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1月前
中文 “蜂” 字中所包含的物种很广,凡是归类为昆虫纲膜翅目之下的,除了蚂蚁,其余的名字里基本上都有“蜂”字。当中包括那些成天在我家大门口外飞来飞去,会捉蟋蟀埋在盆土里喂养幼儿的掘土蜂。所以准确来说,我近来喜欢的,是那些会访花采蜜的蜂。 对于大自然的种种,我经常是见一个爱一个。从去年末起至今,最让我着迷的是蜂。 不过,中文 “蜂” 字中所包含的物种很广,凡是归类为昆虫纲膜翅目之下的,除了蚂蚁,其余的名字里基本上都有“蜂”字。当中包括那些成天在我家大门口外飞来飞去,会捉蟋蟀埋在盆土里喂养幼儿的掘土蜂。所以准确来说,我近来喜欢的,是那些会访花采蜜的蜂。 过去在我的印象中,会访花采蜜的蜂大概都是那些会过着群体生活、有社会阶级、会储存蜂蜜的蜜蜂。然而,后来我才留意到,会采蜜的蜂种类其实还不少。而且有蜂访花,通常还会有蝇。但也许因为蝇的名声不怎么好,所以,它们协助植物传粉的功劳,似乎也就被我们给忽略了。 [vip_content_start] 在各种访花的蜂当中,最常见的,大概是个子大大、体型粗壮的木蜂(Carpenter Bee)。它们有的全身亮黑色,有的胸背布满了黄色的绒毛,通常会单独出没(没有集群阶级分工的特性),访花的时候会发出响亮的嗡嗡声。在众多野花当中,它们似乎最喜欢野牡丹那紫红色的花朵。 第二种常见的蜂是东方蜜蜂。它们长得就像大家心目中的“蜜蜂”形象,只不过体型比典型的意大利蜂小一些,身体上的绒毛也少一些。最近我在好些地方都看到它们,比如在我家对面草场的杨桃花,在附近另一片草场旁的琼崖海棠花,在大马路旁的铁力木花,在河边的刺轴含羞草花,在马来村里乡间小路边的珊瑚藤花。虽然它们有毒针能蜇人,但访花的东方蜜蜂只忙着工作,没脾气和工夫理我。即使我靠得很近观察,它们依然一点儿也不在意。然而,它们的行踪似乎不太固定,不是长期一直出现。 东方蜜蜂是集群生活的蜜蜂,会勤劳采蜜储存在蜂窝里。因此我想,它们的蜂巢应该不小吧。可是,虽然我到处都遇见它们,却只曾在野外发现它们的巢一次。 其它常见的蜂,还有各种体型娇小的种类。 比如有一种长得像典型的“蜜蜂”,但腹部不是黑黄相间条纹,而是蓝黑相间条纹的蜂,非常美丽。它的名字是无垫蜂(Amegilla Bee),个子虽然不大,访花时却会发出相当响亮的“嗡嗡”声。据知无垫蜂、木蜂等访花时会发出嗡嗡响的蜂类,其传粉的方式被称为声振授粉(buzz pollination)。它们会利用发出的“嗡嗡”振动来让更多的花粉从花药中释放,以便能采到更多花粉,因此对于协助植物传粉也更有效。 另一种小蜜蜂动作很快,它们会在花丛间忙碌的飞来飞去。我想要把它们看个仔细,却都来不及看得清。直到取来相机把它们拍下,才发现它们的样子也有如“典型蜜蜂”般胖胖的,相当可爱。它们的两对后腿上似乎布满了绒毛,推测可协助它们采集花粉。经过查询,我觉得它们是淡脉隧蜂(Lasioglossum spp.)的成员。 而最引起我注目的,非无刺蜂(Stingless Bee)莫属了。自从开始留意“蜂”以来,我在不少地方都遇见它们,甚至在两处的一棵大树上就发现了4个巢。我还看过它们成群数百只在树干的洞口外悬飞着,好像正要分家。当时它们有如外星大战电影中的场景般一只只悬停在空中,看起来像是准备要进攻洞中敌人的星际战斗机。 最后要介绍的,是我心目中的蜂之王——大蜜蜂(Giant Honey Bee)。过去我曾在书本和纪录片里看过大蜜蜂的介绍,说它们会把呈三角形的蜂巢建在热带雨林的大树上,高高地倒挂在大树的侧枝下。后来有一年,我发现我家巷末路旁的大树上出现一窝蜜蜂。那蜂窝的样子,就如大蜜蜂的巢。 突然出现一窝蜂,真是太奇怪了,于是马上引起住宅区邻居的关注。我赶紧查一查资料,发现大蜜蜂原来会迁徙,而且能够飞得很远,甚至能跨越马六甲海峡。因此我想,它们可能只是迁徙中的短暂停留,大概不久就会离开吧。 果然,一两天之后,它们即飞走了。飞走的当天下午,我看见它们从“窝”(根本没有窝,是蜂群堆积成窝状)渐渐散开,接着扩散的范围越来越广,最终缓缓地往远处飞去。整个散开飞离的过程约半个小时多。 我最近看到它们,是在我家附近的河边。它们数只飞舞于低矮的野花丛间,忙于探访小花十万错的花朵。它们来来回回一朵一朵地访花采蜜,挤身钻入那白色的小花里,弄得全身都是花粉。我走前观看,它们也不理。隔天早上我拿了相机去拍,它们还在。直到一个星期之后我再去,它们却不再出现。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