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袁枚
星云
【如意安详】爱和尚诗,不爱和尚/何国忠
“春风欲来山已知,山南梅萼先破枝。高人去后春草草,万古孤山迹如扫。巢居阁畔酒可沽,幸有我来山未孤。笑问梅花肯妻我,我将抱鹤家西湖。” 这是吴文溥的〈游孤山〉。春天快到,青山已经感知,山南梅花最先破枝而出。高人离去后,春天绿草如常。万古孤山,其痕迹如被清扫般明晰。所居住的楼阁旁,有酒可买。幸亏我来,山才不孤独。笑着问梅花,我是否可以把你当做妻子?我将抱鹤,开心地一起回西湖家。 袁枚在《随园诗话》提这首诗。1778年寓居吴中,名不经传少年吴文溥来访,说将去陕西抚军毕沅处就聘,从衣袖里拿出诗稿就匆匆告辞。袁枚读后,认为诗句“深得唐人风味”,非常高兴浙江后起有人。又赞毕沅有眼光,能够珍惜人才。 《清史稿》说吴文溥“为人有韬略,超然不群,能作苏门长啸。”所谓“苏门长啸”,说的是阮籍所遇之事。《晋书·阮籍传》记阮籍在苏门山遇隐士苏登,不料苏登一言不出,阮籍无奈,长啸而退。至半岭,听到苏登啸声响乎严谷,若鸾凤之音。 正史眼中的吴文溥类似苏登,是具有高士气质的人物。著名经学家阮元说他任浙江学政时,读吴文溥诗,禁不住誉他为“浙中诗人之冠”。阮元后来邀他编录《輶轩录》,在一次宴会中阮元出示苗刀要吴文溥成诗,吴文溥走笔做歌,震夺一席。吴文溥当时已是“诗坛老宿”,阮元说不能用诗人眼光看他,因为二人谈军事时,他“了如指掌,颇具才略”。曾经和吴文溥共事的陈鸿寿则形容他“飘然如神仙中人”,但有入世一面,吴文溥曾被派到台湾,“言大兵征林逆时事甚悉”。 “秀才衣钵传三世,选佛功名隔一尘。除却惊人诗句外,平生事事不如人。”吴文溥给儿子写诗时这么形容自己。他是军事人才,虽然跟过几位主兵者,可惜发挥空间有限,“有韬略”却不遇知音,所以有“事事不如人”之无奈。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二人15年后再次见面。吴文溥诗集刚出版,他说读后多“窒碍”,不如从前之明秀。 诗句打动丰子恺 袁枚说境遇影响人,莫过如此。不过不少诗句袁枚还是认为可爱的,其中包括一首七绝:“酒后客来重酌酒,飞花留客送残春。主人醉倒不相劝,客转持杯劝主人。”这首诗让我想到陈师曾将李白诗句“我醉欲眠君且去”入画,后来丰子恺临摹了这幅作品。 读吴文溥诗纯粹偶然,最近天天与书为伍,从前买的书一一重翻。1998年丰子恺诞生100周年时,陈星和朱晓江编著《几人相忆在江楼:丰子恺的抒情漫画》,书中解读丰子恺超过100幅漫画。两位编著者确实用心,其中一幅漫画,丰子恺所题诗句为“幸有我来山未孤”。编著者解读说:“从文艺理论上讲,这是移情。从哲学上讲,这是齐物论。从宗教上讲,这是有情世界。”文中没提吴文溥。我最近读《随园诗话》,袁枚补了空白。 吴文溥生卒年在人物辞典中被写成“不详”,1999年《文学遗产》出现一篇金陵生所写〈吴文溥生卒年考〉,才有“1741-1802”的交待。吴文溥身后寂寥,叶庆炳、刘大杰、章培恒及骆玉明、袁行霈等不同版本的文学史,都没提吴文溥。 丰子恺在不同的两幅画题过“底事春风欠公道,儿家门巷落花多”,可见吴文溥不少诗句打动丰子恺。朱自清称赞丰子恺漫画有诗意,一幅幅漫画如一首首小诗。丰子恺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 丰子恺漫画既有“味儿”,吴文溥诗句也可归在同一范畴。那是读好作品最大享受。我爱极丰子恺漫画,可惜对其题诗句经常不求甚解,不问出处。清朝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提及一事,金陵水月庵有僧名镜澄,有才,但是性格异常,诗成即烧毁,其名不为人知也就不奇怪了。吴文溥借住水月庵,见镜澄写诗,知其毁诗习惯,赶紧抄录,后给袁枚,袁枚大为欣赏,将诗出版,使之行世。吴文溥希望镜澄访袁枚,镜澄说袁枚爱诗,非爱和尚,终未前往拜谒。 “和尚做诗,不求先生知也。”不必理会他人看法是有道理的,镜澄有智慧。有人将诗和作者当作同一回事,有人却认为诗是诗,诗完成后和作者就无关系了。诗人何其多,诗句留而名不留是常事。怀才不遇的诗人读“爱和尚诗,不爱和尚”的故事,或可为声名被埋没的遭遇起一些疗愈作用。
3年前
星云
星云
【如意安详】忽然闭口立/何国忠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是袁枚的〈所见〉。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唱声在树林里回荡。忽然他发现树上鸣蝉,立刻停歌静立,两眼凝望树梢,他要将蝉捕捉在手。 中国出版不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读本,〈所见〉都榜上有名。小时没机会接触这首诗,没有必背这回事了。成人读这首诗,也有好处。屏住呼吸,小时候专注某类昆虫的神情,从动到静的变化,我亦有之。有闲情回想童年,唤起初心总是好事。 袁枚倡导性灵说。要有赤子之心,有不解之情,才有不朽之诗。用儿童眼睛看世界,无拘无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诗由情而生,诗歌是性灵的升华,真情实感是诗歌本质。从前读性灵说,内心有些纳闷。创作不正是人的感情流露吗?这些话怎么需要强调呢? 是需要强调的。清初大兴文字狱,乾隆时期达一百三十余次之多,最为严重。思想和言论无自由可言,文人埋头考据,形成鼎盛的乾嘉时代。当时出现格调说和肌理说。前者要求文学符合道统和政治秩序,合乎温柔敦厚,彰显人伦,重视“诗教”。后者强调以学问为诗,以考据出发,作诗和学术结为一体。袁枚不满创作成为道统和考据的附庸,“作诗不可无我”,“性情之外本无诗”,无我就无性情,无性情则无情趣,如何成诗? 袁枚坦白率真,讨厌矫情。台静农写〈随园故事钞〉,特别提袁枚长相,说画像中的袁枚疎须长身,诗人形貌。虽然面麻,风度却美。台静农说袁枚不忌讳面麻,自述“我有两孤儿,麻者居其大”,将麻面入诗。给人作传也留有“痘瘢如钱,著颊上皆满”的句子。台静农另提袁枚妻妾,他引《批本随园诗话》作者“见其太夫人,并其妾四人,皆不美。”袁枚妻妾成群,却不在乎美丑,这是随园一道特别风景。 袁枚反道学、反传统,我行我素。他好吃好色好玩,虽不符礼教,但在生前,诗坛地位无人可撼。力道最大的章学诚攻击袁枚,也是始于他去世那年。郭绍虞在《中国诗的神韵格调及性灵说》说章学诚“不敢攻之于生前,而大放厥词于死后”。郭绍虞说袁枚天分高,说话有条不紊,能确立系统,“只见袁枚理论,其他作风,都是他的败鳞残甲。” “随园弟子半天下,提笔人人讲性情”,这是袁枚弟子形容当时得意状况。他与蒋士铨、赵翼并称“江左三大家”,掌控诗坛风气,学子以入其门下或得其著作为荣。袁枚有豪气,有钱有才有闲。清人恽敬在〈孙九成墓志铭〉中说他“以巧丽宏诞之词动天下,贵游及豪富少年,乐其无俭,靡然从之。其时老师宿儒,与为往复,而才辩悬绝,皆为所摧败,不能出气且数十年。”不同的文学主张在他凌厉辩才下显得苍白无力,文学论战如武侠世界,让对手“不能出气”一句,读后开了眼界。 袁枚是争论性人物 袁枚死后讥评渐盛,门生故旧见风落帆,反戈攻讦。贬抑声中其人品、思想、作风和创作被混为一谈。他广收女弟子,扶植女性文学被看成伤风败俗,成为罪状。到了近代,袁枚始终是争论性人物。周作人在〈笠翁与随园〉说章学诚的攻击“至今想来还没有多少道理,不过我总不大喜欢袁子才的气味,觉得这有点儿薄与轻。”这不免有各打五十大板的意思。朱自清拥护袁枚,在《诗言志辨》中称他为“诗坛革命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刘大杰看法。在《中国文学史》中刘大杰非议李商隐及杜牧诗风,但是对同样个性强烈的袁枚却有正面评价。文学进化论符合刘大杰口味,他称赞袁枚“文学批评上的勇敢态度和反抗封建传统的文学精神。” 袁枚如今不再让人视为洪水猛兽,但是〈所见〉成为儿童必背诗,是袁枚始料不及的。儿歌属民间口头创作,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才出现创作童诗的专业作家,从儿童心理出发,有意识地写出儿童所能理解和喜爱的诗歌。至于历代出现老少皆宜的诗作,则非专门为儿童而写,〈所见〉描写童趣,乃一时兴之所来,被当成童诗,都是后话。袁枚说作诗比作史更难,作史需才、学、识。作诗除了三者宜兼,还讲究情韵。“所谓弦外之音、味外之味也,情深而韵长。”看似漫不经心的“闭口立”,将真性情和创作天分巧妙结合。我当年教孩子读古诗,所选有限,清诗一首都无。说来遗憾,只能对袁枚说声抱歉了。
3年前
星云
星云
【如意安详】无岁不逢节/何国忠
袁枚写〈戊子中秋记游〉,结尾提饭席中有人出主意分题各作诗文,袁枚说年幼中秋情景已不记得,长大后也没有什么好记的,那年他53岁,“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值得记的事没有多少,不禁悲从中来。 旧说50以后方可“庆寿”,年轻人只能称“做生日”。50是人生往老去的重要关口,人过50,遇佳节有感触极为平常。清朝一共经历了12个皇帝,平均寿命53,一般老百姓寿命更短,50不到。袁枚当然不知自己可以活82岁。 1988年台静农出版《龙坡杂文》,那是他唯一散文集,里头收〈随园故事钞〉,谈他读《批本随园诗话》感想。台静农说“梅雨苦人,借以消遣”。我则中秋无事,找书怡情,重读台静农文章,也读〈戊子中秋记游〉。 袁枚懂得让自己在物质生活上不遇窘迫。他年少成名,科举对他是小事一桩,24岁时进翰林院,大学士史贻直翻阅其文,赞为“当世之贾谊”。可惜他不喜也不习满文,留不了京城,被外派担任知县。他政绩不错,讲究法制,不避权贵,先后任职溧水、江浦、沐阳、江宁等地8年,其中溧水县民说“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 袁枚不喜官场,33岁时辞职归隐。他想当陶渊明,却不想穷困度日。他花300两银子,买下破败零落的随园,重新规划,修成集山水人文景观一体的私家园林。他在《随园诗话》中说:“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随园是不是大观园,历来有争论,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确信“此话不是假的。” 袁枚将围墙打开,成开放的社交中心。园中设餐馆,他制定菜单,写成《随园食单》,记录菜肴制作方法。文人墨客络绎不绝,桐城派文人黄文炳留有一联“只一座楼台占断六朝烟景,问几人诗酒能争绝代风流”说明盛况。袁枚名气大,著作借随园更易销售。他将随园边上田地出租,那也是可观收入。袁枚另一收入来源为润笔费,他为不少富豪撰写墓志铭及题跋作序。 生财有道,却引来非议。他被讥结交公卿,逢迎恐后。台静农说袁枚“虽然做过县官,是廉洁的”。他指袁枚生活豪侈,不能光靠卖文维持,“他结交公卿,公卿也结交他,彼此是对等的。他利用公卿的声势与馈赠,公卿也利用他这位大诗人自标身价”。 〈戊子中秋记游〉印证袁枚有钱有闲。佳节、胜景、四方名流,三者结合,“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中秋日既有山林之趣,又有醇酒美食。文章说他从高处看随园楼台,像罩上一层轻轻面纱,高低远近似隐似现,方知自己原来那么幸福。 诗酒风流 褒贬不一 台静农引《批本随园诗话》说袁枚初置随园,家人不以为然。他们抱怨环境不好,四面无墙,闹鬼、闹贼,附近无人家,买食物皆不方便,且野兽多,夜晚让人不能安睡。台静农说袁枚家人投诉山居生活多不便是有道理的。回想抗战中,他住半山间,松涛茅屋,甚是幽静,但一到夏秋两季的傍晚,“飞蚊如密雨,不特啮人,嗡嗡的叫声也够讨厌,所以至今看到山水画中的高士之居,也就想到这些。”文人和穷有不解之缘,台静农提不太相关的山居经验,旨在说明他也一样不懂点石成金之道。 “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是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的主张,他化用孟子名句“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说诗人应该保持纯真质朴之心,才能写出好诗。袁枚反对束缚,台静农说他之所以使人犹有余恨,在于“提倡‘性灵’,自由抒写不受‘格调’论的桎梏,令当时纱帽诗人为之失色。” 袁枚是个文化通才,在不同领域都有特出表现。他是诗人、美食家、园林建筑师、田产投资商。他妻妾成群,为人放诞,诗酒风流,褒贬不一。写完〈戊子中秋记游〉后一年,他被当时江宁太守刘墉驱离随园,台静农感叹“不知袁枚犯了大清律那一条”,还好最后没事。用台静农的话,他是“令假道学们既嫉妒又羡慕”的人。 袁枚写有言鬼神,谈怪异的《子不语》,其中一则说湖北举人罗之芳中进士后病死,一年后中秋节,其家人请乩士做法,他附体而还,说死后被安排在福建浦城县做城隍。“阴间比阳间公事更忙,一刻不暇。惟中秋一日,例不办事……今适逢此夕,故得闲回家一走。”阴间的中秋节原来是法定假日。
3年前
星云
更多袁枚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