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规模效应

这世上,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等价交换的,尤其在金融领域里。因为过去的资金异常廉价,所以烧钱来建造帝国似乎可行。但是,这股潮水如今已经退得七七八八了,资金成本也高了许多。烧钱举动,烧得再怎么凶,也烧不出个未来。 不久前听到电台访问本地某家二手汽车交易平台创办人。访谈中,主持人问该公司的估值如今几何,创办人说已过十亿美金水平;问公司业绩如何,答高速增长;再问公司盈亏几何,答仍在亏损,望今年实现盈利。 关于这类独角兽企业,有些人认为烧钱并不持久(也是我的观点),一旦潮水退去,就会看到谁在裸泳;而有些人则认为烧钱能够让企业迅速占领市场,并把各个对手挤出去,最终实现一家或两家独大的局面,最后获利。 因此,企业烧钱到底能不能烧出个未来就成了金融圈的永恒辩论。对此,我想给出一些简单看法。 首先,我认为企业在初创期间烧钱是在所难免的。在经济学里,有“规模效应”的概念,意即企业的营业额需要超越固定开销一定程度,方能盈利。一旦超越后,企业的利润就会滚滚而来,赚幅也会飙升。因此,企业在早期都需要有足够资金来熬过去。除了少数极少固定成本的行业,否则都难逃这理论。 不过,企业需要烧钱才能盈利,不等于烧钱后就一定能够盈利。有些行业的固定开销是异常巨大,就好比你今天要开一家航空公司,那么你的空乘人员和飞机师就是你的固定开销,每架飞机的贬值开销或者租赁费用也是开销。你想实现盈利,那么就得完成多少趟航班。当中还有众多浮动开销,例如汽油等等。而且这些钱不是你愿意花,就一定能够盈利,否则亚航创办人就不需在社交媒体上又唱又跳,十足个选秀选手的模样。 [vip_content_start] 其次,有些行业的利润极低,不值得烧钱。这也不难理解,经济学里的供需定律就已经很好说明一切。所有能够赚钱的行业都阻挡不了新人入场来竞争。反过来说,如果一个行业的利润极低,那么说明这个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即使有人愿意用大量资金来把其他玩家挤出市场,只要随后的盈利空间出现得足够大,就会有新人来搅局。这就好像电召车至今都难以实现盈利(也不怎么能涨价),因为市面上有大量的竞争者(计程车司机)准备随时搅局。 第三,要看烧钱的目的何在。企业烧钱可以有很多原因,例如打广告来推广产品或服务,或者是纯粹搞补贴战来把对手赶跑。但,不管是哪一种,最重要的是这些企业烧的钱有没有用来提升企业的产品/服务素质。企业终究还是要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才会有人愿意买单,这家企业才有立足之地。 反过来,如果客户本就没有这个需求,而企业依靠大量补贴吸引客户消费,那么这种消费活动充其量也只是“虚假需求”。但是,市场需求要持续的话,是无法依靠补贴来达成。就好比电召车Grab所推出的外送食物服务,在疫情期间确实受欢迎,一度还出现司机荒。但是,当疫情结束了,人们开始回归此前的生活节奏,这类外送食物的服务需求量就大大降低,纵使有津贴也无法撬动消费者的荷包。 从数学来看,企业所烧掉的每一块钱,如果不能买到超过一块钱的营业额,那么这家企业的命运就真的不堪设想。要是换来的营业额是少于一块钱,倒闭是大概率事件。说得难听一点,你把这些烧掉的钱直接用一比一的方式来换成营业额,都还要来得强。 再举一个例子,有许多连锁餐饮公司貌似非常风光,分店到处开,有些主打网红打卡概念餐厅,有些则是主打价廉物美。但是,今天你只要花几十令吉,就可以买到他们的年报来看。这些企业/集团的财报,是赚是亏,一目了然。你花再多的钱,也无法把亏钱企业烧成赚钱。 这世上,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等价交换的,尤其在金融领域里。因为过去的资金异常廉价,所以烧钱来建造帝国似乎可行。但是,这股潮水如今已经退得七七八八了,资金成本也高了许多。烧钱举动,烧得再怎么凶,也烧不出个未来。
2年前