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其中一人罹患癌症 美3兒童公民遭驅逐
|
5000年回眸! 秘魯驚現美洲最古文明高階女墓
|
39名師生露營集體染病 曾到營地者請留意
|
乘客機上失控脫光!蹲座位上“當眾炸屎” 氣味大噴發害停飛
|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其中一人罹患癌症 美3兒童公民遭驅逐
|
5000年回眸! 秘魯驚現美洲最古文明高階女墓
|
39名師生露營集體染病 曾到營地者請留意
|
乘客機上失控脫光!蹲座位上“當眾炸屎” 氣味大噴發害停飛
|
這些“養胃”的4個習慣 其實正慢慢傷害你的胃!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其中一人罹患癌症 美3儿童公民遭驱逐
|
5000年回眸! 秘鲁惊现美洲最古文明高阶女墓
|
39名师生露营集体染病 曾到营地者请留意
|
乘客机上失控脱光!蹲座位上“当众炸屎” 气味大喷发害停飞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其中一人罹患癌症 美3儿童公民遭驱逐
|
5000年回眸! 秘鲁惊现美洲最古文明高阶女墓
|
39名师生露营集体染病 曾到营地者请留意
|
乘客机上失控脱光!蹲座位上“当众炸屎” 气味大喷发害停飞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其中一人罹患癌症 美3儿童公民遭驱逐
|
5000年回眸! 秘鲁惊现美洲最古文明高阶女墓
|
39名师生露营集体染病 曾到营地者请留意
|
乘客机上失控脱光!蹲座位上“当众炸屎” 气味大喷发害停飞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其中一人罹患癌症 美3儿童公民遭驱逐
|
5000年回眸! 秘鲁惊现美洲最古文明高阶女墓
|
39名师生露营集体染病 曾到营地者请留意
|
乘客机上失控脱光!蹲座位上“当众炸屎” 气味大喷发害停飞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裝束復原造型師
人物
裝束復原造型師劉蕊/連接古今橋樑 重現裝束古韻之美
猶記得小時候看了某部自己喜歡的古裝劇,被電視裡的男女主角衣袂翻飛,裙襬飄逸的唯美畫面所吸引後,就會關起房門,把床單或毛巾披掛在身上化身俠客或是哪路神仙,從床上蹦到地上當作飛天遁地,自導自演地開啟自己的天馬行空小劇場。 大多數人的這段童年記憶會隨著成長如煙消散,有時回想起來可能還覺得腳趾摳地的尷尬,然而有的人卻將童年虛無縹緲的憧憬當作事業目標,並堅定地朝前邁進,把刻在壁畫上、寫在古籍裡的霓裳還原、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她就是非遺手工講師、裝束復原造型師——劉蕊。 報道:本刊 葉洢穎 攝影:本報 蘇思旗、受訪者提供 3月底在網上人氣超高的華樂團自得琴社來馬舉辦4場演出,其幕後功臣之一劉蕊自然隨行。 劉蕊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設計專業,多年從事妝造、繪畫、設計、手工工作,是該社的妝造師。 表演者身著極為考究,充滿唐韻的服飾,梳著唐風的髮型,讓觀眾宛如穿越時空回到唐代欣賞一場美到極致的演出,每場視聽饗宴的背後都少不了她的助力。 除了這一身分,她也是中國高級形象設計師,曾多次擔任非遺類手工以及文化類活動展會講師,並且以化妝師、服裝師、造型師身分參加央視中秋晚會、湖南衛視、愛奇藝等電視及平臺節目。 履歷如此金光閃閃的人,真實模樣究竟為何? 兒時看古裝電影 幻想自己是劇中人 當我推開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的大門,只見一名身穿素雅又不失精緻的漢服,盤著簡潔髮髻,有如畫中走出的仕女帶著梨渦淺笑,揹著光站起身來朝我點頭致意。 許是在上海定居已久,個子嬌小的劉蕊,言語中幾分江南女子特有的軟糯,反倒不像是舉止豪邁的東北人,也只有在閒聊間談起在吉隆坡吃了哪家正宗的東北菜餚時,兩眼閃爍的金光方暴露出原來她來自東北。 如同許多小女孩一樣,小時候的劉蕊在看古裝電影時,被演員華麗的服飾深深吸引著目光,不禁披著窗簾幻想自己是劇中人。 “我就想那個時代的人都是這樣穿著嗎?是這樣這麼好看的嗎?” 這顆悄悄在她幼小心靈埋下的種子,隨著她的年齡增長破土而出。 “長大了以後,待我真的去了解這方面(知識)的時候,突然發現這方面的文化其實比我想像中的更加華麗、更加璀璨,所以我就想繼續深入地研究。” 當時,她就讀上海同濟大學設計專業,通過查閱資料,開始瞭解了更多相關文化,加上童年的美好記憶刻骨銘心,原本只是當興趣研究,不料卻越陷越深,難以自拔,最終更以此為職業。 裝束復原之路步步艱辛 對於裝束復原造型師而言,沒有哪個朝代的妝造復原是易事,每一個環節各有不同的難度。 裝束復原工作展開的第一步是需要查詢、收納、整理資料,但是能找到的資料包括出土文物、壁畫、陶俑以及當時能留下來的所有文物等等,可能是碎片化的,要將一塊塊四散的碎片拼湊起來,其難度可想而知。 “古時候不像我們現在有這麼好的影像資料,我們只能通過一些晦澀、殘破的文字記載,一些殘破的紋樣,再對比同一時期的東西來還原它當時的模樣。”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壁畫裡的效果,光是材料可能就要嘗試很多遍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成果。” 再者,即使資料再怎麼清晰,衣服的材質、顏料的原料亦難以辨別、釐清。 “畢竟我們無法看到一個活人站在我們面前,我們要知道這個衣服為什麼這個地方皺起來了?是什麼材料製成的才會皺起來?” “然後,當初的印染技術不像我們現在的印染工藝可以通過化學(品),比較容易達到我們所想要的條件;當時的人是用花草來調製顏料,那麼當時能採到的花和草能調製出什麼樣的顏料?調出的顏料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呢?” 此外,還得考慮到經過時間長河的沖刷和風雨侵蝕,這些壁畫的顏色亦會隨之褪色、掉落,那該如何確保還原效果呢? “我們還是有相關記載的,說當時的這個顏色是拿什麼顏料製成,當中有可能幾十種材料,我們也會採集這些東西。” “但是它很少說明或清楚列明用量是多少,所以我們就不斷地嘗試,不斷地試驗,儘量達到當時的效果。” 而且復原難度會隨著年代的久遠程度逐步增加,截至目前為止,耗時最長的是復原一套南北朝的服裝,其時間跨度長達1年。 “一來是年代久遠,再加上能參考的東西實在是不多,我們花大量的時間去採集材料、選布料、面料,然後自己親手去印染等等,這還是一個很挑戰的事情。” 復原之路可謂步步艱辛。 唐代妝容與服飾自由度高 自得琴社來馬演出的“ 朝代系列音樂會” 首部作品《 琴為何物· 唐· 孤煙直》音樂會是以唐代為主題,而唐代的多元、開放和包容,可從當代的服飾一覽無遺。 “我們每一個時期流行的款式都有它獨特的一面,唐代是一個比較多元化,比較包容化的時代,那麼我們就會吸納很多唐代經常講的‘胡服’。” 她細細講述道,唐代處於文化交融的狀態,與外邦文化相互影響,由於接納了外來文化,在原有的服飾基礎上,顏色變得更為鮮豔。 “一些比較特殊的紋路、紋樣也是在那個時期獨有的,包括唐代一些衣服的絲質感也是那個時期獨有的。” 相比起其他朝代,唐代的女性社會地位相對較高,因此無論妝容或服裝,皆達到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權,可以穿著自己喜歡的服飾、化著自己喜歡的妝容。 於是出現瞭如今看來前無古人,直到近代方有來者的現象:女穿男裝。 “很多朝代的服裝是男性穿男裝,女性穿女裝,但是在唐代,女性是可以穿男裝,(記:穿胡服)對,就是他們也會有這樣的流行,能看到女性當時的地位還是蠻高的。” 此外,在唐代之前的妝面以白妝為主,搭配一些花紋,到了唐代,臉上的花紋和妝樣便來到鼎盛時期。 “從臉上的花紋和妝樣也可以看出當時的人民其實是比較富有的,因為胭脂也挺貴的。她們可以在臉上化這麼多胭脂就證明他們的生活還是很富足。” 當時胭脂大部分的成分是花草,而立竿見影的美白效果,則使用瞭如今我們熟知的劇毒鉛粉。 “古人的化學知識肯定不如現代人嘛,我們現在的妝術品裡面肯定是沒有鉛粉,但是當時她們用鉛粉,達到馬上美白的效果。” 雖然唐代亦是一個妝容極為多元、發達的年代,卻也並未前衛到有一本美妝書逐一介紹每種妝容。 以蛾眉為例,光看字面難以想像是何模樣,於是需要通過壁畫、參考資料、出土的陶俑,再去比較同時期的產物,才能看出哪種是最符合“蛾眉”的形態。 欸,聽起來怎麼與考古工作那麼相似? “比考古可能相對簡單一點,我們考慮的只有妝容和服裝。”她笑說。 可惜尚未有高校開設專業學科 裝束復原師宛若一座連接古今的橋樑,帶著淹沒在歷史煙塵中的服飾,穿越到現代,呈現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得以感受到古韻之美。 她覺得頗為可惜的是目前暫時沒有相關的專業學科。 “我一直覺得這種文化應該是屬於學術(類)的學科,但是暫時好像還沒有。不過像是服裝設計或者是一些藝術設計之類的學科,還是有涉及到古代的這些文化知識的。” 但是沒有專門學科是否意味著沒有門檻?若想成為一位裝束復原師又該具備什麼條件? “只要足夠熱愛就可以了。”她溫柔笑道。 是了,眼前的她不就是憑著一股熱愛,終於活成自己夢想的樣子嗎? 更多【人物】文章: 歌手阿蓮娜·沐塱/一把加貝琴 說加拉必族故事 淺堤鼓手黃堂軒/組樂團玩音樂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 演員“Money姐”鄧金煌/人生該選擇精彩萬分
1年前
人物
更多裝束復原造型師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