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蔬食煮意

“食物和人文文化都很贴近,不仅音乐、艺术或电影才能象征文化的传承和表达,食物也一样有代表性。” 已投身素食餐饮业7年的本地音乐制作人刘智勤(Ken Lau),把Nusantara传统南岛民族生活的地理文化区域美食收入菜单内,以蔬食形貌呈现。 “不仅是一餐素食,在选项中能吃到马来半岛一些文化的遗产,包括Nasi Lemak很多人在卖,我会寻找比较以前的老味道,在没有用味精、素料和无肉的情况下准备。” 报道:黄妙仪摄影:蔡添华 吃素超过15年的他说:“其实以前吃素,最害怕要想今天吃什么和去哪里吃?来来去去味道都一样,因为素食几乎用一样品牌的素料和酱油,食物大致上也是一样的味道。我常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一天要经营素食馆,我想要什么,不要什么。” 靠着味蕾记忆和好酱油为素食赋予更佳的风味, Soul Kitchen的酱料都是自行研发和调配,其中老字号的酱油和麻油,则不可取代。 [vip_content_start]  “80年的老酱油厂,到现在还是坚持传统酿制法,晒酱油需要很多时间和工序。虽然化学的方式可以缩短制作时间,但是这样酱油就多了加工的味道,少了古早味,所以我坚持用自己习惯的老厂牌。” 蔬食的亚三叻沙、婆婆家传香醋(猪脚醋)、福建面和姜蛋面线是他们最受欢迎食物,往往让食用者忘了这是素食,其中风味浓郁的亚三叻沙采用大量的海底植物,如:昆布、海带和海藻,做出了来自海洋的鲜味。 融入中医学,让料理更滋补 除了风味,中医学说的的食物阴阳平衡,寒凉与温热,也在食谱的考量范围。由于受到父亲的影响,刘智勤从小喜欢看中药书籍,因此在食材上也会特别注意,尤其是姜蛋面线和家传香醋都是蔬食者的滋补料理。 “黑豆、黑木耳、姜、蛋、生菜、猴头菇,还有双料添丁醋。这是坐月妇女补身,产生热能的食材,可补充身体的元气,采用文冬姜的好味道。” “姜蛋面线用麻油和文冬姜熬成浓汤,但不至于爆炒成坐月子吃的程度,它主要是可以达到祛风效果,吃了身体感觉暖和,符合我们有温度和个性的素食。” 他分享纯植食谱窍门说,要熬清甜的高汤,可用沙葛、黄豆,甚至菜头一起煮,想增添风味,可自行研磨,或采用市售的香菇粉,最后才加入酱油和少许的盐,就能调出鲜甜的滋味。 “如何让厨师信服你,就要能够精确的指出不足的地方,提供正确方式。”未受过专业厨艺训练的他认为,自学、观察、学习和聆听实践,就是经验的累积,他像以前当音乐制作人般挑剔,要把素材做得最好。 纯植料理的美味背后,独具匠心,使用了最贵的家用传统麻油和酱油,还非要选用来自家乡直凉的新鲜无碱水面条,才能炒出好吃的福建面。  “锅气要足,文武火并用。大火炒了,再焖煮至面条收汁,一定会比较耗时。” 刘智勤是位随缘的蛋奶素食者,他说:“厨师煮了蛋,我会吃,但不会刻意要求,也不会去快餐店抗议,他们没卖素食。慈心不杀生就是我吃素的最基本理由。” 创业开素食Cafe,改变大众对蔬食的成见 刘智勤当初投入素食领域,是要推广和打破人们对素食的刻板印象,结合了咖啡馆形式经营,后来涌现很多素食Cafe。“面对更多竞争,但对我来说是好事,有更多的选择,也是蔬食者的福音。” 如今面对疫情严峻的考验,让不少素食店和摊位纷纷倒下,原本去年要入驻两家主要商场设分店的他,在店面装修工程开启后,面对行动管指令,最终为了减少亏损忍痛放弃。 “如今我们每个月都面对亏损,尤其MCO1.0熬过去,2.0生意飙升得比疫情前好,3.0就受到很严重的挫败,大家对出外用餐还不是那么放心。” 他察觉,疫情期间蔬食者有增加趋势,大家开始关注健康,也以吃一餐素,可以延缓全球暖化而行动。 “其实我国的素食发展得很早,就亚洲而言,是第二个开始发展的国家。综合多元素食人口的族群,食物的选项是最多的。” 漫长的疫情影响了素食店的发展,也激发了他将业务,往线上发展的决定,让蔬食者不受地域影响,一样可以享受美食,也打算开设纯素便利店,解决市场痛点,主打营养餐盒和轻食,把蔬食推到更广的年龄层,尤其是喜欢零食和尝试新颖食物的年轻人。 热爱咖啡的他,当初结合咖啡馆形式经营素食,消除了过去人们将素食与宗教相提并论的观感,也改变了大家对素食就有斋味的陈见,以新颖和平易近人的方式推广蔬食。 “素食是我对生活的一种选择,我尊重别人,朋友也尊重我,我并不会觉得自己吃素人格,就比较高尚和清高。” 营养师教你怎样健康吃素 “素食在营养健康上会有很多优势,因为少吃肉类就能减少胆固醇和反式脂肪之类的问题。不过也要注意,不能单单只靠吃素食就觉得健康,有些素食为了模仿肉类的味道和口感,高油、高盐、高糖。如果盲目的吃,其实也是很难达到健康,所以要选择健康素食。 营养师刘可琦指出,一般胆固醇过高,或者是有心脏疾病患者会被建议素食,或是饮食中减少肉类,尤其是红肉。 高尿酸人群,会因为疾病而不能摄取某些肉类或蔬菜,比如:痛风的人避免吃吃嘌呤(Purine)较高的食物,豆类、菠菜、芦笋、香菇和发酵食物。 “他们透过吃素,能避免摄取动物内脏或红肉,还有海鲜类的机会,但要注意豆类的摄取,豆浆尽量少喝,一些花生、核桃或者坚果,嘌呤的含量也会较高。 “如有肾脏问题,则不建议食用高钾(Potassium)和高油脂的食物,像是牛油果和香蕉都不建议吃,还有杨桃,因为钾和草酸盐(oxalate)偏高,肾脏功能不好的人士应避免摄取。” 关注天然食物营养的她认为,马来西亚的食物很好吃,也相对有些美食较不健康,毫无节制的摄取,会逐渐导致人们的身体出现疾病,需要服食药物。 “我觉得通过健康饮食,防止这些疾病,或者减少疾病的几率,就不必经历吃药维持健康的步骤。” 缺维他命B12,可从菌类补充 另外,关于素食者最容易缺乏维他命 B12,主要是因为人体不能合成这种维生素,只能通过食物中摄取,但它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动物性食品,因此素食者,比较容易有维他命 B12不足的问题,而纯素食者,更容易有缺乏B12的危机。 “纯素食者的B12替代方案,可以从菌类获得,像各种菇类,海苔类,例如:紫菜,还有五谷类中可轻易摄取。” 疲劳、食欲不振、口腔问题和健忘都是缺乏维他命 B12的常见症状,她也建议素食者多关注蛋白质、钙质和铁质的摄取,选吃植物性的替代方案。 “较难获得钙质的纯素食者可食用椰菜花,羽衣甘蓝,豆类,或日本毛豆和羊角豆,这些都比较高钙的食物。” 铁质可透过菠菜、黑芝麻摄取,还有红色类的蔬菜如:甜菜根都含有丰富铁质,还有许多来自植物的omega-3脂肪酸,可以让纯素食者、不吃海鲜或不经常补充的人选择。 “果仁、豆类当中比较多,比如:毛豆,红豆或黑豆,还有亚麻籽(flaxseed)和鼠尾草籽(Chia seed)都含有较高的omega 3。 食材搭配得宜,营养才能均衡 刘可琦认为在素食中,不难获得均衡的营养,只要多注意食材的搭配即可。 她以大卫的纯植印度豆咖哩为例:“豆类有很高的蛋白质,萝卜含有维他命 A可补充素食者所需要的营养,而且蔬菜较多,不只集中在碳水化合物,整体而言是营养较高,较均衡的餐点。” 刘智勤的婆婆家传香醋食材,也让她觉得配搭得宜,因为香菇含有B12,黑豆有蛋白质和铁质。姜也是众所周知的好食物,中医认为可以驱寒,西医也认为姜含有很高抗炎效用,对关节痛的人士也有帮助。 “若要吃得比较健康,或者健康减肥,吃素会是个较好的方案。”
3年前
空气中洋溢着熟悉的印度香料的芬芳,胡芦巴(fenugreek)、八角茴香和肉桂棒,在热油中释放香气。 “身为厨师我从来不介意教人,或把食谱公开分享,让更多人学习,工作时也会传授自己的功夫给新进厨师,这样他们才能取代我的岗位,我又能再学其他的知识,尝试其他的岗位。” 说着,盛在中式饭碗的辣椒干、咖喱叶、洋葱、大蒜,陆续进入锅子拌炒,眼前这位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四语厨师卡迪文Kalidevan Murugaya,也就是在社交媒体上大受欢迎的素食厨师Chef Dave。 他拥有10年的掌厨经验,在去年1月1日由荤转素,成为纯素食者和纯素厨师,在疫情中身为邮轮厨师的他经历失业,也另辟蹊径开启了自己的社交媒体频道与成立纯素餐点厨房。 报道:黄妙仪摄影:谭湘璇 “我觉得没有印度人会不喜欢吃Dhal,它是一种Comfort Food(舒心食物),家庭化的食物,每个会煮饭的印度人都会煮的菜,但大家用的香料也许会不一样。” 在访问开始前,他正准备着印度豆咖哩(Kuah Dhal)这是一道普遍的印度素食料理,在印度餐厅或路边摊都能找到,对纯素者而言,只要确定里头没有ghee(印度的澄清奶油)成分就能食用。 [vip_content_start] 张罗好厨房的食物,Chef Dave大卫的故事在客厅正式登场,点缀客厅的是牡丹花,餐桌铺的是峇迪布,这特别的环境激发了无限的想象。 农历初一、十五是多华裔选择吃素的日子,大卫说在印裔同胞的社会中,星期二或星期五是大家吃素的日子,此外大宝森节前夕和一些节日如Somvati Amavasya和Pournami等茹素,但他家没有吃素的习惯。 “10年在行业内所有的食物,从便宜到高贵的我都吃过,像松露、帝皇蟹也都尝试过,因为工作的缘故有机会去尝试这些食物,也不需要花钱。” 过去每天面对大量食材的他,在2019年对气候变迁等课题开始关注,直到发现畜牧业的种种状况后,他决定成为纯素食者,让他啼笑皆非的是在他的社交媒体中,会有一些告诉他肉食很好吃的留言。 “我不是反对这些食物的味道,我也很喜欢,我觉得很好吃,没有错,好吃不代表我可以这么做。” 印度餐最多素食,通过香料一样能煮出香味 他透露,印度餐的最大优点,就是不需要特别靠肉类提升风味,很多时候香料就能让食物呈现完整的味道和口感。 “印度餐拥有最多素食选项,因为在印度也是很多人吃素,要身为一个纯素食者并不难,只要把蛋奶去掉,就可以了,而且现在有很多替代方案,也有纯素食者的芝士和优格,纯素的简易食谱也很多。” 他说:“香茅、柠檬叶、香浓的椰浆,黄姜和黄姜叶都能共谱出到地的马来风味,通过香料纯素一样能煮出美味。” 他对美食的定义,首先最看重的是味道,接着是厨师的想法,如何呈现出食物风格,在烹调过程加入创意,带出本身的概念。 “比如我的素椰浆饭要和外面的不一样,我就不是用普通叁巴辣椒,而是煮马来人婚宴时的Ayam Masak Merah(马来甜辣鸡)酱作为叁巴辣椒,就和别人煮的不同,它的味道介于不是很甜和很辣之间。“ 除此之外,他将黄瓜片,改为阿札(Acar),让材料中的黄瓜、黄梨和醋形成的酸甜滋味,成为特色开胃菜。 大卫最喜欢的食物是椰浆饭,他认为,椰浆饭的主要元素不是蛋,而是饭和叁巴,只要辣椒好吃,其他的配料不错,就没有问题。 他用切为条状的天贝片取代江鱼仔,低温烘出脆口但不咸的滋味,把鸡蛋改为豆腐,也一样丰富。 至于食物的外观是否开胃,第一眼是否能吸引人,食用前留下好印象,则靠摆盘,他为家人和朋友烹调食物时都会这么做,自己享用时,则不会刻意张罗。 大卫认为,中餐是他有待提升的环节,与马来餐、印度、西餐和各国料理相比,他的中餐食谱相对没有那么特出,他率直的说:“我个人可能是经验问题,对中餐经验不多,煮健康餐,不能用蚝油和味精,但这是中餐的灵魂,又不能用很多油很多盐。” 开启纯素旅程,分享纯素食的生活 在疫情期间大卫经历了失业、成为纯素食者、经营自媒体频道和创业,这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在穷则变,变则通的,努力尝试之下,也终于走出自己的路。 大卫厨师的纯素旅程(Chef Dave Vegan Journey)YouTube频道走红是一个从派传单宣传,到线上引流的契机。 在失业期间,他靠打散工和当义工过日子,朋友和他在聊天中,曾聊起或许当YouTuber网红是个最快速赚钱的行业,但当时都他并不以为意。 “我内心知道,自己应该可以做出内容,直到我吃素后,发现自己在这过程中都是透过上网学习,大马有很多人,还不了解素食(Vegetarian)和纯素(Vegan)的分别,于是想做一个分享生命的频道,带出大马纯素食者如何过生活,吃什么,旅行怎么办……” 他努力经营频道,拍摄影片,创作内容,经过4个月的努力,仅有1千900人订阅,于是印制了1千份传单,写出自己的经历,希望邻居收到后有兴趣支持他的频道,因此订阅人数增长至两千人,直到一名巫裔女孩发上推特支持,让订阅人数增长至万人。 派传单的举动,也引起了身为影视工作者的邻居林英意的关注,在IG上与他联系,并义务协助大卫剪辑影片。 起初大卫的影片有中、英、巫三语字幕,翻译和上字幕的过程耗费了不少时间,在林英意的协助之下,让他减轻了不少负担,两名生活在同个公寓互不相识的人,因此成为了朋友。 “后来林英意的工作开始忙,我也不想继续劳烦他,就自己用手机做简单的剪接,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带出影片的信息,所以后来也没有放字幕。” 如今他的YouTube频道,拥有逾66万订阅者,脸书在自然成长的情况下有逾27万的关注。 “坦白说YouTube频道不是很多人看,都是同情订阅,收入也不多,反而是脸书直播引流,还有疯传的几支影片,带来广告费,希望今年能有30万的关注。” 大卫表示,当YouTuber除了靠勤劳和才华,也需要有运气,例如:Sugu Pavithra的频道,以乡村的家常便饭走红和赚钱,而他以厨师身分做饭,反而不是那么突出。 他也看见,不少很有才华,很努力的内容创作者,依旧没有很多的订阅者,在网络世界很多时候,还是需要靠运气。 他在脸书的关注者有85%是马来人,印尼、新加坡和汶莱是前三名海外最多人收看的国家,让以国语拍摄影片的他,在推广纯素食方面终于看到成绩。 创立外卖厨房,推介本地风味健康蔬食 大卫也在疫情中创业,与伙伴成立了PB Kitchen外卖厨房,销售主打本地风味的纯植餐点。这个由15人组成的团队,包括3名志工医生和1位营养师,从设计健康蔬食菜单出发,并打造7天和14天的蔬食挑战,让人们通过蔬食亲身感受身体的变化。 他精心设计的餐点,展现了纯素的多样面貌,也为更多想品尝蔬食的人士提供管道,大卫透露,目前他们的厨房平均每日准备200份订单。 这些吸引人的健康食物都融入了大卫的想法和创意,让人们品尝不一样的蔬食滋味,包括在食用前,已视觉上让人觉得美味和满足。 “去年6月开始,从家开始做,1个月借用酒店的厨房,今年3月有了自己的地方(中央厨房)。”大卫的事业在疫情中成长,反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出路。 不介意不是纯素,只不吃动物性质的食物 来自柔佛昔加末的他,有着随和和适应多元文化的能力,他从背井离乡到吉隆坡谋生开始就一直和视为家人的华裔朋友一起生活,感情融洽的华裔家庭和印裔家庭犹如一家人,大卫的妹妹如今也和他一起在首都生活。 尽管他在家乡和一起生活的华裔家庭都不是素食者,但他也一样能如常和大家一起吃饭,并把食物分享给他们,也品尝他们为他准备的蔬食。 “锅子是否是煮纯素的我无所谓,打个比方,如果我去嘛嘛档,他们用煎过蛋的锅子煮食物给我,我是没有问题的,我只是不想消费在动物性质的东西。如果炸鸡的油,再用来炸菇给我,也没有问题。我只是不想消费在动物性质的食物。” “我觉得快餐有素食和植物肉是进步的迹象,进步的空间还很大,最主要大家的醒觉,人人都偏向把钱花在好吃的东西,而不是在对健康或者对环境友善的想法。” 酷爱旅行和美食的他,表示出行前只要做好调研,就不会面对很大的问题,如果找不到适合的食物,水果、面包、豆奶都是一些很基本,随手可得的粮食。 关于大卫的纯素旅程,他说很多人会告诉他,不要说畜牧业残酷的事实,大家更乐意听为了健康而吃素的理由。 “这个不是我真正的吃素原因,不是为了健康,而是为了环境,从前我觉得他们根本没有想要听我的答案,只要听他们想听的东西。不过他们的想法也启发了我多专注在吃素的好处,而不是说非素食的不好。”
3年前
我国的多元种族,多元饮食文化,成就了马来西亚成为全球素食口味最多元的国家,素食餐点除了有各族和各州的传统食物,籍贯美食,还有各国的餐点及无国界料理。 细数咖喱面、椰浆饭、炒粿条、亚三叻沙、素猪脚醋、印度素食香蕉叶饭,西餐、韩式和日式料理等,翻开我国的素食菜单,绝不单调,各具所长。 近几年蔬食一词,也渐渐取代素食的用法,许多餐厅和媒体都倾向使用蔬食餐厅这个字眼,因为“素”与“蔬”之间看似类似,“素”字的宗教意味比较浓厚,“蔬食饮食”除了不吃肉之外,对于五辛、蛋奶比较没这么讲究。 当蔬食饮食风潮席卷全球,植物肉成为全球素食新宠的时候,本地的创意蔬食把登嘉楼的炸鱼条都创作了出来,蔬食的圈子既小众,也能聚集大众,因为它无肉更平易近人,能凝聚各族厨师一起集体创作,也能让大家一起品尝。 随着环保意识以及健康意识抬头,许多人开始选择吃素,让蔬食不只是一个话题,更是未来的一大饮食趋势。素食可分为各种类型:素食、纯素、蛋奶素,这次让大家一次弄懂各种素食名词。 报道:黄妙仪图:受访者提供 每年的10月1日为世界素食日(World Vegetarian Day),11月1日为世界纯素食日(World Vegan Day),素食Vegetarian与纯素Vegan的最大不同在于,素食只是不吃肉不吃鱼,纯素食还不吃奶制品、鸡蛋、蜂蜜等任何产自动物的食品。 “如果要和身边的朋友或刚认识的人介绍我的饮食习惯,我都会说是蔬食,因为素食还是会给人一种刻板印象是老人家吃的。 “我吃素不完全是因为宗教,更多是因为环保因素、动物保护,所以叫做环保素,还是挺贴切的,最大的推动力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环境做些什么。” [vip_content_start] 环保素食者林英意,吃素已12年,他认为我国多元的素食风味,经常让他感到惊喜,大街小巷的素食店与小摊都各有千秋。 最近他甚至在怡保路的小摊,不经意的点了马来风味佳肴素Nasi Paprik(素辣椒鸡饭),品尝到当年开始吃素前,似曾相识的滋味。 “2005年开始弹性素食,不方便时就没有吃,其实吃素的好处都知道,也知道应该要去做,直到2009年交了素食的女友后,经常一起用餐,铁下心改变饮食习惯。” 如今他们组织了素食家庭,一家三口有个从怀孕,到诞生都吃素的素宝宝。 “开始吃素时,接触比较多的是传统素食,罗汉斋这类的,后来感觉到很多很用心的素食业者引进不同的口味,开始变得多元化,比较摩登,甚至有针对年轻族群的蔬食餐饮,百花齐放到要用Google map来记录,有机会去到那个地区就可以尝试。” 他认为,尽管新潮的素食馆涌现,但传统素食依旧有立足之地,因为人们吃多了新鲜的,也想吃一些古早味。 在他心目中甲洞和八打灵再也都是雪隆的素食重镇,在甲洞数步之遥就有多家素食馆。他观察到甲洞在2014年是传统素食的天下,2014年后就出现了很多不同口味的选择,以他非正式的统计,素食馆和小摊从40家,一度增长至70家。 国内国外,素食百花齐放 “疫情之前在外头用餐占大部分,因为白天上班,晚上到素食馆解决,疫情的改变是完全在家吃,偶尔会点外卖,一星期只点一餐到两餐,当太太煮累了,就点外卖换换口味。” 过去他不介意蛋和乳制品的摄取,近几年开始尽量避免,有的时候是佛系地弹性处理。 他举例在嘛嘛档点无肉炒饭简单容易,一旦连蛋也不要,也许就不是那么容易和厨师沟通,在素食馆则比较容易安排。 “我尊重各种素食者,你可以好好吃你的,我可以好好吃我的,我们的目标很明确,餐盘里没有肉食。”和非素食的朋友共餐时,他会点菜单中的无肉餐点,不影响聚餐。 林英意表示,在我国的大环境,素食者还是挺容易找到食物,四处林立的嘛嘛档,就是他的简便方案,豆子咖哩和印度煎饼永远是最简易的配单,无肉炒面和炒饭,就能饱餐一顿,国民美食椰浆饭的选择也很多,只要不放非蔬食的配料即可。 素食者也一样可以走天下,虽然邻居新加坡的素食选择繁多,但他个人在旅行时,最喜欢清迈的泰国素食风味,也让他感到素食出乎意料的普及和方便,在墨尔本旅行时,素食也一样通行无阻。 “印象中西班牙的传统食物离不开肉食,去到后发现不难。除了海鲜盖饭以外,马德里的餐厅,还是可以有无肉料理,同时也找到由台湾人经营的素食馆。” 在马德里公干两星期后,想念家乡美食的他回国后,迫不及待地在机场享用了椰浆饭。 “每个人吃素的原因都不尽相同,不管时间长短,我觉得这个初衷都守在心里,记得一开始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要为此生烦恼。” 大马风味蔬食 精致又多元 “我觉得吃素只是一个饮食习惯,最重要的是个人的心态,要引导更多人接受素食,而不是咄咄逼人,我比较随缘,第一符合大众化,其实吃素并不恐怖,第二它就是一种饮食习惯,应该列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推广。” 早期蔡俊贤因为健康亮红灯,而开始吃素,当时有着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的他身体经常出状况,但却检验不出毛病,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后来在医生的劝导下戒烟酒,开始吃得比较清淡。 如今吃素5年,逐渐恢复健康的他,在3年前开始投入推广素食的行列。他说:“我有哮喘病,尤其是在雨季就会发作,我吃素一年后就没事了,医生说哮喘好了,肺活量恢复正常,身体状态也有改善,只是以前喝太多酒,肝脏不好,现在慢慢修复。”、 槟城素食受游客追捧 他热衷于走访全马各地的素食馆,逐一品尝,也会在社交媒体上打卡分享,喜欢趁着公干或旅行的时候,往慕名已久的素餐馆走访。 “槟城的素食最吸引我,因为那里有很多游客,他们的菜单都达到国际水准,走咖啡馆风格,完全没有写是素食,但很多不同国家的人都会慕名而来。食物很漂亮、健康和均匀的五个颜色搭配很好吃,和荤食没有分别。” 在他心目中排名第二的素食州属是全马素食行业最蓬勃的新山,因为靠近新加坡,有更多素食群众,在士姑来也有一条传统的素食街。 “吉隆坡每5公里,大概有300间素食馆比较高密度,但是传统的较多,如果说活跃的话,还是新山比较活跃,而且接受素食的人较多,很多不同宗教的人都吃素。” 不强调素食更平易近人 他透露,虽然槟城素食店和新山的转型最快,但具地方特色和淳朴风情的登嘉楼素食也别具特色。一家由华裔研究生和巫裔友人联手打造的素食店,做出素食版的登嘉楼美食和网红饮料,成功吸引了马来顾客,生意非常好。 他认为,现代的素食馆未必一定要打起素食旗帜,不强调素食,反而更平易近人。关丹一家取名为B twelve Café的素食咖啡馆,巧妙地以素食者更容易的缺乏维他命B12为名,让素食者会心一笑,非素食者也许不会发现其中奥妙。 “自从去了西方国家之后,我发现西方的素食,比亚洲还来得方便,荷兰一个小市区,就有整千间素食店。素食环境不极端,有素食、纯素,甚至有海鲜素三个部门,澳洲的素食风味是西餐式,走纯素风格,以蔬果为主。” 蔡俊贤欣赏澳洲farm-to-table从农场到餐桌的概念,直接把素食店设立在果园中,让人感受田园风光,他也透露在自己的心目中,新航的素食飞机餐最好吃,阿联酋航空排第二。 他也希望人人每天都把早餐变成素食,从健康角度引导大家吃素,如同Green Monday的每周一素般,让人人可以轻易实践。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