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特朗普執政將滿百日 民調:僅24%認同執政方向正確
|
美伊第3輪核談判有進展!技術團隊首加入 下週續攻關鍵分歧
|
亞亦君令補選 |
阿斯拉夫:國陣+希盟團結 國家目前最好模式
|
中優化離境退稅 擴大入境消費
|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特朗普執政將滿百日 民調:僅24%認同執政方向正確
|
美伊第3輪核談判有進展!技術團隊首加入 下週續攻關鍵分歧
|
亞亦君令補選 |
阿斯拉夫:國陣+希盟團結 國家目前最好模式
|
中優化離境退稅 擴大入境消費
|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特朗普执政将满百日 民调:仅24%认同执政方向正确
|
美伊第3轮核谈判有进展!技术团队首加入 下周续攻关键分歧
|
亚亦君令补选 |
阿斯拉夫:国阵+希盟团结 国家目前最好模式
|
中优化离境退税 扩大入境消费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特朗普执政将满百日 民调:仅24%认同执政方向正确
|
美伊第3轮核谈判有进展!技术团队首加入 下周续攻关键分歧
|
亚亦君令补选 |
阿斯拉夫:国阵+希盟团结 国家目前最好模式
|
中优化离境退税 扩大入境消费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特朗普执政将满百日 民调:仅24%认同执政方向正确
|
美伊第3轮核谈判有进展!技术团队首加入 下周续攻关键分歧
|
亚亦君令补选 |
阿斯拉夫:国阵+希盟团结 国家目前最好模式
|
中优化离境退税 扩大入境消费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特朗普执政将满百日 民调:仅24%认同执政方向正确
|
美伊第3轮核谈判有进展!技术团队首加入 下周续攻关键分歧
|
亚亦君令补选 |
阿斯拉夫:国阵+希盟团结 国家目前最好模式
|
中优化离境退税 扩大入境消费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融和興儒樂社
大柔佛焦點
融和興儒樂社再登場 話潮州鄉音、樂曲和鄉情抒情懷
(新山15日訊)潮州鄉音、潮州樂曲、潮州鄉情。 融和興儒樂社一批年輕社員和老將,於昨晚(14日)再次登上新山富力公主灣蘇丹後查麗蘇菲雅歌劇院的舞臺,為本地及來自海外的觀眾,呈獻他們熱愛又辛勤苦練的潮樂和潮曲,反響相當熱烈。 傳統潮樂、潮曲的表演向來不多,參與演出的機會更少,但新山仍有默默為這項傳統文化藝術努力耕耘的一群人,融和興儒樂社的社員就是其中之一。 該社社長拿汀林秀清披露,融和興儒樂社是於去年慶祝創社15週年時,首次站上蘇丹後查麗蘇菲雅歌劇院舞臺,今年則是配合“馬中建交50週年”,邀請了中國廣東潮劇院二團的團員,聯合舉辦一連兩天的公演“鼓樂劇曲之七”,藉此交流並增進該社社員的表演技藝。 據瞭解,昨晚的演出僅為融和興儒樂社的一場“熱身”,好戲則是在今明兩天(15及16日)登場,令愛好潮樂的民眾,尤其是一些長者們非常期待。 為了讓觀眾一次看個夠,該社發售的入場券,一張票可觀賞一連三個晚上的演出,絕對值回票價。 林秀清介紹,今次登上舞臺的社員,80%都是年輕社員,而這批青年們大多不僅擅長一種樂器,十分難得。 她坦言,希望有更多平臺能讓社員們展現他們努力的成果,同時,也將潮樂、潮曲推向更廣大的群眾,符合融和興儒樂社繼承、弘揚、普及和提升中華傳統技藝的宗旨。 為了今次演出,社員們早在去年10月開始籌備,並於近3個月積極彩排,希望呈獻更好的演出。 昨晚的表演猶如先吊觀眾的胃口,僅呈獻了5個表演曲目,分別為《龍鳳呈祥》、《高山流水故鄉情》、《浪淘沙》、《見故人悲喜交並》以及《金秋之夜》。 其中,《龍鳳呈祥》和《金秋之夜》“主角”皆為潮州大鑼鼓。特別一提,《金秋之夜》這首曲目是由來自中國廣東省澄海的陳璨然老師編曲,並獲得新加坡資深潮州音樂師吳瑞明老師親臨指導。 該曲目也曾在2012年柔佛古廟三月初三鑼鼓響潮州大鑼鼓觀摩賽中,獲得了“最佳創意獎”和“最佳喧譁獎”以及2015年中國廣東潮劇院“第三屆海絲潮韻金獎”。 接著,《高山流水故鄉情》和《見故人悲喜交並》皆是潮州唱曲,前者是以多首潮州弦絲名串成唱詞的經典潮語歌曲,後者是潮劇《梅亭雪》,描繪官宦公子王金龍在三司會審後,夜晚冒著寒風前往梅亭與愛慕的女子名妓蘇三相會的情節。 《浪淘沙》則是潮州絃樂的經典之作,逼真地描繪了水流湍急、波濤洶湧的景象。 “鼓樂劇曲之七”15日和16日的演出曲目更豐富,且是融和興儒樂社與廣東潮劇院二團難得的聯合演出,值得拭目以待。
11月前
大柔佛焦點
特稿
【特稿】融和興儒樂社潮戲曲體驗會 70人開拓對傳統戲曲視野
(新山15日訊)新山融和興儒樂社第二場 《潮韻酬知己 新山若比鄰》潮州戲曲體驗會,在嫋嫋潮音歡樂中圓滿舉行。 來自中國潮州市“鳳之聲曲藝團”團長楊麗風(48歲)也受邀前來,為一眾潮州戲曲愛好者作現場指導。 儒樂社團員也和來自中國山東、香港和吉隆坡的潮曲導師同臺伴奏 ;麻坡香妃雅韻軒主席黃玉珍也帶領學生前來助陣。 該社戲劇部總監兼劇務陳素雲接受《大柔佛社區報》訪問時指出,共有70人參與這項活動,包括該社團員和對潮州樂曲有興趣的公眾。 她希望通過體驗會,開拓學員們對傳統戲曲的視野,促進本地與國內外潮樂團隊的交流。 陳素雲也披露,該社除了在新山會所開班授課,社員還在雪隆潮州會館資助下,每週一次北上到吉隆坡華小指導小學生潮州大鑼鼓,希望藉由進入中小學府授課,讓傳統戲劇在本地發揚光大。 “其實在幾年前,我們也曾在新山大馬花園國中開設大鑼鼓隊,但可惜的是,由於某些因素,鑼鼓隊無法繼續進行。” 來自吉隆坡的大馬潮州音樂聯誼社社長吳俊標也率領3名團友來交流,以示對友會的支持;他們分別是副社長蔡發展、秘書謝名貴及理事林銳仁。 吳俊標說,這是該社首次到新山作交流,他也對這個南方城市學習潮州樂曲的風氣如此興盛而讚歎不已。 他說:“和吉隆坡相比,這裡學習潮州戲曲的風氣好太多了,我們還可以看到許多年輕人,甚至是兒童來參與活動,這在吉隆坡是很少見的。” 他也把這現象歸功於本地鄉團組織,如融和興儒樂社, 多年來努力推動潮樂戲曲的成果。 楊麗鳳則受詢時表示,她日前出席潮州八邑會館89週年晚宴,眼見許多稚齡孩童竟能操著鄉音表演歌舞,感到非常欣慰。 她形容自己是馬來西亞的常客,自2010年首度來馬作指導交流後,過去10年,她幾乎走遍各大小城市,包括東馬美里和古晉。 教授潮劇近20年的楊麗鳳說:“潮劇並非僅潮州人能學,我有不少學員都不是潮州人。為了讓小學生學會對白髮音,我會讓父母也一起學習潮州話,就這樣兩代人藉著潮劇將鄉音一併傳承下去。” 她也強調,她的學員當中,其實對潮州戲曲是零基礎的,只要肯按部就班,用心練好基本工,還是會有成就的。 參與體驗會的兩名年輕學員謝德恩(16歲)和吳坤樺(19歲)則表示,他們是受家人耳濡目染下,從小對潮州戲曲充滿興趣。 兩人同是潮州子弟,謝德恩目前在社團擔任鑼鼓隊副總監,擅常拉椰胡;吳坤樺則是從4歲起,學習揚琴,兩人從小跟著樂團到處表演,可說是身經百戰。 就讀於開屏山莊國中的謝德恩也是校內紅新月隊成員,他說:“許多傳統樂器如今都被人遺忘了,而我對於自己還能掌握這技巧,感到很驕傲。” 他表示,曾經向身邊的朋友介紹傳統戲曲,並且帶領他們來參觀表演,但可惜朋友們興趣不大。 目前協助家人經營飲食店的吳坤樺指出,與傳統樂器比較,時下年輕人更傾向於學習西洋樂,如鋼琴和吉他之類。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他們沒機會接觸到傳統樂器,因此不知道有這些樂器的存在。” 能操一口流利潮州話的他笑稱,自己雖然只有19歲,卻能完全融入社團,並且視團裡的長輩們如家人一般。 另一方面,多年來推廣潮劇藝術不遺餘力的黃玉珍表示,很多人因為不懂得潮州話,而對這傳統藝術卻步,這是非常可惜的。 她說:“唱潮州戲曲和唱普通歌曲是一樣的,只要你會唱歌、 勤練習就一定能學會。” 她指出,在她的學生當中,許多都是用拼音的方式來背誦歌曲,經過一段時間的修正練習,最終都能上臺表演。 她也感謝楊麗鳳多年來與她並肩作戰,共同推動本地的潮劇文化。 黃玉珍的學生黃潮媚(57歲,前幼教工作者)則指出,她9年前拜師學藝,一路跟隨老師學習,也非常敬佩對方發揚傳統藝術的不懈精神。 據她指出,當時會想學潮州曲主要是看到廣告介紹而且每月學費僅12令吉,因此才報名。 她說:“我也曾經想過放棄,因為覺得很難學,而且身邊一起學習的朋友一個接一個打退堂鼓,也影響了我的信心,但老師總是溫柔的鼓勵我,讓我重拾信心。” 視頻: 中國潮州市《鳳之聲曲藝團》團長楊麗鳳,指導新山融和興儒樂社團員的精彩片段。
2年前
特稿
大柔佛
融和興儒樂社 14日辦潮戲曲體驗會
(麻坡7日訊)新山融和興儒樂社將於本月14日(星期六),舉辦第二場《潮韻酬知己 新山若比鄰》潮州戲曲體驗會,邀請來自中國潮州市“鳳之聲曲藝團”團長楊麗鳳現場指導。 該社戲劇部總監兼劇務陳素雲表示,希望通過體驗會讓年輕人對傳統戲曲改觀,喜愛潮劇的公眾也可現場獻唱交流,再由導師點評。 當晚也有來自中國山東、香港和吉隆坡的潮曲導師及融和興儒樂社社員現場伴奏,積極推廣潮劇藝術的麻坡香妃雅韻軒主席黃玉珍也將前來助陣,可謂相當難得的導師陣容,而且入場免費。 楊麗鳳:潮劇讓鄉音延續 楊麗鳳導師(48歲)教授潮劇將近20年,不僅在潮汕地區指導中小學生潮州戲曲,從2009年開始,也到馬新兩地指導本地學員,就連疫情期間也通過視頻給本地學員繼續授課。 她表示,潮劇並非僅潮州人能學,她在本地的不少學員都不是潮州人。有趣的是,為了讓小學生學會對白髮音,她還常常讓父母也一起學習潮州話,就這樣兩代人藉著潮劇將鄉音一併傳承下去。 年輕人接棒傳統戲曲 新山融和興儒樂社是一個以傳承、弘揚及普及傳統潮州戲曲的社團。社員涵蓋老中青三代,在上個月改選的新屆理事平均年齡不超過40歲,最年輕僅16歲。該社不僅常在馬新兩地演出,也曾受邀到中國汕頭及廣東參與匯演深獲好評。 除了在新山會所開班授課教導潮劇,社員還在雪隆潮州會館資助下,每週一次北上到吉隆坡華小指導小學生潮州大鑼鼓,希望藉由進入中小學府授課讓傳統戲劇在本地發揚光大。 “希望公眾不論任何籍貫都可以來參與這場難得的體驗會,從中學習和了解珍貴的傳統藝術!”陳素雲說。 《潮韻酬知己新山若比鄰》第二場體驗會,日期為10月14日(星期六),晚上7時45分至晚上10時,地點在融和興儒樂社會所(SSF樓上)1, Jalan Johor Jaya 1, Taman Johor Jaya 81100,可到融和興儒樂社臉書填寫電子表格,或聯繫011-60544133(念恩)報名。
2年前
大柔佛
大柔佛焦點
疫後融和興儒樂社順利演出 潮州音樂響宴贏喝采
(新山12日訊)受疫情影響,融和興儒樂社原本計劃3年前呈獻的“鼓樂融和劇曲興潮”表演,終於昨晚順利完成演出,吸引約500位觀眾捧場,在鑼鼓聲聲、樂聲陣陣,共赴一場豐富精彩的傳統潮州音樂響宴。 這場演出於蘇丹後查麗蘇菲雅歌劇院舉行,彙集了老中青三代表演者,曲目除了有經典的潮州大鑼鼓“龍鳳呈祥”,還有家喻戶曉的潮州弦詩“十杯酒”,以及唱曲“翁媳夜行”、潮州小鑼鼓帶來的“獅子戲球”等,展現潮樂不同風格演奏形式及藝術特色。 融和興儒樂社社長拿汀林秀清受詢時表示,該樂社成立至今15年,能夠在疫情趨緩並獲得各界大力支持下,使表演成功舉行,她深感喜悅。 她說,社員為了演出努力練習,希望讓觀眾感受傳統潮州樂曲的精華,也積極推廣文化藝術,提升精神生活和傳承潮樂的永續發展。 “不少社員在約六七歲就加入,彼此像是大家庭成員,互相學習,當中有者是在新加坡工作,下班便回來新山練習,非常難得。” 林秀清也說,有10位來自峇株巴轄的觀眾先前已購票,不料一場水災打亂行程,以致無法前來欣賞演出。 在雪隆致力推動潮州傳統樂曲的吳俊標(84歲)昨晚特南下助陣並呈獻唱曲。他說,本身自小喜歡潮汕傳統音樂,期望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吸引更多的年輕一代關注傳統音樂,以更好地延續傳統文化精髓。 來自新加坡的吳瑞明(78歲)為融和興儒樂社音樂指導老師。他表示,該社擁有不同年齡段的社員,大家都期望深入接觸古典潮州音樂,學習和體驗潮州音樂的獨特魅力。 此表演活動導演林嘉來自中國汕頭,現為新加坡永久居民。 他說,融和興儒樂社社員本著奉獻精神,以及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熱愛,通過表演與群眾分享並弘揚潮州音樂文化與韻味。 19歲的社員吳坤樺則指出,自己受家長耳濡目染下,4歲加入融和興儒樂社,至今在社中擅長打擊樂器,至於唱功還“未敢領教”,因為“唱不上去”。
2年前
大柔佛焦點
星雲
永遠激揚的歌樂生命——儒樂團老爸陳鵬舉
儘管於高齡82歲時因右腿血管堵塞未及時就醫而截肢,4年來屈就於輪椅的他還是與“融和興儒樂社”老中青三代的社員在國內“東奔西跑”,參與潮劇與潮州大鑼鼓的推廣與交流展演,大有“Old soldiers never die”的馬背豪情。 說來真巧,西馬半島,一南一北,各有一班圍繞著家族核心的潮劇團守護著潮戲文化。北方是檳城的金玉樓春鐵枝木偶潮劇團;南馬就是85歲的陳鵬舉帶著老中青三代社員,包括女兒及外孫們鼓樂不輟的“融和興儒樂社”。個子高大,年輕時曾入伍後備軍服務、軍階達上校的陳鵬舉如今滿頭冬雪,儒樂社裡年少的社員也親暱地喚他“公公”。 相識逾二十年,我最近很高興能以潮語和這位多年來被我稱為“儒樂團老爸”的陳鵬舉在臺上交流對談,回顧他一生念茲在茲的潮州歌樂文化。 幾十年來,他一貫所為就是儒樂社的管家保姆,打點雜務之餘也拉胡陪練。夜裡,採排結束,他將團員一一載送回家,一輛車塞9個人,最後回抵家門,往往已是凌晨兩三點。 他對劇團的用心眷顧,讓我聯想起二個人物。一是創立麻坡關聖宮龍獅團並將其帶上世界高樁獅王巔峰的陳忠興團長;另一位,就是已過世十四載的歌樂教父陳徽崇,他們,都是視“子弟兵”如家人的“老爸”。 當年擔任柔佛潁川陳氏公會總務的陳鵬舉,若只將他創立的儒樂團當成“會館活動單位”,就不會長年如此不知勞累地重複如歌的“星夜行程”。 從小在峇株巴轄隨母親穿梭“戲棚腳”的鵬舉,童年是浸潤在潮州戲曲和潮州大鑼鼓色彩斑斕的流光溢彩。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新馬方言戲曲的興旺期,潮州戲班不管是“老賽桃”丶“新榮華”還是“織雲”,都人強馬壯,角兒不乏美女俊男風華絕代。那年代,潮戲所到鄉鎮,就是群情騷動。 鵬舉從弦絲樂入手,60年代在新山直律街潁川公會的老會所與同好拉胡唱曲,潮音的癮愈拉愈重,終於成為生命中最高光的輪廓。 20年前(2002),柔佛潮州八邑會館在會長李樹藩領導的改革下,達成共識,決定將柔佛古廟主神元天上帝的神誕慶典改造成《三月初三鑼鼓響》潮州鄉音民俗廟會,連傳統上與戲班綁定的“酬神戲”也改由潁川儒樂團負責演出。“做戲給老爺看”對剛成立4年的儒樂團是項極大的挑戰,但陳氏公會時任會長陳聯順也認同此項創舉。 儒樂團便硬著頭皮上陣! 那幾年,儒樂團在潁川公會位於彩虹花園新會所“挑燈排戲”的過程,是民間潮戲團最美的一道風景。 那裡有從廣東潮劇院遠道禮聘而來的導演,也有功力深厚的中國司鼓師傅,新山擅於文畔弦絲或哨吶伴奏的,也是素享“秀才”美譽的周銳鴻先生。臨近演期,還有北馬和新加坡過來助陣的文武畔樂師。 看排戲上了癮 儒樂團男女演員也不遑多讓,有還在寬中唸書連潮語唱詞都以羅馬拼音標註滿譜的俏麗女生;也有穿著校服來到會館才換上戲服的同窗新手,老生演員更有擔綱寬中管弦樂團指揮的音樂老師陳宏光等。當然,少不了迄今還堅持在不同儒樂團裡的那一大票很“專業”的業餘戲骨。 因負責協凋《三月初三鑼鼓響》節目,我常遊走於新山幾個夥伴潮團,如去鎮安古廟看看新加坡“大肥榮”氣蓋山河的潮州大鑼鼓,也登樓彩虹會所,探看鵬舉的潮戲大家庭。 漸漸,看排戲上了癮,三兩年內,一出出全連的潮戲我都“陪練”到底,看文武樂師將演員圍成了一臺戲,鼓點急緩疏密有致,揚琴椰胡潮韻起伏,好看,又好聽。 後來,長堤兩岸有幾位文武畔樂師經已謝幕人生,潁川儒樂團也遷歸公會總社,彩虹花園的夜戲,便成了我回憶中絕響的“《韓熙載夜宴圖》”。 把最美的儒樂團時光比喻為五代的“夜宴圖”,還絕少不了那位與唱戲無關,但少了他又“唱”不成戲的人物,那就是華友潮州菜館的老闆大廚阿財。每晚9時後,他都會從菜館煮了兩大鍋潮味香糜,重累累提上樓來。旋即,滿堂粥香,熱騰騰地就提振了下半場的精氣神。 那些年,我就是這樣的一個“戲沙”兼食客。唯一沒參與的,是鵬舉的午夜載送工程。 時隔多年呀!我是多麼高興能在中秋的這個潮樂晚會上,陪陳鵬舉聊他的儒樂生涯,陪他回顧永遠激揚的歌樂生命。 鑼鼓潮聲澎湃中,我心中暗喝一聲:“陳鵬舉少校,敬禮!”。
3年前
星雲
更多融和興儒樂社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