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装置艺术

6月前
本地艺术家Bono Stellar的“作画”方式独树一帜。 拥有建筑师背景的她,擅长运用线条和空间创作。无论是潮牌范斯(VANs)、快时尚服装品牌H&M、汽车品牌宝马(BMW),她的创意点子深受国际品牌的青睐。 不仅如此,彩虹膜(Iridescent Film )和有机玻璃(plexiglass,亚克力的种类之一)亦是她创作的“好伙伴”,协助她将脑海中平面的想像立体化。单看文字极其抽象,日前在中央艺术坊的捷运站出口旁,放置名为“Oculus”的装置艺术,便是Bono的最新作品。 “我创作艺术的方式不是作画,而是用亚克力板、塑料等材料。我只想告诉大家,创意有很多方式,并非只在画布上。艺术不该被这样限制。”她说。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摄影:本报 陈敬晖 Bono Stellar本名为Nawwar Shukriah Ali,今年38岁,除了是一名”复合媒材跨领域”艺术家(multidisciplinary artist),亦是在自创的Stellar工作室担任创意总监和设计师。 清楚记得采访那日,她身穿一袭几何图形的白色连身裙、披着黄色皮质外套,走进咖啡厅。虽然不曾见过Bono,但从她站在门口散发的气息,第一眼就能辨出她来。 “你好,我是Bono!”一句开朗的问候自丹唇而出,气氛顿时仿佛是老友叙旧般自在。她自来熟的性格,打破了高冷艺术家的刻板印象。或许,这与她喜欢独旅有关。 旅行对Bono而言是最好的投资,9月甫从印尼龙目岛归来。她不喜欢城市的繁忙,唯独美国纽约是特例。 “纽约的步调时时刻刻都很快,但地铁上的乘客各式各样,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态度,在亚洲找不到,那种对一切都很开放的气息。” 她对于生活有无限想像,认为传统社会赋予的框架过于牢固。这样看来,她选择离开建筑师这份过于技术和严肃的职业,一丁点也不出奇。从建筑专业投入不搭嘎的艺术领域,问起缘由才发现,成为一名建筑师以前,Bono在母亲的熏陶下,3岁便开始接触艺术。 受母亲影响大 “父亲在我出生以前就过世了,母亲是一名美术老师。自我有记忆以来,我妈都把我推向艺术,对我数学或英文的表现一点都不关心。” 17岁,母亲过世,她在少女的年纪成了孤儿。 “从很小开始,我就爱看美国脱口秀主持人欧普拉(Oprah Winfrey)的访谈。她总是采访出生贫寒家庭,但最终取得成功的人。我就是从这样的对话中得到启发。”因此,出生于登嘉楼的她决定到吉隆坡发展,“我告诉自己不能再胆怯了,要勇敢踏出去。” 从玛拉工艺大学毕业,再离开建筑领域。她于13年前自创Stellar工作室,从平面设计开始,工作内容慢慢拓展,无论是室内到舞台设计,Bono都一手包办。 “毫无预料下,我被引领走向艺术领域,更没想到今时今日会成为一名艺术家。”虽然说是意想不到,但她也清楚那深藏心底的艺术细胞,始终不安分地跳动着。 体内不安分的艺术魂 “不得不承认,艺术一直藏在我的身体。”她做的是平面的2D设计,但脑子里总浮现3D的模样,“或许因为我同时有一个建筑师的脑袋。而真的开始搞艺术,也是出自好玩的心态,和一群朋友一起的。” 她热爱学习艺术史,拥有艺术与设计的硕士学位。加上具备建筑师的背景,她更懂得如何使用线条堆砌出空间,再借助光影投射出脑海中的想像,让她的创意独树一帜。 “我内建的‘编码’是做建筑的人,所以线条、形状是我的构图方式。或许少了这些建筑知识,我的作品会更抽象。” 从一开始,她创作的素材就是使用亚克力板。创作完毕后便分享至社交媒体,“人们不懂我在干嘛,也不理解有什么意义。但慢慢地,很多人尝试使用这些材料,挺好的。”她一而再地强调,“艺术创作不该局限在画布上,即便在画布上也不应只是平面。” 鼓舞人们敢于想像 走出中央艺术坊的捷运站,夜晚本无光的绿草地上,多了缤纷色彩。由6个支架撑起的装置艺术,红、黄光线直射亚克力板,发散的光相互倒映。 “Oculus”(眼球)在富有历史气息的茨厂街,宛如天外飞来一艘太空船。任谁都会在好奇心驱使下往里走,抬头望竟然都是自己的模样。 “透过周围镜子看到的自己,亦象征着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另个世界,代表人拥有无限可能。希望到访者可以在想像中将梦想实现。”她希望“Oculus”让人们反思梦想和希望的无限,正如那浩瀚无际的天空。   进一步问起今年在国家艺术中心举办的“THETA”装置艺术展,Bono眼神一亮,没来由地说了一句:“你听过Law of assumption(显化或假设法则)吗?” THETA(θ,西塔)是人体中最慢的脑波,最常出现深度放松、无压力的潜意识状态,简单来说便是处于这种“半梦半醒”的朦胧时段。 若人们处于西塔脑波的状态,负责逻辑思考的左脑会放松警觉。研究相信,此时人们能将脑中更深层次的直觉、情感和创新更好的发挥。因此,THETA亦被称为无尽创造力的脑波。 “过去一年,我内心有一个很想得到的东西,所以接触到显化法则。” 透过艺术疗愈自我 如何加速显化过程?掌控潜意识的西塔脑电波至关重要。她补充:“借着唤醒西塔脑波,我希望能让自己重新‘编码’。 在社会期待或成长环境的影响下,多少限制我们要成为怎样的人。”Bono在学习显化的过程中,意外治愈了自己。无论是THETA装置艺术展抑或到最近的Oculus,都是她自我疗愈的印记。 “我患有忧郁症,去年被诊断患有边缘人格障碍。多年来尝试许多治疗,不断和内心的自己抗争。”她认为,人总会被自己的过去捆绑,不知觉地自我绑架。Bono试着忘记过去的种种束缚,学会活在当下,“过去的事情不该控制未来,我不该成为我自己的受害者。” 每晚在半睡半醒间,即是THETA脑电波最盛之时,她想着值得感恩的事,希望透过潜意识重新“编写自己”。即便如此,Bono作品颜色丰富鲜明和内心的抑郁成为强烈的对比。 “若读了我对作品的注解,其实会发现灵感都是源自黑暗和抑郁。而我知道眼前充满黑暗,但也清楚未来仍充满希望,所以这样的人生还是值得走下去。”传递希望,亦是她想透过艺术创作,最想表达的事。 更多【人物】文章: 导演蔡明亮/不拍没兴趣的项目 坚守内心做电影 创作歌手Aki黄淑惠/不谈疗愈 用音乐拥抱情绪 粤剧守护者文汝清/传承文化精髓 创新中焕发粤剧魅力 文史研究者白伟权/热爱田野研究 抄墓碑也很威风 探险家Yusuf Hashim/老了还要看世界
12月前
(新加坡4日讯)新加坡加基武吉地铁站近期出现一个屏幕装置,3个屏幕分别映出用手写的方式写出“欢迎来到加基武吉”的字样,引起网民两极化反应,有的认为有创意,有的则认为似乎少了点心思,还有网民直言,现代艺术真的不好懂。 《8视界新闻网》报导,一名网民本月2日通过社交媒体发了一张照片,照片显示新加坡加基武吉地铁站内有一个视频艺术装置,而装置呈现的是手写的“欢迎来到加基武吉”(Welcome To Kaki Bukit)的字眼。 该名网民还在贴文中写道:“不知道这个作品是如何获得批准的,不过我喜欢它不费心思的模样,非常真实。” 贴文发布后,有网民在留言区表示,这其实是新加坡设计师陈彦翰(Hans Tan)的作品。 根据陈彦翰的网站资料,这是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为了展现当地艺术家作品,2018年在滨海市区线安装的艺术装置。 陈彦翰在他的网站解释这个作品背后的意义,指该影像装置结合了加基武吉地区的种种个性,这个地铁站一边是工厂和办公室等商业区,另一侧则是住宅区和学校。 他说:“视频里的‘欢迎’字样,出自加基武吉学生和居民的手笔,而‘加基武吉’字样则是商业区的工人写的,至于里头的‘to’则是我的手笔,代表地铁站插在两者之间。” 早在2017年,已有网民在社交媒体讨论这个作品,不料近期再有网民挑起讨论。 一名网民表示:“不知道这个是涂鸦还是故意这样做的。” 不过,在最新的帖文中,不少网民都欣赏该作品,并表示手写式的标志很可爱,而且有独创性,为地铁站增添了特色。 其中一名网民就留言说:“在新加坡这么一个结构化的国家,能有一个这样简单却能传达信息的作品也不错。点赞。” 发布贴文的网民了解这个作品背后的意义后,在留言区表示自己希望能重写标题:“我多希望我可以改掉标题,因为它其实是一个具有心思和意义的一个作品。谢谢你们教育我。”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怡保3日讯)怡保小儿运动场美食中心的广场处日前设立了一座座的玻璃灯箱,灯箱内反射着一些霹雳州地标建筑的图案,这是城市装置艺术“光影”(The Light Project),预期将成为民众夜间“打卡”拍照的去处。 22日开幕供民众“打卡”   怡保市政厅公关主任沙里札表示,该处的装置艺术将于1月22日进行开幕,之后就会免费开放给民众参观。他说,灯箱的光源是百分百的太阳能,有环保的概念。   《大霹雳》社区报记者实地观察发现,玻璃灯箱已经组装完毕,不过现场还是围着警戒线不得进入。   这些玻璃灯箱在白天依稀只能看到里面有些建筑物的图案,无法看透内里乾坤,有点神秘感。到了夜间,灯箱内的灯光折射,五彩缤纷的图案就会展现出来。   怡保小儿运动场美食中心建于70年代,由怡保市政厅管辖,该处有约五十多档美食,与该美食中心毗邻的是新街场夜市(Gerbang Malam),是外地游客及本地人其中一个爱去的地方。 “光影”计划是艺术经济发展机构(CENDANA)主要负责,怡保市政厅、艺术组织Think City一起合作的作品。目的是旨在通过公共艺术和表演为城市注入活力。除了怡保,该计划也在吉隆坡、北海、马六甲、峇株巴辖和古晋举办公共艺术装置和表演。   每个城市负责的艺术家都不同,负责怡保的艺术家是刘清华(译名)。他于1985年出生于霹雳州太平,获得霹雳州丹戎马林苏丹依德里斯师范大学(UPSI)文学硕士学位。刘清华活跃于马来西亚艺术界超过14年,于2008年开始制作轻型艺术品。 刘清华:创作初期难获材料挑战大   根据宣传资料指出,艺术家希望通过这个雕塑,照亮这个区域,并与参观者互动。艺术家还认为,光象征着一种元素,可以引导所有生命回归自己的家园。   刘清华在宣传视频中指出,霹雳州有约二十多个具标志性的地标建筑,他选择了当中的9个作为此次装置艺术的内容,其中3个代表建筑来自怡保、2个来自太平,其余的4个地标建筑分别来自江沙、巴力、金宝及巴里文打。   “在创作的初期面对最大的挑战,就是在行管令期间难以取得制作材料,包括钢铁、木材和玻璃框等,即使找到,材料的价格也很昂贵。这种情况导致制作过程延缓。”   刘承华指出,在夜晚是最适合欣赏有关艺术装置的时候。有关装置艺术展出至3月。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