声,母亲试图安慰道:“还好啦,也适合你。”我就知道这是善良的谎言,我的大脸庞哪会适合这么短的男生发型,心里难过死了。那段时期,我非常自卑,不敢抬头望别人也不敢和别人正视,生怕别人提起我的头发,害怕别人看着我的头发在心里窃笑。不久后,总算等到了头发回复了平时的短平装,心里才比较踏实,逐渐恢复了信心。 发型变迁 见证成长 上到中学后,开始会打理自己,母亲对待我们头发,不再像是小时候那般的强硬态度,她慢慢放松让我们留长发,虽然偶尔还是会嘀咕几句:“天气那么热,还是把头发剪短一些吧。”但却不作太多干涉。 后来,我就一直与长发共存,时有及肩及腰的长度,多数都以清汤挂面式留着,同时,也频频为长发添置各式各样的发饰,以弥补小时候不曾拥有长发的遗憾。 出社会工作,当时开始流行染发,让人看起来时尚又潮流,我也羡慕各个女生头上顶着好看时髦的发色。但我没有跟上这股潮流,主要是敏感头皮受不起化学颜料的刺激,唯有保留自然黑发,殊不知,却不经意地成为同事羡慕的黑色长发。他们曾经以为我年少白发,要以黑色染发遮掩,毕竟染发是当时的时尚,哪个女生不染发。知道真相后,大家惊呼我可以留有一头黑发,简直羡慕不已。印象中,发型师总是告诉我黑头发很沉闷和死板,没有神采。这时我才知道,原来拥有黑发也会被人羡慕。我羡慕别人的同时,别人也羡慕我。 年龄渐长,到了不惑之年,身边同龄朋友头发开始有些泛白,纷纷染发遮盖。而我的白发也不能避免地开始几根几根隐藏式地长着。与朋友见面或上发廊时不止一次被问及要不染个发,却被我婉拒了。我告诉朋友或美丽的发型师小姐姐,虽然有白发,但难得头上还有机会顶着黑色为多的头发,这是我的幸运,这时的我还能假装拥有青春,就让我的头发自然生长直到全变白时才打算吧! 近几年,为了遮掩逐渐稀疏的发量,我把多年来留着的长发剪短,并在发型师的鼓励下,尝试烫了卷发。卷发后头发蓬松,貌似发量多了几分,仿佛被岁月眷恋,添加几分自信。虽是自欺欺人,却也自得其乐。 如今中年短发,却也意外发现短发更适合现在的自己,我不再是那个万般抗拒短发的小孩,无论是长发还是短发抑或直发卷发,我都坦然接受,因为每一个发型,都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阶段,见证了我的成长与改变。
1月前
主持人: 你好! 我从小就是一个自卑的人,学校成绩不理想,只念到高中,也没有特别长处。就在我人生很低落的时候,认识了我的先生。我先生是个老外,家庭背景不错。当时我就觉得是找到避风港了,不顾一切就随他去了他的国家。 我在家里的地位是非常卑微的,家公家婆甚至是孩子都把我当下人看待,我先生、家公家婆更是经常对我呼呼喝喝,一点小事就会骂我、喊我。在孩子面前骂我笨、蠢,让我非常难受。 我也是为了孩子默默忍受了十多二十年。 我先生是个非常大男人主义的人,根本没有给我一点私人空间,不允许我用手机,也从不给我家用。此外还会对我人身攻击,限制我交朋友。 我经常被呼来唤去,感觉身心疲累。我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是忙不停的家务一直到睡觉。 我已放弃大马国籍,而且,我没有专业文凭,没一技之长,感觉非常无助。也不知这种行尸走肉的生活能撑多久。这封信是托朋友交上的,希望可以得到回应。 自卑的人 笔 爱家人别忘了爱自己  用沟通宽容 化解不友善 自卑的人: 你好,感谢你的来信及对我们的信任。 你是个有勇气的人,愿意去面对和解决当下的困境。我们看见当初你对先生的信任,对感情无私的付出,不顾一切为爱奔赴,期盼先生给你幸福美满的生活,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你感到非常委屈和失望,对未来感到茫然,渴望获得家人的尊重和认可。 虽然如此,你每天忙于做家务,为了孩子,你坚持默默地付出,身心俱疲,甘愿牺牲自己,不离不弃的。都是为了这个家,真的很不容易! 成长过程需谦卑非自卑 来信提及你从小就是一个自卑的人,高中学历。我们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自卑,可以念到高中已经很了不起了,是否自己也看不起自己? 你有憧憬,对自己有期待,忽略了自己原有的价值。 成长的过程需要谦卑,不是自卑。 谦卑让我们保持进取精神,随时改善并战胜自己的弱点。 自卑的人对自己没正确的认识,担心别人怎么看自己。家庭主妇承担了一家人日常生活的重任,所以,不管家人如何待你,你依然有你的价值,多多赏识认可自己的价值,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根据来信,我们不了解为何你要为了孩子默默忍受十多二十年。 须学习疏导负面情绪 想提醒你,默默忍受未必是好事,你选择忍受就得学习把负面情绪疏导岀去,在忍受的当下也应争取自己要的东西。 你觉得家人对你不好,你却把幸福的选择权交给家人,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自己,这时候,我们有必要为自己的幸福买单了呀! 你很爱家人,但也不要忘记爱自己,因为自己也很重要,自己也值得拥有爱。我们可以给自己“me time”(个人独处的时间)。在恰当的时间,比如,睡觉前半个小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来放松自己,舒缓心情。 勿因家人批判怀疑自我价值 我们可以不要为了家人的批判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所谓熟能生巧,这十多二十年里,有没有比较喜欢的事项,比如园艺、烘焙、烹饪、缝制等。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把精力投入其中,让自己的能力和自我价值提升。经过一段时间,当我们逐渐变得更有自信的时候,家人也许会对我们另眼相看,重新认同和尊重我们。 自我觉察是修复人际关系的开始,看来是时候反思自己和家人的沟通方式是怎样的。我们始终得踏出第一步,尝试和家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了解彼此的想法。 有效的沟通是双方都需要心平气和、不批评、不责备、态度真诚等。 不妨尝试在恰当的时候,向先生表达自己的需求。先生限制你的经济和活动,或许我们可以深入的去了解先生背后的担心。他是否担心有一天你会离开他,永远离弃这个家,对你不够信任,又或者他担心你容易受骗。 虽然如此,你还是值得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我们鼓励你鼓起勇气,跟先生多沟通。 爱,要用对方能接收的方式来表达。不妨主动跟家公家婆沟通,真诚表达对老人家的关心,让老人家感受到你的爱。家公家婆不友善的态度,这之前是否有误会或摩擦,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以宽容化解一切。 或是管教方法失孩子尊重 我们行孝也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根据来信,孩子也不尊重你。或许孩子年纪尚轻,不能体谅我们的苦心,或许我们的管教方法不合适,我们对孩子的态度让孩子生厌。 我们要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比如耐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多鼓励、少批判、不贬低。 在我们的生活中,必然会有不顺意的事发生,只要念头一转,逆境也能成机遇。明天一定会更好! 祝福你 主持人上   ■小启: 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不愉快;人生的道路上,偶尔会跌倒、甚至受伤。《让心亮起来》愿意听你的细诉,并安排辅导机构为你排忧解难。 读者无论在亲子、生活、学习、职场、家庭、爱情、友情、感情、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困扰或感到迷惑,都欢迎写信来交流,寻求心灵咨询。 不过,《让心亮起来》并不是一个来函必答,有求必应的专栏。主答机构有绝对权力拒绝答复不宜在报上讨论的议题,或是性质类似的问题。希望读者予以谅解。 来函请寄: 《让心亮起来》负责人 12,JALAN MAJU, TAMAN MAJU JAYA, 80400 J.B. JOHOR. 或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新山佛光咨商室(佛光山新山禅净中心) 地址:48, Jalan Sutera Merah 2, Taman Sutera, 81200 Johor Bahru. 心灵专线: 1)017-289 0635 2)017-289 2134 3)017-289 3250 开放时间: 星期二至六 7.00pm──9.00pm 星期日  9.30am──11.30am  
1月前
3月前
走过郁郁葱葱的树;踢走铺设满地的石子;揩拭源源不断的汗水,午间的燥热让我变得格外狼狈,头发粘腻,浑身湿透,看起来简直就像刚淋了浴。风儿似乎忽视了我的请柬,缺席了这次的暑天,我内心不免有些遗憾。往前一走,跨过台阶,来到了校园,没有热闹喧嚣只有寂静沉默。 时针和分针移动得格外缓慢,以至于上课时间离此时此刻还有一大段的路程。学校那么的大,课室那么的多,同学的人影却怎么也见不着。我走进课室,放下书包,坐在等待的椅子上;我打开书包,放下课本,放在空旷的桌子上。看着书里密密麻麻的字,每行字尽是无聊。 渐渐的,视线来到了一个句号,突然的出神让思绪漫无目的地飘走。不知自己想了什么,回过神时才恍然发觉兴致已被头上的吊扇卷走。终于,合上了课本,觉着懒散的神经最近扩散得极其夸张。 不知何时开始,声音渐渐嘈杂,烦闷渗进了无聊的世界,我趴着桌子浅浅的歇息。再一次睁眼,老师正好迈步走进课室,烦闷随着嘈杂声淹没在课室紧张的氛围。久久的愣神被老师怀中一大叠的试卷打断。紧接着,我看见一卷纸被抽出,被置在我桌上。纸分明是白的,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刺目的红,明晃晃的红就像打翻的墨汁洒满了桌面,大脑也被墨汁侵染,乱得一塌糊涂。手率先反应过来,把那“糟心的东西”塞进满当当的书包。 一整天的孤寂,没来由的悲伤,统统被我忽略、压制。 铃铃铃……铃铃铃……  直到嘹亮的放学铃声敲响思绪的大门,我才慌乱地收拾杂乱的东西。走下阶梯,我瞥见一个模糊的人影双手推着独轮手推车,碾过绿油油的野草。那些肆意生长的野草此刻竟弯下了身躯,被斩碎了傲骨,影子投在它们的身上,原本因太阳照得闪闪发光的它们陷入了阴影中。 我还瞧见,学校外墙上那纯蓝色布告栏没了华丽的装饰,少了遮瑕的海报,只剩下满目疮痍,一个个被图钉刺伤的孔,看起来就像狼狈的怪物,惨不忍睹。 脚步声忽然断开,再继续,心绪的节奏变得杂乱无章,就像被揉成团的废纸。 就这样,我走到了马路旁,却怎么也找不着父亲的车子。等待又再一次变成了故事的章节,无聊、烦闷和伤感又一次成了它的内容。 蓦然,车子排出的黑气出现,我上了那久等的车子。那车灯旁的刮痕格外刺目,只一瞬,我的目光便驻足。我浑身裹满了冷空气,车上的音乐被迫承担了打破安静的工具,说话声成为了缺席的嘉宾。 考试的失利;诡异的安静;内心的自卑,让这一天变得暗淡无光。怎么说呢?呃,就像洁白的纸巾沾上了可恶的脏水。但是,总会有某一天缓缓升起的太阳把脏水的痕迹淡化吧! 【作家点评/若涛】 作者的思路活泼跳脱,把日常景象写出神彩,尤其第四段(“不知何时开始……”)至第八段(“我还瞧见……”),文字充满动感,节奏明快,拟人化用得恰当,而且当中有一种意料之外的“偶发性”,相当引人入胜。 但其他部分则有过度修辞的痕迹,像“风儿似乎忽视了我的请柬”“车上的音乐被迫承担了打破安静的工具”。这样的句子显得累赘,并且打乱阅读的节奏。这些段落并非文章重点,不宜下笔过重,应该快速带过,说“天热无风”,“车上的音乐打破寂静”,就够了。  
3月前
“魔镜啊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这是小时候看《白雪公主》动画片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而在健身房里,“魔镜啊魔镜,嘿嘿,看我练得还可以吧?”或者,“魔镜啊魔镜,我这动作做对了吧?”这两句话也许是健身者凝望镜子时候的心里话。 我不常照镜子。家里连一张全身镜都无,房间里只有一面小小的桌镜,大多时候被我倒转面壁。一直到有天我终于发现了镜子的魔力。 某日我把杠铃和杠铃片锁好,把长椅挪到那一大片镜子前摆好“阵势”。坐地上,背靠长椅,把杠铃滚至臀部上方,弯曲膝盖,双手两边握紧杠铃,吸气再吐气将杠铃往上推。把杠铃推上去的时候我往镜子里看,稍微调整了屈膝幅度,放松、再推。大部分时候依然直视前方,偶尔会瞄向镜子。第一次感受到“臀推”这个动作真正刺激了哪里的肌肉,也首次体会到健身房里那些镜子的用处。 健身房中央的这4面大镜子很显眼。然而从以往教练带着,到后来自主锻炼,我都很少照镜子。说我健身嘛,我又好像没怎么注意自己有瘦身成功,体重就在那一两公斤之内漂浮。说我不健身嘛,我又很乖巧地每逢休假必定往健身房跑。虽然某位教练曾建议我每次都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变化,可当时我只会傻傻地跟着教练训练,会在意体脂检测仪上的数字但又不会太纠结。一直到所有教练陆陆续续另谋高就,那位曾经提醒我照镜子的教练给了我勇气在他离开以后自己锻炼,就再没人监督我的动作和训练计划了。那时候我连训练计划是什么都懵懵懂懂。 然后又隔了一段时间,我看见有女生把训练椅搬到健身房中央的镜子前,再把杠铃和杠铃片搬到训练椅前,练习“臀推”(hip thrust)。这举动就此解锁了我可以在那里“摆阵”训练的契机,又像个连环效应般,一并解锁了“照镜子”检查姿势的想法。再到后来,我才从镜子里看见了自己。 从来不太在意镜子。即使开始健身以后,也极少像大部分健身者一样总是盯着镜子里的自己。 也许是羞赧于自己的其貌不扬,也许是自卑于稍微过重的身材。于是从跟着教练锻炼,到自主训练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才慢慢地发现:咦,镜子的用处挺大的。 于是我开始直视镜子,纠正打磨力量训练的动作;然后好好地看镜子里的自己,浑身汗湿,坐地上时候腰间赘肉跑了出来,手臂还是那么粗但硬挤的话好像有那么一丁点线条。练一半四顾无人赶紧对镜子照张相,健身结束以后再对着镜子照了张照片才假装无事离开。 就这样,我忽然看清楚了自己的模样。虽然很矮,虽然不美,虽然没有平坦小腹精瘦臂膀宽肩细腰浑圆翘臀,但,这就是我呀,是个很努力,用最笨的方式努力的自己呀。虽然没有严格控制饮食,但也已经不太吃零食和喝奶茶的自己;是那个喜欢练习硬拉(deadlift),并有时候觉得在阴盛阳衰的力量训练区里丝毫无惧、觉得自己超帅的自己。还是一个差点被用词绕晕自己的自己。 那日下班回家,妈妈兴致勃勃地和我说:我给你留了今天的报纸,你去看看。他们说现在健身教练课都满了。都是因为贾玲那套电影啊。你要继续练啊。 与过去自卑的自己和解 妈妈不明白我为什么要练得手掌变粗;不够150公分高的女生为何要尝试挑战冲硬拉重量。她陪我看过那出因导演兼女主减重50公斤而沸沸扬扬的电影《热辣滚烫》。觉得她很厉害。而我却记得有一幕,女主终于要上场打自己的第一场正式拳击赛,从休息室到拳击擂台之间的一段走廊,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那个过去的自己。虽然判若两人,但她对着那个过去的她,坚定地微笑着。就是这一段戏,当时电影院里的我哭得稀里哗啦,泣不成声。 也许我明白,那不仅仅是因为减肥,而是在镜子里,她与过去的自己和解。摆脱的不是那50公斤,而是曾经懦弱讨好别人的自己。在那段健身和学习拳击的过程中,她为的是替自己赢一次。她学习坚定自己的意志,和她应该说不的事情说不。 我依然意志不够坚定,没有坚韧的控制饮食的决心,于是也没有办法练成网红们玲珑浮凸的身材。可在这段以“年”来计算的健身历程里,我想我能体会杜乐莹的心情。那些汗水、那些疼痛,伴随的是很认真地正视“我”的需求的认知。在训练的时候,无论是力量训练还是有氧运动,我都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慢慢地与过去自卑的自己和解。只有在这些运动的时候,我掌控我的身体和多巴胺,不需要依赖他人也不需要他人的肯定。我自己装片,自己卸片,自己搬凳子,自己琢磨,自己训练。状态不好的时候暗自懊恼,力量训练有所突破的时候会激动得想哭,然后每次都大汗淋漓地疼痛地但也快乐地离开健身房。即使我依然只练习我从教练那里学习的动作,依然对许多器械感觉陌生,体脂依然超过30%。 但管他呢。至少在镜子里,我会自在地捏捏自己腰间的肉,举起自己的手臂假装有一点线条,然后毫不留情地讪笑。然而我不会认为自己无用,亦不必讨好任何人。我知道在那满是魔镜的健身房里,我学会了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即使那真的是以岁月换来的“魔镜效应”。
5月前
相信许多人在听到“内向”这个词时,脑中都会浮现诸如“孤僻”、“不善交际”、“不合群”之类的负面词汇。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外向的性格受到极大的推崇,或者说,许多人认为只有外向才是“正常且良好”的性格。我认为,这种思想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大众对内向者有太多的误解。 在展开讨论之前,我们必须先厘清外向者与内向者的定义。通常来说,外向者是享受与他人相处的人,内向者则是享受独处的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内向及外向的性格是由基因影响的,并且世界上有将近一半的人是内向者。搞清楚这两者的定义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讨论大众对内向者的一些迷思。 首先,内向并不等同于害怕与人交流或当众发言。我念中学时,身边就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同学能在小组呈现上对着全班同学侃侃而谈,并且其口条不输任何外向者。内向者只是没兴趣进行过多的社交,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害怕与他人社交。害怕社交的人面临的可能是自卑、社交恐惧症等问题,但并非所有内向者都有这种问题。外向者中也有人有社交恐惧症。一些内向者热衷在社交媒体上给自己贴上“害怕社交”的标签,并将此标签归咎于自己的内向性格,这不仅是一种自我矮化,还会大大地加深大众对内向者的偏见。社交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这完全无关内向或外向。 学习接纳自己的性格 其次,内向并不等同于难以在这个社会上获得成功。纵观各个领域,我们能发现其中一些佼佼者都是内向者,例如比尔·盖兹、马克·扎克伯格、J·K·罗琳、奥巴马等等。事实上,长时间的独处使内向者更常沉思,也因此更常在脑中涌现创意。不少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内向者所创作的。内向者和外向者由于性格原因,处事方式或许有所不同,但两者都有机会以自己的方式在擅长的领域取得成功。 写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内向者从小到大接收到的偏见实在是太多、太多。我认识的许多内向者,包括我自己,都曾经自我怀疑,试图改变自己的性格。可是,这个世界上不该只允许一种性格的存在,无论内向或外向,都有其可爱之处。强迫内向者变得外向、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并不会让内向者生活得更好,而是只会让内向者更加厌恶自己的性格,仿佛在逼一条鱼长出四肢来爬树。父母与教育界应该从小指导孩子接纳自己的性格,并找出自己的性格优势。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包容每一种性格,只要这种性格不会伤害他人。我希望,有一天当人们提到“内向”二字时,不会下意识认为这种性格是差劲的,如此,内向者便能自在地生活。
7月前
1年前
2年前
和先生确认恋爱关系后,我们第一次出游日本。当时小姑给了我一些日币,托我在日本买某牌子的保温杯。 当时和先生两人都没什么钱,算是穷游日本,每一顿饭都在便利店解决。但日本就是这样一个衣食住行都很人性化的国家,便当零食选择繁多,即使餐餐都吃便利店,我们还是很尽兴。 我是一个受人所托就心心念念要完成任务的人,所以第二天就买了小姑要的保温杯。无奈我这人也粗心大意,在搭地铁回民宿的旅途中把手信落在车厢里了。 我非常恐慌,担心受到指责和埋怨,问当时还是男友的先生怎么办,他却毫不在意,说:“丢了就丢了,跟姐姐说一声就行了,也不必多花钱再买一个。” 对于他的如此反应,我是很震惊的。因我从小就在一个高压的原生家庭长大,我犯的错再小,都能受到来自母亲严厉的指责和往后几天的唠叨轰炸。她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你连这个都做不好,将来怎么做大事?” 不得不说,有这样的母亲,导致我成了一个极度害怕犯错的人,即使犯的错不算什么,都能让我成为惊弓之鸟。这样有好有坏,好的,就是让我变得凡事小心翼翼,无论做什么都要检查几遍;坏的,则是变得过度敏感,容易自卑,觉得自己真的不如别人。 如果和我一起旅游的是母亲,她要是见我把受嘱托的手信搞丢了,肯定又会用最极端的字眼指责埋怨我,然后当晚甚至在接下来的几天,大家都会闹得很不愉快。 可当我准备好要接受指责和埋怨时,先生的轻松回应让我在震惊之余也非常感动。当时我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会有这样一个不会把你的错误放大的人。原来这个世界上,会有这样一个人,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不会指责抱怨,反而会鼓励你不要回头,也无需自责,继续往前进即可。 开始认识到世界美好 这对长期受到原生家庭负面影响的我来说,可谓是照进了一线曙光,开始认识到这世界美好的一面。 后来我才发现,不只是先生有这么好的人品,他的家人也是如此,凡事不计较、宽容厚道。能找到这样的家庭,实属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气,若不好好珍惜,就是我的损失了。 如今和先生已经结婚几年,有一个可爱的女宝。他一如既往地宽容厚道,我们没有吵过架,有矛盾也是他谦让我更多。我感恩遇到他,遇到一个好婆家,内心那个极度敏感容易自卑的小女孩也逐渐被治愈,这就是双向奔赴的健康的感情吧!
2年前
2年前
有些事,看似渺小,但足以影响一生。它们破碎地发生在几十年前的某个早上或中午,它们发生时我能一笑了之,故而我坚信它们“渺小”。但不知哪一天,当我追寻着记忆的脚步,细细重看那一段段的历史,却蓦然发现自己原来一直被捆绑在那一段记忆里。破碎且渺小的记忆凝聚成巨大困境,在这困境中,我悄悄流逝了青葱岁月。 我从小就对自己的外貌有清晰的认知。我并不漂亮。 我长得黑,微胖。我爸爸笑说因为我妈怀孕时喝太多美禄,褐色素积累才成就我一身“黑皮”。幼儿园的我并不在意。《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的沸羊羊有一身古铜色的皮肤,那是健康的象征。四舍五入,我便是健康的。我还是得到很多的爱,大家还是很疼我,我从来都很幸福。 小学时候在住家附近补习。补习老师是个白白净净的女生,笑起来眼睛会变成月牙形。我记得那天,天很晴。我应该8岁。老师家忽然来了一个男人,在门口和老师聊了几句。他转身离开之际,忽然指着朋友。这是不是你的女儿呀,长得一样白,好看。一个女孩半躲在老师的身后,她听见老师银铃般的笑,也看见阳光从屋外照射进来,在地上铺洒光辉。那光辉笼罩的地方有所有人,可是就是没有我。 那年10岁,第一次上地方研究课。老师长得就像精致的瓷娃娃,声音柔和地讲着沉闷的课。她忽的停住了讲课,在全班14位同学的脸上打转,然后以赞赏的目光开始点名。点名不是查勤,只是选美似的“挖掘”肤色白又好看的学生。她的目光一圈圈的流连,我清楚看见瓷娃娃老师的目光对上了我,也许只一秒,她撇开了脸。那一瞬,我该怎么反应,我至今也不能想透。 终于有一天,也许还是晴天,也许只是一个寂寞黑夜,所有的委屈像火山喷发似炸裂。我想起无数次的扮公主游戏,只能故作不在意又潇洒地说不喜欢白雪公主,然后把这个角色退让给其他人;出演学校改编版《白雪公主》的话剧,被分配的角色是女佣,故作大方的接受;妈妈说幼儿园老师说我好像黑猩猩,我曾以为那老师最疼我;亲戚笑我只能做自己最爱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里的暖羊羊,而不是梦想着的美羊羊;同桌的男同学对我说你一家都好胖…… 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美丽 于是这一天,这孩子开始厌恶所有美丽的童话,因为童话中的公主都是好看的,不是这个又黑又胖的自己。这个渴望有漂亮裙子的孩子,再不看裙子一眼。她抗拒拍照,尤其站在漂亮的好友身边,只会觉得自己越发土气。她甚至怀疑过自己是不是个女生,因为班上的女生都又白又瘦,所以当老师将一红一蓝的彩带放在她和另一女孩面前让她们选择时,即便她再喜欢红彩带,她都相信并且努力劝服自己选择蓝色的。只因红色该是小女孩的颜色。 自卑的种子开始发芽,又随着年月增长扎根。我从来不恨裙子、相机、色彩、同学或老师,只是越发觉得自己配不上所有漂亮的东西。当我的样子配不上他们对我的期待;当样貌变成了拥抱喜爱事物的条件;当每一个玩笑的终点是一道道伤疤……这一切的罪恶,该由谁去承担? 中五那年患上了厌食症,1米65的身高和34公斤的体重,让我以为有了拥抱世界的权利——可以穿裙子,可以拍照,可以无所顾虑……可是没力气了。家里的阶梯跨不上去,日常走路跌跌撞撞。身上突出的骨髓,被他们说长得好像妖怪。每一个夜里,有无数把声音在梦中提醒所有的罪恶。这女孩哭了,因为这世界好像真的对她有点残忍。 我用了两年周旋于各种药物和心理精神科之间。时至今日,也总有一刻会漠然地思考:我真的释怀了吗?看见大街上热闹的人,我难道不羡慕他们的自在?我可以很肯定地说没有。我依然悲伤于每一个快乐的灵魂,只因那是我达不到的高度。人们总给自己设下太多的规范。这些束缚长年累月捆住一个个灵魂,附赠无数痛苦。 那天中文课念的是〈我与地坛〉。我一字字地在房间里念,略带哽咽,念到了那一句:“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眼泪默默划过脸颊,最后泣不成声。你看这世上,原来有人懂你的感受。 世界因为存在黑,所以也必然有白,这中间又有灰色地带。可你说黑就错了吗?黑不是罪恶,不是衬托,不是累赘。——我遽然看见了存在的价值,存在的必要,和活下去并美丽的勇气。 所以请你一定相信,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美丽。在一片混沌中,它还要孤立绽放。
3年前
3年前
主持人: 您好。 最近我和朋友一起开了一间补习中心。 合伙的朋友就建议我用校长这名称在名片上,我非常犹豫。 我总是觉得自己不配这个名称,觉得自己不够经验和资格当校长。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不够好,很多方面都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像别人一样达到卓越的表现。 我还在犹豫是不是应该接受校长这个职位。 主持人,你有什么看法呢? 我也发觉到“觉得自己差,自己不够好”是我一直以来内心的声音,我是不是有问题呢? 这个感觉一直让我觉得自卑以及不敢接受挑战。你有什么建议吗? 不够好的女人 上 认真评估自己 别低估自身价值  不够好的女人: 您好。 谢谢你的来信与信任。从来信中可以感受到你的犹豫与不安。特别是那种担心自己不够好而不能胜任校长职分的担忧与不安,我也更深的感受到你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不满意与不足,甚至不能接纳自己,这也导致你不敢接受新的挑战,因为总觉得自己不配。 让我告诉你,我在博士班的一个故事,这是我在讲女性课题常常都会讲的故事,希望给你另一个角度与体会。 当我第一天上课的时候,教授就给我们一个活动,就是每个人互相称呼彼此“博士”。我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我们这些博士班的新女生腼腆、不好意思、说不出口、尴尬地笑……总之就是那种不自在。 活动完毕,教授叫我们分享感觉,几乎所有女生都说,觉得自己不配、没有资格、这帽子太大等等。这些感受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也是你内心的声音? 我想要表达的是,其实你不孤单,这是一般女性常面对的课题。 活动之后,教授语重心长地叮咛,“请你们毕业后,务必用‘博士’这称呼,因为你们已经通过严谨的学术训练,是配得起这称号的。虽然你们还是会觉得不配、尴尬,但请克服这些感觉,逼自己接受这称呼并习惯这称呼,成为其他女性的榜样。” 多数女性低自尊 在研究女性议题,其中一个最普遍的议题就是自我形象与自尊的课题。 你会很惊讶的发现,全世界的女性,不论国籍、民族,多数都面对低自我形象与低自尊的课题,就是认为自己不够好、不配。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你并不孤单”。很多的因素造成,社会坏境、文化、教育、个人的特质、原生家庭等等。 一般女性看及评估自己都是低于自己实际的能力与情况。 意思就是说,多数女性都没有很好的发挥她100分的能力,因为她以为自己只有60分或更低。当然,当我说一般的时候,是有一些例外,但准确性至少75%。 别让内在声音阻碍成长 了解了这个角度,希望你可以再次认真的评估自己,我是不是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至于内心的声音,“我不够好!”是不是因为从小到大身边,家人的声音、自己的体会内化成你的核心信念。 这个声音就成为你这个人的信念。听起来这“觉得自己差、自己不够好”的信念是不合乎理性的,是你要对付的一个内在的声音,因为这个声音拦阻了你生命的成长。 接受不完美 挑战成长 另外一个角度,你是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呢?你是不有很强的信念你必须要完美,不可以犯错呢?完美主义是许多压力及精神疾病的来源。 没有人是完美的。人生之所以精彩及有趣就是因为我们不完美,所以总有不断进步的空间与挑战,这也是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及趣味。 如果人生已经没有了成长的空间,那又是一个怎样的乏味情景呢?我要表达的是,你应该发挥100分的能力接受校长的挑战,而不是60分。但同时,你还是可以不断的成长、上课、学习、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让自己的能力不断成长,还可以进步达到120、130分等等。 有了这样的了解,如果你还是觉得没有办法接受校长这个称呼,欢迎你寻求辅导的帮助。 主持人敬上 ■小启: 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不愉快;人生的道路上,偶尔会跌倒、甚至受伤。《让心亮起来》愿意听你的细诉,并安排辅导机构为你排忧解难。 读者无论在亲子、生活、学习、职场、家庭、爱情、友情、感情、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困扰或感到迷惑,都欢迎写信来交流,寻求心灵咨询。 不过,《让心亮起来》并不是一个来函必答,有求必应的专栏。主答机构有绝对权力拒绝答复不宜在报上讨论的议题,或是性质类似的问题。希望读者予以谅解。 来函请寄: 《让心亮起来》负责人 12, Jalan Maju, Taman Maju Jaya, 80400 J.B. Johor. 或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博爱辅导中心新山分会 地址:02-45, Jalan Masai Jaya 1, Masai 81750 Johor Bahru, Johor 脸书:新山博爱 电邮:[email protected] 电话:016-275 9195 工作时间: 星期二至星期六(9.00am-5.30pm ) 服务收费:半津贴制 如有任何疑问, 欢迎您拨打 016-275 9195
3年前
这本由意大利绘本作家大卫卡利和松加.布加伊娃合作的绘本,书腰上写着──“一本让孩子摆脱恐惧与自卑,建立自信的绘本!作者用轻松幽默的故事,教孩子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直面成长中的种种考验。” 我们也许都不是从一开始,就那么喜欢自己的;小时候,同学给我取过一个花名:“矮肥肥”,那便是长得胖嘟嘟的我。一年级时摄影师到学校来给我们拍照,浏海梳平夹上的齐耳短发、单眼皮、扁鼻子、胖脸颊,五官不别致,称不上可爱,离“美人胚子”也就更远了。 上了中学,每个年级都有男生追捧的“女神”,好看的女生身边总有蜂蝶围绕,但若你问我,当时我嫉妒自卑吗?其实也不。住在乡下,观察大自然也就知道,玫瑰花鲜艳夺目但它有刺,凤仙花不夺目但它小巧可爱,大红花俗气的长满每个转角处,但它是国花……观察了就知道,“各花入各眼”,“各有长短”,上天其实在这件事上还算蛮公平的。 花要美,时候到了,就要尽情绽放!它不必思量赏花人会如何看自己,只要不辜负花期,也就不负生命来世间这一趟!我家3个小瓜都矮小,所以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我总给他们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打打强心针:“你若是稻穗,不急,也不必硬要长得如天高。” 近日跟友人聊起,他身边就有位对自己很不自信的少年。少年觉得自己外表既不帅气,性格也不阳光,所以总独来独往,没什么朋友,内心也会对不信任的人自动封闭。谈话以后,这事一直让我挂在心上,很想告诉男孩,你一定能找到开始欣赏自己的关键点,后来就想起了绘本《大鲸鱼玛丽莲》。 [vip_content_start] 这本由意大利绘本作家大卫卡利和松加.布加伊娃合作的绘本,书腰上写着──“一本让孩子摆脱恐惧与自卑,建立自信的绘本!作者用轻松幽默的故事,教孩子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直面成长中的种种考验。” 我想有机会得让这位少年读读这本绘本,这本入围2010年法国童书“不朽奖”及“儿童休闲文学奖”的绘本,他或许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或许只要他能拾掇起这一句“我们的想法会决定我们变成什么样的人”,他的成长或许将会开始有细微的不同,内心会有新变化,相由心生,从此就帅气起来了! 《大鲸鱼玛丽莲》 游泳课。玛丽莲换好泳衣,走进淋浴间,但水太冷了,她缩起来,再走到7号泳道旁。嗯,我想我大概理解,对我们这些对自己的身材总不自信的女生来说,穿泳衣是多么大的挑战(这是在自爆其短啊),所以有时候我们并不喜欢游泳。 玛丽莲跳下水时,溅起巨大的水花,同学会在一旁叫起来:“玛丽莲,大鲸鱼!” 我想我也会像玛莉莲,上游泳课的话一定会排在最后。 小禹每每看到这里,都会笑说:“马麻,你就是玛丽莲!”我说是啊!所以我能明白,为何无论是自由泳、仰泳、蛙泳还是蝶泳,她统统都不喜欢,因为不管什么动作,都会引发“海啸”然后同学们又会开始喊:“大鲸鱼!” 我问小禹,如果人家说你小只,喊你小老鼠,你会伤心吗?他摇头:“不会!因为我真的小只。小老鼠很可爱啊!”这就对了!但这对面对语言嘲讽的很多玛丽莲来说,确实会感觉沮丧。 这时,教练叫住了玛丽莲:“怎么啦?你不喜欢游泳课吗?你游得很好啊!”玛丽莲马上说:“不好!我太重了!”教练说:“是你觉得自己重。”什么意思啊?“你觉得自己怎么样,你就会怎么样。觉得自己轻,你就能游得很好。想想看,鸟和鱼会觉得自己重吗?试一试吧!” 这段对话,是整个故事的重点。教练不只是教游泳技术啊!他观察洞悉了这位小学员的心事,戮破盲点,打开了一扇心窗。 果然,当玛丽莲开始照着教练的方法尝试,冰冷的让她害怕的水好像不那么冷了;天黑后回家路上遇到的坏蛋,也在她想像自己是巨人后被盯回去了;躺在床上准备睡觉时,想像自己是一只刺猬,钻进树洞里准备冬眠,很快就睡着了;打针时想像自己是雕像;吃红萝卜时想像自己是兔子;想像自己是光芒四射的太阳…… 那天又到了游泳课,轮到她跳水时,玛丽莲把自己想成火箭,直落水面,没有水花!于是有同学挑战她从最高的跳水台跳下来。玛丽莲知道,大家都认为她不会有足够的勇气跳下来。于是,她走上跳台,她就觉得自己就是鲸鱼! 鲸鱼要回到水里了!了不起的大鲸鱼! 读到最后,我们都好高兴,玛丽莲终于克服内心的恐惧,终于找到方法应对同学的嘲笑,终于喜欢和接纳自己!这好像给了我们什么新的启示。人生路上,别说是小孩和青少年,大人也要在每一天张开眼睛后,面对各种不同迎面而来的挑战,其中一项便是“他人的眼光”! 我们常把流行词“爱自己”挂嘴边,但如何爱,方不为自我放纵,如何爱才不参杂他人的主观评价,如何将他人的嘲讽自动蔽屏,有时我们还真不得其法。感谢作者大卫卡利给读者们提点了“心理暗示”这积极的方法。 能常阅读这类绘本的孩子,心理建设大概要稳健一些,同理心要多一些,能从反面教材学会不语言霸凌他人。他们会知道,一时贪玩为他人取下的花名,可能就建树别人一辈子抹不去的自卑感,带著走的心里阴影! 而想要改变消极阴郁内心,从来不是改变外表或是改变他人的眼光和语言,是改变想法,发挥强大想像力去改变看事情的角度啊!亲爱的,好希望你也能读到这本书! 《大鲸鱼玛丽莲》 绘者:松加.布加伊娃(Sonja Bougaeva) 作者:大卫.卡利Davide Cali 译者:孙敏 义大利的绘本作家大卫‧卡利1972年生于瑞士。他是作家、漫画家、也撰写剧本、参与舞台剧。他喜欢烹饪、电影和摇滚乐。2005年他与法国插画家沙基‧布勒奇创作的绘本《我等待…》,夺下法国绘本界的大奖──巴欧巴童书奖。他创作的绘本还包括有《无敌铁妈妈》、《量身订做的爸爸》 《我等待…》、《敌人》、《我喜欢亲你》等,都具有独特的“法式幽默”。 松加.布加伊娃(Sonja Bougaeva) 1975年出生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大学在艺术学院学习绘画。毕业后在电影制片厂担任卡通动画设计师,至此居住在德国汉堡。1998年出版第一部作品《游客》(The Visitor)。作品曾入围“德国儿童及青少年图书奖”。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