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蒙面暫記

瓊瑤離世,身邊不少親友深受觸動,卻因避諱而不願多談。巧的是,兩部探討生死的電影同年上映,先有港片《破.地獄》,後有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的《隔壁的房間》。於是,藉助虛構作品,不能談的話題也能繞個圈談。就像“隔壁房間”的隱喻,有些事情無法直視,那就換個角度,換個空間。 兩部片都向死而生。大限在前,人才能為自己的人生下定義,理清糾葛的人際關係。《隔壁的房間》的主角瑪莎,為維護生命最後的尊嚴而選擇安樂死,更增添了一層道德叩問——人是否擁有決定自己生死的權利。 虛構的瑪莎與現實的瓊瑤,天差地遠的兩個人物,在死亡面前又何其相似。 未曾料到,大數據演算法似乎窺知了我近日所思,唯恐我心情過於肅穆哀傷,而頻頻推送一部紀錄片。片名直白而粗暴:DON’T DIE(《長生不死》) 主角Bryan Johnson,矽谷科技新貴,年少創業有成,公司賣出後坐擁鉅額財富。如此人生勝利組,夫復何求?換作是我,早已躺平不幹。但超級富豪的眼界就是不一樣。他立志追求長生不老、青春永駐之法,並且逐步發展出一套獨特的科技養生術,從最基礎的飲食、運動,到聞所未聞的營養補給,再到匪夷所思的血漿注射、基因治療,都包含其中。創業燒錢燒習慣了,養生也要燒。這套方法,每年得耗資兩百萬美元。 我不禁想到,人類為求永生曾做過多少蠢事:吞丹砂、修秘術、尋訪神泉仙島。有錢了不只任性,還怕死。自古以來,人們總愛把當時的尖端技術生搬硬套在長生術上,但往往沒有好下場。古時,許多帝王因水銀中毒而瘋癲,近代,則有冷凍身體以待復甦的人——他們萬沒想到,冷凍公司竟會破產。冷凍櫃斷電了,那些收拾殘局的清潔工,每位都經歷了一場精神浩劫。 人類將於2030年實現永生 這種嘲笑自是後見之明:他們確實失敗了。可是,如果,萬一,成功了呢? 現今科技與過往不可同日而語。作為科技人,Bryan的養生法嚴守科學原則,且有專業醫療團隊作支援。他每日進行一堆生理檢測,各項指數鉅細靡遺,幾乎掌控每一個細胞的狀態。如果試藥換藥,更得密切追蹤指數變化。所有數據像開源碼那樣公諸於眾,任人檢視、複製。結果證明,這套方法確有逆齡之效:他的生理年齡比實際年輕二十餘歲。 這算不算逆天而行?跟瑪莎一樣,Bryan也遭受不少道德質疑。 瑪莎因選擇“死”而被質疑,他因追求“生”而被非議。弔詭的是,批評者大概屬於同一群人。 而矽谷的逆天者不只他一人。著名科學家兼未來學家、谷歌顧問Ray Kurzweil也是“科技養生”的奉行者。他甚至樂觀預言,人類將於2030年實現永生。這也許並不瘋狂:如今我們對宏觀與微觀世界的掌控能力是前所未見的, AI也勢將加速基因學和分子醫學的突破。這預言,搞不好能實現。 但實現了又如何?此等技術大概只有富豪負擔得起。即使普及,地球承載得了只增不減的人口嗎?這時馬斯克怕會跳出來說:來,一起移民火星吧。 屆時,人們會不會對瑪莎說:“只要再多等幾年,你就不用死了”。整部意蘊深遠的電影,其美學與內涵,輕易被抹消。而許冠文飾演的喃嘸佬,無地獄可破,終將失業。大限無限遠,人們緊抱著彼此的恩怨情仇,再無機會放低。
5天前
去年世人不是談論AI,就是那一億六合彩。幸好中途殺出一個量子運算晶片“垂柳”Willow,讓人耳目一新。垂柳是谷歌的傑作,可在5分鐘內完成傳統電腦需耗時10^25年的演算。新聞一出,即讓無數腦袋當機:1後面跟著25個0,是什麼概念啊? 深究,才知道垂柳最了不起的不是多少個0的演算力,而是把量子演算的誤差率大幅降低,證實了大規模演算是可行的,等同亮了個大綠燈,讓研發員與投資者踩盡油門,加倍投入這項尖端科技。也許這樣的硬知識味如嚼蠟,所以反在新聞稿中退居次要了。流量為王,即使改變世界的偉大發明,也務必先下個好標題,編個好故事,否則,受眾“蛤?”一聲,眼球和資源就轉向別處了。 然而,谷歌編的這故事,真正的戲肉在這段話:“量子計算是在多個平行宇宙中發生的,與David Deutsch提出的多重宇宙預測相符。” 多重宇宙、平行時空。換作5年前,拋出這種字眼,恐怕也是得個“蛤”字。但經《漫威系列》《媽的多重宇宙》等好萊塢電影推波助瀾,這概念已從高端物理進入主流意識,如今用來炒新聞,時機拿捏得恰好。 這番炒作,實在高明。可是,並非每個人都買單。 首先不買單的,是那些固執的物理學家。對他們而言,平行宇宙只是一個假說,是對量子疊加態的一種詮釋,不僅未經證實,還帶幾分荒謬。著名的思想試驗“薛丁格的貓”就是一例。 想像一個盒子,關著一隻貓。盒內有機關,若探測到原子衰變,就釋放毒氣,把貓殺死。根據量子力學,在觀察發生之前,原子同時處於“衰變”與“未衰變”的疊加態。這種效應放大,盒內就同時存在兩種狀態:有毒氣、沒毒氣。貓,一分為二,亦生亦死。 這試驗除了告訴我們,薛丁格有多討厭貓,也以其荒謬來反襯量子力學的不完整,尚待補足。薛丁格沒料到,竟有一批科學家,認為真相就是如此:不僅貓一分為二了,連帶宇宙也一分為二,一分再分,直至無盡。從宇宙大爆炸至今,已裂變出多少個平行時空呢?物理學家Sean Carroll計算過,是2 ^ (10 ^112 ) 。 多重宇宙是最糟糕的橋段 雖說多重宇宙作為理論,也算有根有據,並非如電影般天馬行空,但它有個罩門:平行時空之間是不能相互影響的,沒有人能驗證它們是否存在,既無法證實,也無從證偽,完全違背科學精神。反對者如Paul Davies甚至撂重話:簡直與迷信無異。 可想而知,當谷歌把它說得宛如事實,要招惹多少白眼了。我雖非科學家,也頗不以為然,但理由不同——我所糾結的是,這故事說得好不好? 對一個寫小說的人來說,多重宇宙實在是最糟糕的橋段。它讓人輕易死而復生,錯誤自動被修正,所有後果變得無足輕重,情感也變得廉價。看看漫威推出多重宇宙系列之後,表現多差勁就知道了。即使叫好叫座如《媽的多重宇宙》,也像某種安慰劑:如果你覺得人生很糟,那只是因為你生在錯的平行時空。看,隔壁那個你,活得多光鮮。而現實不如電影,你不可能像丹斯里拿督斯里楊那樣,能向其他時空借取資源,輕鬆解鎖新技能,扭轉命運。 如果你還不理解我的不忿,這麼說吧:1後面跟著25個0,是什麼概念?就是,去年那個獎金1億的六合彩,中個一百萬億次。一百萬億,在更匪夷所思的2 ^ (10 ^112 ) 當中,也不過滄海一粟。在無量數的平行宇宙裡,輕易便有一百萬億個我,中了六合彩。可眼下這個我,偏偏不在一百萬億當中。而他們甚至連一塊錢也無法借我。 【編輯臺】把故事說好/靖芬 今天的【星雲】又迎來一位新作者——詩人、科幻小說作者周若濤。這第一篇專欄,讀至最後讓我忍不住哈哈大笑。事因前面他花了那麼多筆墨佈局,一連拋出好幾個抽象的概念,就在讀得快要走神的時候卻筆鋒一轉,局勢便忽然柳暗花明又一村起來。所謂的又一村指的也不是什麼“終於讀明白”,而是猝不及防地讀到了“他寫的這事原來也與我相關”。(你敢說你沒有過TOTO夢?) 不過高明的作者寫文章的目的從來不會止於耍寶或拋哏,不會使出渾身解數只為了抖出最後的高潮,等你笑完、感嘆完回頭一看,前面那些巧妙的結構與鋪陳也會是很重要的、無法抽調或刪除的觀點。觀點是一個作者想要告訴你的話。把觀點說好,和把故事講好,我覺得需要的技藝是一樣的。一個會去思考與關注“如何把故事講好”的作者,自然會在意你這讀者的存在。而把你放心上的最直接表現之一,恐怕便是總會讓內容與你相關。這樣寫就的文章多半會好看。 所以,繼續期待下去吧。【蒙面暫記】會是既有觀點又有趣的專欄。
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