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蝙蝠

4天前
3星期前
4月前
1年前
呼呼—— 天快黑了,该出去觅食了。 来,边觅食之余,边为大家介绍一下蝙蝠家族…… 放心,我不会撞到树的。我们白天睡觉,主要都在黑夜觅食,逐渐就演化成不需要清晰视力也可以侦测方向。呐,我只需从喉部发出超声波就可以利用回声定位来判断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你知道蜗牛皮皮吗?他昨晚托梦给我提起这个专栏,并要我无论如何也要尝试贡献并向人类介绍自己,所以我就来啦。 蜗牛家族或是蝙蝠家族都仰赖石灰岩山丘;蜗牛需要其富含矿物质的土地,蝙蝠需要数百万年形成的石灰岩洞穴。 在探索石灰山洞时,你会发现内部暗得伸手不见五指,而这里正是蝙蝠最喜欢的栖息地。尽管人类的肉眼看不到,但黑暗中的洞穴生活可是相当热闹的! 石灰山洞穴和水分不开关系,水和石灰石的化学反应造就了洞内气势磅礴的钟乳石和石笋,同时也造就了洞内的小溪。洞穴溪流中栖息着许多珍稀鱼类和螃蟹。他们的视力退化,其他感官却非常灵敏,可以在水中或岩壁上自由活动。 我们蝙蝠长年在洞穴里生活、飞行穿梭;也外出觅食、探索外面的世界,可说是石灰岩洞穴的移动广播。 作为唯一可以飞翔的哺乳动物,除了南北极,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我们的家族。世界上人类已知的1400种蝙蝠中,只有我的3种远亲以吸血为生,我永远也去不了,因为他们生活在美洲,太远了!说起来,他们和吸血鬼没有什么关系,毕竟他们只吃牲口的血,比如牛和马,对人类没太大兴趣。 榴梿园大哥最喜欢我 而我,来自果蝠家族,主要以花蜜和水果为生。要知道,夜间开花的植物并不多,寻找食物也不是那么容易,但幸运的是,在马来西亚,我们可以找到夜间开花的榴梿树。生态学家表明,我们的存在与榴梿树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没有果蝠,许多果农将需要依靠人工授粉才能让果树结出硕果累累的榴梿。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没有石灰岩洞穴,我们将失去最好的栖息地。没有栖息地,我们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如果没有我们,谁能同时传播花果和花粉呢?包括榴梿在内的许多农业产业都会受到威胁。 大自然和人类是相互共存的。 从一些人类的谈话中,我知道蝙蝠在人类眼中的形象并不是很好。除了吸血鬼的传说,近年蝙蝠也与病毒扯上关系。 唉,除了榴梿园的大哥阿里最喜欢看我们去他的果园,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地方欢迎我们。但我并没有那么沮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我们是人类的朋友,把我们和喜庆的“福”字联系在一起。这帮助我们摆脱了很多坏名声! 因此我还是充满希望的。 蝙蝠对人类的帮助太大了。看到蝙蝠,不可说就是“福”到吗? ——果蝠 杰克上 【六日情/人类暂时闭嘴01】蜗牛与石灰岩山丘/Tiyo(峇株巴辖) 【六日情/人类暂时闭嘴 02】榴梿花下的蝙蝠/Tiyo(峇株巴辖) 【六日情/人类暂时闭嘴 03】穿山甲的隐士生活/Tiyo(峇株巴辖) 【六日情/人类暂时闭嘴 04】谁在呼唤莱佛士叶猴/Tiyo(峇株巴辖) 【六日情/人类暂时闭嘴 05】龟之论坛/Tiyo(峇株巴辖) 【六日情/人类暂时闭嘴 06】渺小又伟大/Tiyo(峇株巴辖)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天龙八部》其中一小段,段誉遭吐蕃护国法王鸠摩智挟持,首度来到江南。鸠摩智自承曾与慕容博相约,借出六脉神剑剑谱让其过目。慕容博虽逝,然而鸠摩智依然践诺,打算于坟前焚经。段誉若不肯写下六脉神剑剑谱,那就活人献祭。鸠摩智或与慕容博有所约定,然而意图夺取六脉神剑剑谱看来倒也不假。 鸠摩智四处打听参合庄所在,遇上欲至慕容家寻仇的崔百泉、过彦之,此时划船的绿衫少女,唱着皇甫松的〈采莲子·菡苕香连十顷陂〉出场,表示愿带客人至参合庄,原来阿碧是慕容博之子慕容复,平日抚琴吹笛的侍婢。阿碧不大熟悉官话,与人交谈夹杂着苏州话,让读者稍稍领略吴侬软语的韵味。 阿碧将崔、过的防身武器金算盘、软鞭当作乐器弹奏,唱着陈尧佐〈踏莎行·二社良辰〉,段誉大为心醉。曲毕,阿碧拨水指点路径,随手采菱,与众人分享,并为被点穴而手足无力的段誉剥菱,红菱入口“甘香爽脆,清甜非凡”,段誉盛赞:“这红菱的滋味清而不腻,便和姑娘唱的小曲一般。”还暗想“慕容公子有婢如此,自非寻常人物”。 这一段水面旅程,若由男性或中年女子相伴,段誉和读者可就情致大减。这倒也不能怪段誉好色,富贵人家老太太、夫人,同样由年轻貌美的婢女服侍陪伴,丑的只能打扫作粗活。喜欢貌美的青春少女,本为人之常情。 以为台湾人嗜食蝙蝠 本地或有人见过的菱角应是黑色,外型有点像蝙蝠,通常煮熟了吃,不似红菱作为鲜果生吃,我也没吃过红菱。据说有外国人至台湾旅游,途经南部,一路挂着黑黑的菱角图样,以为台湾人嗜食蝙蝠,惊吓不已。台湾人只好停车,带外国人至菱角摊,瞧瞧“蝙蝠”真身,介绍一番,少不了买上一袋让客人尝鲜。 菱角一般当成零食,亦可入菜,炖汤、与肉食伴炒等等,也有人炸了当甜点。菱角粉粉的,口感与波罗蜜种子煮熟类似,惟香味清淡许多。没得吃菱角,我倒也不至于特别想念,毕竟剥壳实在有点麻烦。 水雉俗称菱角鸟,生长于湿地,常在菱田出没、繁殖。在台湾多年前曾濒临绝种,经由积极复育,如今数量已回升至2000只。无农药、无化肥的菱田虽对水雉生长有利,然而产量相对少,影响菱农收入。现今官方已提供保育津贴,且学术单位、大卖场亦协助行销,保障无毒菱农基本收入。成效尚称不错,无毒菱田略有增加。生态保育不只是农人、当地人的责任,若能设计相关活动,让各地关心的人们共襄盛举,必然更有成效。本地的老虎保育,不妨参照,行销老虎栖地的相关农产品,让保育老虎成为当地品牌,或许未来保育老虎也可以是一门好生意。 【六日情/金庸小说的水果、零食 01】蚕豆/小泥(马六甲)   【六日情/金庸小说的水果、零食 02】姜丝梅儿/小泥(马六甲)   【六日情/金庸小说的水果、零食 03】野桃/小泥(马六甲) 【六日情/金庸小说的水果、零食 04】蛇胆瓜子/小泥(马六甲) 【六日情/金庸小说的水果、零食 05】红菱/小泥(马六甲) 【六日情/金庸小说的水果、零食 06】西瓜/小泥(马六甲)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新山2日讯)南洋画派第三代水墨画家郑贝山,一向擅用画笔呈现故事;这次,他要以丰富多采的蝙蝠创作,突破人们认知上的界限,以此表达疫情后出现曙光,不再需要“闻蝠色变”。 由新山美学馆主办的《福蒲之月.郑贝山》画展,将于6月6日至26日,在新山五福城购物广场新山美学馆1号展厅展出。这将是郑贝山的第15次个人画展。 “福蒲之月”的“福”字取自蝙蝠的“蝠”的谐音,中华自古将蝙蝠喻为吉祥的象征,而此画展是于桑蒲之月(6月)展出,故取名为“福蒲之月”。 郑贝山受访时对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表示,今次是他阔别两年半而举办个人画展,画展共会展出37幅作品,但其中一幅因入选全球水墨画大展500强,所以目前还在香港展出。 疫情期间“蝙蝠”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但郑贝山并不忌讳,反而得到灵感进行创作。 他说:“这次的主题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在市面上是看不见的,蝙蝠一般在作品中只能作为陪衬,例如钟馗的画中都会有蝙蝠。” 他表示,一般作品的蝙蝠都只是象征性带过,并没有真正展示蝙蝠的形态。但这次画展的作品都是以蝙蝠为主题,所以画中不管是蝙蝠的生态环境、飞行动作或线条,都会充分表现出来。 郑贝山指出,作品中他所强调的不是植物,而是色调,他需要色调反映出空间,让看的人能够想象画中的时间性。 除此之外,画作里的蝙蝠不是以往的褐色、灰色或红色,光学下的蝙蝠也可以有别的颜色,当太阳光照射在岩洞,反射到蝙蝠身上的一刹那,颜色也就有所变化。 他坦言,刚开始创作的时候会因为要以同样的主题呈现不一样的内容而烦恼过,当遇到瓶颈时他就会先停下创作,做别的事情。 策展人萧流芳表示,画展海报的背景所选用的是郑贝山其中一幅作品,这幅画有别于传统水墨画的是,郑贝山大胆运用蓝色作为背景,与橙色和红色的蝙蝠形成强烈的对比。 他坦言,原先郑贝山觉得疫情还未结束,不想现在展出,但他认为现如今是最合适的时候,觉得艺术家应该带头跨出去,迎来疫后的新曙光,也正好符合画展的主题。 他认为,艺术不是凭想象创作,而是需要素材,尤其是绘画生态时,它反映了生态环境,创作者更需要观察入微。 他呼吁,对艺术有兴趣者应该到现场观赏画作,和线上画展或看画册不一样的是,站在画前更能感受到作品的细节,可根据想象力诠释画作。 ***** 另一方面,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先在这里为读者介绍画展当天将会展出的几幅作品: 作品《五福妆容》:运用流行的粉彩色,表达出时间转换的概念,画作除了生态,也反应了科学,用粗浅的线条呈现出蝙蝠飞行的状态; 作品《比美福气》:在绘画蝙蝠时使用了传统水墨画少用的金色,表现出余晖落在蝙蝠身上时的状态,用从深到浅的颜色创作出画中的空间感。 作品《知福,惜福,接福,种福》:在画中分割出了两个层面,在同一幅作品中呈现出厚重且轻薄的变化。 《福蒲之月.郑贝山》画展的展出时间为:星期一到日的早上10时至晚上9时。6月6日当天的晚上7时,也会在展场举行开幕礼。 配合此画展,届时现场将会推出同名画册《福蒲之月.郑贝山》,郑贝山也会亲笔签名让购买者作为纪念。 任何详情,可联络:011-1799 7182或019-232 7146。
3年前
全世界有逾1400种蝙蝠,而许多研究显示菊头蝠身上带有多种冠状病毒,甚至如今仍在肆虐的冠病疫情也可能源于菊头蝠。与此同时,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东南亚有数十种身份不明的蝙蝠物种,并且可能携带新的病毒。 自冠状病毒(SARS-CoV-2)于2019年在中国武汉肆虐进而在全球爆发疫情以来,蝙蝠这种唯一真正会飞行的哺乳动物,便再度成为媒体和公众的讨论焦点。 这是因为蝙蝠冠状病毒在所有已知冠状病毒中,与导致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的冠状病毒具有最高的基因组序列同一性,以致蝙蝠被视为传染冠状病毒的祸源。然而,冠状病毒是直接从蝙蝠身上还是通过中间宿主出现却至今仍然难以捉摸。 [nonvip_content_start] 在全世界逾1400种蝙蝠中,菊头蝠(学名Rhinolophidae)被认为是许多人畜共患病毒──从动物跳到人身上──的储存库,包括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及冠状病毒的病毒的近亲。 3月29日发表在《生态学与进化前沿》杂志的一项基因组分析报告表明,在东南亚可能有几十个未知的马蹄形蝙蝠物种。──就如中国武汉病毒学研究所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主任石正丽所说,正确识别蝙蝠物种可能有助于确定具有人畜共患疾病高风险的地理热点地区,这项工作非常的重要。 研究报告的共同作者,也是香港大学的生物保护学家爱丽丝.休斯说,更好地识别未知的蝙蝠物种也是对寻找冠状病毒的起源的支持,可以缩小寻找可能藏有该病毒近亲的蝙蝠的范围。 冠状病毒的已知最接近的亲属,已经在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affinis)和老挝的三种马蹄形蝙蝠中被发现。 菊头蝠包括6个亚属共约100种,广泛分布于非洲、亚洲和澳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欧洲也有分布。菊头蝠属于中小型的小蝙蝠,毛色为红棕色、橘红色或黑色,因其有助于回声定位马蹄铁状的鼻叶,也被称为马蹄蝠(Horseshoe bats)。 之前很多研究显示菊头蝠身上带有多种SARS相关的冠状病毒,可能为其自然宿主,造成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疫情及冠病疫情的冠状病毒,很可能皆是源于菊头蝠的病毒。 因此,爱丽丝希望能更好地了解东南亚蝙蝠的多样性,并找到识别它们的标准化方法。 她和团队于2015年至2020年期间在中国南部和东南亚捕捉蝙蝠,然后对蝙蝠的翅膀及鼻叶进行测量与拍照。 根据爱丽丝的描述,这些蝙蝠鼻子周围有一组古怪的组织;除了记录它们的回声定位呼叫,他们还从蝙蝠的翅膀上收集了一小块组织来提取遗传数据。 为了绘制蝙蝠的遗传多样性,爱丽丝领导的研究小组使用了所捕获的205只蝙蝠的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mitochondrial DNA/mtDNA)序列,以及来自在线数据库的另外655个序列──来自11种菊头蝠科蝙蝠。 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指一些位于粒线体内的脱氧核糖核酸,与一般位于细胞核内的脱氧核糖核酸有不同的演化起源,可能是源自早期细菌。现存生物体中绝大多数作用于粒线体的蛋白质,虽然是由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所制造,但这些基因中有一些可能是源于细菌,并于演化过程中转移到细胞核中,称为核内粒线体片段。 一般来说,两只蝙蝠的基因组之间的差异越大,它们就越有可能代表基因上不同的群体,从而代表不同的物种。 研究人员发现,这11个菊头蝠物种中的每一个可能实际上都是多个物种,可能包括整个样本中的几十个隐藏物种。隐藏或“隐蔽的”物种,是指那些看起来属于同一物种但实际上在基因上是不同的物种;例如中华菊头蝠的遗传多样性表明,该群体可能是六个独立的物种。总的来说,他们估计亚洲约有40%的物种还没有被正式描述。 菊头蝠科蝙蝠是复杂群体 不过,纽约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馆长南希.西蒙斯说,有关研究得出的结果是一个令人清醒的数字,但并不十分令人惊讶。她说,菊头蝠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对这些动物的取样也很有限。 她表示,依靠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可能意味着隐藏物种的数量被高估了,因为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继承自母亲,所以可能会丢失重要的遗传信息。这项研究可能会促使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地区爆发对新蝙蝠物种命名的研究。 研究东南亚地区蝙蝠的加拿大渥太华环境与气候变化局的生物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说,这些发现证实了其他的遗传学研究,表明在东南亚有许多隐蔽的物种。但这些估计仅是基于少量的样本。 查尔斯的团队利用形态学及声学数据对在中国南部和越南发现的190只蝙蝠做了更详细的分析,得到的结果支持了他们的发现,即许多物种在这些地区还没有被识别。南希说,这项研究为“在划定物种时使用多条证据线”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查尔斯说,她的团队还发现,蝙蝠鼻孔上方的一瓣称为鼻骨的组织,可以用来识别物种,并不需要基因数据。 对此,布达佩斯匈牙利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分类学家加博尔.克索尔巴说,这意味着无需进行侵入性的形态学研究或昂贵的脱氧核糖核酸分析就可以识别隐藏的物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